back_img

萧何

发布时间:2020-05-28
1 萧何结局怎么样?他的下场是谋臣中最好的
萧何的下场
萧何结局

中华民族之中,汉族人数众多,那么汉族这个名称来自哪里呢?原来,它来自距今两千多年的汉朝。茶余饭后,老一辈的人们往往会提起一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年少的我们往往感叹这句成语能够顺嘴而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究萧何的身世和结局。

跟随刘邦征战天下

萧何是沛县县吏,而我们都知道刘邦是沛县亭长,所以一开始刘邦与萧何就是同乡,是他最亲密的战友。秦末战乱,百姓们纷纷起义,刘邦也不例外。

他积蓄了一股势力,趁着秦朝军事力量薄弱,攻克了秦朝都城咸阳,活捉了秦王子婴。刘邦能够在众多势力眼皮底下率先攻入咸阳,萧何的谋划必不可少。萧何作为刘邦的军师,不断为刘邦出谋划策,是他不可或缺的智囊。

掌握先机安定后方

秦朝灭亡之后,萧何收集了秦朝所有的法律条文,律令,书籍,增长了知识,为以后在楚汉战争中赢得先机以及安抚众诸侯发挥出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此外,他还结合实际,制定了适合汉朝的法律律令,掌握了全国山川险要图。在楚汉战争中,他坚守大后方汉中,数次击退了楚军的进攻,使刘邦可以毫无后患地进攻项羽大本营。

最终逼死项羽,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这其中也是萧何一直在出谋划策。

制定律令一统天下

汉朝建立后,因为立下大功,萧何被任命为丞相。但他并没有洋洋自得,而是继续用谦虚的态度为稳定汉朝统治出谋划策,他采用谪秦六法,重新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法律条文,主张“无为而治”,使得汉朝初期恢复生气,安定了民心。

同时他继续发挥在军事上的天赋,协助刘邦大破韩信,英布等诸侯王。韩信因为萧何的推荐而被提拔,因为萧何的进言而被斩首,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来历。

忠心辅佐善始善终

古往今来不缺乏“鸟尽弓藏”的事例,有功之臣往往最先被杀,然而萧何在刘邦死后还能继续辅佐汉惠帝,最终病死,不得不说萧何真乃有大智慧之人,他不贪天之功,懂得隐藏锋芒,友善待人,最终得以善终,这无疑是一位谋臣最好的结局,可见做人谦虚,是最好的美德。

所以说萧何的结局还算善终,萧何的下场比起其他人都要好。

查看更多
2 韩信最后是被吕后杀害的,那萧何是怎么死的呢?
萧何怎么死的
韩信

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被合称为汉初三杰,这是汉高祖刘邦说的,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垓下之战,项羽死了之后,刘邦马上夺了韩信的兵权,公元前201,刘邦以谋反为名,将韩信诱捕,韩信仰天长叹:“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刘邦此时没有杀他,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到底是因为什么被杀的呢。

史记记载,汉10年,公元前196年,也就是刘邦当皇帝后的第五年,一个叫陈希的人造反,自称代王,陈希有很多军队和人马,号称英雄豪杰。他走到哪里跟随车乘千辆,拥护的人很多。刘邦获知后勃然大怒,遂带领军队御驾亲征,讨伐陈希,这个时候韩信和陈希有书信来往,韩信写信对陈希说,你只管造反,兄弟我在京城给你做内应。

而且做了准备,准备把监狱中的人都放出来,让他们攻打皇宫,当时看守京城的人是刘邦的妻子吕雉,他们要把吕雉抓起来杀了,结果被人告发,告发的人是韩信手下的一个人,犯了错误,被韩信抓起来,准备杀头,结果这个人的弟弟知道了,就向吕后,通风报信!吕后听后,立马让萧何过来商量,萧何说他自己亲自去找韩信把他骗到宫里除掉,到了韩信住所,对韩信说,前方传来捷报,咱们皇帝打了胜仗,群臣都要到皇宫里面祝贺!

