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昼夜温差大,白天阳光明媚,稍微活动一下就觉得很热,到了晚上又感觉寒气袭人。唐代有一位诗人白天赶路,夕阳西沉时想暂时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主人却久等不至,让他心急火燎,又毫无办法。下面张籍的这首诗《夜到渔家》就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焦急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主人的同情心理。
夜到渔家
唐代:张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诗的大意是:渔家住在江口岸边,涨潮时江水就漫过柴门。想在此借宿,主人却迟迟未归。竹林寂寂,村边的小道蜿蜒向前;明月悬空,江上渔船点点。远远望去,渔夫似在寻找沙岸泊船,春风轻拂,吹动他们的蓑衣。
诗句赏析: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首联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江边萧索而落寞的画面,夜色朦胧、茅舍简陋,潮水上涨、浸湿柴门。诗人面对这冷落凄清的境界,渴望主人归来的心情更加迫切。作者虽然并未点明自己来此的原因和目的,但一定是路过这里临时借宿,估计旅途已经非常疲累,想赶紧找个地方歇脚,可是越是心急如焚,却找不到主人。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天色已晚,渔家还未归来,暗喻他们的劳动极其辛苦,为了生机,不得不起早赶晚。一个“犹”字,表达出诗人急迫的心情,也抒发了作者对渔家的同情。正像刘禹锡在诗中描写的那样,“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虽然行业不同,但辛苦的程度相似。
诗人虽然心急,也只好在屋外徘徊等待,并无聊地观看四周环境,“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竹丛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蜒伸展,前村还在远处。明月高悬,诗人焦急地眺望江面,江上渔船逐渐稀少。一个“远”字,写出诗人着急求宿的心境,也能看出诗人确实太累了,不愿再向前继续寻找。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环境凄清、夜色深沉,加上身心疲倦,主人公焦急的心态在此表现到极点。他不停地眺望江口,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驶来,渔人正寻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作者多么希望那就是期待已久的渔人,诗人开始流露出一点喜悦的表情。
张籍夜泊江边,写下一首诗,抒发焦急心情,这首诗语言浅显流畅,活泼圆转,凝聚了诗人对渔民的深情厚意。“春风动草衣”,最后5个字尤为传神。诗人刚开始是处于极度烦躁状态,然而久盼无果,只好耐心等待。最后江面上船只稀少,他又重拾希望,看见春风吹动渔民的蓑衣,他终于感到希望就在不远的地方。这一句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不愧为唐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