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夏至节日习俗

发布时间:2020-06-01
1 夏至太热怎么办?古人:放假最消暑
夏至吃面
夏至是什么时候
夏至节日习俗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正午太阳高度也是全年最高的一天。此后暴雨频现,气温持续升高。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立秋前后,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习俗知多少

庆丰收,祭祖先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除面食外,我国有的地方要吃凉粉、凉皮,有些地区还要喝凉茶,吃荔枝、吃茶叶蛋。

古时是节日放假一天

旧时,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在夏至之日始,百官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

清热消暑

夏志后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炎炎夏日,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夏至忌吃食物

忌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过早或过多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少食一些苦味食物。这并不代表任何苦味食物都不能吃,例如苦瓜、莲子等食物有清心火的作用,很适合在夏季食用。

适量运动

在夏至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在运动锻炼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绿豆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注意做好户外防晒工作。


查看更多
2 如何平稳度过夏至?只需要注意这几点就可以了
夏至养生
夏至气候
夏至节日习俗

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

那么,什么是夏至呢?

全面一点就是夏天来啦,科学一点的解释就是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在夏至这一天里,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如黑龙江的漠河日常可达17小时以上。南半球正好相反,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们常用“立竿见影”来形容做事情马上见到效果,但是在夏至这一天的正午时分,立竿是见不到影子的。

夏至有什么样的气候特点呢?

暴风骤雨多,来去匆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便是用来形容夏至的诗句。

夏至有什么样的习俗?

“冬至饺子夏至面”、“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根据宫廷生活资料记载,百姓夏至日要吃夏至面,意为尝新、庆祝丰收。

古人夏至怎么过?

古人非常重视夏至,周代时有夏至日祭祀神灵的传统,希望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宋朝时,百官在夏至日会有三天假期。

歪果仁过夏至吗?

国外也有夏至这样的节气。比如英国人在夏至日会聚集在hill(黑尔,一个巨石的阵)旁边等待日出;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当地人会从夏至的午夜开始,连续跳15天。 而在波兰,会放孔明灯迎接夏至。所以说,夏至也算得上是一个国际化的节日。

夏至要注意什么?

饮食以清泄暑热为目的,宜清补。在精神上也要注意调养,重在养心。

夏至三宜:

①饮食宜清淡

夏至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瓜果蔬菜,少吃油腻、辛辣的刺激性食物。牛奶、豆制品、鸡肉、瘦肉也可以多吃,不仅可以补充营养,还可以达到强心的作用。

②起床宜早起

夏至后应尽量早起,到室外可以呼吸到清新空气,也可以愉悦身心。夏至节气进入阳气最旺的时节,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充盛,有利于体内的气血运行,对消除身体疲劳和恢复体力有很多好处。

③夏至宜针灸

俗话都说,冬病夏治。针对一些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疾病,夏至时节进行针灸治疗,效果很好。另外,夏至节气针灸还可以扶正固本,对提高免疫力和抵抗林也有很大的帮助。

夏至三忌:

①忌生冷

夏至时节,昼长夜短,年纪大的长者和体虚的人,体内湿气较重,不容易消化生冷食物,否则容易导致腹胀、吐泻的症状发生,所以夏至后忌食用生冷食物。

②忌洗冷水澡

夏至天气炎热,很多人为了贪图一时的凉快,喜欢用冷水冲澡,这样极容易导致寒气侵入体内,导致阳气受损,所以夏至忌洗冷水。

③忌夜卧贪凉

夏至时节,天气即使再炎热,夜晚睡觉也不能对着冷风吹,更不能光着身子睡觉,因为这样更容易受凉,导致阳气折损,严重时容易发生面瘫、中风、关节疼痛,对身体损害巨大。


查看更多
3 夏至节的活动除了祭祀,还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情
夏至习俗吃什么
夏至的活动
夏至节日习俗

小佛曾经在广东生活了两年,广东人十分看重节日,再远都要回乡,所以每逢节假日,高速必堵。其实,他们看重的节日除了会放假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外,还有一个节日就是冬至节,广东很多企业是会提前一个小时下班,给员工一个过冬至节的时间,真正的诠释了什么是“冬至大如年”。过冬至节的习惯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其实,有一个节日在古代和冬至节一样重要,那便是夏至节。

夏至的起源与冬至一样,都是来源于古代的祭祀,在先秦时代,古人们对神明的祭祀是在季节变换的时候进行,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间,自然会被古人注意到,成为祭祀神明的一个重要日子。

