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元朝

发布时间:2020-05-28
1 政治强国西夏为何没有历史?原来是元朝没几个人能读懂西夏文字
西夏
西夏为何没有历史

政治强国西夏为何没有历史?

有人这样形容西夏:“它,鹰一样崛起,又鹰一样消失。”

西夏,犹如一颗神秘彗星匆匆而过,不仅党项人去向成为谜团,而且西夏历史也是一片空白,消失得如此迅速、如此彻底,在世界历史上极为罕见。在二十四史中,有辽史金史宋史,却唯独没有西夏史。在有着数千年修史传统的中国,为何元朝没有编修西夏史?

西夏,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国,而是当时政治版图上的重要强国!

公元982年,西夏王朝的奠基人李继迁叛宋,成为事实上的“独立王国”,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到1227年灭亡时,享国祚200余年,比北宋、辽国、金国寿命要长。

西夏最强盛的时候,“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疆域包括今天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地“方二万余里”。

西夏极度好战,立国200余年中与周边国家经常打仗:与宋朝重大战役有15次,与辽国打过2次重大战争,与金国大小战争约25次,与蒙古重要战争至少8次(灭亡前20年)。

西夏常备军约70余万,但因为西夏实行的是全民皆兵制度,战时“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皆自备弓矢甲胄以行”,因此专家推算西夏人口在300余万人。

一个持续200余年、国土辽阔、战斗力强悍的国家,怎么也有资格享受单独立史,为何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史?

关于这一问题,流传最广的一个传闻是:成吉思汗之死,与西夏人有关,蒙古铁骑为了报复,将西夏人屠杀一空,元朝建立之后,自然延续这一仇恨,就没有给西夏立史。

1227年,成吉思汗率兵围困西夏都城兴庆府,半年之后,城内粮尽援绝,西夏末帝李睍只能投降。但就在这时,成吉思汗病危,不久后病逝在六盘山,死前留下三条遗憾:一是指定继承人窝阔台,二是命人隐瞒自己的死讯,使西夏贵族前来投降,然后赶尽杀绝,三是提出灭联宋灭金的策略。

西夏末帝李睍投降之后,随行西夏宗族、大臣等全部被处死,但蒙古方面很快将屠杀扩大化,在兴庆府屠杀了三天三夜,城中百姓被屠一空。不仅兴庆府,后来这种屠杀行为很快蔓延到西夏全国。

由于蒙古人将成吉思汗之死,归咎于西夏人,所以元朝建立之后,就拒绝为西夏人修史,想要彻底毁灭西夏,以慰成吉思汗在天之灵。

但,这一说法有点幼稚,完全抹杀了忽必烈的好大喜功或雄才大略。蒙哥大汗死于钓鱼城下,忽必烈最终没有屠城为之报仇,后来还相对宽容的对待南宋投降(相比于金国);蒙古与金国仇恨更大,两者之间大战多次,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对于宋金,元朝可都编修了《宋史》、《金史》。

其实,元朝不为西夏修史,真正原因在于这三点。

一,蒙古人对党项人的屠杀,导致大量认识西夏文字的贵族死亡,大量官方档案被毁(蒙古人烧杀抢掠,可不会像萧何一样收集档案),活着的党项贵族也只有隐姓埋名,党项族也因此神秘消失。

二,1227年西夏灭亡,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1271年元朝建立,中国相隔了半个世纪,蒙古之前对西夏的灭绝政策,导致忽必烈根本找不到了解西夏历史的...

查看更多
2 全世界都在找成吉思汗墓,成吉思汗墓下落难寻原来跟元朝这个政策有关
元朝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墓

成吉思汗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南征北战,带领蒙古各部打下了极大的疆土,在历史上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关于他的历史记录有很多,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专家,以他为核心去进行学术研究。根据正史记载,成吉思汗是死于疾病,但是民间却流传出了多种说法。

其中一种是被雷劈死,当时蒙古人认为,不孝之人会被老天用雷电警告。这个说法虽然有些迷信色彩,但是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产生敬畏的心理,不至于出现那么多不孝之人。据说,成吉思汗曾经因为惹怒母亲,导致其不幸去世,被人认为不孝。后来,成吉思汗误入雷电区域,结果被雷劈死。