萧何这么一说,韩信相信了,但是韩信说自己生病了,不能去,因为前一阵子韩信闹情绪,谎称有病不上朝。萧何说这么大的事情,大家都去,你怎么能不去呢?韩信觉得不好推脱,就勉强入宫。来到了长乐宫(吕后办公场所),一进长乐宫,就被事先埋伏好的壮士,抓了,吕后自做主张,先斩后奏,在长乐宫钟室杀了韩信,然后迅速逮捕韩信家人,诛三族,包括父族,母族,妻族全部杀光。韩信死的时候仰天长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意思就是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汉朝基业初定,异姓诸侯也多被消灭,国家生活步入正轨,但宫廷中却酝酿这一场风暴。刘邦宠爱戚夫人,对吕后的野心有所察觉。欲废太子刘盈(吕后子),欲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皇储,满朝文武群起谏诤,认为此举不妥,刘邦却立意已决,不听群臣的劝阻,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吕后焦急万分,派其弟吕泽求助于“智囊”张良。

张良认为废立太子一事事关重大,不可轻易更立。汉朝初立,百废待兴更立太子很可能引起内乱,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基于此,张良对吕泽说道:口舌已难保太子,现在有四个老者,人称“商山四皓’年皆八十有余,节义清高,很受人们敬重,现不久汉朝爵位,隐匿深山,皇上屡请不至;如果太子屈尊固请‘四皓”下山辅佐,为巩固太子的地位一定有所帮助。

“四皓”果真被太子的诚意所感动,答应下山辅佐。刘邦讨伐英布得胜还朝,举行庆功宴,四位老人随太子入宫。刘邦惊闻其名,才知道这四位相貌奇特的老人就是自己屡请不至的隐士。四位老人...

查看更多
3 如果萧何不当丞相他还会死吗?最后萧何是怎么死的
萧何
萧何是怎么死的

前202年,大获全胜的刘邦举行登基大典,当上了皇帝,并且分封异姓王,那么刘邦的丞相是谁?他最后结局怎么样?

刘邦的丞相是谁?

萧何早年在秦沛任县狱吏,后来刘邦起义之后,就跟随刘邦,为刘邦制定政策,并且在楚汉战争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后来又协助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

萧何、张良和韩信都是刘邦最得力的功臣,这三人也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论功行赏,觉得萧何应排在第一位,就封萧何为丞相,定都长安,让萧何规划和设计长安城。

可是后来,刘邦觉得异姓王侯的权利太大了,就费尽心思想着从这些王侯手中夺回权力。然后刘邦就根据计划制造了一系列的异姓王谋反逃跑等事件,然后这些王侯就完全对刘邦构不成威胁了。但是一旦这些王侯的权利变小,丞相的权利就会明显的大起许多来。

都知道刘邦最喜欢做过河拆桥的事情,他决定丞相权利太大了,就寻找机会将萧何治罪。

刘邦平定黥布叛乱,回到皇宫,萧何就向刘邦进谏,提议要开放上林苑,让百姓去耕种。刘邦一听就怒,非要说是萧何受贿,拿了商人的钱替商人说谎,还假借百姓之名,于是刘邦就把萧何关进了监狱。

几天后,有一些大臣问萧何犯了什么罪,为什么会下狱?刘邦狡辩说:“原先李斯做秦国的丞相,凡是功劳都归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担。但丞相萧何却接受了商人的贿赂,替他们求我开放上林苑,刁买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于是,丞相的权利也被削弱了,而皇帝的权利大大得得到了提高。

在狱中的萧何当然莫名其妙了,刘邦一直对自己倍加恩宠,为什么突然将自己下狱?与是他就召了几个门客来出主意。有个门客一言道破:“就是因为丞相你的权利太大了,受到了百姓的拥戴,所以刘邦很不放心,不久就会将你满门抄斩。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丞相您自污名节让百姓骂你,才能让刘邦放心。”

于是,萧何就听从了意见,不得已违心的做了一些偷夺民间财物的事情来败坏名声,刘邦听说后,不但当事情没有发生,还开恩释放了他。

当时萧何已经60岁了,出狱后,他更加诚惶诚恐,对刘邦恭敬有家,为了不让刘邦疑虑,从此他对国事也不多过问了。

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享年62岁,同年,汉惠帝刘盈继位,而萧何就继续担任宰相。这个时候,萧何年事已高,但还是对汉朝尽心竭力,他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社会的情况,制定了九章律法,这九章律法,删除了秦朝时律法的严酷、苛繁,这也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