到了春秋时期,已经有夏至时间的明确记载,《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记载了古人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夏至的准确时间,按照我们现在的历法通常就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又过了大概上百年时间,夏至的叫法也有了明确的记载,《春秋左传》鲁僖公五年:“凡分(春分、秋分)、至(夏至、冬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必书云物(云物,气色灾变也。),为备故也。(恐有灾变凶札,早为之备。)”

既然,夏至的起源这么早,并且再后来又被人们确定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夏至节,在古代又叫“朝节”,甚至有的地方不喜欢过端午节,而偏爱夏至节),那么古人们在夏至节这一天会进行哪些重要的活动呢?

夏至节起源于祭祀,那么在这一天,古人肯定会进行祭祀活动的,一般说来是:皇帝祭地百姓祭祖。皇帝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他的祭祀都是为了使自己统治的地方没有灾害,正所谓冬至祭天,夏至祭地,“夏至日,祭地祇(大地之神),以其阴,故五月一阴生之日,当阴气升而祭之”,祭祀的等级也是比较高的,要用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要通过跳专门的祭祀舞蹈来显示对大地之神的尊重。老百姓们则要在这一天分被在家中堂屋(或家族祠堂)和田间地头祭祀祖先,感谢祖先保佑大家有粮食吃。

在中国,过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吃,毕竟民以食为天。由于夏至紧靠着端午节,所以夏至在一开始的饮食风俗是和端午节一样吃粽子,后来到了唐朝,经济繁盛,被人们在夏至这一天摆上桌的没事就多了起来,有烤鹅、醪糟煮酒、馄饨、面条等等。

到了现在,古代的风俗在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得到了不同的保留。

在绍兴,人们祭祀祖先;在无锡,人们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在成都,夏至节则和立夏差不多,也要秤人,据说在这一天给小孩子称体重可以远离疾病(看来我成都平原的人对建康不是一般的重视);在广东,民国时期有在夏至日这一天吃狗肉的习俗,“夏至烹狗,以扶阳气”,据说这个习俗来源于先秦(先秦时期,广东广西属于百越之地,后来秦始皇平百越设郡县,两广之地才被正式纳入秦朝的版图),小佛倒是在四川听说过冬至节要吃狗肉的说法,反正狗狗那么乖,我才不吃。


查看更多
4 夏至和狗肉节的碰撞,如何正确对待吃狗肉这一习俗
夏至习俗吃什么
夏至吃狗肉
夏至节日习俗

夏至到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玉林“荔枝狗肉节”都会引起网上的热议。那么,玉林人为什么会吃狗肉呢?我们又该不该吃狗呢?今天,忆远昔就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一、玉林人吃狗肉的由来

关于玉林吃狗的说法,1993年出版的《玉林市志》有所记载。在刘琪《理性看待“狗肉节”》一文提到,玉林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俗,后因水体污染严重,鱼生就很少吃了,而夏至吃狗肉的习惯则流传至今。此外,汉族有“狗肉不上宴席”的说法,但玉林当地的少数民族往往把狗肉当作宴请宾客的重要菜肴。

就当下而言,无论是玉林的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有食用狗肉的现象。狗肉有着重要的营养价值,这也是玉林人食用狗肉的因素之一。总而言之,玉林确实存在吃狗肉的现象,但并非所有玉林人都是如此。

二、食狗的记载自古有之

狗作为六畜之一,很早就出现了。所谓六畜,指的是牛、羊、猪、马、狗、鸡。这六畜在《诗经》中也曾多次提到。在先秦时期,狗肉是燕飨等大型活动不可缺少的食物。在那时,狗肉是重要的肉食之一。《仪礼﹒乡饮酒礼﹒记》中曾说到:“其牲狗也,亨(烹)于堂东北。”另外,《燕礼》也有相应的记载。《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中曾提到,齐景公的“走狗”死了,他想用棺椁殓之,还要对此祭祀。晏婴劝谏齐景公,最后他“趣(催促)庖治狗,以会朝属”。可见诸侯用狗肉宴请宾客是比较正常的事情。

除了当肉食,狗还是祭祀的重要物品。《周礼·秋官·犬人》云:“掌犬牲。凡祭祀共犬牲。”后来,因为食狗的人多了,屠狗便成了一个专门的职业。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著名的刺客聂政“家贫,客游以为狗屠”。此外,刺杀秦始皇的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筑者高渐离”。

