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诸侯称霸

发布时间:2020-04-10
1 管仲改革,让齐国奠定了称霸的基础,齐桓公也成了当时最强的诸侯
管仲
管仲改革
齐桓公

周幽王被杀后西周就灭亡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从平王东迁到公元前476年,这一时期大致与《春秋》一书记载的历史相当,所以称这一时期为春秋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共主地位已名存实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结束了,周王室仅仅是诸侯国争霸所利用的一个旗号。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诸侯国开始强大起来,他们纷纷在内部进行变法图强,对外则兼并小国,展开争夺霸主地位的斗争。

齐国管仲改革

齐国是周公东征后分封功臣姜尚所建立的国家。并且给予齐国对夷狄的专征之权,这样就使齐国成为了东方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公元前686年,齐襄(xiang一声)公堂弟公孙无知发动内乱,弑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君。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亡鲁国和莒(ju三声)国,后来公孙无知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开始争夺王位,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了阻止公子小白回国,曾带兵追杀公子小白。刺杀失败后,公子小白提前归国继位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齐桓公继位之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后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说他有治国之才,若要成就霸业,非他不可。齐桓公也比较开明,于是不计前嫌,任命管仲为上卿,委以国任。于是管仲在齐桓公等人的支持下,全面推行改革:

一、政治、军事改革

1、管仲将“国”按照四民分业安居的原则划分为二十一乡,其中工乡三个,商乡三个,士乡十五个。其中士乡为服兵役的军士所居住的地方,从士乡所占的比重就可看出,齐国的军队人数是不少的,是在为以后争霸做准备。士乡又分为三个部分,即“参(叁)其国”,每五乡为一军,共三军,由国君与国、高二卿(曾辅佐齐桓公登位)各帅一军。士乡的编制为:五家为轨,设轨长,十轨为里,设有司,四里为连,设连长,十连为乡,设良人。管仲在国内建立轨、里、连、乡四级行政单位,他的目的就是“作内政而寄军政”,建立了军、政合一的行政制度。2、对鄙、野的行政制度进行改革。以三十家为邑,设司;十邑为卒,设卒帅;十卒为乡,设乡帅;三乡为县,设县帅;十县为属,设大夫,全国分五属,即“伍其鄙”,属设大夫和正。鄙、野五属制,也是一种带有军事性质的行政建制。管仲还选拔鄙、野庶人中的“秀民”去当士,进一步提高士的社会地位。管仲在国、鄙实行的行征改革,所设的各级职务并不是世袭封职,而是带有僚属性质的官吏,平时为行政官吏,战时为军队各级长官,这样的做法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世袭贵族对封邑的管辖权。

二、对官吏荐举制的改革

各国在激烈的斗争中,迫切需要大量人才,于是管仲在世卿世禄制度之外,在齐国建立了制度化的荐举制。规定:各乡良人要进贤能于国,由国家任之以事,分派到各部门进行考察;各部门长官选拔其中优秀者推荐给国君,由国君亲自考核,合格者授予官职。地方官如果埋没和压制 人才的话,就会治其“蔽贤”、“蔽明”之罪。这种荐举制度在世卿世禄制时代,为出身下层的人才参与政治创造了机会,为齐国的政治增加了活力。...

查看更多
2 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浅谈春秋五霸的称霸之路
东周
春秋争霸
春秋五霸
齐桓公

春秋,是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左右的一个时代,当时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数百小国纷争不断,一些比较强大的国家,连年征战,争做霸主,先后强大起来比较有影响力的五个诸侯被称为:春秋五霸“。

而称霸的主要标志是诸侯会盟,说白了就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搞个聚会邀请小诸侯国参加,并认小弟的故事。

关于春秋五霸的人选,历史上说法有所不同,《史记》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一说。也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说。不管哪个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是当仁不让的五霸成员。

今天咱们以《史记》说法为准。

1、齐桓公—五霸之首

齐桓公名叫姜小白,是齐僖公的三儿子,在经历了大哥姜诸儿被堂兄弟公孙无知剁成肉泥篡位,过了一年公孙无知被刺杀后,当时齐国国君宝座空缺,因与同样在外流亡的二哥姜纠拼速度获胜,先回到齐国而坐上国君的宝座。

齐桓公能称霸,离不开一个人——管仲。他不计前嫌,任用曾经姜纠的拥护者管仲为相,开启了足以震撼世界的称霸之路。

为了发展经济,齐国不仅实行垄断盐铁的政策,还大力扶植ji院产业,使商人们长期逗留。这样齐国很快称为当时的贸易中心,大量的税收使得齐国很快就国库充盈。有了钱干啥,必须发展军备!管仲又空前的想出了——预备役,这一概念。凡是成年男子都要定期参加军事培训,培训期间有工资拿,平时除了训练别无要求,等到国家需要的时候再冲锋陷阵,保家卫国。

有钱了的齐国没有忘记上面还有个顶头上司——周王室。所以齐桓公在第一次诸侯代表大会上(算上齐国只有五个国家参加),要求大家必须尊重周王室,另外还告诉众小弟挨打了或者缺钱了尽管来拿!接着齐国又出兵打了几个没参加诸侯会议的小国,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齐国的霸主地位就这样确立了。

2、晋文公

重耳晋文公的上位之路比较波折,同样也流浪过的他相比较齐桓公过得实在是惨。

因受后妈迫害,17岁的重耳开始被亲爹追杀,开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他先后去了翟国,他在翟国过得还算可以,最起码娶到了一个漂亮媳妇,后来因为晋惠公的刺杀而流亡到齐国,后来又流亡到了曹国,不过由于曹共公爱偷看他洗澡,重耳跑了。接着到了宋国,由于宋国刚刚战败,宋襄公受伤,没空招呼他,他只好选择去了郑国,却被赶走,后来他又到了楚国和秦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他才得以重回晋国,登上王者宝座,而他的流亡时间长达19年之久。

即位后的晋文公在先轸、狐偃、赵衰等人的帮助下,晋国的国力大增,在依次完成”北御蛮夷,南战雄楚,九合诸侯“的标准后,晋文公召开了停滞多年的诸侯代表大会,在大会上,晋文公受到周襄王的肯定,正式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3、楚庄王

楚庄王即位后,开始的日子过得并不是很愉快,因为当时在楚国若敖氏家族势力庞大,楚庄王一没军权,二没话语权,于是过了三年的扮猪吃老虎,声色犬马的日子,在经历了公子燮的绑架挟持后,开始发愤图强,招募人才,最终一鸣惊人,先是打败长期骚扰...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