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夏至习俗吃什么

发布时间:2020-06-01
1 夏至节的活动除了祭祀,还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情
夏至习俗吃什么
夏至的活动
夏至节日习俗

小佛曾经在广东生活了两年,广东人十分看重节日,再远都要回乡,所以每逢节假日,高速必堵。其实,他们看重的节日除了会放假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外,还有一个节日就是冬至节,广东很多企业是会提前一个小时下班,给员工一个过冬至节的时间,真正的诠释了什么是“冬至大如年”。过冬至节的习惯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其实,有一个节日在古代和冬至节一样重要,那便是夏至节。

夏至的起源与冬至一样,都是来源于古代的祭祀,在先秦时代,古人们对神明的祭祀是在季节变换的时候进行,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间,自然会被古人注意到,成为祭祀神明的一个重要日子。

到了春秋时期,已经有夏至时间的明确记载,《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记载了古人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夏至的准确时间,按照我们现在的历法通常就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又过了大概上百年时间,夏至的叫法也有了明确的记载,《春秋左传》鲁僖公五年:“凡分(春分、秋分)、至(夏至、冬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必书云物(云物,气色灾变也。),为备故也。(恐有灾变凶札,早为之备。)”

既然,夏至的起源这么早,并且再后来又被人们确定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夏至节,在古代又叫“朝节”,甚至有的地方不喜欢过端午节,而偏爱夏至节),那么古人们在夏至节这一天会进行哪些重要的活动呢?

夏至节起源于祭祀,那么在这一天,古人肯定会进行祭祀活动的,一般说来是:皇帝祭地百姓祭祖。皇帝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他的祭祀都是为了使自己统治的地方没有灾害,正所谓冬至祭天,夏至祭地,“夏至日,祭地祇(大地之神),以其阴,故五月一阴生之日,当阴气升而祭之”,祭祀的等级也是比较高的,要用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要通过跳专门的祭祀舞蹈来显示对大地之神的尊重。老百姓们则要在这一天分被在家中堂屋(或家族祠堂)和田间地头祭祀祖先,感谢祖先保佑大家有粮食吃。

在中国,过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吃,毕竟民以食为天。由于夏至紧靠着端午节,所以夏至在一开始的饮食风俗是和端午节一样吃粽子,后来到了唐朝,经济繁盛,被人们在夏至这一天摆上桌的没事就多了起来,有烤鹅、醪糟煮酒、馄饨、面条等等。

到了现在,古代的风俗在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得到了不同的保留。

在绍兴,人们祭祀祖先;在无锡,人们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在成都,夏至节则和立夏差不多,也要秤人,据说在这一天给小孩子称体重可以远离疾病(看来我成都平原的人对建康不是一般的重视);在广东,民国时期有在夏至日这一天吃狗肉的习俗,“夏至烹狗,以扶阳气”,据说这个习俗来源于先秦(先秦时期,广东广西属于百越之地,后来秦始皇平百越设郡县,两广之地才被正式纳入秦朝的版图),小佛倒是在四川听说过冬至节要吃狗肉的说法,反正狗狗那么乖,我才不吃。


查看更多
2 夏至和狗肉节的碰撞,如何正确对待吃狗肉这一习俗
夏至习俗吃什么
夏至吃狗肉
夏至节日习俗

夏至到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玉林“荔枝狗肉节”都会引起网上的热议。那么,玉林人为什么会吃狗肉呢?我们又该不该吃狗呢?今天,忆远昔就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一、玉林人吃狗肉的由来

关于玉林吃狗的说法,1993年出版的《玉林市志》有所记载。在刘琪《理性看待“狗肉节”》一文提到,玉林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俗,后因水体污染严重,鱼生就很少吃了,而夏至吃狗肉的习惯则流传至今。此外,汉族有“狗肉不上宴席”的说法,但玉林当地的少数民族往往把狗肉当作宴请宾客的重要菜肴。

就当下而言,无论是玉林的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有食用狗肉的现象。狗肉有着重要的营养价值,这也是玉林人食用狗肉的因素之一。总而言之,玉林确实存在吃狗肉的现象,但并非所有玉林人都是如此。

