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白起的成名之战

发布时间:2020-05-28
1 为什么说伊阙之战是白起的成名之战?白起在其中又有怎样的战功?
伊阙之战
白起与伊阙之战
白起的成名之战

武安君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战国两百多年,各国战死军人共计200多万,可以说其中大概有一半死于白起之手。论歼敌战绩,可能直到第一次世界战才有将领超过这一可怕纪录。白起是秦国军功爵位制度最成功的写照,究其一生,斩首近百万,拔城七十余座,他的升官之路,可以说是用六国将帅士卒们的头颅所铺就的,故他常被后世之人称为“杀神”或“人屠”。

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是白起的成名之战。此战中他带领秦军突袭强行,连拔五城,斩首韩魏两军24万,俘虏魏国大将公孙喜。韩国的材士步兵与魏国仅剩的一部分武卒也在此战中被一扫而空。韩国士兵号称装备了战国时期最强劲的弩,魏国武卒的战斗力也如前辈一般强悍,两国联军在伊阙一战中却为秦军贡献了24万颗头颅的军功,而这一切居然是在秦军兵力只及韩、魏两军一半的情况下发生的。白起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战场魔法来完成这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

秦昭襄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齐、韩、魏、赵(包括中山国,此时中山已臣属赵国,中山国军队属赵军战斗序列)、宋五国合纵攻秦,秦国被迫向韩魏两国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秦将向寿攻韩,取武始。当年年底,穰侯魏冉推举了此时尚名不见经传的左更白起替代向寿为将继续攻韩之役,并在次年年初攻克了韩国的新城。

周赧王二十二年(秦昭襄王十四年,韩厘王三年,魏昭王三年,公元前293年),秦国为了报复韩魏两国参与合纵军而发动的攻韩之役已经打到了第二年。魏国派兵支援韩国与秦交战,著名的伊阙之战就此打响。

史书中对伊阙之战的记载十分简略,仅以短短二十来字将一场斩首24万、拔城5座的大战一笔带过。然而这一战正反映出了白起战争艺术的最大特色。现在我们只能根据白起的寥寥数语,来复盘这惊心动魄的一战。

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年),魏将公孙喜率领魏军百里驰援,韩将暴鸢则率领韩国最精锐的材士据守洛阳之南的龙门伊阙,感到自己切身利益受到秦国威胁的东周君也决定出人出力支持韩魏两军抵挡秦军。三方共同推举魏将公孙喜为主将,韩魏联军利用伊阙的地形驻防,堵住了秦军北上洛阳盆地的主要通道,进据伊阙迎击秦军。联军据险扼守,和秦军呈对峙态势。

《史记》中各处文字(《秦本纪》《韩世家》《魏世家》《楚世家》等篇)均只有对战役结果的简单记录:秦左更白起率军与韩魏两军在伊阙大战,斩首24 万,俘虏魏将公孙喜,并攻下5 座城池。具体到双方参战兵力、战前两军布局情况、战役经过却均无具体的记录。

《战国策·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中记录了白起与秦王稷的一段对话,才让我们对伊阙之战的具体经过有所了解。

秦王稷说:“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 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提到了双方的大致兵力对比情况。白起则回复:“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