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楚庄王绝缨泯恩仇的故事是怎样的?看看人的胸怀是否会比天空更加宽广。
故事还要从春秋战国时期说起,当时楚晋争霸,楚穆王去世后,楚庄王即位,当时他年纪还不到20岁,我们很多人在这个年纪或许在社会上工作,或许还在大学里吃喝玩乐,可是楚庄王即位后,内有公子燮与公子仪犯上作乱,外有晋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虎视眈眈,每天晚上如睡针毡,指不定哪天就亡国了,或者被人给暗杀了,其压力可想而知,可是楚庄王毕竟是一国之君,老爸留下的家业怎么能说败就败了,于是他富国强兵,励精图治,终于成为了一代明君,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小楚同学开始潇洒走一回,他的信仰是不必为明天而烦恼,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烦恼,于是他开始耽于声色犬马,不礼朝政,整天晚上在朝堂上开卡拉ok,还叫几个美女陪玩,没事还叫几个大臣一起喝酒,这日子真是过的逍遥快活,但是意外,往往就发生在你酒精上头的时候。
有一次,楚庄王手拥美女,正和群臣喝酒,觥筹交错之间,已经十几杯酒下肚,俗话说的好啊,酒后乱性,大家喝的正欢,突然蜡烛被一阵风吹灭了,过了半晌,突然姬妾大喊一声,“啊。”原来姬妾感觉有人在她身上动手动脚的,她慌乱之中扯下了这个人的帽缨,在楚庄王耳边低声说道:“大王,刚才有人非礼我,我扯下了这个人的帽缨,大王只要把蜡烛点亮,就可以知道是谁了。”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那么楚庄王肯定会说:“是谁那么大的胆子,敢玩老子的女人,看老子不扒了他的皮,然后点亮蜡烛,将那个坏人剥皮抽筋,可是楚庄王并没有那么做,只见他淡淡说道:“是我让他们来喝酒的,酒后失礼是人之常情,我总不能为了妇人的贞洁而让臣子受辱,那我大王的胸怀何在?“于是在一片黑暗之中,命令大臣道:”今天来和我喝酒,要撤掉帽缨才尽兴,否则别怪我不把你们当兄弟,刚说完,只见群臣都将帽缨扯去,然后点亮蜡烛,又喝了个痛快,最后尽兴而散。
故事并未到此结束,三年之后,楚晋交战,楚军与晋军打的天昏地暗,难解难分,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只见他身先士卒,每一次都冲锋在最前面,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势,只见那人冲进晋军,就像一只饿狼一样扑向敌人,奋力砍杀,不一会晋军就死伤无数,楚晋两军交战五场,因为有此人的勇猛,才最终大胜而归。后面入帐中论功行赏,楚庄王仔细的看着那人,问道:“怪我德行浅薄,平常并没有优待你,你却为了楚国抛头颅洒热血,我真是羞愧难当啊。”那人说道:“大王言重了,当日我就是那个被扯掉帽缨的人,大王海量汪涵,饶恕了我的罪过,所以我现在冲锋陷阵,以报当年大王的不杀之恩。”
最终,因为此人的相助,楚国打败了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我们总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是世间并没有多少人能做得到,成大事的人一般都有过人的气节,就像楚庄王一样,如果当年他盛怒之下,杀死那个去缨之人,恐怕后来楚庄王就不是春秋五霸了,宽容一个人,或许比恨一个人更难,但...
查看更多与“楚庄王绝缨泯恩仇,对别人宽容也是为自己积德”相关的文章
自男性主宰世间命运起,属于自己的女人就成了其他男人不可染指私人物品,古往今来因为争夺女人,小至丧身,大至亡国。
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国的“绝缨大会”,身为国王的楚庄王因为什么能够轻易放过调戏他的宠姬许美人的唐狡呢?
