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女子对自己的着装打扮亦是十分讲究,所谓“女儿悦己者容”嘛。今天我们以诗词为印证,来说一说唐代女子的化妆步骤。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时世妆》诗,它详细描绘了中唐元和时期最流行的装扮: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
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我们便由这首诗说开。
一、底妆:施铅粉
今天我们化妆,首先要抹隔离霜、防晒霜,涂粉底,古代女子化妆品没有那么多,第一部就是施铅粉。铅粉也被称为“铅白”,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它的质地是白色粉末。
唐朝诗人韦元甫的《木兰歌》也有:“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这首诗写的是花木兰洗去面上妆容,准备替父从军。唐代薛能在《吴姬·其九》诗中说:“冠剪黄绡帔紫罗,薄施铅粉画青娥。”女子们不光施铅粉,还要画眉毛。
唐末五代时的毛文锡在《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也写到了铅粉:“薄薄施铅粉,盈盈挂绮罗。菖蒲花役梦魂多,年代属元和。”从这首诗看来,中唐元和时期应该是比较流行薄涂铅粉的。今天我们化妆,也讲究自然,太厚重的底妆会给人一种假白的感觉。依据白居易《时世妆》所说,“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可能有的女子为了追求自然的效果,甚至连铅粉都不涂。
二、抹胭脂
《时世妆》里说“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斜红不晕赭面状”。今天我们化妆会抹腮红,古代女子也会抹腮红,往往是用朱红色的胭脂。但是元和时期,腮红已经满足不了唐代女孩子的需求了,她们流行涂赭面,面部会用赭红色进行比较大面积的晕染。
“赭面”来源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当时吐蕃人将一种名为“堆加”的护肤品涂抹在脸上,出现赭红色妆容。制作“堆加”的原料很丰富,包括茶叶、蜂蜜、红糖、酥油、五灵脂等,再加入牛奶或奶渣水浸泡调制而成的。我们可以参看青海德令哈夏塔图发现的吐蕃时期墓葬的棺板画,上面的人物都是赭面,这种习俗在当时应该是不分年龄、性别、尊卑的全民性习俗。《旧唐书.卷一九六.吐蕃传上》载:“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文成公主嫁至吐蕃,不喜欢赭面,当时松赞干布还下令吐蕃全国暂且取消赭面风俗。
而中唐元和时期,赭面风俗却悄然传入中原,成为了一种时尚,女孩子们争相模仿。所以白居易才说,“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赭面其实并不是中原的传统习俗。
三、画黛眉
画眉是化妆的重要部分,唐代,画眉几乎成为化妆的代名词。女孩子对画眉非常讲究,“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不同时期流行的眉形也不一样,天宝年间流行细眉,“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而中唐元和年间则是“双眉画作八字低”,女孩子们把眉毛画成了“八”字,样子看上去非常愁苦。
大概到了贞元末年,开始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状像桂叶或飞蛾的翅膀。元稹有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斜红伤竖莫伤垂。”(《有所教》)李贺诗中也说到了当时的“蛾眉”:“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绿”(《房中思》)。我们在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里也能看到这种短而阔的眉毛。
四、贴花钿、染鹅黄
花钿,也叫花子,常见的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最多,通常以金、银等制成花形,贴在脸上。花钿的形状除了有像梅花的,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引《杂五行书》载: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此,寿阳公主的妆容被称为“梅花妆”或“寿阳妆”。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寿阳妆”,贴花钿开始流行起来。
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中女子们的花钿是绿色的。
除了花钿,女孩子们还会在眉间点额黄。额黄也称“鹅黄”、“鸦黄”、“约黄”、“贴黄”,“花黄”,以黄色颜料染画或粘贴于额间而得名。点额黄的习俗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唐代也很流行。唐代诗人裴虔余的诗“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晚唐温庭筠的词“扑蕊添黄子”(《南歌子·扑蕊添黄子》)、“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均描绘了女子的额黄。“扑蕊添黄子”写的就是女子拈取花蕊来妆点染眉上的额黄。
五、点面靥
面靥也叫“妆靥”,是施于两侧酒窝处的一种妆饰,女孩子们在颊边画两弯新月,再在嘴角酒窝间加二小点胭脂。通常是用胭脂进行点染,也有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翠羽等物粘贴而成。
在盛唐以前,面靥的形状一般点成黄豆般的两颗圆点。盛唐以后,面靥的范围有所扩大,式样也更加丰富: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有的会在原来面靥的周围,饰以各种花卉,俗称“花靥”。
六、描斜红
元稹《有所教》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斜红伤竖莫伤垂。人人总解争时势,都大须看各自宜。”女孩子们不仅流行画短眉,还要描斜红。我们看白居易诗里也说,“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女子们梳着堆叠的发髻,脸上还画着斜红。斜红往往用胭脂晕染,形状就像一弯月亮,或是像一道伤痕,画在太阳穴附近的位置,看上去仿佛斑斑血迹,样貌也是怪吓人的。
七、涂唇脂
当然,斜红还不算真正吓人的,真正吓人的还有乌黑的唇膏。白居易《时世妆》里的“乌膏注唇唇似泥”,说的就是当时女孩子们流行涂乌黑色的唇脂,涂上之后嘴巴就好像是吃了泥巴一样,黑不溜秋的,“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仿佛一副悲伤啼哭的样子,原来的容颜都看不到了。
白居易的《时世妆》让我们看到了非常富有个性的元和时期女子的妆容,也让人不得不感叹,那时候的女子真是时尚又前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