还有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被马踩死。当时,成吉思汗正在骑一匹红沙马,胯下的马匹突然被周边野马惊吓,紧接着,成吉思汗不幸坠马,还被马狠狠地踩了几脚。这个说法看似合理,但却没有什么事实根据。除了这两种说法之外,还有中毒说,中箭说,染病说等。

总之,成吉思汗的死亡说法千奇百怪,具体的死因已经不可考证。除了死因成谜之外,成吉思汗的遗体下落,也是一个未解之谜。如今我国内蒙古境内的成吉思汗墓,只不过是一个虚有其表的衣冠冢。埋葬成吉思汗遗体的墓地,到底在什么地方,全世界都找不到成吉思汗陵墓,这是为啥呢?跟元朝一个制度有关。

元朝曾经实施过一种帝王密葬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将去世的皇帝,秘密埋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埋葬遗体的地方,不允许用文字记录,也不允许树立任何标志。成吉思汗去世的时候,元朝虽然还没有正式建立,但是已经初具规模。身为元太祖的成吉思汗,撒手西去的时候也进行密葬。

后人通过多方研究,虽然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遗体的具体位置,但是却利用种种蛛丝马迹,推算出了四个大概位置。第一个地方在蒙古国境内,第二个地方在内蒙古境内,第三个地方在新疆北部,第四个地方在宁夏境内。专家的研究看似已经取得巨大进展,可实际上距离找到真正的墓地,还是遥遥无期。


查看更多
3 忽必烈在位多少年?他在位几乎达元朝的三分之一时间
元朝
忽必烈
忽必烈在位多少年

在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人物,他就是忽必烈。往往谈到此人的名字,总是将他和成吉思汗联系到一起,他们二人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仔细探讨一下吧。其实成吉思汗有多个儿子,他的三儿子在他去世之后继承了王位。

在元朝统治中国的98年里,世祖忽必烈在位31年,几达元朝的三分之一时间。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拖雷的后代,按理说三子窝阔台继位之后,皇权掌握在他的手中,皇位便与忽必烈没有任何关系。那么他最终是怎么从窝阔台手中夺取皇位的呢,就让我们细细深究一下吧。虽然说成吉思汗在位之时,他从不断的扩大自己的领土,所以他脚下的那片土地在当时可以说是所有统治者占领中的领土之最。但是在他讨伐的所有领土中,就有一块土地,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心腹大患。

毕竟无论他如何出兵讨伐都拿不下,后来窝阔台继位之后依然如此。他去世之后,托雷的大儿子蒙哥又继承了王位,可是他对南宋也是愁眉苦展,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任何办法了。最终完成了成吉思汗的远大抱负之人便是胡必烈。不光如此,他还为成吉思汗追封各种封号,使得他去世后也能够享受到百姓们的爱戴和尊崇。蒙哥在位之时,便一心一意的进攻南宋。打算一举歼灭了他们,但是当他离京,率领着大军,一举从成都攻到四川,却不曾想在合州之战中却遭到失败。蒙哥在这种情况下非常生气,同时也使得他病情加重,竟然猝然驾崩。

对于蒙古军来说突然之间失去了领导者,他们内部自然是混乱不堪的。此时此刻忽必烈的夫人便让他急速赶了回来,并且迅速占领着重要位置,重新掌握大权。他回去之后,待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他不断整顿军队,使得朝廷上下安定下来。之后他便派兵前往南宋,打算一举歼灭。这一仗一打就打了六年,最终在他坚持不懈的领兵攻击南宋时,他们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他们并未对南宋军一举歼灭,也许是对他们的精神深感佩服,所以对他们的皇权贵族热情款待。然而,南宋残党众多,他们并未打算放弃,而是决定战斗到底,绝不服输,于是便展开了崖山之战,此次战争使得那些残党真正的臣服。

不得不说,古往今来,能有这种气概的人的确不多,所以他们的精神值得被人尊敬。再来说一说,为何一直以来其他统治者对南宋一直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着战争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到了忽必烈手中,他却能够取得成功呢?其实,打仗也不光光靠武力解决问题,还需要聪明的头脑,恰好忽必烈就有,再加上他运用正确的战略计策,必定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在南宋还有一个人,名叫刘整,这个人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他曾经只用了十二铁骑便轻松攻下了信阳,领兵期间也屡屡取得胜利,但是最后因为贾似道在朝廷上经常向皇帝出谋划策使得朝廷上的很多忠臣都无辜受累,虽然说刘整是一个在战场上饱经风霜之人,可是就这样被害,他也是很不甘心的。所以他便带领着手下的部队一同前往忽必烈处投奔。他加入之后,告诉忽必烈要想剿灭南宋,必定要先攻下襄阳,所以他为此次战争的胜利所带来的影响还是不容小觑的。

虽然他也曾推行汉法...