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君王的大度,而我却以为这是帝王的政权手段。
先让我从当时楚国所处的环境说起,楚国经过“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楚庄王的励精图治的治理下,已经有足够的资本和当时天下的霸主齐国相抗衡了。在此之前,中原各诸侯向来视楚国为蛮夷之邦,根本没人把楚国放在眼里。楚人悍勇自负,自己把自己国家的爵位从子爵一下提到王爵,楚子干脆关起门当起和周天子平级的王来。楚人也争气,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楚国成了纵横五千里的南方大国,到楚庄王时,连当时的天王周定王都不得不对楚国另眼相看了。为此周天王特赐予楚子苞茅,正式承认楚为南方霸主。
“绝缨大会”就是在国内外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召开的盛会。其时,庄王刚刚平定了国内的叛乱,为了鼓舞将士们的士气,楚庄王在王宫内设宴招待有功的将领们,并在开喝前告诉弟兄们今天在这可以不要太顾忌君臣之礼,大家就是尽情的喝。
酒至半酣,楚庄王特意命令自己宠爱的美人许姬领舞,众宫人陪舞以助酒兴。怀中是诱人的美酒,眼中是迷离的佳人,这酒直喝到日落,大家犹未尽兴。庄王命掌灯再战。掌灯不久,殿外刮进一阵怪风,把宫内蜡烛悉数吹灭。黑夜中正在领舞的许姬被人紧紧的抱住,情急下的许姬一下将抱住他的人的帽缨拽下,吓得那人赶紧松手。
又羞又恼的许美人赶忙跑到楚庄王的身边,气喘吁吁向庄王汇报了自己的遭遇。楚庄王沉吟一下,大声向大家宣布,今天喝酒,我们戴着帽缨太碍事,听我命令,灯点亮前一率绝缨。结果等到蜡烛重新点亮时,许姬再也找不到那个调戏她的人。
庄王和许姬回后宫就寝时,许姬问及庄王为什么要轻放过调戏她的人,楚庄王是这样回答的,这事怪我,我不应该酒后让你出来助舞。平常我们男人见到你这样娇滴滴的美人尚且垂涎三尺,何况我们这些男人又喝了那么多酒呢?这个毛病正常男人都会犯。
若干年以后,楚为攻打郑国与赶来救援的晋国发生了大战。大战中,只见老将襄老的副将唐狡带领部下五次舍死忘生的攻打晋国军队,楚国的军队在唐狡这个榜样的鼓舞下,呐喊着冲向晋军,一举击败了前霸主晋国的军队。
战后,楚庄王决定封赏唐狡,唐狡却力辞奖励。庄王问其原因,唐狡向庄王坦白了自己在“绝缨大会”上的罪行。庄王哈哈大笑,说我早就知道是你小子色胆包天干的事啊!不过为了此等小事杀了你这个猛将可惜,还不如留下你为我们楚国多立战功呀!诸位看官想想,庄王所为是男人的大度还是政治手段呢?
查看更多与“楚庄王绝缨真的是因为大度吗?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相关的文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真正成大事者,当有大海般博大的胸怀,善容下属之过,从而拉拢天下人才死心塌地为自己打天下。
人们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两句话含有很深的意义,尤其一个领导人更要注意这一点。一名统御者如果能宽宥属下的某些过失,以宽大为怀,容人之过,念人之功,谅人之短,扬人之长,必然会得到部下的奋力相报,在客观上为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
楚庄王逐鹿中原,连续几次取得了胜利。群臣都向楚庄王祝贺,庄王设宴款待群臣。席间庄王命最宠爱的妃子为参加宴会的人敬酒。这时,天色渐渐暗下来,大厅里开始燃起蜡烛。猜拳行令,敬酒干杯,君臣喝得兴高采烈,好不热闹。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客厅内所有的蜡烛一下全被吹灭,整个大厅一片漆黑。庄王的那位宠妃,正在席间轮番敬酒,突然,黑暗中有一只手拉住了她的衣袖。对这突然发生的无礼行为,宠妃喊又不敢喊,走又走不脱,情势紧迫之下,她急中生智,顺手一抓扯断了那个人帽子上的缨。那人手头一松,宠妃趁机挣脱身子跑到楚庄王身边,向庄王诉说被人调戏的情形,并告诉庄王,那人的帽缨已被扯断,只要点亮蜡烛,检查帽缨就可以查出这个人是谁。
楚庄王听了宠妃的哭诉,出乎意料地表示出很不以为然的样子。而且,庄王趁烛光还未点明,便在黑暗中高声说道:今天宴会,盛况空前,请各位开怀畅饮,不必拘礼,大家都把自己的帽缨扯断,谁的帽缨不断谁就是没有喝好酒!”群臣哪知庄王的用意,为了讨得庄王欢心,纷纷把自己的帽缨扯断。等蜡烛重新点燃所有赴宴人的帽缨都断了,根本就找不出那位调戏宠妃的人。就这样,调戏庄王宠妃的人,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就连尴尬的场面也没有发生。