在秦汉时期,猪和狗最常见的肉食。无论是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四川出土的汉墓壁画,还是画像石、画像砖,只要出现庖厨图,宰猪和屠狗都是最常见的。秦汉人对狗肉的食用是有讲究的。就拿选择的原则来说,选幼的,不选壮的;选壮的,不选老的。从马王堆出土的肉食标本分析,小狗以豢养一年左右的为佳。在秦汉时期,狗肉的吃法有多种,如:狗羹(只放肉不加佐料的纯狗肉汤)、狗巾羹(加葵菜的狗肉汤)、苦羮(加苦茶的肉汤,其用肉有牛肉和狗肉)、犬肝炙和犬肋炙(用一支小三股叉,穿以烧炙好的肉串,其做法和新疆烤羊肉相似)等等。在《樊哙列传》中提到,樊哙也曾“以屠狗为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狗也是作为肉食种类之一。

在隋唐五代时期,生产力比较低下,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温饱尚难保证,没有多余的粮草喂养肉畜供人食用。所以肉食对平民百姓而言为难得之物,对于官吏而言,疏食亦为常事。加上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吃狗的记载比较少。有关的记载,在《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一书有提到。书中说到东北的室韦有吃狗的习惯。

在宋朝时期,北宋名臣滕元发偷狗的故事值得一提。滕元发年轻时,曾在一座庙里读书。有一次,他又馋又饿,于是就把庙里看门的狗偷偷地煮了当饭吃。结果,他被老和尚逮住了。这个...

查看更多
5 民间夏至习俗你了解多少?入伏面为什么最受欢迎
夏至习俗
夏至习俗吃什么
夏至节日习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被最早确定的一个,也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因而要注意养生。夏至的习俗主要有吃面、吃麦饭、吃麦粒、称重、吃狗肉、戴枣花等。

早在公元前7世纪,我们的祖先就通过测日影确定了夏至,一般在阳历6月22日。并且早在周代就有了夏至祭神仪式,那时候人们认为夏至祭神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病、荒年与人民的饥饿。

夏至是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时候。《惜遵宪度抄本》说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礼记》中还记载了夏至时的农作情况:“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模荣。”为什么夏至时割鹿角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以后,阴气逐渐转盛而阳气日渐衰弱,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这时不割就错过时节了。

夏至有很多习俗,最盛行的是吃面。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夏至吃面的习俗。清代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道:“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民间也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不过同是吃面,不同地方仍有不同的吃法。北京一带人们爱吃炸酱面,先炸好酱,然后再把面条煮熟,用凉水过一下,再调上炸好的酱,就可以吃了。有些人家还拌上些黄瓜丝、水萝卜丝、黄豆芽等,味道更佳。而在南方一些地方,常常把面拼为薄饼,烤熟后夹上豆荚、青菜、豆腐和腊肉等,先祭祖,祭完祖再吃,还可以馈赠亲友。

有些地方这一天还时兴称重量。据说在夏至这一天称了体重后,高温酷暑都不怕。现在夏至称重的习俗很少了,不过古时候缺医少药,一旦生病就难以很快痊愈,人们对夏至称重情有独钟。这也寄托了人们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称重时,男女老少一个挨一个排队过秤,还有人报重,场面十分热闹,就像过节一样。称完重,还得吃麦饭或麦粒。麦饭怎么做呢?夏至前一天晚上,妇女就要把新元麦用凉水浸泡,泡上一晚后,元麦就变得圆滚滚的。到中饭时,将元麦与大米掺在一起,再加上一些切碎的新鲜洋葱一起下锅煮,煮开后再用文火炯,炯上一二十分钟就可以了。这种麦饭比较粗,也比较香,因而要慢慢吃。吃麦粒就更简单了,直接将麦子煮熟就可以给小孩吃。

广东很多地方夏至时还流行吃狗肉,那里有句俗话:“夏至狗,没处走。”我国其他地方一般是人冬时吃狗肉,认为可以壮阳、暖身。而他们认为夏至这天吃狗肉也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有句话可以道出他们的观点:“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就是说,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身体就能抵抗寒风暴雨的侵袭,会少感冒,身体好。

有些地方还有夏至头上戴枣花的习俗。夏至这天女子们戴枣花,据说可以避邪,特别对治疗腿脚不适很有用,因而她们在戴枣花时,往往还要念叨:“脚麻脚麻,头上戴朵枣花。”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