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苔古诗

发布时间:2020-06-29
1 苔古诗原文及翻译
古诗原文及翻译
苔古诗原文
苔古诗翻译

“苔”多生于潮湿阴暗之地,是最不起眼的植物,但因它纯粹的一抹绿色,蓬勃的生命力,得到了古代许多诗人的赞颂。今天,就随着好工具小编一起走进,诗人袁枚这首专门称颂“苔”的五言绝句《苔》吧!

苔古诗原文

袁枚 〔清代〕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翻译

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

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注释

1.苔:苔藓。植物中较低等的类群,多生于阴暗潮湿之处。

2.白日:太阳。

3.青春:指苔藓富有生机的绿意。

赏析

这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到了春天,它一样拥有绿色,拥有生命. 花开微小似米, 但却一定要象牡丹一样尽情绽开. 因为在苔的心中,他和牡丹拥有同样的大地也同样头顶广阔的天空. 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种佳境。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南京小仓山随园,世称随园先生,自号仓山叟、随园老人等。乾隆四年(1739)进士,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后外放于江苏溧阳、江宁等地任县令。乾隆十三年(1748)辞官,结束仕宦生涯,隐居随园。他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翁方纲的格调说和肌理说相抗衡,影响甚大,形成了性灵派。

写“苔”的古诗句拓展

1.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

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3.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叶绍翁《游园不值》

4.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5.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6.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7.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8.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李白《长相思三首》

9.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王维《书事》

10.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南轩松》

查看更多
2 袁枚的两首《苔》古诗表达了什么?还有哪些赞美苔的古诗
苔古诗
袁枚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20字小诗《苔》,选自亲近母语一本出版10年,陪伴3000万孩子走过童年的《日有所诵》,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有人说,这是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可是那些孤独了1000年的苔的诗你知道吗?

袁枚还有一首咏苔诗

《苔.其二》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青苔爱凉(阴暗潮湿),红叶爱阳光,各自有各自世界的精彩。但青苔终极一生,见过斜阳的绚烂吗?有时候,选择意味着失去。袁枚这首小诗表达的是另一种生活智慧。

赞美苔的精神,可不止袁枚。

袁枚的《苔》赞美平凡的苔花,虽然只如米粒大小,阳光照不到,受不到世人的关注,但仍然像牡丹一样用心的绽放。

其实苔一直是中国诗人笔下常见的意象,正面侧面写苔的诗也有上千首。袁枚的小诗也很难说是独出机杼。很有意思的是,历史上有三篇同样标题的《青苔赋》。

南朝的江淹,在《青苔赋》中写青苔出身于艰苦的环境中,却能坚贞的生长,为天地增色:

遂能崎屈上生,班驳下布。

异人贵其贞精,道士悦其迥趣。

咀松屑以高想,奉丹经而永慕。

若其在水,则镜带湖沼,锦币池林。

春塘秀色,阳鸟好音。

唐代的王勃在《青苔赋》中感叹一个生命体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生在美丽的森林池塘,隐士赞赏它;生长在庭院里,居住的人会嫌弃它。但苔却能不避险地,虽渺小,但不屈不挠。它处世幽静,不竞不争,更不哗众取宠:

苔之生於林塘也,为幽客之赏;苔之生於轩庭也,为居人之怨。斯择地而处,无累於物也。

宜其背阳就阴,违喧处静,不根不蒂,无华无影。耻桃李之暂芳,笑兰桂之非永。故顺时而不竞,每乘幽而自整。

同为唐代的杨炯在他的《青苔赋》中则把青苔写得谦让温和,达而不显,穷而不沉,舒卷自如。其明赞青苔,而暗喻自己的品质:

苔之为物也贱,苔之为德也深。夫其为让也,每违燥而居湿;其为谦也,常背阳而即阴。重扃秘宇兮不以为显,幽山穷水兮不以为沉。有达人卷舒之意,君子行藏之心。唯天地之大德,匪予情之所任。

那些孤独了千年的苔诗:

苔又名地衣,水衣。属隐花植物类,多生于人迹罕至、阴湿地方,延贴地面。青苔生长的地方,阳光照射不到,阴暗潮湿,所以苔注定是孤独的。

孤独的苔藓,连路边的野草都比不上;幽芳独放,远离尘世,却不如青草那样能有七香车碾过。这不就是孤独的诗人自己,得不到他人的赏识吗?

山中五绝句·石上苔

唐·白居易

漠漠斑斑石上苔,幽芳静绿绝纤埃。

路傍凡草荣遭遇,曾得七香车辗来。

长到台阶上,人们嫌青苔湿滑,容易摔伤;或者生长在花圃中,人们常常将之除去。同样是面对牡丹和青苔,杨万里却没有袁枚的雅致,为了牡丹的生长他去除了杂草和青苔。其实又有几人像袁枚一样喜欢国色天香的牡丹,又能关注到那米粒大的苔花呢?

为牡丹去草

宋杨万里

手种名花梦亦随,一年年望好花枝。

为花...

查看更多
3 袁枚《苔》古诗,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苔古诗
袁枚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译文

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

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注释

白日:太阳。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这首咏苔诗在2018年春节唱响了全中国,贵州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中的精彩演绎,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感动了上亿的中国人,也唤醒了我们对经典诗歌的重新认识。

苔痕虽不起眼,但竟然也那么热烈张扬地开放,居然可以同“真国色”的牡丹媲美,人生奇迹无处不在,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弱小而放弃自己。那么,除了袁枚的《苔》,还有哪些咏苔诗呢?

唐.刘禹锡《陋室铭》

名篇《陋室铭》中有“苔痕阶上绿,草色入帘青”的诗句,将绿苔与陋室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陋室的荒芜、寂寞之感。

唐.李成用的《苔》

几年风雨迹,叠在石孱颜。

生处景长静,看来情尽闲。

吟厅侵壤壁,药院掩空关。

每忆东行径,移筇独自还。

这首咏苔诗中,苔痕貌似闲静,却一直在侵、掩的动态之中生长,有时候生命的张力不见得是表象所呈现的闲和静,经历风雨和岁月的洗礼,仍然奋力默默生长的苔,细细品味,对我们跌宕起伏人生很是启发。

唐.王勃的《苔赋》

背阳就阴,违喧处静。不根不叶,无迹无影。耻桃李之暂芳,笑兰桂之非永。故顺时而不竞,每乘幽而自整。

少年时代未成名的王勃,在诗《苔赋》中,从苔的性(阴、静)、貌(两个“不”、两个“无”)着手,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物言志,表明了自己“不竞”、“自整”的气度和品格,赞美了“苔”的君子风度。

“苔”这个大自然中渺小、不起眼、被人遗忘的角落,在诗人的眼里,是陋室最好的陪衬,青春来时与牡丹一样努力开放装点世界,有君子之风、虽经历风雨仍奋力生长,读来让人振奋,对于处于平凡世界的我们,很是激励。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