二、食狗的记载自古有之

狗作为六畜之一,很早就出现了。所谓六畜,指的是牛、羊、猪、马、狗、鸡。这六畜在《诗经》中也曾多次提到。在先秦时期,狗肉是燕飨等大型活动不可缺少的食物。在那时,狗肉是重要的肉食之一。《仪礼﹒乡饮酒礼﹒记》中曾说到:“其牲狗也,亨(烹)于堂东北。”另外,《燕礼》也有相应的记载。《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中曾提到,齐景公的“走狗”死了,他想用棺椁殓之,还要对此祭祀。晏婴劝谏齐景公,最后他“趣(催促)庖治狗,以会朝属”。可见诸侯用狗肉宴请宾客是比较正常的事情。

除了当肉食,狗还是祭祀的重要物品。《周礼·秋官·犬人》云:“掌犬牲。凡祭祀共犬牲。”后来,因为食狗的人多了,屠狗便成了一个专门的职业。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著名的刺客聂政“家贫,客游以为狗屠”。此外,刺杀秦始皇的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筑者高渐离”。

在秦汉时期,猪和狗最常见的肉食。无论是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四川出土的汉墓壁画,还是画像石、画像砖,只要出现庖厨图,宰猪和屠狗都是最常见的。秦汉人对狗肉的食用是有讲究的。就拿选择的原则来说,选幼的,不选壮的;选壮的,不选老的。从马王堆出土的肉食标本分析,小狗以豢养一年左右的为佳。在秦汉时期,狗肉的吃法有多种,如:狗羹(只放肉不加佐料的纯狗肉汤)、狗巾羹(加葵菜的狗肉汤)、苦羮(加苦茶的肉汤,其用肉有牛肉和狗肉)、犬肝炙和犬肋炙(用一支小三股叉,穿以烧炙好的肉串,其做法和新疆烤羊肉相似)等等。在《樊哙列传》中提到,樊哙也曾“以屠狗为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狗也是作为肉食种类之一。

在隋唐五代时期,生产力比较低下,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温饱尚难保证,没有多余的粮草喂养肉畜供人食用。所以肉食对平民百姓而言为难得之物,对于官吏而言,疏食亦为常事。加上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吃狗的记载比较少。有关的记载,在《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一书有提到。书中说到东北的室韦有吃狗的习惯。

在宋朝时期,北宋名臣滕元发偷狗的故事值得一提。滕元发年轻时,曾在一座庙里读书。有一次,他又馋又饿,于是就把庙里看门的狗偷偷地煮了当饭吃。结果,他被老和尚逮住了。这个...

查看更多
3 夏至时节作为古代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有哪些特殊的习俗?
夏至习俗吃什么
夏至的习俗
夏至祭祀

夏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最古老的几个节气之一。几千年的时间里从官方到民间发展出了多样的夏至民俗。本文主要从祭祀节俗、饮食节俗和行为忌讳三个方面,对夏至各地的有趣民俗做了简单的介绍。

夏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一般时间在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在这一天里,太阳的高度达到极致,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故夏至,又称“日长至”。而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俗语有“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之说,可见从夏至开始,天就一天天炎热起来了。

夏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古老的几个节气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二分、二至”(《尚书》)的说法,其中二至即是指夏至和冬至,在当时叫做“日永”和“日短”,非常的形象。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夏至一直是我国从官方到民间都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气,也发展出了纷繁复杂的岁时节俗。今天,咱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一、夏至的祭祀节俗

夏至作为古代最重要的节气之一,自先秦以来就有着国家主持的祭祀活动。如《周礼》中有:“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的说法。地示即地神,物鬽即百物之神也就是各种魑魅魍魉。这句话是说,在夏至这天国家要主持祭祀地神和百物之神,从而可以避免国家闹饥荒,老百姓因为瘟疫而死亡。从这句话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夏至祭祀的两个主要的愿景:农业丰收和免除瘟疫。这两个愿景实际上也是导致夏至各类节俗产生的主要原因。