查看更多
4 忽必烈对元朝的这几大贡献,至今后人都在受益
元朝
忽必烈
忽必烈对元朝的贡献

唐宋元明清,蒙古族建立的元帝国,虽然一百年不到,又是以相对落后民族征服相对先进的民族,但是他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一点也不逊于其他朝代,今天就和各位分享一下,我整理出来的元朝对于中华民族的五大贡献。

一、行省制度及村社制度的建立

行省的全称是行台尚书省,即尚行省的派出机构,早在南北朝时期,行省作为一种临时性质的派出机构就存在,辽金宋时期,金国也继承了这一制度。蒙古在逐鹿中原的时候,为了安抚那些投降过来的金宋将领,行省也被授予于他们。

忽必烈建元以后,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在全国设置了十路宣抚司,宣抚司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权力相当的大,既有行政权力,也有经济权力如能够对地方征税,还有军事权力。因为宣抚司的长官一般兼中书省的宰执,“行某处中书省事”,即在所在地方代行中书省的权力。不过这一时期的宣抚司,还是像前朝一样,只是临时性的派出机构。

行中书省有中书省宰执,行中书省丞相、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参知政事。后来忽必烈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废除了行中书省兼任的中书省宰执,并把行省的派出性质固定下来,不久又觉得行省的权力过大,所以不再设置丞相。至今,省作为地方的最高权力机构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现在。

除了行省以外,村社制度也是元朝的一大贡献,在元以前,中国最低的行政机构,农村是乡里,城镇是隅坊,辽金宋时期,因为常年发生战乱,很多男子被征调到了战场,然后就回不来了,农村里能够留下来的很多都是老弱病残,一家一户很难完成耕作,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邻近的几家合作起来,组成一种叫“锄社”的临时组织,农忙时节,社员之间集中到某一家帮忙耕种,主家只需要提供饮食就行,帮完一家再帮下一家,一直到所有社员的田地全部耕作完。我们小时候也这样,不过是亲戚之间。

这种”锄社“就是最早的村社原形,忽必烈觉得这种方式很不错,既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还能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所以在全国推广。忽必烈命老百姓以五十人为一社,每社设社长一名,社长跟乡里三老一样,由德高望重之人担任,社长本人差役免除,但要负责规劝农桑,统计户口等杂活,成为里正的下属。村社里设社学,义仓,社员之间要互帮互助。村社制也廷续至今。

在行省和村社之间有路(直隶州、直隶府)、州(府)、县、里正四级,在明清,把路一级去掉,省的面积减少,但基本结构得以维持,现今的也是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地级市(省辖县)、县(县级市,市辖区)三级。

二:重修北京城

蒙古帝国的都城很多,成吉思汗的时候,因为整个帝国都是以游牧和征战为主,没有固定的都城,窝阔台接位以后,觉得应该有个地方来处理政务,所以在今天的外蒙古建新城和林,作为帝国的都城。忽必烈被蒙哥任命管理南方事务以后,在幕府臣僚的建议下,在内蒙古建了一座叫开平的新城,忽必烈在此称帝建元,后来开平成了元帝国的上都。

忽必烈统一整个中国以后,觉得应该有一座象征他身份的宫廷,他本来打算建在开平的,毕竟这是他称帝的地方,但...

查看更多
5 忽必烈对元朝的贡献不可磨灭,但是他在晚年却犯了政治性的错误
元朝
忽必烈
忽必烈对元朝的贡献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成吉思汗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之一。他的父亲是拖雷,他的母亲是唆鲁禾帖尼。在成吉思汗的继承人中,他是一个有前途的人,中国人了解到忽必烈可能是因为他建立了元朝,征服了南宋,并以汉朝为榜样,将整个宋朝纳入他的指挥之下。这样一个人的历史成就自然不小,但是他的具体历史成就是什么呢?

