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在中国历史上被记载为原始社会民主的典范,现在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并不是这么回事,不是史书中记载的那样,里面也有不得已的原因。这些我们在这里不做考证,单就这一制度来说,是好的,是比继承制要好很多的选择领导者的制度。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打破了以前模糊的界限,统治者就是统治者,被统治者永远是被统治者。这样固定的社会分层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统治者想着如何统治,被统治者想着如何为主子服务)如商朝就创造了繁荣的青铜文明,而王位禅让只是在不大的原始社会,这种不是严格的角色分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阻碍社会发展,还是分工好,王位世袭是这种分工的保证。
禅让制产生于尧舜禹时期,传说是尧舜经过长时间的考察,认为舜禹最适合担任部落首领,德才兼备,能够带领部落人员更好的生活。
除了舜之外,其他人都跟"黄帝"有血缘关系,也就是说禅让制执行了三个朝代,权力最终又回到了黄帝一脉,而且还是"让"回来的。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世上还真有不对王位动心的人,而且一出现就是三个,不管三人是否出于真心,他们这份"勇气"着实令人敬佩!
舜和禹这种做法不管是不是在惺惺作态,结果确实表明他们的威信和才能,真正应验了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
可是这大禹有点不地道,登上帝位还更改朝代,建立了夏王朝,于是黄帝王朝时代到虞舜便结束了。所以,至少从更换朝代这个点出发,大禹继位给后人的感觉更像是"禅让"一点。
禹老了之后按照传统并没有将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禅让给了他的得力助手伯益,这个伯益也是黄帝的后代,不知是否血缘的原因,那个时期只要有才能的人都与黄帝有些关系。
可这个伯益不信邪,继续效仿舜和禹的做法,要将位置让给禹的儿子启,可这一让便让出了问题,都说事不过三,启的政治手腕和威信要比伯益高的多,欣然接受之后顺理成章的继承了位置,改国号为夏。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其中可分为政治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类。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的早期都曾出现过世袭制度的统治政权,其中多数为封建世袭制度。是古代爵位、官职的一种传承制度。先秦时代,中国实行世卿世禄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这种世袭的次数理论上是无限的,直到改朝换代或占据这个爵位或官职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为止。
人之初性本善,同样人之初,就带有自私的本性。饱暖思淫欲,人性本为私。老子当大王,觉得自己儿子也是最优秀的,也能当大王,传给自己儿子更让自己放心!于是开始了长达几千...
查看更多与“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是人性使然也是时代趋势”相关的文章
天下为公,人间大同的理念一直都是我们理想中的社会结构。而这一点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得到实践过,这让很多后来者都心向往之。在尧舜禹时期,选拔部落首长主要是通过禅让制。不仅要由臣下来推举有贤能,有才干的人。在位者还要对其进行考察,看他能否承担大任。在尧86岁的时候,他开始选拔这样的人才,这时候他关注到了舜,为了切实的考察舜是否有才干,他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在他各项都达到他的满意之后,才让他当首领。
舜确实没有辜负尧所托,不久后他病死在苍梧。也就到了禹的统治时期。关于我们熟知的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水的精神。他的父亲也是一个治水能手,虽然多年治水,但是水害依旧没有减缓,所以最终被杀。人们推举禹让他来治理黄河,他不仅采用了筑高堤坝这样的方式,而且还多年来考察上游和下游的关系,用了疏导与筑堤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了黄河的水害问题。
因此得到了大家的威望。当时的社会组织形式主要是部落联盟。当时的最高的权力机关,其实并不是尧舜禹三个人。而是部落首长议事会。他们的任务就是统帅军队,维护群体的安全。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称的军事的民主制度。
很多人其实都有疑问,难道他们真的大公无私到了选贤举能吗?难道他们并不想传位于自己的儿子,让自己的亲属获得王位吗?
