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发布时间:2022-08-12
1 赵普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赵普文言文原文
赵普翻译

赵普是宋代的开国文臣,著名宰相,但其实他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学问较差,那么他又是如何“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步步走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位的呢?且随好工具小编一起接着往下看吧,希望能解开你的疑惑!

赵普文言文原文

宋史·赵普传

脱脱、阿鲁图 〔元代〕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云,处决如流。既莞,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翻译

赵普年轻的时候熟悉官吏的事务,但学问很少。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用读书去劝告他。赵普晚年时读书就很勤奋,手不释卷。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到第二天处理政事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如流水一般。(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为人多妒忌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笫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还是上奏举荐这人。太祖生气了,把起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家。过些日子(他)补修这些旧纸片,像当初一样重新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用了这人。

注释

1.阖:关闭。

2.竟日:整天。

3.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4.忌克:妒忌刻薄。

5.龌龊循默:拘谨顾小节。

赏析

本文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手不释卷,攻读《论语》,提高处理政务的能力;犯颜启奏,举荐人才。我们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人们赞赏的那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作者叙事简洁,细节描写出色。如写赵普荐人:连用了“奏”、“复奏”、“又……奏”、“复奏”,与太祖的“不用”、“亦不用”“怒”和“卒用”比配着写,使得气氛一次比一次紧张,达到最紧张的时候,突然急转直下,“太祖乃悟”。颇有些像一出悬念剧。而把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太祖为什么再三不肯任用等无助于人物性格表达反而使文章变得拖沓累赘的东西统统略去。

人物介绍

赵普(922—992)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天津市蓟县)人,后迁居洛阳,北宋宰相。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掌书记,曾参加策划陈桥兵变。964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太宗时又两次为相。992年因病辞退,封魏国公,死后谥忠献。虽读书少,但喜《论语》,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拓展阅...

查看更多
2 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
投笔从戎翻译
文言文翻译

后汉的班超家境穷困,就在官府做抄写工作贴补家用,曾经掷笔长叹道:“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怎能总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由此衍生出了“投笔从戎”这个成语,下面是好工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投笔从戎”相关学习资料,望有所帮助!

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翻译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可是他孝顺恭谨,居家操持勤苦,不以劳苦受辱为耻。他广阅书传,很有口才。永平五年,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任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一同到洛阳。他家里很贫困,常为官家雇用抄书,以其所得来供养母亲。因此长时间工作劳苦,曾放下工作投笔叹道:“大丈夫没有其他壮志大略,还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于异域来取得封侯,怎么能长久从事笔砚的工作呢?”同事们都取笑他。班超说:“小子们怎么知道壮士的志气呢!”

注释

1.戎:军队。

2.扶风:汉朝郡名。

3.平陵:汉朝县名。

4.徐令:徐县县令。徐县,汉时属临淮郡,今江苏泗洪县一带。

5.彪:指班彪。

6.修:讲究,重视。

7.内:内心。

8.孝谨:孝敬父母,办事谨慎。

9.执勤苦:干辛苦的事。

10.不耻劳辱:不以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耻:形容词作意动用,以。为耻。

11.涉猎:广泛的阅读。

12.固: 指班固,《汉书》的主要作者。

13.诣:到、往。

14.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错误。

15.为官佣书:给官府雇佣抄写书籍之类。

16.辍:停止。

17.它:其它。

18.志略:志气谋略。

启示

1.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2.人应该有高度的爱国热情,英雄气概。

3.人其实有很多潜能,关键是你愿意不愿意去挖掘。

4.因为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保证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只有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

人物介绍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开拓和维持汉代与西域关系的重要人物。

史学家班彪的幼子,《汉书》的编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称“三班”。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达洛阳,被拜为长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作者简介

范晔(398年—4...

查看更多
3 推敲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推敲文言文原文
推敲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我们现在斟酌字句,或者是反复思量,会用“推敲”二字来形容。但是为什么刚好会是“推”、“敲”二字呢?接下来,就有好工具小编为大家带来“推敲”二字的出处,有翻译及人物介绍,以供大家学习!