按说,在宴会之际竟敢调戏王妃,够得上杀头之罪了。楚庄王为什么蓄意开脱,不加追究呢?他对王妃解释说:“酒后失态是人之常情,如果追查处理,反会伤了众人的心,使众人不欢而散。”
时隔不久,楚庄王借口郑国与晋国在鄢陵会盟,于第二年春天,倾全国之兵围攻郑国。战斗十分激烈,历时三个多月,发动了数次冲锋。在这场战斗中有一名军官奋勇当先,与郑军交战斩杀敌人甚多,郑军闻之丧胆,只得投降。楚国取得胜利,在论功行赏之际,才得知奋勇杀敌的那名军官,名叫唐狡,就是在酒宴上被宠妃扯断帽缨的人,他此举正是感恩图报!
楚庄王在宴会中绝缨之事,表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宽容大度的襟怀。容人之过,方能得人之心。有过之人总是希望看到他人的宽容和友谊,希望得到悔过自新的机会。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其对立情绪便会立即消失,从而感恩戴德,“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情感很快在心理上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个基础上,稍加引导,就会产生像“戴罪立功”那样的心理效果。
古人常强调要以德服人。用崇高的道德来感化人,替他人排忧解难,则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声望。尤其是领导者,一定要品行高洁,诚实无欺,要懂得“以德服人”。道理能征服人,主要是真理的力量,道德能征服人,主要是靠的人格的力量。海纳百...
查看更多与“楚庄王绝缨的故事:以德服人,才能收获人心”相关的文章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因为歼灭了叛党而召开了一个庆功会,宴请群臣,名为“太平宴”。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兴致很高,宴会从白天一直进行到了晚上。不知不觉中外面已经天黑了,而大厅中灯火通明,轻歌曼舞,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楚庄王见大家还没有尽兴,便命自己的宠妾许姬出来献舞。帐幔中舞动出两列婀娜多姿的舞女,许姬从中转出来,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翩翩起舞。只见她目含秋水、眉若远黛,歌喉未展先有情,庄重而又柔美。有美酒畅饮,又有美女歌舞助兴,厅中气氛越发热烈起来。
酒至半酣,楚庄王命许姬为众谋士和将领斟酒,大厅里一阵欢呼。就在许姬为一位将军斟酒的时候,突然一阵风从外面吹来,将席间的蜡烛全部吹灭。顿时人声嘈杂。就在此时,许姬觉得自己的手被人一把握住,她用力挣脱开,并顺手将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
许姬连忙走到楚庄王旁边哭着告状:有人趁着天黑竟然轻薄自己,希望大王给自己做主。她建议大王马上点上蜡烛,只要看一看大家的帽子便能找出调戏自己的人来。楚庄王想了想,并没有按照许姬说的那样做,反而吩咐先不急着点蜡烛,请大家把帽子都摘下来,不必拘于礼数开怀畅饮。等到大家把帽子都摘了下来,楚庄王才命令侍者点蜡烛,此时再想查出非礼之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宴席结束后,许姬责怪楚庄王没有替自己洗刷清白。庄王笑着劝解道:“今天的宴会是为了犒劳大家的,如果席间出现兴师问罪的事,自然会影响大家的兴致。酒本来就是乱性之物,况且许姬国色天香,哪有人不喜欢呢?如果我因为此事治了那个人的罪,别人自然会说我心胸狭窄,那样还有谁愿意为我效命呢?”许姬听了便没有再提起这件事。
七年后,楚国与郑国展开了一场恶战,前部主帅唐狡自告奋勇率军迎敌,甘当先锋,为大军杀出了一条血路。最终楚庄王取得了胜利,要厚赏唐狡。唐狡却跪拜在地说:“罪将只能将功折罪,才能报答您的不杀之恩哪!”原来在“太平宴”上轻薄许姬的人就是唐狡,当时楚庄王没有治他的罪,他心怀感恩,所以今日舍命相报。之后楚庄王不仅重赏了唐狡,更是将许姬送给了他。人们都称赞楚庄王的宽容大度,从此对他更加忠诚。