在谈很多人开始感叹的禅让制的优点,那个天下为公的社会形态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在深入调查。其实尧当时也想传位于自己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也想要继承王位。
但是他都没有扛得过部落联盟的力量,所以失败了。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独裁力量慢慢的开始占主导地位。禹本来想让自己的助手益当王。但是他的儿子启也想当王,于是益就顺手推给了启。可是根据《竹书纪年》这本史书记载,后来益也曾后悔过,他开始夺位但是被杀。这个时候也就奠定了启的统治地位。
孟子认为,终结禅让制的不是禹也不是启,而是部落联盟各部落的首领和氏族成员。因为是他们选择了启。而选择了启也就意味着抛弃了禅让制。这样禅让制就变成了世袭制。公天下就变成了家天下。但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在早期的国家制度建设的时候,其实也出现了很多薄弱之处。部落联盟的力量依然存在。
比如说启在建立国家之后,他的儿子太康当王。可是因为太康骄奢淫逸,所以,被自己的部下夷羿夺得了王位。这也就是我们历史上所说的太康失国。可是他失去的只是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的位置,而并没有失去本部落首领的职务。就是因为部落联盟依旧有它的微弱位置。所以少康才可以取得立足之地,延续了夏朝的传统,维护了它的稳定。在这个期间我们可以称之为是军事民主制度下的世袭制时期。
我们后来人一直在讨论着禅让制和世袭制的优缺点。从禅让制走向世袭制,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禅让制确实可以选拔出杰出的领导者,这对于一个部落,一个民族走向昌盛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从禅让制走向世袭制是历史所趋,它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积累的...
查看更多与“禅让制和世袭制哪个更先进 禅让制为什么早早终结”相关的文章
禅让制会比世袭制更有利于保证统治者的质量,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被世袭制所取代呢?
禅让制变成世袭制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上古时代,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都极为低下,物质财富都极为有限,可享受的资源也有限,所以就算是部落首领也不见得能过得比普通成员好很多,权力带来的私利诱惑有限,并不会轻易改变人的意志。既然生活水平差距不大,那么权力诱惑也不大。然而,在这么一种生活条件下,一旦有外族攻击或者一定的自然灾害,对于部落来说很有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所以远古时代,部落的首领和群众基本都是一种共生共死的关系,集体安全就比部落首领的个人权利重要得多,因为每个人都必须依赖于部落生存,首领也是。
所以对首领来说,相对于世袭制,将首领位置禅让给年富力强能力出众的人,更有利于当时部落的发展,对集体安全更有保障,给自身带来的利益也更甚于世袭制。再当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活命不再是问题的时候,禅让制自然就不符合当局者利益了。
禅让制是部落联盟内的一种军事民主,它的存在不是因为大家觉悟高,而是因为联盟内的任何一个部落都没有绝对的实力和权威,所以领导人要大家公推,以达成一种平衡,联盟成员对于盟主,也不存在无条件的服从,只有有条件的合作。“五帝”的真实身份就是这样的盟主,而不是帝王,所谓禅让也只是个形式上的过场,尧舜禅让,需要经过四岳十二牧的同意,并不是他们想让给谁就让给谁的。
再进一步,这种军事民主,是原始公有制的一种残余。那个时候,物质尤其是食物严重匮乏,基本上没有余粮,需要大家共同劳动、共同参与战争谋生存,然后共同分配劳动所得和战利品。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增加,私有制代替公有制取得了主导地位,拥有大量物质财富的部族,摆脱了对外依赖,开始在联盟中占据绝对优势,并通过继承来世代控制联盟权力。于是君主世袭制出现了,人类进入到专制国家时代。
这个过程当然也是会遭到反扑的,禹的儿子启在平定了伯益和有扈氏的反抗之后,才真正奠定领导地位。
在专制君主绝对权力的统治下,在全国范围内征用劳力才成为可能,随之才能统筹兴建大型水利和建筑工程,阶级社会出现,无需参与体力的劳动的人被任用为官僚、神职人员、军人,形成一个完整的统治机器,确保举国自下而上无条件服从,人类的组织形式从松散的血缘联盟,转变为更集中、更高效的国家,文明由此取得快速进步。
所以说从禅让制到世袭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与“禅让制和世袭制哪个更先进 原来禅让只是个形式上的过场”相关的文章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发展到今天,其领导制度也在不断变化。作为典型的群居物种,人类的领导制度也始于远古部落时代。为了让集体团结起来发挥出最大的力量,人们开始推选贤能作为首领,该首领负责带领大家抵御外来侵袭、合理分配食物及进行劳作。
禅让制到世袭制的发展
公元前2607年开始,也就是“三皇时代”,最先诞生的是实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一直到公元前2338年,也就是上古五帝时期,我们所熟知的禅让制开始逐渐替代了血统继位制。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都是禅让制的典型代表。到禹“三让天下而不能成”,将君主之位传给儿子启时,禅让制终结,世袭制开始。