首先,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来看,忽必烈在元朝建立之前对汉学非常推崇。元朝建立后,基本上保留了宋朝的机构和所有行政官员,并允许这些官员通过各种方式为国家服务,从而使战争带来的各种弊病不断得到解决。而且忽必烈不在乎民族差异,招募人才,重用像董文炳、刘秉忠和张弘范这样的汉族官员,所有这些都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忽必烈还开放了中外交通,并在各地设立了驿站,以巩固国家统治,加强权力集中。在民族政策方面,忽必烈对儒学的崇拜和汉代人才的重用对两个民族的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按照汉人制度建立国家,修建祠堂,制作祭祖纪念碑,重视农业,所有这些都成为国家统治的基础。

忽必烈汗的祖父成吉思汗在欧亚大陆时期采取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他支持蒙古人信仰该领土上的各种宗教,如景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道教等。,并对这些宗教保持着基本上尊重的态度,而忽必烈汗则几乎遵循他祖父对宗教的态度。他允许回族成立一个由回族领导的实际上自治的协会,并没有禁止他们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也没有禁止他们信奉伊斯兰教的意愿。此外,他帮助佛教教长重获权力,为道教修建道观提供资金,甚至寻求中国少数基督徒和外国基督徒的支持和帮助。

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忽必烈将纸币引入流通领域,使其成为金融的基础,但后来由于某种原因,纸币贬值并膨胀。此外,他实施了谷物控制政策,在收获年度购买多余的谷物并储存在国家仓库中。当粮食价格在饥荒年上涨时,粮食将免费分发。在一定程度上,他保证了食品价格的稳定,为农民的基本收入提供了保障。此外,他还命令当地官员向老学者、孤儿以及病人和弱者提供救济,在社会福利领域,他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忽必烈作为征服者,给他发动的战争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是战后,他积极采取有效的政策,恢复了社会经济,治愈了战争灾难带来的痛苦,他是一位明智的皇帝。

他重新使用汉人,仿照汉朝制度,基本上保留了宋朝的官方制度,这对中原地区的经济复苏和政治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他是一个游牧民族,但他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这是他统治汉族后最正确的决定。然而,由于汉族的叛乱,他后来改变了对汉族的政策。等级种族制度的实施是种族歧视的一种形式,他使汉族人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是一种倒退。在他的晚年,一系列政策的失败也是他一生中不可磨灭的污点。

宋濂评论忽必烈:世祖有宽容大量的心怀,信任儒家思想,建立了王朝,所以他是伟大的统治者。曾国藩称赞他:自古以来,一个王朝之所以能够辉煌,往往是因为他能重用有才能的人,就像汉武帝,唐太宗,宋仁宗,元世祖就是这样...

查看更多
6 忽必烈和成吉思汗都是元朝的的功勋,你知道他们的关系吗?
元朝
忽必烈
忽必烈和成吉思汗的关系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是蒙古开国君主。

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大约在1170年,他的父亲被塔塔儿人毒死,他的母亲就带着他和几个弟弟活下去了,过的很辛苦。正是因为少年时期的不易和艰难,培养出铁木真勇敢坚毅的品质。

十二世纪末,他被蒙古部推举为部落首领。1202年,他联合扎答兰部的札木合和克烈部的王罕,击败了塔塔儿、泰亦乌、蔑儿乞等部。他又同王罕合兵,打败了札木合。在札木合残暴统治下的大批奴隶,都纷纷奔向铁木真一边。紧接着,他又消灭了王罕,最后战胜了强大的乃蛮部。那些较小的部落,也都顺利地被降服或自动归附。

1206年,蒙古各部在斡难河畔召开部落首领的忽里勒台,铁木真被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起蒙古汗国。

在位期间,成吉思汗戎马征战一生,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他所创建立的赫赫业绩,对于蒙古人来说,或许是空前绝后的。

但是,成吉思汗所发动的征战,虽然最初皆以复仇开始,但进而讨伐过之,甚至横扫无辜,践踏自安之邦。大规模的西征,尤其征战南高加索和里海草原,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孛儿只斤·忽必烈,就是元世祖。那么他跟成吉思汗有什么关系呢?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居然有半数以上的大学生不知道。