推敲文言文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推”字,又欲做“敲”,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伊,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俄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翻译

贾岛初次去科举考试,在京城。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这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会儿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游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注释

1.贾岛:唐朝诗人,字阆仙,范阳人。

2.初:第一次,首次。

3.赴举:参加科举考试。

4.京师:京城,此指长安。

5.始:最初,开始。

6.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炼:琢磨。之:这里指从“推”和“敲”中选一个。

7.吟哦:吟颂。

8.时时:不时。

9.引手:伸手。引:举。

10.势:样子,态势。

11.引手做推敲之势: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

12.讶:对……而感到诧异。

13.韩退之:指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4.权:临时代理。

15.仪仗队:仗队是军队中执行礼仪任务的分队,由陆.海.空三军人员共同组成或由某一军种人员单独组成。

16.京兆:京城地方行政长官。

17.车骑:车马。这里指由马车组成的车队。

18.至:到。

19.第三节:指京兆尹出行仪仗队的第三节,节:这里指仪仗队的一部分。

20.具对:详细回答。具,详细、具体。

21.立马久之:(韩愈)让马停下来很久。

22.遂:于是,就。

23.并辔:坐骑的马头齐平,表示平等。辔:驭马的韁绳。

24.留连: 舍不得离开。

25.布衣:平民,百姓。

26.布衣之交:百姓之间的交情。此时贾岛还未做官。

赏析

本篇文章告诉人们做文章或做事时,要反复琢磨,反复斟酌,做学问要谨严。

人物简介

贾岛:

贾岛768年(戊申年),唐代诗人。字阆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 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查看更多
4 田忌赛马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翻译
田忌赛马文言文原文
田忌赛马翻译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遇到很多难题时,只知在一个角度思考,寻找出路,往往就会撞南墙,陷入死胡同,这时候其实只要稍稍换一个思路,可能就会柳暗花明迎刃而解。“田忌赛马”也正是说的这样的一个故事,且随好工具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田忌赛马文言文原文

田忌赛马

司马迁 〔两汉〕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翻译

齐国使者到魏国都城大梁来,孙膑以一个受过刑的罪犯的身份暗中会见了齐使,用言辞打动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孙膑的才能奇异,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到齐国。齐国的将军田忌欣赏孙膑而以客礼待之。田忌多次与齐国的诸公子赛马,下很大的赌注。孙子注意到他们的马奔跑能力不相上下,并且分上、中、下三等。因此孙子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注,臣下必能使您获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胜,到了临比赛时,孙子说:“请用您的下等乘马对付他们的上等乘马,请用您的上等乘马对付他们的中等乘马,请用您的中等乘马对付他们的下等乘马。”三等乘马全部比赛完毕,结果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终于得到王的千金之赏。所以田忌把孙子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因而任他为军师。

注释

1.如:去。

2.刑徒:受刑之人。

3.阴:隐藏的,不露在外面的。

4.说: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

5.窃:暗中;偷偷地。

6.驷:一辆车的四匹马。

寓意

我们要在劣势中找到优势,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懂得扬长避短,方能取得胜利。遇到事情可以尝试新的思路,没必要循规蹈矩去做事。

启示

1.要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懂得扬长避短。

2.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田忌采用孙膑之计,只是将自己参赛的马与国王的马在等级上进行了调整,事物的结构有了变化,就发生了量变,这种量变最终转化为质变,就是以弱胜强。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约前87年)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正是汉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十岁时,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大约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司马迁三十八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后因为李陵辩护,身体和心灵遭受巨大的折磨。

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

查看更多
5 嫦娥奔月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嫦娥奔月文言文原文
嫦娥奔月翻译
文言文翻译

嫦娥在我国一直有着一层神秘传奇色彩,民间有关于她的传说也不尽相同,但是她在人们的心中,冰清玉洁、羽化登仙的“神仙姐姐”形象是不变的。今天,好工具小编就要为大家带来有关于嫦娥的传说之一,一起往下看吧!

嫦娥奔月文言文原文

嫦娥奔月

刘安 〔两汉〕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翻译

很久以前,后羿到山中狩猎的时候,在一棵月桂树下遇到嫦娥,于是二人便以月桂树为媒,结为夫妻。

到了帝尧的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烧焦了庄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没有了食物;同时,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等妖魔鬼怪也开始危害百姓。于是,帝尧命令后羿将凿齿处死在畴华之野,将九婴诛杀于凶水之上,将大风战败于青邱之泽,射掉天上九个太阳,杀死猰貐,将修蛇斩于洞庭,在桑林逮住了封豨。万民欢喜,拥戴尧为天子。