查看更多
4 有功之臣萧何怎么死的,刘邦为什么会放弃杀萧何的念头?
刘邦
萧何
萧何怎么死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从古流传下来的名言。听这个说法萧何像是个坏人。其实萧何是非常忠于国家的忠臣,并且就是因为为国家太过努力的工作导致自己积劳成疾病死。萧何怎么死的原因实在让人心疼。

萧何积劳成疾病死

萧何怎么死的,应该是积劳成疾病死。刘邦晚年,宫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废立太子的斗争。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只是由于萧何等大臣的多次诤谏,刘邦才一直未作决定。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萧何辅佐太子刘盈登上帝位,这就是汉惠帝。

萧何继任丞相。萧何为相期间,在制订汉朝的典章制度方面还办了一件大事,即作汉律九章。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情况的内容,制成律法共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这么努力的工作也是萧何怎么死的最主要原因。

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烦、严酷,使法令明简。公元前193年,年迈的相国萧何,由于长期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并趁机询问:“您百年之后,有谁可以代替您来做丞相?”接着惠帝又问:“曹参怎么样?”

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说:“皇上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这番话表明,萧何为国家为百姓着想,不记宿怨的大度胸怀。萧何怎么死的问题就此解开。

刘邦放弃杀萧何的念头

萧何在历史上素有一代贤臣之称,是西汉王朝的第一任丞相,更是辅佐了汉高祖与汉惠帝两代皇帝,一生兢兢业业,为西汉这一全新的王朝贡献良多。那么为什么到了最后汉高祖刘邦却想要杀他呢,这里面又有怎样的故事?萧何在年少时便做了沛县的主吏掾,他喜好研究历代的法律典籍,为人和善,喜爱结交天下豪杰。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萧何结识了时任秦泗水亭长的刘邦。萧何初见刘邦时,便认为刘邦不是寻常人,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在萧何的有心结交下,两人很快便成为了至交好友。当时天下大乱,有志之士纷纷揭竿而起。两人感慨于陈胜与吴广的起义,认为大丈夫就应该心系天下百姓。

于是,两人决定在沛县起义。在萧何的谋划下,刘邦成为了起义军队的首领。在之后的日子里,萧何更是尽心辅佐刘邦,他为刘邦招徕了有杰出军事才能的韩信。等到天下安定后,刘邦成为了皇帝。刘邦感激萧何对他的帮助,便封萧何为丞相,赏赐他无数的金银财宝。

但好景不长,成为皇帝的刘邦开始猜忌那些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先后杀死了韩信,英布等人。眼看着昔日的同僚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萧何明白终有一日也会轮到自己的。无奈之下,萧何采纳了门客的建议,开始强征百姓的土地,收敛钱财。

有百姓在刘邦归朝的途中拦路告状,刘邦听后大怒,想要杀了萧何。但刘邦转念一想,之前在百姓的心中萧何可是超越自己的存在,那么现在的萧何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也不是所有百姓都爱戴他的。刘邦觉得自己可以不必再猜疑萧何了,于是就放弃了杀萧何的念头。

查看更多
5 关于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萧何如果没去追韩信历史会改变吗?
萧何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项羽进了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命令烧阿房宫。项羽本是楚国的贵族,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了反秦战争。灭了秦朝以后,他不可能为广大农民着想。他决定重新划分封地,把统一了的中国又弄得四分五裂。

当时名义上的首领还是楚怀王。项羽把他改称为义帝,表面上承认他是帝,实际上只让义帝顶个虚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听他主张。他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十八个王,自称为西楚霸王。春秋时期不是有霸主吗?项羽自称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权号令别的诸侯,诸侯都得由他指挥。到了第二年,项羽干脆把挂名的义帝杀了。

分封诸侯以后,各国诸侯就都分别带兵回自己的封国去,项羽也回到他的封国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在十八个诸侯中,项羽最忌的是刘邦。他把刘邦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没法跟项羽计较,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们却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丞相逃走了。”

汉王急坏了,真像突然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汉王见了他,又气又高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走?”

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汉王又问他:“你追谁呢?”

萧何说:“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了,又跟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赶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汉王。

韩信到了南郑,汉王也只给他当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差不多快要被砍头了。幸亏汉王部下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呼喊,向他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士?”

