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是战国时期的杰出的纵横家,据传师从鬼谷子,不过后来考古学家认为他们不是同一时期的人。
苏秦说服齐、楚、韩、赵、魏、燕六国连成合纵来抵抗秦国,担任六国丞相,因后来六国发生各种变故,加之各国各怀心思,最后合纵策略失败。
在苏秦用合纵策略之前,其实,他最开始是希望到秦国发展的。因为那个时候,商鞅变法实施有十余年,秦国国力强盛,他认为秦国是最有可能实现他的抱负的国家。
苏秦满怀希望的去到秦国,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认为秦国已经足够强大去吞并诸侯,一统天下了。
秦惠王却认为自己国家还很弱小,对苏秦说“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秦惠王的意思是说:不好意思了,我们的国家还达不到你说的那个程度,所以你说的虽然很吸引我,但我不能冒险。你这么远来到秦国,希望以后再来请教你。
苏秦游说秦惠王的奏章上了有十几次,但都没有采纳。
这个时候,苏秦已经穷的叮当响了,他从家里带来的钱花完了,名贵的衣服穿破了也没钱买新的,又没有生活来源,最后只好打道回府。
回到家时,那个原先的翩翩公子好像是乞丐一样:脚上只穿了草鞋,背着书箱,面黑肌黄,没个人样。
回到家中更是凄凉,“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正在织布的妻子不理睬他,嫂子不为他生火做饭,父母不和他说话。皆因苏秦没有高官厚禄,光宗耀祖的回来。
到家当晚,他翻箱倒柜,找到了一本姜太公写的谋略书《阴符》,便埋头苦读。当读书困倦时,便用铁锥刺自己的大腿来使自己清醒。一边刺一边说:“哪里还会有游说列国君主而不能让他们拿出金玉锦绣以及卿相高位给我的呢?”
靠着这样的苦读,一年之后,学有所成。这个时候,秦国也更加的强大,其他六国受到的威胁也更大了。
于是苏秦用合纵联盟去游说赵王,赵王很赏识他,封他为武安君,赐他相印,并赏兵车百辆,锦缎千匹,黄金万两,让他去游说其他各国诸侯,建立合纵联盟,来抑制秦国。
后来,除了秦国,其他六国诸侯国都封他为丞相,让他负责合纵联盟的事务。
苏秦,在秦国遭受挫折,受到打击,原本以为他会继续颓废下去,没想到,反倒刺激到他发奋图强,最终学有所成,封侯拜相。
他后来建合纵联盟在一段时期也威胁到了秦国的安危。秦惠王此时再去请他来做丞相时,人家已看不上了。
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期,每个人都想出人头地,可最终脱颖而出的唯有那些拥有真正学识的实干家。
查看更多与“苏秦前期穷的像乞丐,后期是怎么做到丞相位置的?苏秦的故事原来一直不简单”相关的文章
在战国历史上,苏秦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天下格局。
从性格来看,他更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秦惠王不看好他,结果秦国就遭到“六国合纵”。
苏秦不仅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历史上“锥刺股”的故事就是出自于他。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为了找出刺杀自己的凶手,苏秦在病危时对齐王提出一个要求,把自己“五马分尸”。
《史记》有记载,“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
燕文侯死后,苏秦与燕国第一夫人有染的事情被刚即位的燕易王知道了。
当然,这件事有可能是苏秦政敌的故意中伤,犹如秦孝公死后,商鞅遭人诬陷一样。
奇怪的是,燕易王不仅没有惩罚苏秦,反而对他更加礼遇。
这让苏秦非常忐忑,于是请求出使齐国。他认为自己现在对燕国毫无作用,去齐国可以搞破坏活动。
《史记》有记载,“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齐则燕必重。”
对于燕国来说,齐国是世仇,阻拦它进入中原;对于苏秦来说,齐国破坏他的合纵大业,因此恨之入骨。
既然去齐国是搞破坏,两人就唱了一出双簧,苏秦假装得罪燕国,而燕易王下令通缉。