“君则敬,臣则忠。”楚庄王心胸开阔,一个“绝缨宴”,使得他更得人心。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是和他的宽容大度、知人善任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胸襟是不能成就一番大业的。
查看更多与“春秋楚庄王绝缨的故事是怎样的?“绝缨宴”上闯祸的将军到底是谁”相关的文章
说起楚庄王,未必有很多人知道,但说起成语“一鸣惊人”,则几乎无人不晓,而这个成语正是出自中国春秋时期楚国楚庄王的故事,这位曾在少年时期荒唐透顶、整天沉溺于歌舞酒色的国王,在一次被谏臣苏从的冒死斥责后,大彻大悟,发誓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开始勤政,成为一代贤王。楚庄王绝缨的故事是怎样的?楚庄王为什么要绝缨?
在一次重大的平叛战役胜利结束后,楚庄王大宴群臣,庄王的宠姬嫔妃们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天黑仍未尽兴,楚王乃令点亮蜡烛继续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出列,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酒宴正尽兴中,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黑暗中,一位官员斗胆拉住了绝色丽人许姬的手,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
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的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之后庄王才令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挫伤君臣情义?” 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
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位大臣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五度交锋五度奋勇作战,带头击退了敌人,为最终胜利立下头功。楚庄王讶异地问他说:“我的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何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到这样的地步呢?”那大臣回答说:“我本就该死!从前喝醉而失去了礼节,君王您隐忍而不诛杀我。我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肝脑涂地,用颈上热血溅到敌人身上来报答君王您的大恩大德!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带断了的人啊!”。庄王的大度,赢得了臣子们竭诚的忠心,也正因如此,庄王成为楚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君主。
大道至简,豁达和大格局的高人之处,本无需复杂缜密的论证,它只来自伟人内心简单的逻辑。山脚下再多的盘算,也不如山顶处的飞鸿一瞥。
与“历史上楚庄王绝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楚庄王为什么要绝缨”相关的文章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最有作为的明君和仁君。在位时,任用贤能,改革内政,赏罚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一度扭转了晋楚争霸中楚国长期处于被动的态势,终成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在位期间发现和使用了许多人才。