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真是一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但汉王只派韩信做个管粮食的官。

后来,丞相萧何见到了韩信,跟他谈了谈,认为韩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劝汉王重用他,但汉王总是不听。

韩...

查看更多
6 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这一追让刘邦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胜利的幸运牌
刘邦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

刘邦刚到汉中,日子并不好过,因为他手下大多数都是东方人,都想早点回到家乡,这些士兵觉得跟着刘邦一点前途都没有,因此每天都有人逃跑。刘邦干着急也没有什么办法,性情宽大之人,最怕的就是遇见这样的情况,就是你觉得自己已经仁至义尽了,可是还是有人对你不满意。

有一天,刘邦手下的军士就向他报告说萧何也跑了,刘邦这次真怒了,不理解自己的发下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也离自己而去,那两天,刘邦就像失去了自己的左右一样不痛快,两天之后,又有人向刘邦汇报说萧何又回来了,并且立即要见刘邦。刘邦且怒且喜,喜的是萧何终于回来了,回来就什么都好说,怒的是一定要好好惩罚萧何。于是,萧何刚进来,刘邦就破口大骂:你小子也想逃跑啊,萧何回答道:不敢,我是追赶逃跑的人去了,刘邦问:谁值得你这么去追啊?萧何回答:韩信。刘邦听到后更怒了,说:逃跑的名将都有几十人了你不去追,却偏偏追一个无名小辈,这不是骗人吗,你背后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于是萧何就讲出了了那句千古名句,他说:其他的人都容易得到,至于韩信,国士无双,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大王您要是就想在汉中呆着,韩信没有什么用,要是您想争雄与天下,除了韩信没有人能帮到你,现在就是看大王你怎么想的了。萧何紧跟着说:如果您愿意争雄于天下并重用与韩信,那么韩信一定会留下,如果不重用韩信,那么他还是会跑的。刘邦其实看到萧何去二复返,心中就已经非常高兴了,就想命韩信为将军,萧何又说:如果只是将军,那么韩信一定不会留下。刘邦又要命韩信为大将军,萧何又说:非常好,但是您的态度非常随意,您封大将军就像对一个小孩子一样轻浮,这正是韩信不愿意留下的原因,如果您真的愿意重用他,就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沐浴吃斋,设立高台,然后才可以实行加封和任命,刘邦就照着萧何的就办了。

韩信是淮阴人,起初作为平头百姓,家庭贫困,口碑不好,既不能被推荐去做官吏,又不会经商维持生活,所以只能厚着脸皮去蹭吃蹭喝,有一天,他在城外钓鱼,河边有一些妇女在洗衣服,其中一位年纪大的妇女看见韩信饥肠辘辘的样子,就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了韩信,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非常高兴,就对那位妇人说:日后我发达了,一定会好好报答你。那位妇人非常生气的说:大丈夫连自己的生计都保证不了,怎么还提发达,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还指望你日后报答我吗。后来在淮阴市场的街头,有一位少年要与韩信单挑,他当着众人的面对韩心说:看你每天背着把长剑到处转,好像有本事的样子,你要真有本事就当众刺死我,没本事就从我的胯下穿过去。听到这话后,韩信是面不改色,从容地从少年的胯下穿了过去,市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觉得韩信很窝囊,胯下之辱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它最早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后来,天下大乱,项梁、项羽起兵渡过淮河,韩信仗剑从军投在项梁门下,但是也没有得到重视,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死后,韩信又追随了项羽,项羽也只让他当一个侍从的郎中,韩信曾多次给项羽出谋划策,...

查看更多
7 为什么说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追出来一个神将,也追出了韩信自己的灭亡?
萧何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

从兵家孙武之后,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兵神的可谓是少之又少,但是秦汉之际的韩信绝对能算其中一位。从被刘邦筑高台拜为大将军之职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临晋设疑、木罂渡军、背水一战、拔帜易帜、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让刘邦在资源贫匮的蜀汉之地一步步称霸中原,最后打败最为强大的项羽,一举统一中国,建立了强汉。

