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若隐若现,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含蓄的体现。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没能学会直白,只能委婉地说明,看听者是否留心。很多诗人都擅长言其他,而挑比喻意义东西写,这也算是中国人的一大特色。的确,在中国敏感的政治社会环境之下,如果太过于直白,很有可能就会早日丧命黄泉。今天小编想带大家来的是一首张籍回复一位考生的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巧妙的进行了鼓励。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考生写给张籍的诗。
《近试上张籍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的作者是朱庆馀,他写这首诗是给当时的水部员外张籍看的。张籍是一位好官,同时自身才学也很广博,而这首诗背后的意思也不只是描写新婚女子那么简单,最主要的还是朱庆馀想问明白自己的科举文章风格是否合适。当时临近科举开始,很多考生都会把自己的文章给朝廷官员看,以便于修改自己的风格以适应主考官的口味。一文定成败,于是即便朱庆馀自身文学素养已经很高了,但他也还是会怕落榜。
于是他写了这样一首诗给张籍看,全诗不言文章二字。开头两句点名诗文的写作背景,是一位昨夜刚经历洞房花烛夜的女子,在天色破晓之前,她就起来准备去拜见自己的公公婆婆了。古时候结婚,第二天清晨给公婆奉茶也是老的习俗,而女子必须得体大方,才能得到公婆的欢心。既是如此重要的事情,女子也不敢怠慢。于是一大清早就起来梳洗打扮,等到妆画好了之后,她悄悄地问自己的丈夫,眉毛画得是轻了还是重了,深浅是否合适?
如果是一位没有什么文化的官员看到这首诗,自然会不当作一回事,就是一篇描写小女子的绝句而已。但是张籍读出了弦外之音,诗中的“舅姑”是指不久之后科举的主考官,而所问的“夫婿”则是张籍本人。朱庆馀很想知道自己的文章是否能得主考官的意,而自己能否一举中第,于是来探探张员外的意见。张员外很赏识朱庆馀的才华,于是他也以一个女子的口吻作了一首《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这首诗巧妙地回答了朱庆馀,让他放宽心,才华肯定不会被埋没的。因为朱庆馀是越州人,而越地美人多,于是张籍写道,越地的美女化了美美的妆容,出现在了当地镜湖的湖心。大家都知道这位美人才貌双全,可她自己因为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却转头低沉思量。前两句是张籍对朱庆馀的才华的肯定,他将朱比作越女,“新妆”对上了朱诗的“妆罢”,暗示朱庆馀的文章已经很好了。
后两句是对朱庆馀的鼓励,希望他自己可以对自己有信心。虽然身边有很多齐地的美人穿着华贵的服饰,可她们再出挑也不如诗中越女采菱时的一曲清歌出众。此时朱庆馀便是唱着菱歌的女子,他虽然没有旁人那么尊贵,可是才华惹眼,他的文章可以抵得上一万金了。虽然诗的表达有些许委婉,可是张籍却与朱庆馀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并未提到过文章评价,可是这样的回复任谁看到,心里都会激动很多。于是,在这样的劝慰之下,朱庆馀满怀着信心去参加科举考试,果然成了进士,踏上了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