苏秦入齐后,齐宣王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客卿。在随后的时间里,苏秦出了不少歪点子,令齐国名誉直线下降。
可是齐宣王不顾朝臣的劝谏,依然信任苏秦,因此齐国朝臣都视苏秦为眼中钉。
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即位,他没有从政经验,也稀里糊涂地跟着苏秦指引的方向走。
这些年来,苏秦在齐国的破坏活动,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是破坏齐国的国际关系,让其他国家来攻打齐国;二是引发齐国内乱,让百姓起义推翻齐王。
就在齐国快要被苏秦折腾倒下的关键时候,燕易王去世了,燕王哙即位。
可能是燕易王生前没有交代清楚苏秦的真正身份,燕王哙不仅不配合苏秦的工作,反而开始打击他。
齐国换了国君,燕国也换了国君,苏秦的破坏工作更不容易了。
齐燕两国朝臣数次围攻苏秦,几次下来,终于得出经验,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刺。
苏秦在齐国,这个任务自然落在齐国朝臣的肩上,他们不惜重金请来死士。
商鞅也遭受过秦国旧贵族的痛恨,数次派人刺杀,可是都以失败告终。
原因很简单,商鞅是法家,每次出门都有数百人保护,目的就是防止暗杀。苏秦则不同,他是纵横家,警惕性没有商鞅高。
在刺客的追杀下,商鞅身负重伤,虽然侥幸逃脱,但也奄奄一息。
《史记》有记载,“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
纵观苏秦的一生,可以发现他是一个睚眦必报的狠人。
遭遇家人冷眼,就有引锥刺股;被秦国拒绝,他就鼓吹合纵抗秦;齐国背叛盟约,破坏合纵大业,他就搞破坏活动。
这次被刺,苏秦依然如此,不肯轻易放过凶手。可是齐湣王出动大量军队,还封锁了都城,可是最后劳而无功。
苏秦病情很重,知道无法医治,临死前向齐湣王说,在闹市把他五马分尸,并且公告天下,苏秦在齐国就是搞破坏活动,凶手一定会现身。
五马分尸是一种酷刑,但这是苏秦的遗愿,齐湣王也只能答应。结果正如苏秦所料,就在他快要被撕裂成几块时,刺客现身了。
对苏秦而言,没有留下全身无所谓,只要能逮到刺杀自己...
查看更多与“纵横看苏秦一生的故事,没想到他是这么狠的一个人”相关的文章
不事家业好功名,初出茅庐还不行
苏秦,东周雒阳(今洛阳)人,布衣出身,不喜好父辈经商的家业,而喜好游说之术,随鬼谷子习纵横捭阖之道,自以为学有所成便周游列国,几年下来一事无成,身上的物资也花光了,只好灰溜溜回家。回到家后妈不叫他儿,妻不给他饭,嫂不给他脸,都嘲笑他不务正业,活该倒霉。
奋发图强锥刺股,一年有成又上路
受到精神打击的苏秦奋发图强,拿出自己所藏之书,精读《太公阴符》一年,为了防止走神,锥刺股成为了千古佳话。一年之后自以为有所得,再次出发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首先来到秦国,游说秦惠王,想用霸王之道辅佐秦王称霸,但秦惠王知道自己的斤两,且刚杀了商鞅,正在气头上,十分痛恨辩士。苏秦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溜了。随后来到赵国游说赵相奉阳君,这个奉阳君看不惯苏秦,于是又跑到了燕国。
合纵六国如猛虎,秦人不敢窥函谷关
苏秦琢磨,想帮秦国称霸不行,赵国又不理我,看来依靠强国是不行了,如今秦国强大,六国处于守势,我若联合六国攻打秦国,岂不是前无古人之壮举。苏秦游说燕文侯,燕国弱小,得高人相助不亦乐乎。得到了燕国的支持,苏秦又说服赵韩魏齐楚五国合纵攻秦,六国皆属相印于苏秦,为合纵长,西面攻秦,秦军不敢窥视函谷关十五年,苏秦走向人生巅峰。所谓合纵,就是山东六国合起来抱团取暖攻打秦国,地理位置上六国呈纵向分布,故称合纵。
衣锦还乡再遇嫂,男儿钱财很重要
在合纵途中,苏秦路过老家洛阳,身披文绣,车载黄金,阵仗堪比诸侯王,之前怠慢他的嫂子跪地爬行不敢抬头。苏秦得意问道:嫂子为何之前怠慢我现在又尊敬我呢?答到:现在兄弟你不一样了嘛。苏秦又问:怎么个不一样法呢?答:现在你有钱有势。苏秦哈哈大笑又感慨万千:人生在世怎么能没钱呢?随后把黄金分给亲朋,并一一厚重报答之前帮助过自己的人。
尔虞我诈合纵破,一嘴换得十连城
抱团取暖的日子毕竟不能长久,很快齐国便率先破坏了规则,先是攻打赵国,燕国国丧期间又乘火打劫,取十城。苏秦自知合纵失败自己恐怕不好混了,就到齐国恐吓齐王说:秦国是燕国亲家,你乘火打劫秦国很不爽,且你破坏合纵,五国很也不爽,恐怕灾祸不远了,你不如归还燕国十城消财解灾。一张嘴换十座城,这就是苏秦。