夏至的官方祭祀一直持续到清朝。如清人的著作《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所谓方泽,即人工挖掘的方形水池。清朝时每逢夏至,在北京城的北郊挖掘方形的水池,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相应的在冬至的时候,要祭天于寰丘,一方一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祭祀的时候当然少不了各种献祭、歌舞等内容,这个历朝历代都有不同,便不详述了。

除了官方主持的祭奠之外,在民间还存在着更为广泛的祭祖习俗。与其他时节比如清明的祭祖不同,由于夏至通常是一季农忙结束的时候,新的农作物刚刚收获,所以夏至的祭祖往往采用“荐新”的形式。也就是将新收获的农作物制成各种食物,作为贡品敬献给祖先,一方面请祖先品尝,另外也存了感谢祖先保佑丰收的意思。夏至祭祖的习俗同样传自先秦,如《管子》中就有“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大)宗,其盛以麦。麦者,谷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同族者人(入),殊族者处(止)。皆齐(斋)”的说法。这一习俗一直传承到今天。如今每逢夏至,在我国很多地区人们还会将新收获的农作物制成各具地方特色的食物,举行祭祖活动。如江苏的苏锡常地区,人们习惯以米麦粥祭祖, 或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称为“夏至饼”。 广东的一些地方会用荔枝祭祖。而在浙江东阳,人们除了祭祀祖先,还要祭祀土地神,将草标插在田间,摆上各类酒肉祭祀,当...

查看更多
4 民间夏至习俗你了解多少?入伏面为什么最受欢迎
夏至习俗
夏至习俗吃什么
夏至节日习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被最早确定的一个,也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因而要注意养生。夏至的习俗主要有吃面、吃麦饭、吃麦粒、称重、吃狗肉、戴枣花等。

早在公元前7世纪,我们的祖先就通过测日影确定了夏至,一般在阳历6月22日。并且早在周代就有了夏至祭神仪式,那时候人们认为夏至祭神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病、荒年与人民的饥饿。

夏至是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时候。《惜遵宪度抄本》说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礼记》中还记载了夏至时的农作情况:“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模荣。”为什么夏至时割鹿角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以后,阴气逐渐转盛而阳气日渐衰弱,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这时不割就错过时节了。

夏至有很多习俗,最盛行的是吃面。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夏至吃面的习俗。清代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道:“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民间也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不过同是吃面,不同地方仍有不同的吃法。北京一带人们爱吃炸酱面,先炸好酱,然后再把面条煮熟,用凉水过一下,再调上炸好的酱,就可以吃了。有些人家还拌上些黄瓜丝、水萝卜丝、黄豆芽等,味道更佳。而在南方一些地方,常常把面拼为薄饼,烤熟后夹上豆荚、青菜、豆腐和腊肉等,先祭祖,祭完祖再吃,还可以馈赠亲友。

有些地方这一天还时兴称重量。据说在夏至这一天称了体重后,高温酷暑都不怕。现在夏至称重的习俗很少了,不过古时候缺医少药,一旦生病就难以很快痊愈,人们对夏至称重情有独钟。这也寄托了人们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称重时,男女老少一个挨一个排队过秤,还有人报重,场面十分热闹,就像过节一样。称完重,还得吃麦饭或麦粒。麦饭怎么做呢?夏至前一天晚上,妇女就要把新元麦用凉水浸泡,泡上一晚后,元麦就变得圆滚滚的。到中饭时,将元麦与大米掺在一起,再加上一些切碎的新鲜洋葱一起下锅煮,煮开后再用文火炯,炯上一二十分钟就可以了。这种麦饭比较粗,也比较香,因而要慢慢吃。吃麦粒就更简单了,直接将麦子煮熟就可以给小孩吃。

广东很多地方夏至时还流行吃狗肉,那里有句俗话:“夏至狗,没处走。”我国其他地方一般是人冬时吃狗肉,认为可以壮阳、暖身。而他们认为夏至这天吃狗肉也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有句话可以道出他们的观点:“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就是说,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身体就能抵抗寒风暴雨的侵袭,会少感冒,身体好。

有些地方还有夏至头上戴枣花的习俗。夏至这天女子们戴枣花,据说可以避邪,特别对治疗腿脚不适很有用,因而她们在戴枣花时,往往还要念叨:“脚麻脚麻,头上戴朵枣花。”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