但是说起韩信早年的遭遇,那真是国的苦不堪言。韩信原是战国是六国贵族后裔,但是秦统一六国之后,韩家就没落了,到了韩信手里的时候,除了一把祖传的宝剑之外,什么也没剩下。韩信自小就熟读兵书,对谋生之道太过马虎,在这个时候忍饥挨饿是免不了的。在这个时间里,南昌亭长见他仪表不凡,腹中韬略惊人,于是就经常接济他,韩信也知道自己谋生不行,竟经常到这个亭长家里蹭饭吃,一天两天没啥,但是一连几个月,韩信从不缺席,不用说以前的食物稀少,就是放到现在,一个人连着几个月都跑到你家吃饭,你家人也受不了。

这个南昌亭长的妻子就受不了了,那天没给准备饭食,聪明的韩信不用想也知道什么回事,只好自己去钓鱼意图果腹。但是他连鱼饵都没有,怎么可能钓出鱼呢?还好的是当时有一位洗衣服老婆婆看他可怜,就经常给他带点吃的。之后在集市上谋生路也被一个屠夫欺辱,受了奇耻大辱,但是韩信是谁,那是做大事的人,知道忍一步风平浪静的道理。

一直坚持到秦二世逆行倒施,天下大乱,韩信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跑去投靠当时希望最大的项梁,没想到人家根本没把他当一回事,韩信无奈之下只好离去,到了项梁死后,韩信又再一次投靠楚军,这回被楚将钟离眜看重,推举给了项羽,可是项羽根本就不信他那一套,把他打发到帐篷外看门去了。

两次投楚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韩信也对项羽失望了,转生投靠了汉王刘邦。没想到痞子出身的刘邦也看不起他,差点因为连坐的罪名把他给杀了。好在刘邦的司机夏侯看到他的谈吐不似常人,饶恕了他,并且向刘邦举荐了一次,可这个时候的刘邦还在为项羽把他分封到这穷苦地方生气呢,哪里能顾得上他,给了司机一个面子,让他管理粮仓去了。

在这期间,汉相萧何见他把粮仓管理的整整齐齐,一丝不苟,两人再次交谈,实在惊为天人。可这时候的韩信已经对汉王刘邦失望了,过了两天就不辞而别。萧何知道他的能耐,哪里能够轻易放走,于是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回来拿命给韩信作保,刘邦才知道韩信有多大的才能,即时登台拜将,封韩信为总领汉军的大将军。

韩信也没让刘邦失败,到一处平一处,天下诸侯不够他一顿削的,连项羽也被他在垓下困死,逼得在乌江自刎了。可是夺得江山后的刘邦对韩信反而不那么信任了,最后以他私通匈奴,企图造反的名义杀害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

其实是韩信的功高盖主,士兵只知道大将军而不知道皇帝,在就是刘邦遭围时,韩信不但没有领兵来救,反而要齐王的封号等等,让刘邦心里忌惮非常,所以才会杀了他。

查看更多
8 关于这个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汉中故事你知道多少?
萧何
萧何月下追韩信

公元前206年,张良推荐韩信到汉中投奔刘邦,韩信带上张良写的推荐书和宝剑,千里迢迢到了南郑,去见汉王刘邦。在此之前,张良送刘邦到褒中后分手时,曾商量招纳贤才的事,张良对刘邦讲过:“以后若有人来投大王,以臣的手书为凭,封官宜大不宜小。”但到底推荐谁来,张良并没有讲明。韩信虽然带着张良的荐书和宝剑,心里却认为,汉王既是明主,一定能慧眼识英才,我不能靠别人的推荐,而要靠自己的本领去取得汉王的重用。因此他把张良的荐书装在身上,拜见汉王时并不交出来。

刘邦接见韩信时,见他身材瘦小,貌不赢人,说他手无扶戟之力,仍然不予重用。韩信每天闲住南郑的驿馆里读书下棋。虽然见过刘邦,但在刘邦的眼里,几乎没有这件事。

丞相萧何心里想,张良走时说有人来投我王,封官宜大不宜小。但是这么久了,就来了一个韩信,可能就是此人,但却没有什么凭据。于是一有空闲时间,萧何就去陪着韩信下棋、游玩,暗中考察韩信。韩信却从不提及自己,更不向丞相请求高攀提拔,显得城府很深。萧何经过一段考察,认为韩信智谋高强,胸怀大志,一定就是张良介绍来的贤才。于是就向汉王推荐,要求重用韩信。汉王碍于萧何的面子,就封韩信做了个“连敖”,即粮仓管理。