色胆包天又如何?曲线救燕附齐国
在燕国期间,苏秦与燕易王母亲私通,燕王知道后厚待苏秦,苏秦怕死,找了个借口逃到了齐国。深感燕国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却对不起燕国,苏秦暗中充当燕国间谍,表面上为齐国办事实质上为燕国争取利益。
一世英雄遭刺杀,死前布局大谋划
齐国有人看不惯苏秦,派人刺杀他,苏秦带伤逃跑了。苏秦负伤,自知命不久矣,知道自己充当燕国间谍的事儿肯定会败露,于是死前用了最后一计,临死前对齐王说:我苏秦一世英雄却被小人谋害,我死后你把我当众五马分尸,并说我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这样凶手肯定会来请功,你便可将其抓获。这招很管用,杀手知道后来向齐王请功,被齐王抓住,呵呵。不知这段戏诸位看官看明白了吗?苏秦的计谋到底...
查看更多与“这位历史名家一生做了什么事情被称为狠人?带你看看苏秦的故事”相关的文章
战国时期,苏秦小的时候家里贫穷,全家主要以种地为生。年轻的时候他前往齐国拜师学艺,拜在了鬼谷子的门下,学习鬼谷子传授的与纵横相关的外交手段与政治策略。学成之后,苏秦的初次游说以失败告终。
在齐国鬼谷子门下完成学业之后,年轻气盛的苏秦自信满满地决定去各国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纵横知识去游说各国君王。初出茅庐的苏秦太过于自满,根本没有预想到他只是个刚刚学成的年轻人,无财无权,又会有哪个君王会相信他所说的话,立马重用他。
苏秦将秦国作为首个目的地,将秦王作为首个游说目标。他与秦王见面后,侃侃而谈,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想法详细地分析给秦王听。然而苏秦的流畅演讲并没有打动秦王。秦王认为以羽毛飞天、法令惩治犯人作为例子,表达苏秦的想法只是空谈,并不能足以让他对苏秦付出信任,重用苏秦。
未被秦王采纳主张及重用的苏秦在用尽钱财、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只能遗憾落魄地回到家乡。回到家后,落魄的苏秦被家人嫌弃嘲讽、冷眼相待,体会到世态炎凉的他自我反省,重新努力振作,将所有的书籍重新阅读研究,努力到以锥刺股的地步。
而苏秦的刻苦努力最后也得到了回报。在一年后,他成功游说六国君王,达成六国合纵联盟,致使秦国十五年未曾攻打六国,登上六国的宰相之位,走上了无比光辉灿烂的政治人生。
苏秦在学习纵横之术后,开始周游各国。在秦国时,苏秦多次向秦王呈上劝说秦王的奏章,但从未被采纳。苏秦在衣服破旧,钱财用尽的情况下只能离开秦国,遗憾回乡。
苏秦背着自己的行李,整个人既黑又瘦,形如枯槁地回到了家乡。然而回家之后,苏秦没有受到家人的欢迎,苏秦叹息是自己的错,才造成了现在家人都不理他的情况。于是在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开始勤奋读书,不断地重复学习、复习的过程。在读书时感到疲惫了,苏秦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扎一下来让自己变得精神,并感叹没有哪个国家的君王会相信一个没有钱财和地位的人所说的话。
就在一年之后,苏秦的努力和付出终于有所回报。在拜见赵王之后,他得到了赵王的重用。赵王册封苏秦为宰相,并资助众多钱财给苏秦用于实行他联盟六国的主张。这个时候的苏秦不再是那个衣衫破旧、一无所有的苏秦,而是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苏秦;这个时候的苏秦不再是被家人冷眼相待的苏秦,而是被父母扫榻相迎、被嫂子卑屈对待的苏秦。
无论是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明确的目标,要肯下功夫。付出才会有回报。苏秦的功成名正是来自于他自身的勤奋和努力。他肯吃苦,在自己困倦时不惜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刺;对于枯燥的学习,他毫不厌倦,所以他成功了,得到了他应有的回报。
查看更多与“从苏秦刺股的故事里,我们能得知哪些人生中的道理呢?”相关的文章
苏秦为什么要“锥刺股”?成功背后的辛酸是什么?