后来,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逢蒙(后羿的弟子)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便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后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早日回到人间与后羿团聚。

后羿听说嫦娥奔月的事情之后,痛不欲生。月母为二人的真诚所感动,于是,允许嫦娥每年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下界与后羿在月桂树下相会。民间传说,若在月桂树下静静倾听,很多人听到后羿与嫦娥的窃窃私语。

注释

1.昔:从前,过去。

2.狩猎:捕猎、打猎。

3.姮娥:嫦娥。

4.逮至:等到。

5.禾稼:谷类作物的统称。

6.民害:人民的祸害。

7.置:立。

启示

嫦娥奔月说明了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者简介

刘安 (公元前179-前122),西汉皇族,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汉文帝前六年(公元前174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他是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同时,刘安也是我国豆腐的创始人。

拓展阅读

民间的传说又略有不同,大体谓嫦娥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儿偷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

查看更多
6 画龙点睛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画龙点睛文言文原文
画龙点睛文言文翻译

我们现在常用“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来形容人们在写文章或是讲话的时候,逢关键之处就有神来之笔,为整篇文章或是整个对话增色不少,使之生动形象。但是画龙点睛的原意却并不是这样,若是想知详情,就随着好工具小编接着看吧!

画龙点睛文言文原文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翻译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注释

1 张僧繇(yóu):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2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3 每:常常,每每。

4 去:离开。

5 因:因此,就。

6 以为:认为。

7 须臾:一会儿。

8 诞:虚妄,荒唐。

9 皆:都,全都。

10 破:击

启示

在处理、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学会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解决问题。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的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人物简介

张僧繇,吴(苏州)人。梁天监中为武陵王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知名画家,擅长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

文献里说他作画,“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很像现代的速写,被称为“疏体”。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此外,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

查看更多
7 老马识途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老马识途文言文原文
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

我们现在常用老马识途来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从而告诫我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就要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学习,无论对方身份高低贵贱。下面是好工具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老马识途》文言文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马识途文言文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翻译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 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但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却不愿向学习聪明人的知识,不也是错得很厉害吗?

注释

1.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2.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3.反:通“返”,返回。

4.放:放开。

5.遂:最终,终于。

6.得道:找到道路。

7.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

启示

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2.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作者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

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韩非人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拓展阅读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

查看更多
8 大禹治水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大禹治水文言文原文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

“大禹治水”自古以来一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神话传说,很多名人、很多名著都有记载其中的故事缘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不妨随着好工具小编一起往下探索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大禹治水文言文原文

鲧禹治水

佚名 〔先秦〕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吕氏春秋》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淮南子》

翻译

大水漫上天际,鲧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违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让祝融在羽山近郊杀死鲧(一说是鲧被流放,老死于东方海滨的羽山)。鲧的部落里分出了禹氏族,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铺填土壤平治洪水来安定九州。禹采用疏导法来治水,平定水患。

大禹娶了涂山氏的女人以后,没有因为家事耽误公事,每次回家住4天,再去治水。

禹治理洪水,要打通轩辕山。禹化作大熊开山,又怕妻子涂山氏看见,便嘱咐妻子:“要送饭,听我敲鼓再来。”禹化熊开山,踏动石块,误落在鼓上。涂山氏听到鼓声,前来送饭。她见丈夫这副样子感到十分羞惭,于是逃开了,来到嵩高山脚下,化作一块大石。她此刻已经怀孕,就要临盆。禹赶来说:“把儿子还我!”大石朝北的一面应声破裂,禹的儿子——启诞生了。

注释

1.鲧:人名,禹的父亲。

2.帝:指天帝。

3.息壤:一种神土,传说这种土能够生长不息,至于无穷,所以能堵塞洪水,故名。息,生长。

4.堙:堵塞。

5.祝融:火神的名字。

6.羽郊:羽山的近郊。

7.复:通“腹”。传说鲧死三年,尸体不腐,鲧腹三年后自动裂开,禹乃降生。

8.卒:率领部下。

9.布:同“敷”,铺陈,即陈设,布置。

10.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个州,这里泛指全国的土地。西汉以前认为禹治水后划定九州。

11.私:家事。

12.害:耽误。

13.化为熊:古人觉得熊的力量大,所以认为禹化作熊有了强大的力量。

14.饷:送饭食给人叫“饷”。

15.跳石:踏动石块。

知识拓展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执工具,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

大禹治水在中...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