被劫持事件中发现和使用庐大夫戢黎;早年沉溺于淫乐、“自静三年”时发现和使用了伍举、苏从等一大批人才,此后提拔和使用虞丘子、子孔、孙叔敖、子重、子反、蒍贾、伍参、申叔时、申公巫臣等文武人才。在楚庄王发现和使用的人才中,孙叔敖是杰出的代表。孙叔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注重法治,稳固国内;整顿军队,增强军事实力,助楚庄王成为霸主。“孙叔敖日夜不息,不得以便生为故,故使荆(楚)庄王功绩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司马迁也说孙叔敖“忠为廉可治楚,楚王得以为霸。 ”尽可见,孙叔敖对楚庄王称霸的巨大作用是大家公认的。
楚庄王一生极富传奇色彩,留下了大量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典故和传奇。今天就谈谈绝缨大会。
楚庄王在某次凯旋归来后夜宴群臣。为了助兴,庄王还喊来了最宠爱的妃子为大臣斟酒。君臣喝得正欢之时,突刮一阵怪风,把所有的蜡烛都吹灭了。黑暗中,有位大臣乘机摸了妃子的身体。妃子不动声色、顺手扯断了此人的帽缨,然后把非礼之事告诉楚庄王,请求庄王催促人点灯,看看是谁的帽缨断了,然后严惩。
庄王说:“我请大臣喝酒就是与大臣同乐,图的就是一个高兴。醉后失礼是人之常情,怎能为了妇人的贞洁而使臣子受辱呢?!”不但要求不用先点灯,反而吩咐群臣:“今天喝酒,不扯断帽缨的话不算尽兴。”大臣们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照办。庄王方才命人点灯继续喝酒,尽欢而散。
三年后,晋楚两国交战,庄王被围,形势十分不利。这时一位武将奋不顾身地杀到阵前、骁勇无比、所向披靡,大大地激励了楚军的士气,最后打败了晋军。
事后,楚庄王召来这位武将问:“本人德行浅薄,也未优厚于先生,先生为什么这么拼命死战呢?”武臣回答说:“上次宴会上帽缨被扯断了的人就是我,大王大度不治我的罪,因此我一定要为您肝脑涂地,冲锋陷阵。”
与“楚庄王为何绝缨?楚庄王的大度让士兵肝脑涂地在所不惜”相关的文章
楚庄王战胜叛臣斗越椒回到首都郢都大摆宴席。为了助兴,楚庄王交出自己的妃子许姬给文臣武将们斟酒。可就在这时,一阵等吹来,把廷中蜡烛吹灭,宴会上黑洞洞的。楚庄王正要喊人点灯,许姬却急匆匆的在楚庄王耳边说:
“刚才在黑暗中有人摸妾的手,被我挣脱。我已经顺势把他得帽缨摘下来,一会只需要看看谁得帽缨不见了就知道是谁了”,这种事,说起来可大可小。如果往大了说,就是伤害了男人的尊严。如果往小了说,也无非是摸了一下手,就看你怎么想了,但楚庄王的处理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楚庄王赶快命宫人不要掌灯,说:“今天是庆功宴,诸位将士都把帽缨摘掉,不摘掉不能尽欢”所以哪个拉扯许姬的人也就无从查起。
事后,许姬对楚庄王抱怨,楚庄王笑着说:“男人酒后就那副德性,如果我因此杀了国家将士,就不是我办酒宴的本意了”。后来楚庄王挥师北上与霸主晋国在泌水大战一场,有位小将军作战勇猛不顾生死,楚军大胜。论功行赏时他却对楚王说,这是报答楚王的绝缨之恩。
后来这个故事被明朝的冯梦龙收录在《东周列国志》里。这次宴会被称为绝缨会。
如果是汉末的董卓,一定会抓住这个人然后斩首示众。因为董卓正是因为貂蝉和人才吕布反目成仇,最后就是死在吕布的手里。而如果是五代十国的朱温,可能会把许姬送给这个酒后失德的将军,朱温也确实把自己的爱妾送给过自己的部下。这个部下也确实感恩戴德。 但这两种都是极端的作法。
创业型的人会选择人才而不选择美色,守成型的会选择美色而不选择人才。因为一个人想要做事首先得有好帮手,而人才就是最大的帮手。但如果仅仅是想平平稳稳过好日子,那么称心美貌的女子比打天下的人才重要的多。
其实楚庄王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既给自己和部下留了面子,又收获了人心。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里,在绝缨会后还配了一首诗,是这样说的:暗中牵袂醉中情,玉手如风已绝缨。尽说君王江海量,畜鱼水忌十分清。冯梦龙说,这叫君王度量。如果严重处理了叫水至清则无鱼。冯梦龙还是非常欣赏楚庄王的做法的。
但现代的女性朋友却在故事里找出了破绽,因为东周时期没有蜡烛
的确没错,一直到了后来的汉武帝时期还是安南地区上供的奢侈品,东周时晚上照明用的是火把。所以女性朋友推测出是汉代一些看不起女性没见过世面的酸腐文人编的故事,是让帝王厚待文人武将的。
不管绝缨会到底是不是历史真有其事,这个故事确实流传甚广。对于楚庄王处理方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你是楚庄王,你会怎么处理?
