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读书乃是头等大事。特别是在文学尤为昌盛的唐代。你有真才实学,别人自然会敬重你是个文人。可如果你大字都不识一个,虽然别人不会看不起你,鄙视你,但毕竟还是不及文人的地位高。读书是为了什么呢,在古代当然是为了考取功名,谋取个一官半职,或是希望能在朝廷上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许多文人呕心沥血,不知道用了多少功夫。
但是唐代的科举制也是非常令人无语就是了,读书的有那么多,但真正能够金榜题名的又有多少呢?成功了的我们暂且不提,可那大多数没有成功的文人,内心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是伤心?是难过?还是会郁闷?不过就连我们的大诗人李白也是终身的不得志。想要一举成名天下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即使仕途受阻,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为名利所累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便给大家介绍一首唐代卢纶的诗,道出了一个文人落榜后所应有的态度。
《落第后归终南别业》
卢纶
久为名所误,春尽始归山。
落羽羞言命,逢人强破颜。
交疏贫病里,身老是非间。
不及东溪月,渔翁夜往还。
一般的文人落第,肯定是心情郁闷,心态差的还会一蹶不振,而卢纶这首诗,便看破了功名利禄,乃是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诗的开头诗人便说自己被功名所悟,春天将要逝去的时候便要回归故里。之后,说自己因为落第而感到羞于启齿,但是遇到人却还要强作欢颜,不知道说出了多少文人的心声。
而到了诗的下片,才能说是整首诗的重点所在。诗人说自己已经年老,而且有病痛缠身,感叹于人世间的起起伏伏,是是非非。一方面诗人想表现出自己心里已经疲累了。另一方面则暗藏有隐居山林的愿望。于是,诗的末尾两句便说到,所有的这些世俗的功名,都还不如那溪水之上垂钓的老翁,像这样自由自在,不为名利所束缚的生活应该才是我的最终的归途。
是啊,我们刻苦读书,绝不是单单的只是考上一个好学校,以后能有一个安定的工作。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通理,理解做人行事的道理,为了做一个更好的人,这样才是最重要的。卢纶的这首诗,便是说出了所有文人所应该抱有的态度,不为功名所累,热爱生活,自由自在方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