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2022-08-09
1 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
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

大家知道吗?“掩耳盗铃”这个典故中的人其实盗的是钟,但因为古代的钟和铃都是乐器,所以“掩耳盗钟”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掩耳盗铃”,那么关于这个寓言故事还有什么冷知识是我们不知道的呢?不妨随好工具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

掩耳盗铃

吕不韦 撰 〔先秦〕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翻译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把它背走。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恐怕别人听到,可以;但怕自己听到,就很荒谬了。

注释

1.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

2.亡:逃亡。

3.得:得到。

4.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5.负:背、驮。

6.走:跑。

7.则:但是。

8.以:用。

9.锤:槌子或棒子。

10.“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11.遽(jù):急速地、立刻。

12.悖:荒谬。

13.恶:害怕。

启示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我们不能做自欺欺人的傻事。

名著拓展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