与“楚庄王绝缨的做法正确吗?被楚庄王放过的将军怎么样了”相关的文章
楚庄王(荆庄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以为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君主。公元前614年,一代枭雄楚穆王含恨而终,楚庄王继位。楚庄王亲政后,励精图治, 楚庄王生性洒脱,待人宽容,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一名吃货。
在完成了一次叛乱镇压后,龙颜大悦的楚庄王立即要为辛苦的大臣们“开小灶”。当然,君王都比较会享受,宴席不仅要钟鸣鼎食、觥筹交错,还需要有美人来伴舞助兴。为此,楚庄王把自己的爱妃们都叫出来助兴。
整个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有一个大臣趁机摸了一下其中一位美人的玉手,这位美人一时恼怒,便扯断了他的帽子上的缨带,并随即让楚庄王点亮灯火查看众人的帽缨,以期找出那个非礼的大臣。
但是,政治智慧高超的楚庄王心想:“赏给他们酒喝,使他们醉后失礼,怎么能为了显示妇人的名节而使臣子受辱呢?”于是对群臣说:“寡人宴赐群臣喝酒,让人喝醉而失礼,怎么可以为了彰显女人的节操而使臣子受辱呢?”于是传令左右说:“大家今晚同寡人一起喝酒,不喝到帽缨断了,就不算尽兴!”于是,群臣纷纷都把自己帽缨拉断,然后掌灯,最后君臣尽兴而散,好不畅快。
七年后,楚庄王向着在楚国、晋国之间左右摇摆的郑国进军。在这个时候,手下一位将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并且很快扫清了楚庄王的进军障碍,甚至打到了郑国的都城。楚庄王在犒劳这位猛将唐狡的时候。唐狡不仅不接受楚庄王的赏赐,而且告诉楚庄王:“七年前宴会上,非礼您宠妃的人就是我,今天此举都是为了报答您七年前的不究之恩。”
后来,人民为了赞美楚庄王的宽容大度的品质将这一次的宴会称作“绝缨之宴”这就是绝缨之宴的由来。
对于楚庄王的绝缨之宴,后代的历史学家认为:楚庄王有这样一种襟怀,对于人性的洞察非常深刻,所以他该成为春秋霸主。所以说成大事之人还是要不拘小节才行,如果不是不可原谅的小过错,能够原谅最好还是原谅。给别人一个机会的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与“智慧高超的楚庄王绝缨是怎么回事?怎么看待楚庄王的举动”相关的文章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穆王去世,庄王熊旅即位, 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复杂的形势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辩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三年后,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
楚国在北林打败晋国军队后,郑国开始听命于楚国。为了争当霸主,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因为歼灭了叛党而召开了一个庆功会,宴请群臣,名为“太平宴”。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兴致很高,宴会从白天一直进行到了晚上。不知不觉中外面已经天黑了,而大厅中灯火通明,轻歌曼舞,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楚庄王见大家还没有尽兴,便命自己的宠妾许姬出来献舞。帐幔中舞动出两列婀娜多姿的舞女,许姬从中转出来,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翩翩起舞。只见她目含秋水、眉若远黛,歌喉未展先有情,庄重而又柔美。有美酒畅饮,又有美女歌舞助兴,厅中气氛越发热烈起来。
酒至半酣,楚庄王命许姬为众谋士和将领斟酒,大厅里一阵欢呼。就在许姬为一位将军斟酒的时候,突然一阵风从外面吹来,将席间的蜡烛全部吹灭。顿时人声嘈杂。就在此时,许姬觉得自己的手被人一把握住,她用力挣脱开,并顺手将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
许姬连忙走到楚庄王旁边哭着告状:有人趁着天黑竟然轻薄自己,希望大王给自己做主。她建议大王马上点上蜡烛,只要看一看大家的帽子便能找出调戏自己的人来。楚庄王想了想,并没有按照许姬说的那样做,反而吩咐先不急着点蜡烛,请大家把帽子都摘下来,不必拘于礼数开怀畅饮。等到大家把帽子都摘了下来,楚庄王才命令侍者点蜡烛,此时再想查出非礼之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宴席结束后,许姬责怪楚庄王没有替自己洗刷清白。庄王笑着劝解道:“今天的宴会是为了犒劳大家的,如果席间出现兴师问罪的事,自然会影响大家的兴致。酒本来就是乱性之物,况且许姬国色天香,哪有人不喜欢呢?如果我因为此事治了那个人的罪,别人自然会说我心胸狭窄,那样还有谁愿意为我效命呢?”许姬听了便没有再提起这件事。
七年后,楚国与郑国展开了一场恶战,前部主帅唐狡自告奋勇率军迎敌,甘当先锋,为大军杀出了一条血路。最终楚庄王取得了胜利,要厚赏唐...