禅让,顾名思义就是指统治者在退位前将领导权让给别人,因其让位方式无关血缘,而是靠人们共同推举产生,能力高的人在经过考验后,便可以登上高位。所以禅让制被绝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十分民主的选拔方式。但世袭却不一样。世袭制不用举荐,不用考验,完全靠血缘关系代代相传,其选拔制度更为古板及霸权。所以,在很多人眼中,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是一种历史退步的表现,真的是这样吗?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种制度的区别。禅让制的本质是“公天下”,为何这么说?据《史记》中记载,尧在准备退位前,召开了“四岳”大会,让各首领推举出新的贤能继位。之后,草根出身的年轻人舜被高票举荐出来,成为了指定的接班人。为了考验舜的能力,尧先后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观察他,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他。3年之后,舜成功通过了所有的考核,最终尧才将君主之位禅让于他。并“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如此来看,禅让制下的新一任领导人是通过选举的形式产生的,这是儒家学派推崇的一种理想化权力继承方式。这要求每一任领导人都需要有令人信服的治国手段,极高的威望及毫无私心的个人素质,可以算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领导制度。
而世袭制的本质则是“家天下”,其权力的继承只局限于家族之间,权力的交接也体现了血缘关系的传承。世袭制有个必要条件,即一定要是这个血缘关系内的人,才有资格继承君主之位。这一点,也成为了古代朝代不断更迭的最根本原因。
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的必然性
从时间长短来看,禅让制只经历了短短300多年的时间便结束了,而世袭制贯穿了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成为了支撑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步的坚实根基。光这一点,便能说明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其次,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公天下”的局势原本是由原始群居生活状态所决定的。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富裕的人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大量的土地,他们开始雇佣没有土地的人成为自己的劳动力,奴隶制的萌芽因此产生,私有制经济也渐渐成形,“公天下”逐渐转变为“家天下”,世袭制的出现便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世袭制替代了禅让制后,出现了哪些变化呢?
世袭制替代禅让制的优点
第一,是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随着私有制经济的发展...
查看更多与“禅让制和世袭制哪个更先进 一个真实 一个虚伪”相关的文章
黄帝过后,其子少昊继续统治华夏部落,少昊过后有颛顼继续治理,颛顼是经过与炎帝旧部共工战斗夺得了统治地位,颛顼传位给帝喾,帝喾是少昊的孙子,帝喾传位给儿子挚,挚传给弟弟尧,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禹传给儿子启,从此禅让制结束,世袭制开始。 禅让制和世袭制哪个更先进?
禅让制是指过去时代权力的过渡不以亲疏为基准,而以德行为基础。而世袭制自然是父传子,子传孙。远古时代,人类的权力更替主要依靠力量的强大,谁更有强大的力量便能够在群体里一呼为王。到了女娲造人后,人类不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人类可以用火驱逐野兽,还可以种植粮食储藏,更可以驯化野兽为己所用。这个时期的人类已经能够利用自然去获得更多的好处。靠山吃山,傍水吃水,环境在改变人类的时候,人类也利用着环境。这时,所有只崇拜力量的群体会发现总能被一群聪明人坑骗,因为人类已经学会了借力打力,隔山打牛。
关于禅让制是否真的存在过,很多人是存在疑问的,但是不排除真实的存在。其中尧舜禹的禅让就很让人存疑,因为在要之前是世袭的,禹之后也是世袭制,所以到底舜是不是挟天子令诸侯就有待考究。
禅让制作为一种理想的状态几乎是每个人都认为是公平的,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获得权力的概率大小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心中的希望是一样,这就能维持一种种群的平衡。但是世袭制就剥夺了大部分人的渴望,就意味着人命天定,生于皇家自富贵,王侯将相就有种!
世袭制准确的说是人性中贪婪自私的体现,因为对于资源的独占,意味着对别的种群占有资源的一种霸占。可是公平是相对的,女娲造人时绝不想造一千个一模一样的伏羲出来,她更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品格。
人生来的平等不意味着永远的平等,因为宇宙之大,永远都是变化的,随着一个人能力的增强,带来的可能是所有人的能力增强。这种变化导致一切都在向前猛进,不断的更新,代谢。世袭制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因为历史在选择优秀的种子。
与“禅让制和世袭制哪个更先进 谁更符合历史的进程”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