韩信千里迢迢来投汉王,仅仅当了个粮仓管理员,心中很是不满,于是就发牢骚。一日,与其他十三人喝醉了酒,酒后失言说:“人言汉王英明!我看他并不英明。”不料被人听见报告了汉王。汉王就要将这十四个喝醉酒的人一律处死,并派夏侯婴做监斩官。夏侯婴将这十四人押赴刑场,已经杀了十三人,当要杀韩信时,韩信突然狂呼道:“汉王不是想得天下么,为何杀壮士?”夏侯婴一听,立令停斩,一看乃是韩信,就跟他谈话,听后对韩信佩服得了不得。夏侯婴就去报告汉王,建议重用韩信。刘邦听了夏候婴的建议,就做个顺水人情,免去了韩信的死罪,封韩信为治粟都尉,即粮仓管理官,而不是管理员了。传说韩信当治粟都尉,并不去向汉王汇报情况。一天,刘邦忽然命人将韩信叫来,问他现有多少粮草,韩信不假思索,一口就答出了东西南北各库的稻谷、大米、小麦、玉米、草料等具体数字。汉王派人翻仓查库,结果数目相符,斤两不差。刘邦这才知道韩信真的有才,但仍旧相貌取人,加之韩信性情高傲,不善迎奉,依然不予重用。唯独丞相萧何十分留意人才,听得此情,又召见韩信问话,果然发现大有才能。就对韩信许愿说,要建议汉王任命他做大将。

韩信又等多日,仍不见汉王任用,大失所望,就收拾行装,另寻出路。也不向丞相告辞,便趁一个月夜逃走了。待萧何知道时,如失至宝,立即骑了一匹快马,加鞭急驶,去追韩信。

传说韩信骑马出了南郑城东门,拐了一个弯儿,向北进人了褒谷。因张良返回关中时,已烧毁了褒斜栈道,道路十分难走,许多地方不得不涉水过河。韩信策马跑着,到了一个地方,忽然被前面一条溪水挡住了去路。这个地方就是今陕西留坝县的马道镇。这条溪水,今名西沟,原名寒溪,自西向东注入褒水。平时寒溪水浅,行人可以涉...

查看更多
9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帮刘邦打天下,为何最后都没有被好好对待?
张良
萧何
韩信

刘邦能夺得天下,和刘邦的用人离不开关系,刘邦虽然打不过项羽,但是刘邦手下人才众多,汉初三杰就是刘邦手底下最厉害的三个人才,刘邦的成功也是完全依托在他们身上,这初汉三杰是谁?他们又都有什么本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初汉三杰的介绍

初汉三杰分别是张良,萧何,韩信,刘邦曾经说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不如张良,运送粮草我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刘邦说这句话就能证明他对人才的爱惜,这三人虽然对刘邦忠心耿耿,但他们的后果都不怎么样,最后刘邦对三人采取了措施。

二、运筹帷幄的张良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是刘邦的军师,在很早的时候就一直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张良是汉初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学家,张良的智谋远不止在军事上体现,在为官上也有很好的证明,他帮助刘邦打下汉朝之后,很自觉的退出了西汉,就怕刘邦会嫉妒自己的功劳太大

三、运输粮草的萧何

萧何不是什么文人雅士,但他在运送粮草这件事上做的井井有条,萧何在成为将军之前就是一个小马贼,后来在刘邦的手下越来越成功,萧何帮助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没过多久就被发配到了边疆,说是为了边塞军队粮草的供应,但是明事理的人都知道这是刘邦的一个圈套。

四、战必胜的韩信

韩信是刘邦手下第一大将,跟谁刘邦征战沙场,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韩信又被人称为百胜将军,一生之中少有败绩,后来把项羽打的节节败退,韩信是战必胜,攻必取,刘邦非常爱惜韩信这个人才,但是韩信最后缺被萧何杀死,和韩信本身有很大关系。

张良、萧何、韩信虽然都被称为初汉三杰,在刘邦崛起之谜中也讲到过他们对于刘邦的重要意义,但他们最后都没被刘邦好好对待,所以现在有太多人都在贬低刘邦,而夸大项羽,就历史来讲,只有心狠手辣的人才能更好的做好皇帝这个位置,如果不除了他们,他们都有可能危害刘邦的位置。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