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夏至吃面

发布时间:2020-06-01
1 夏至太热怎么办?古人:放假最消暑
夏至吃面
夏至是什么时候
夏至节日习俗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正午太阳高度也是全年最高的一天。此后暴雨频现,气温持续升高。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立秋前后,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习俗知多少

庆丰收,祭祖先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除面食外,我国有的地方要吃凉粉、凉皮,有些地区还要喝凉茶,吃荔枝、吃茶叶蛋。

古时是节日放假一天

旧时,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在夏至之日始,百官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

清热消暑

夏志后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炎炎夏日,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夏至忌吃食物

忌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过早或过多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少食一些苦味食物。这并不代表任何苦味食物都不能吃,例如苦瓜、莲子等食物有清心火的作用,很适合在夏季食用。

适量运动

在夏至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在运动锻炼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绿豆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注意做好户外防晒工作。


查看更多
2 夏至不知道怎么过?只需要这些美食就行了
夏至吃面
夏至的美食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古人过夏至是放假的,至少三天。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假期啊,中华土地,纵乐不休,商贾不行,兵戈不动,日常活动皆停止。宋人的夏至,百官放假三日,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到了清代,夏至的假期只剩一天。

又下雨了。夏至时节的梅雨季,总能使人置身于安然的冥想氛围。

一种只有东方才有的阴翳美扑面而来。暧昧的屏风、错落的绿树、摇曳的烛火,藏住了东方人的含蓄深沉,“蹲伏在瞑暗的光线里,借着纸扇反射的熹微亮光,或沉浸于冥想,或探望窗外的庭院景色,那情致实在难以言喻”,日本美学大师谷崎润一郎说过。

不如关上灯吧。

江南梅子黄熟期,夜沉灯黄,天光晦暗,人的五官仿佛分外敏锐。雨声如竹响,齐刷刷地撞击着土地,前庭的紫阳花开得生机蓬勃。花球硕大,蓝紫的花瓣泛着细腻的光。杨梅嫣红,青瓦泛亮,芭蕉得雨。雨水下得池水渐渐漫溢,把树翳的倒影搞得皱巴巴的。蛙声一声愈一声地响。万物的低语在梅雨中开始,群山的灵魂正在醒来。

夏至这一天,人们有吃夏至面的风俗。据《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饺子夏至面’”,正值麦收季,夏至面也有尝新的意味。

这一碗夏至面在中国各地品类、口味各不相同。

夏至时,北京人都喜欢吃过水面。面条煮出来后,先用凉水过上几遍,然后浇以酱油汁、芝麻酱,佐以各种时鲜菜,两碗冷面下去,暑气顿消,还有辽宁、山东等地也吃过水面。

江南当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俚语,人们不分贫穷富贵,夏至日皆祭其祖,大多食阳春面、过桥面、麻油拌面。

南京人的凉面很特别,老人说南京的夏天总是很长,所以面也格外长些。一大蓝边碗里堆满了长面条,放上豆芽、芹菜、胡萝卜丝等时节菜,口味则以甜鲜为主,在酱料熬制时要加入白糖提鲜,辅以卤蛋、黄瓜丝、花生米。

酸梅汤是夏至解渴和解馋的饮品。

酸梅汤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商周时,就有人从新鲜的梅果中提取酸浆作为饮料。到了南宋,酸梅汤初具雏形,梅子被熏制成黑色干果——乌梅,然后泡汤喝,当时叫做“卤梅水”。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的酸梅汤有一味咸,不加糖,用咸豆豉与乌梅一起煮,又酸又咸。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投奔红巾军之前,就干过贩卖乌梅的买卖。后来江淮大旱,瘟疫流行,他曾经用乌梅泡水救过不少病患。这时“卤梅水”已经叫做“乌梅汤”了。

酸梅汤的灵魂材料是乌梅,《本草纲目》说:“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再有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这几种材料,就可以自己熬煮。先用水洗净乌梅、山楂和甘草,放入清水浸泡。大火煮开转小火一小时,加冰糖或冰片糖调味,倒出,用小勺搅拌一下,再倒入小碗,撒上干桂花,静置冷藏。煮法很多,你也可以加洛神花、陈皮、枸...

查看更多
3 夏至吃面:炎热夏季的解馋美食
为什么吃夏至面
夏至吃什么
夏至食面

可以说,夏至吃面是种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正如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夏至吃面是有说法的,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夏至并不是说“夏天来了”,而是代表着夏天已经过了一半。夏至以后气温会逐渐升高,将进入最热的时段,夏至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那么夏至为什么要吃面呢?夏至吃面习俗的由来是什么?

夏至为什么要吃面: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

夏至吃面是种风俗,从古至今风靡全国

说到夏至的饮食,离不开面。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可以说,夏至吃面是种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正如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夏至吃面是有说法的,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

人们从夏至开始调整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夏至这天北方各地普遍要吃面条,山东人吃面条要过凉水,俗称过水面。夏至北方吃打卤面和炸酱面,南方吃的面条品种就比较多了,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

夏至为什么要吃面:夏至正值小麦盛产之际,吃面有解馋吃鲜的意思。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在古代的时候,一般到夏至人们都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苍天保佑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此时民间新麦方出,人们以面食敬神。夏至吃面食这一食俗也流传至今。夏季受凉后往往会出现鼻塞恶寒、头痛身重等症状,煮一碗热面,加些葱白及胡椒,趁热品尝,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夏至前后是麦子丰收、新面粉上市的时候,新鲜面粉里的营养成分较高。过去,人们在这个时候多吃面,一方面是庆祝丰收,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新面粉做成口感很好的面条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成分。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