从辈分上来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成吉思汗的四子托雷的第四个儿子。他是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1227年,成吉思汗过世了。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承为可汗,第四个儿子托雷担任监国。窝阔台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汗位。两年后,托雷的长子蒙哥被选为了可汗。而蒙哥之后,就是忽必烈当上可汗。

1264年,忽必烈把蒙古国号改为“大元”。忽必烈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他平定了李憻及乃颜、海都叛乱,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忽必烈像他的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也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元史》中这样记录:世祖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

1294年正月,忽必烈在大都病逝。

查看更多
7 元朝首都见证了这个王朝的兴衰荣辱,却一夜间沦为了废墟
元朝
元朝首都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数次站在世界的巅峰,这其中最为气吞山河的就数大元帝国。骁勇的蒙古铁骑踏遍了整个欧亚大陆,让如今目空一世的欧洲人的先祖们闻风丧胆。元上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朝的都城,随着元朝的衰败一夜之间沦为了废墟。这个曾经的世界中心、世人膜拜的圣地,在内蒙古金莲川草原上,沉寂了七百多年,几乎已被人遗忘。如今,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以东17公里处,地处滦河上游闪电河北岸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其地北依龙岗,南临滦河,史籍赞其城“龙岗蟠其阴,滦水迳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2017年10月拍摄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公元1251年,蒙哥即汗位后,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南下驻帐于滦河上游的金莲川地区,广征天下名士,建立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此地选址建城,初名开平府。1260年,忽必烈在此登基,继蒙古汗位,将开平府定为首都。

1263年,大都(今北京)建成,遂将开平府改名为上都。以大都为正都,加强蒙古政权在中原的统治;以上都为夏都,可北控大漠,南屏燕蓟,通过定期的巡守以联系漠北的蒙古宗王和贵族,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元上都是北方游牧的蒙古族掌握政权后,建立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帝国都城。

据记载,元上都曾拥有11万人口,城垣周长8公里多。城内有官署约60所,各种寺庙堂观160余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

元上都全城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墙和关厢组成。城墙用黄土夯筑,宫城、皇城城墙用砖、石包砌。外城方形,每面长2200米,开四门,有瓮城。

上都城有名的宫殿有大明殿、鸿禧殿、鹿顶殿、水晶殿、穆清阁、大安阁等。其中大安阁是元军于1266年攻陷南宋汴京时,拆熙春阁迁至上都所建,高二百二十尺。元人有“大安御阁势苕亭,华阕中天壮上京”的诗句,描绘了大安阁高入云霄的宏伟气势。元朝大多数皇帝都是在上都的大安阁举行登基仪式的。

在遗址入口处建有一组大型的铜雕像群,高约7.5米、长34米、厚度6米总重量达80吨。整组雕像造型优美、内容丰富,是元世祖忽必烈一生征战戎马生涯、统治世界、治理天下的宏伟大业的浓缩图。

该建筑基址位于皇城与宫城中轴线北端的宫城北墙中部,是宫城内体量最大的建筑,据考古研究推测为穆清阁遗址。穆清阁始建年代不详,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曾重修。有元一代,是皇帝宴乐、议事与居住的大内宫殿,元人诗中称其为“北阙”。

1358年农民起义爆发红巾军攻克上都,焚毁宫阙。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都城,一夜间沦为了废墟,如今只剩残砖断瓦。硕大的梁柱基石上一块墙砖屹立在凛厉的寒风中,它见证了这个王朝的兴衰荣辱,它仿佛在诉说这段曾经的历史。

如今,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世界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为数不多的都城之一,其遗址也是中国游牧民族遗存保存最为完好...

查看更多
8 元朝从立国后到灭亡首都不止一个,元朝到底有几个首都?
元朝
元朝首都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昙花一现的王朝,但却是非常有名的一个王朝,由于元朝从开国到灭亡的时间很短,再加上它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时代,所以元朝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元朝的皇帝大家却不是那么的熟悉,就连最容易被大家记住的开国皇帝都不是那么的广为人知。

其实元朝的开国皇帝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他就是忽必烈,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所以当初成吉思汗打遍天下时就为元朝开国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只不过元朝建国是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完成的。

我们都知道建立一个国家是需要有首都的,那么元朝首都是哪呢?是现在哪个城市呢?其实元朝从立国后到灭亡首都不止一个。

上都,是元朝立国后的第一个首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附近。这个首都是由元世祖忽必烈确立的,以此作为他统领南汉地军国庶事的藩府驻地。