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到了秦惠公时期,秦国一家独大的局势已经形成,六国中任何一国都没有能力与秦国单独抗衡。
面对这种局势,六国只有改变策略才能继续存在下去,而秦国也只能相应地调整才能保持对六国的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左右着天下大局,他就是苏秦。
苏秦是洛阳人,与大多数人一样,从小就有建功立业的梦想。年轻时到齐国从师,向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
《史记》有记载,“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学成之后,苏秦周游列国多年却一事无成,最后狼狈不堪地回到家。
之后,苏秦遭到兄弟、姐妹、嫂子、妻妾等人的嘲笑,认为他不务正业到处闯荡,还学什么演讲,结果钱没有挣到,把种田的本事都丢了。
整个家族成员对苏秦的冷落和漠视,强烈地刺激了他。
苏秦决定发愤图强,于是找来《周书阴符》,昼夜专心研究。
《战国策》有记载,“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头悬梁,锥刺股”故事,其中“锥刺股”的典故就是出自于苏秦。
这段故事在《史记》也有记载,虽然内容略有不同,但都描述他不得志的时候,连至亲都看不起他。
这些磨难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促进他更加执著地为仕途而奋斗。
苏秦学成之后,再次周游天下,第一站就是东周。
但是周显王身边的人看不起苏秦,不喜欢他那一套,周显王也就不信任他,苏秦没办法,只得离开东周。
《史记》有记载,“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离开东周后,苏秦的第二站是秦国,这时候秦孝公已经去世,秦惠王刚刚车裂商鞅。
尽管苏秦看好秦国,还游说秦惠王称帝,但是秦国刚杀了商鞅,讨厌那些游说之士,所以拒绝了他。
《史记》有记载,“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
被秦国拒绝后,苏秦来到赵国,这是他的第三站。
此时赵肃侯任用他的弟弟公子成为相国,恰恰这位相国非常不欣赏苏秦的主张,苏秦只好离开赵国。
《史记》有记载,“秦阳君弗说之。”
离开赵国后,苏秦前往燕国,这是他的第四站。
这一次苏秦提出“燕国与赵国联合,六国结成一个联盟,燕国必然无忧。”
燕文侯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任命苏秦为相国。
《史记》有记载,“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之。”
自燕国之后,苏秦又成功说服了赵、韩、魏、齐、楚等五国,六国合纵成功。
因此,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同时也担任六国的相国,风光一时无二。
当苏秦北上赵国,途径家乡洛阳时,沿途许多诸侯国都派出使者为他护送车马和后勤,其盛况可以媲美一国之君。
周显王听说后相当惊恐,因为曾经得罪过苏秦,所以这一次派人出城三十里相迎。
《战国策》有记载,“郊迎三十里。”
特别是当年嫌弃苏秦的兄弟、妻子和嫂子,这一次都匍匐在地,侍候他吃饭,目光都不敢直视。
苏秦不由地感叹人情冷暖,人穷了,父母都不认儿子;富贵了,连家人都害怕。
《战国策》有记载,“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其实,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这...
查看更多与“成功背后的辛酸是什么?苏秦刺股的故事里就阐明了”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