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的陵墓最大的优势就是使人找不到,盗墓贼是求而不得。至于为啥是这种葬法,一是元朝为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本就有薄葬简丧的习俗二是元朝成立后大掘宋帝陵,以宋帝头骨为酒杯,元朝皇帝当然害怕以后遭报应,所以更是支持薄葬,并且加以改进形成独一无二的神秘下葬仪式。
元朝帝陵的特色是没有任何地表建筑、没有墓碑、没有土堆,还杀掉了所有的知情人。正史上鲜有记载,也就是一些民间书籍有推测记载,这就是元朝帝陵至今没有找到一座的根本原因。
根据明代文人叶子奇所著的《草木子》一书中推测,元朝皇帝驾崩后有着专门的下葬仪式,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并加髹漆,完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尔后,掘深沟一道埋葬,“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这样独特的下葬仪式别说现代人找不到,就是元朝当时的人隔了两三代也找不到的。
元朝皇帝之所以这样做有着民族习俗在内,更是有着怕遭报应的成分在内。
元世祖忽必烈灭宋后,僧人杨琏真珈被任命为江南释教都总统,负责掌管江南地带佛教事务的人。在元廷的示意下杨琏真珈开始大肆挖掘破坏宋陵,其中的宋理宗头骨更是被做成酒杯,后成为元朝宫廷之物,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得知此事亲自过问下,才将宋理宗头骨寻回重新安葬。
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元朝如此大掘宋帝陵,自然知道被盗墓的滋味不好受,而且自古没有不灭的王朝。所以虽然史书没有记载元朝皇帝为何如此独特的葬法,但肯定有着害怕遭报应的原因,害怕将来落得跟宋帝陵一般的下场。
说起来宋朝也挺倒霉的,北宋帝陵被金国大肆盗开破坏,哲宗之尸甚至被抛尸野外。南宋帝陵被元朝挖掘破坏,理宗头骨做成酒杯。真是悲惨,不过后来者元朝就聪明多了,至今让人找不到他的帝陵在哪里。
与“元朝皇帝陵墓究竟去哪了?这和他们独一无二的神秘下葬仪式有关”相关的文章
金国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漠北草原上斡难河之畔,一个男婴呱呱降生。这个婴儿长大之后,就是名震天下的成吉思汗大帝。成吉思汗的横空出世,对当时的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雄心勃勃要征服世界,最终在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元大都正式开国称帝,建立起强大的元朝。
元朝极盛时期,疆域面积达到空前绝后的规模,“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成为中国古代体量最为巨大的帝国之一。然而,这个庞大帝国在后人眼中,却并未给后人留下足够丰富的历史遗存,至今有着太多的神秘与不解之谜。
现代人了解古代历史的两大主要途径,一是古代史书,二是历史文物。而古代墓葬,则是历史文物最为集中的汇聚之地。古代皇帝死后,为了彰显帝王尊严与皇家气派,都会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寝,难以计数的奇珍异宝和珍贵文物也被同时埋葬其中,成为后世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
秦、汉、唐、宋、明、清等主要朝代的皇帝,都留下了为数众多的陵墓群,有的被开发成景区,有的被发掘考察。令人迷惑不解是,元朝皇帝的陵墓的位置,却成为一个永久的历史谜团。
史书记载,元朝从成立到覆灭,历经十一个皇帝,分别是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木耳、元武宗海山、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元英宗硕德八剌、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元天顺帝阿速吉八、元文宗图帖睦尔、元明宗和世瓎、元宁宗懿璘质班、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这十一个人除了元顺帝死在漠北,其他全都死在大都,但无论是漠北还是中原,他们的陵墓集体“失踪”。
元朝相关史书中,对元朝皇帝的陵墓所在地点、规模大小、陪葬器物等,统统讳莫如深,语焉不详,使得后世对于元朝帝陵的了解极为有限。元史专家们挖空心思,在很多地方进行搜寻,想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谁也不知道这些陵墓到底在哪里,十一个皇帝的陵墓至今一座都找不到。
元朝初年,随着世界东西方贸易的日益兴盛,很多外国人来到元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马可波罗,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商人,在元朝初年跟随意大利商队来到中国。他们此行还负有一个特殊使命,向元朝皇帝递交罗马教皇的一封信。
在面见忽必烈递交书信时,马可波罗引起了忽必烈的注意,委任他为元朝官吏,两人之间交往密切。马可波罗从此广泛交游于元朝贵族大臣之中,得以了解到元朝很多不为人知的秘闻,记录在他的著作《东方见闻录》之中。
对于元朝皇帝陵墓“失踪”之谜,马可波罗也给出了谜底。忽必烈登基之前的前任皇帝蒙哥,曾在1258年带兵进攻南宋的四川,企图开辟攻灭南宋的第二战线。不料在四川合州钓鱼城下,遭到宋军猛烈抵抗。蒙哥在战斗中亲临前线,结果在阵上身受重伤,不治而死。
《东方见闻录》记载,蒙哥的遗体被运回了漠北草原的人迹罕至之地。为了不引人注目,蒙哥的遗体被毛毯包裹捆扎起来,“诸王大臣用驴二头,蒙以缯毯,负之而行”,完全不讲什么虚头巴脑的排...