查看更多与“楚庄王通过绝缨笼络人心,为春秋五霸之路奠定基础”相关的文章
如果评选上千年来最著名的酒宴,排名第一的无疑是鸿门宴。那么,排名第二的是哪个?答案是:楚庄王的“绝缨之宴”。
1、“绝缨之宴”的经过
鸿门宴在《史记》中有记载,而“绝缨之宴”正史中并未有记载,首次讲述这个故事的,是成于西汉的杂史小说集《说苑》。大体经过如下:
楚庄王夜宴群臣,大风吹来,宴席上的烛火被吹熄。黑暗中有人借机揩油,摸扯楚庄王美姬的衣服。这个美姬也不含糊,一把扯断此人帽冠上的缨带(美人援绝其冠缨)。并向楚庄告状,有人趁烛灭摸我,我把他的冠缨扯下了,点起火来,看看这人是谁?
面对美人受辱,多数人的选择是:揪出那个坏蛋!所以多数人当不了君王。楚庄王是这样处理的,先安慰美姬:“不过是喝醉失礼,怎么能因此追究?”并下令:“所有喝酒的人,都扯下帽冠缨带。”宴席上百十人全扯下冠缨后,才点起烛火,尽情畅饮而休。
2、“绝缨之宴”后发生了什么
如果一切到此划上句号,就不会在历史上那么有名了,也不会被史学家津津乐道。“绝缨之宴”后第二年晋楚两国发生战争。有一名楚将主动请战,异常奋勇,五战五胜,打败晋军。楚庄王对此很奇怪,我并没有格外施恩于你,你为何如此毫不惧死?
答案揭晓!这人说:“我早应该死了。那天在酒宴上喝醉失礼,大王隐忍而不追究。我怎敢私下接受这样的大恩而不加倍回报大王,怀有肝脑涂、与敌死战的决心很久了。我就是被扯断帽冠缨带的那个人。”
《说苑》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个故事的始终:不求回报地给予别人恩德,最将得到公开的回报(此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也)。
“绝缨之宴”能与鸿门宴同样有名,实在是与两年后发生的晋楚之战相关。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绝缨将军”的五战五胜,楚国是无法重创强大的晋国,并最终成为春秋霸主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它是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酒宴。
3、“绝缨之宴”背后还有什么故事
如果要论春秋战国时期,最讲究服饰穿着的人,无疑要这位楚庄王。《墨子》曾说,楚庄王是衣冠治国的典型,让国人戴色泽鲜艳的帽子,要系上丝带,穿红色的长袍(楚庄王鲜冠组缨,綘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
《淮南子》的说法更直接:楚庄王穿着宽衣、长袍,号令天下,最终称霸于诸侯(楚庄王裾衣博袍,令行乎天下,遂霸诸侯)。后世人说,如果没有衣冠治国,自然没有“绝缨之宴”,楚庄王也因此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
细说起来,与楚庄王相关的故事还有:他继位3年不理朝政,而且“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日夜为乐还下令:“谁敢进谏必杀!”大臣伍举入宫进谏,见楚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鼓乐之间。
于是伍举提了个问题:“南山有只鸟,三年不飞不鸣,是为什么?”楚庄王答:“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退下吧,我知道你的心意了。”此后,楚庄王发奋图强,终成一代霸主。
与“楚庄王绝缨的故事你了解多少?“绝缨之宴”后发生了什么”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