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有着众多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无论是王维笔下的边塞风景:“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还是杜牧笔下的江南春色:“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亦或是苏轼笔下的庐山胜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崎岖各差别”,无不流露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望岳》,即是唐代诗人杜甫为赞美泰山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杜甫这首诗除了赞美了泰山高峻巍峨的气势以及神奇秀丽的景致外,还包罗了青年时期的杜甫,不怕难题、敢于攀缘巅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为了赞美泰山高峻巍峨的气势,杜甫在这首诗中还展现出了精妙奇绝的谋篇结构和艺术构想,也就是全文无一“高”字,却句句显高,且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另外,虽说古典诗歌中赞美泰山的作品不在少数,可是要从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来说,杜甫这首诗恐怕凡人难以企及。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的开篇两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便自出机杼地说出了自己对泰山的感受,即五岳之首泰山到底怎么样呢?走出齐鲁国境,泰山的苍翠山色依然念念不忘。很显着杜甫并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地去形容泰山之高,而是以人即便走出了齐鲁国境外还能看到泰山,也就是以距离之远来陪衬泰山之高。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所以“齐鲁青未了”是杜甫对详细地理特点的形貌,它具有唯一性。因此明代莫如忠在《登东郡望岳楼》中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也就是认为杜甫这句形容泰山的诗,后世无人能继。
如果说开篇两句,是杜甫远望中的泰山,那么接下来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则是杜甫近望中的泰山。它的意思是说,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的南北更是泛起了一昏一晓的奇景。“割昏晓”,即因为泰山之高,导致了山的南北面,泛起了黄昏和早晨迥然差别的情形。很显然这两句诗把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峻体现的淋漓尽致。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依然突出的是泰山之高,不外相较于前面的远望、近望,这里则是细望。它的意思是说,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激荡,睁大眼睛张望,投林还巢的鸟正在飞翔。除了陪衬出泰山的巍峨高峻外,这两句还生动地体现了诗人为眼前的神奇秀丽景致而着迷的情态,所以想要“决眦”,睁大眼睛看个明确。
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即一定要登上泰山巅峰,去俯瞰泰山之下的群山风范。很显然这两句诗再一次突出了泰山之高,而且写出了一种俯视一切的气概。联合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到洛阳应进士,落选而归后周游途中。我们又能从这两句诗中,看到杜甫不怕难题、敢于攀缘巅峰的雄心。我想这也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综观杜甫的这首《望岳》,全文无一“高”字,却句句显高,更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它所描绘出的泰山的高峻巍峨和神奇秀丽,无疑也满足了后世许多人对于五岳之首泰山的憧憬。而作为青年的杜甫,能够具有不怕难题、敢攀巅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无疑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