大都,大都就是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这是元朝的第二座首都,也是元朝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首都。

为什么要建立大都呢?原来,元朝统一全国后,统治中心迅速南移。忽必烈于至元元年(1264年)将原金朝首都燕京更名为中都。但因中都历经战乱已经破烂不堪,于是忽必烈便命令将中都整修,至元九年,他又把中都改名为大都。大都在南元一朝一直是全国的中心,在世界上也是有名的大都会。

中都,中都位于今河北白城子,元武宗于1307年下令在此处修建行宫,行宫建成后他又立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都总管府,这就是元朝又一届都城。

谈到元朝是怎么灭亡的,可能很多人会误认为是朱元璋灭了元朝,但严格来说并不是,朱元璋只是结束了元朝在中国的统治,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蒙古在内地的统治结束。图干铁木尔北遁,朱元璋认为他顺天明命,给他上谥号为“顺帝”。

明洪武元年(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徐达率军攻陷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宗北逃至上都,此时的元朝称为北元,元惠帝后又逃到应昌,并多次组织反抗,失败后在应昌去世。在明军的继续追击下,元廷逃离中原,最终来到漠北,与明军对峙。

明太祖第六次北征的结果影响巨大,乌萨哈汗脱古思帖木儿逃走后被其部将也速迭尔(阿里不哥后裔)缢杀。从此以后,自忽必烈传下来的成吉思汗的嫡系黄金家族对元政权的控制开始崩溃,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自立。

洪武三十一年(1399),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吉尔吉斯部首领鬼力赤,否认脱古思帖木儿之子额勒伯克的宗主权,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额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儿继位后也于建文四年(1402)被鬼力赤杀死,改称鞑靼,朱元璋认为他顺天明命,给他上谥号为“顺帝”,去国号,元朝正式灭亡。

查看更多
9 元朝皇帝的姓氏大合集,元朝皇帝的姓氏全称你看得懂吗?
元朝
元朝皇帝
元朝皇帝的姓氏

全称:乞颜·孛儿只斤氏或奇渥温·孛儿只斤氏,又简化为孛儿只斤氏。

乞颜氏

乞颜也作“奇颜”、“怯特”、“奇渥温”、“乞雅惕”“其莫额德”、“其木德”等,是由以乞颜名字命名的氏族名称姓氏。

乞颜这个人是蒙古族部落的始祖之一。他的氏族人口不断增加,出现了分支氏族。新增加的氏族名称又成为本氏族成员的血缘标记,只有一部分人仍保持乞颜姓氏。乞颜氏是蒙古姓氏中最古老姓氏,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乞颜”有时也称做“乞雅惕”,这个“惕”是词尾复数附加成分,表示众多的意思,在蒙古语词汇中,“惕”、“特”、“德”等字,均表示为复数。

有的乞颜人还自称“其莫额德”氏,缘由来自一段动人的传说。民间有这样一段故事传颂:

被匈奴人追击的那部分东胡人,催马奔驰到一个湖边,一群天鹅听到马蹄声便鸣叫不止。因为这时夜幕已降,故天鹅鸣而不飞。匈奴追兵赶来到一片杂乱声,以为进入了对方的埋伏圈,便立刻拨转马头而回,被追的这些东胡人因此得以生存。他们定居额儿古捏——昆后,无限崇敬天鹅,视天鹅叫声为救命之声。在蒙古语中,“其莫额”是声音或信息之意,这里指天鹅的鸣叫声。因此,有的人在承认自己是“乞雅惕”的同时,又自称“其莫额德”,以示天鹅之声拯救了自己。这个“其莫额德”一称,久而又演化成“其莫德”或“其木德”。

孛儿只斤氏

孛儿只斤亦作“孛儿吉德”、“孛儿吉根”,“博儿济吉特”、“孛儿吉济锦”、“博罗特”、“布儿赤金”、“孛尔吉”、“台吉”等,是尼鲁温诸部之一。

孛儿只斤一姓的远流为乞颜氏。自孛端察儿蒙合黑(成吉思汗十世祖)单建氏族后,始称孛儿只斤氏,这个姓氏是由“孛端察儿”这个尊号演化而来,《蒙古秘史》有段记载,即:孛端察儿为孛儿只斤氏矣。合布勒(成吉思汗四世祖)汗时期,“乞颜”又放在“孛儿只斤”之前,表述为“乞颜·孛儿只斤”。到了成吉思汗时代,单用孛儿只斤为姓。

