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张籍,可能很多人都是从朱庆馀的名作《近试上张籍水部》中所熟悉。其实,张籍除了政治上是“张水部”、“张司业”外,他还是韩愈的大弟子,是唐代的一位杰出诗人。中唐时期的新乐府运动,张籍便是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至于其乐府诗,则久负盛名,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凉州词》,便是张籍的代表作之一。《凉州词》本为凉州(今武威市)一带的乐府歌曲,唐代诗人多根据此调作诗,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便是此类诗中的名作。
当然,张籍这首《凉州词》也是一首名作。不过与王之涣等人侧重咏边塞戍边之愁苦不同的是,这首诗更侧重于对守边将领长期失职的讽刺。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后,吐蕃族占据了唐西北凉州等几十个州镇,从八世纪后期到九世纪中叶长达半个多世纪。张籍便是根据这一现实,写下了这首诗痛骂守边将领。
《凉州词》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首先,诗的前两句“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张籍主要描写了边地荒凉萧瑟的景象,以及点出边城被吐蕃占领的时间之久。它的意思是说,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流去,白草、黄榆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在安史之乱前,凤林关以西是唐朝同吐蕃的交界,而随着凤林关的失守,此地一片萧条。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里的“六十秋”,既不是虚写,也不算夸张,而是实写。从公元762年,也就是唐代宗初年,四镇失陷开始,到诗人张籍于公元824年,也就是唐穆宗长庆四年,写这首诗时,已是六十年还未收复。所以张籍为凉州失陷60年来的边地灾难,发出了深沉的感慨、愤激的谴责之语。
也就是这首诗的后两句“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边城的将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赏赐,却没有人知道去夺回凉州。言下之意,便是说守边将领肩负着朝廷的重命、享受着国家的厚禄、担负着人民的重望,然后六十年来,失地仍在吐蕃的铁蹄下,可见其根本原因就是守边将领的腐败无能。
白居易《西凉伎》:“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包括元稹也曾在《西凉伎》中说:“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忽尽空遗丘。连城边将但高会,每说此曲能不羞?”它们与张籍这首《凉州词》的共同点,便是都指出了凉州失陷未收的原因,就是守边将领的腐败无能。
综观张籍的这首诗,寥寥数字,便再现了凉州失地荒凉萧瑟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深切忧患。正如《唐诗笺要》评论此诗“王翰、王之涣二作感喟出以悠扬,是浑然元气。此则全以激昂之意发之,读之毛发为竖,令人自服”。简单来说,就是张籍这首诗唾骂的痛怏。总的来说,张籍的这首诗,是一首写得义正辞严,酣畅淋漓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