查看更多与“元朝皇帝陵墓为什么无故消失?元朝皇帝的陵墓的位置成为一个永久的历史谜团”相关的文章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到1368年被朱元璋率领的农民军推翻,历时98年,相对来说,元朝的统治时间比较短,但是也传了5世11帝,可不管怎么样,只要当了皇帝,死后定然会有专人负责安葬。
史书记载:元诸帝均葬于漠北。意思很明显,说是元朝皇帝的陵墓,全都在漠北。然而八百多年过去了,竟然没有发掘出一座元朝皇帝的陵墓,难道不觉得可疑吗?比如其他朝代的帝王陵墓,已经挖了的有明确记载,没有挖的也都找到位置,唯独元朝皇帝的陵墓,为什么找不到呢?存在即道理,我想,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
一是地处偏僻没有特殊标志。漠北是个很笼统的概念,包含的地区非常大,《史记》中说北匈奴逃走的地方就是漠北,大明朝定义为蒙古的住处为漠北,清朝把外蒙称为漠北。所以这漠北的具体位置究竟在哪里,不得而知,不过可以断定的是,元朝皇帝的寝陵漠北,绝对是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那么要怎么找?去过北方的朋友们应该知道,‘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和漫天黄沙,四面八方长得真差不多。
还有,元朝的皇帝陵墓,不像其他朝代的皇帝,才刚刚登基呢,就着手准备后事,比如唐朝的开山为陵,直接开凿一座大山当作寝陵,这样一个浩大工程,在没有机器的古代,至少需要数万人,更何况,尊贵点的后妃们死后,也要丢进帝王寝陵,又得重新打开,加之送葬队伍异常庞大,消息定然会走漏出去。
索性,他们就在寝陵地面,人为打造一个豪华的地面建筑,大老远就能看见。反观元朝的皇帝,挖个坑随便一埋,马踏一遍,第二年野草生长出来,谁知道地底下埋着个皇帝?缺少必要的标志,就算有一张地图在手里,恐怕也难以在漠北确定方位。
二是元朝皇帝喜欢密葬。元朝的前身是蒙古国,他们逐水而居,且为了活着,部落之间经常为了肥美草原干架,因此仇家比较多。仇家多了,就害怕死后不得安宁,被刨出尸骨鞭打一顿,所以他们讲究的是秘密安葬。
既然如此,生前大兴土木显然不行,只得在临死前,找几个心腹,告知他们埋葬的地点,或者由臣子们商议埋在哪里。
据说成吉思汗铁木真,征服西夏后,看上西夏的王妃,强迫她侍寝,还喜欢玩情调,可西夏王妃忒‘铁齿铜牙’,一口咬掉了铁木真的那家伙。非专业人士,强制阉割,死亡率是很高的,例如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就曾找来100个童男,结果死了90多个,剩下的也都行动不便。
西夏王妃当然是非专业中的业余人士,铁木真‘艳福’变‘阉服’,无力回天,叮嘱部将秘不发丧,密葬了事,万一哪天被人发现了,真的很丢脸!
三是施行薄葬。元朝皇帝的这一点值得肯定,明初学者叶子奇的《草木子》有过记载,说是元朝皇帝下葬只是找来一根直径大一点的金丝楠木,竖切两半,中间凿空,刚好放一个人进去,最后合上,在两头和中间用黄金圈固定。
金丝楠木+黄金圈,对于普通人来说,算得上是厚葬,不过相较于其他动辄挖一座地宫的皇帝来讲,非常节省了。一根金丝楠木,运送到漠北,挖个十来米的深坑,放进去,烈马踏平坟头。
查看更多与“元朝皇帝陵墓在哪里?为什么世人难寻他们的陵墓”相关的文章
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崩,“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然后,掘深沟一道埋葬,“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当年成吉思汗去世,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下葬。据记载,成吉思汗在宁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将大树中间掏空做成的独木棺里。独木棺下葬后,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为了不让外人看出曾经动土的痕迹,还要用帐篷将周围地区全部围起来,待到墓葬地面上的青草长出,与周围的青草无异,才将帐篷撤走,这样墓葬的地点就不会泄露了。
全套工作完成后,蒙古人在墓葬地表杀死一头小骆驼,这时,陪伴这头小骆驼前来的母骆驼就会十分悲痛地号叫,并且记住这个地点。第二年来祭祀的时候,把这头母骆驼牵来,在杀死小骆驼的地点,母骆驼就会悲痛地流泪。这样,前来祭祀的人就能找到墓葬的确切地点。
元朝建立以前,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薄葬简丧。蒙古人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生活方式比较简单实用。特别是在蒙古人大举扩张的战争年代,丧葬仪式尤其简单。下葬时,他们让死者坐在一顶生前用的帐幕中央,边上围着祭祀的人进行祷告,随葬的有马匹、弓箭和摆放着肉乳的桌子,最后放入土中。目的是死者到另一个世界上生活时,有帐幕住,有马骑,有肉乳吃。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实行汉法,也渐渐受到汉人丧葬习俗的熏染,开始用棺木入葬,但所用棺木与汉人不同。死者入殓后,两块棺木合在一起,又成为一棵圆木,然后“以铁条钉合之”。尽管入主中原,蒙古人入殓仍然俭朴如初,寿衣大多就是平时穿的衣服,随葬的器物也会比较少,大部分是死者生前喜好的武器,如弓箭、刀剑一类的东西。
元朝皇帝死后和一般的皇族及贵族稍有不同,皇帝死后首先是要有一个下葬的仪式,随葬品也要多一些,只是在皇帝下葬时不得有汉族官员参加,也不会在地面上建设大规模的建筑物,不设功德牌坊和墓碑,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另外为了不留下可以让盗墓贼发现的线索和痕迹,对下葬地点的记载也少得可怜,以至于让人感到元朝不存在皇帝陵墓。
记录的不完整和有意地编造,使后代很难了解这方面的真相。这或许就是元朝皇帝没有陵墓的缘由。
查看更多与“元朝皇帝陵墓是什么样的?他们采用何种方式下葬”相关的文章
https://www.hao86.com/createhtml/m.hao86.com/zt/11672/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