在铁木真颠沛流离时期,许多孛儿只斤纷纷投奔到其他分支(即孛儿只斤氏的其他分支)群体,只剩铁木真一门仍为孛儿只斤氏。铁木真成为蒙古汗国的大汗后,只由铁木真兄弟五人及其后裔使用孛儿只斤一姓,并被誉为“黄金家族”。

自铁木真称蒙古汗国大汗到额尔克洪果尔(林丹汗之子)降后金的430年间,蒙古族出任伊合蒙古国大汗、中国元朝皇帝及北元大汗。其中,绰罗期氏的也先出任大汗一年,其余出自孛儿只斤氏。

孛儿只斤氏分布很广,长城内外均见。久居内地的孛儿只斤氏,多以陆、王、梁等汉字表述。


查看更多
10 元朝皇帝服饰有龙吗?原来元朝皇帝穿的衣服这么时尚
元朝
元朝皇帝
元朝皇帝服饰

元代皇帝和皇帝亲属穿缠身大龙纹的龙袍,当时民间街市也有这种龙袍出卖,元世祖发现后,立即下令禁止民间私自织绣这种龙袍。在《元史》刑法志和舆服志中,说龙是指五爪两角,这就使龙和蟒有了区分的标准,蟒是四爪或三爪。据《元典章》记载,凡皇帝戴过的帽子样式,别人就不许再做再戴。否则,制作工人就要处死。大德元年,皇帝做了一个黑羔细花儿斜皮帽,责令监司官承直传话,如果有人再做就是死罪。大德十一年,皇帝做了一个金翅雕样皮帽顶儿,传令别人不许再做。至大元年,工匠给验马做的皮帽样子和皇帝的皮帽相同,也下令不许戴,缝帽子的也要治罪。

民间还禁止穿赭黄、柳芳绿、红白闪色、迎霜色(褐色)、鸡头紫、栀子红、胭脂红等颜色。帽笠不许饰金玉,靴不得制花样。因此,民间服饰只好向灰褐色系发展,《南村辍耕录》卷十一写像秘诀中,记述了服饰颜色,罗列的褐色名目,就有砖褐、荆褐、艾褐、鹰背褐、银褐、珠子褐、藕丝褐、露褐、茶褐、麝香褐、檀褐、山谷褐、枯竹褐、湖水褐、葱白褐、棠梨褐、秋茶褐、鼠白褐、丁香褐等等名称,说明褐色在当时是很重要的服装色彩。

元代皇帝冕服有衮冕、衮龙服、裳、中单。衮冕,用漆纱制成,冕上覆綖,青表朱里。綖的四周环绕云龙。冠口以珍珠萦绕。綖的前后各有十二旒,綖的左右系黈纩二,冠的周围,珠云龙网结,綖上横天河带,左右至地。这实际上是参照了先秦的典章制度,对古代君王冕冠加以适当改造。衮龙服,是用青罗制成的,饰有日、月、星等图案。这和唐、宋衮服比较起来,略有简化。裳,是用绯罗制成的,其状如裙,饰有纹绣,共16行,每行绣有藻、粉米等图形。中单,是祭服、朝服的内衣,以白纱制成,大红边饰。皇帝的衣料,色彩鲜明,除了华丽的纳石失(在纱、罗、绫上加金的织金锦),还有外来的细毛织物速失、紫貂、银貂、白狐、玄狐等皮毛。元代丝织多为缕金织物,这是前所未有的一大特点。

皇太子的衮冕,用白珠九旒,红丝组为缨,青扩充耳,犀簪导。青衣朱裳,五章在衣,四章在裳。白纱中单。瑜玉双佩。白袜朱舃。这和宋代皇太子衮服相近,都为“白珠九旒”,宋代的“青衣红裳”,元代改为“青衣朱裳”。元代贵族满身红紫细软,以装饰宝石为荣。据说,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一块嵌在皇冠顶上重一两二钱的红宝石,估价中统(元世祖忽必烈年号)钞14万锭。特别名贵的皇冠钹笠冠上加金嵌玉,并饰有稀有的大粒珍珠。这是以往皇冠上未见过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