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北宋灭亡

发布时间:2020-07-06
1 西晋是怎么灭亡的?西晋的灭亡和北宋的靖康之耻哪个更惨
西晋
西晋灭亡
西晋灭亡原因
西晋灭亡有多惨

一个人能有多少名声,就得承受多少毁谤,西晋灭亡相对于靖康之耻来讲,是过于不出名了,毕竟西晋王朝在历史上知名度也不高,晋朝的那几位皇帝也没有什么亮点让人记住的,更何况晋之后是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历史点乱的让许多历史老师都头痛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讲,那读者更难关心了。而相反北宋就不一样了,百年基业,靖康之耻之后,徽钦二宗在金人的蹂躏下,也有许多如牵羊礼等令人猎奇的历史知识点,关注的人多,自然知名度就高了。

西晋是如何灭亡的?

司马家的皇权威望不足

晋朝的王朝来得太容易,相对于其他朝代几十年的战争而得来的江山,西晋仅靠阴谋论就获得了权力,实在过于容易。

当然,这也为西晋的不长久埋下的祸根,司马家三代人经历长期的利益交换、阴谋诡计,篡魏为晋,同时还保留了许多前朝的氏族势力,这让其他世家大族也认为自己有机会登上权力顶峰的。

前期权力继承问题

司马懿作为篡位事业的第一代核心,位置毫无争议,第二代继承人里,司马师是大哥,性格沉稳、有胆略,是合格的继承人,但是司马师没有儿子,便将自己的儿子7岁的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淮南叛乱中,司马师生病,为了保证家族势力的继续上升,于是指定司马昭为继承人。司马昭曾表态,天下是司马师的,自己只是代他经营而已。自己去世后,便会将位置传给司马攸,但是司马昭长子司马炎却不希望这样,于是他暗中联络大臣,形成第三代核心利益联盟,迅速篡权称帝,建立了晋朝,即晋武帝,完成了司马家族篡位事业。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无后,以帝弟攸为嗣,特加爱异,自谓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与焉。”将议立世子,属意于攸。晋建立后,将同姓分封到各地为王,以控制不服的世家大族,其中司马攸封齐王,身居要职,颇有建树,司马炎晚年的时候,朝廷上关于司马攸继位的呼声很高,这也成了晋朝宗室矛盾的导火线。

八王之乱

司马炎的太子司马衷是个智障,这样的人当然是不适合做继承人的,但是长幼有序,如果废长立幼,自己的合法性也存在问题,因为大臣们更希望传位给司马攸,这样皇位又回到了长子司马师这一系了,那不是更麻烦。而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却非常聪明、司马炎还是坚持立司马衷为太子,希望熬过这一届,下一届皇帝就好了。为了保证司马炎这一届的稳定性,于是司马炎得为自己的儿子提前做好打算。联合世家大族平阳贾氏、弘农杨氏,与贾杨两家联姻,自己娶了杨芷为皇后,贾南风嫁给司马衷。结果司马炎死后,皇太后杨芷和皇后贾南风之间发生权力斗争,两大家庭以及司马家族的藩王开始了相互攻击,开始了八王之乱的黑暗历史。经过内乱,司马越和司马颖选择边境上的胡人势力联盟,引胡人军队进入中原参战,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经历了16年八王之乱的西晋,最终在永嘉之乱后彻底覆灭了。

西晋的灭亡和北宋的靖康之耻,相比实在是看点太过于少了。对于西晋这个王朝来讲,在历史上都没有什么存在感,除了三国那点余热让人能记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其他...

查看更多
2 南宋为什么能持续百年?原来是吸取了北宋王朝灭亡的这些经验教训
南宋
南宋为什么能持续百年

北宋王朝从赵匡胤建立之始,就面临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其中,契丹与西夏政权互为表里、狼狈为奸。宋朝廷背腹受敌,苦不堪言。等到宋徽宗在位时期,已然是内忧外患、积重难返。面对金国,为何北宋两年就灭国,而南宋却能坚持一百多年呢?

首先是武将之间的区别。在北宋时,朝廷对武将非常不信任。众所周知,宋朝的江山就是后周武将赵匡胤发动政变而夺取的,因此统治者非常忌讳武将拥兵自重。为了防范武将威胁帝王政权,而南宋呢?南宋建立于北宋靖康之耻之后,由当时宋朝的皇室成员赵构在江南一带建立起的一个政权。南宋岳飞元帅所率的军队,更是所向披靡,打的金兵落花流水。即使是到了岳飞之后,还出现了一批诸如吴玠、刘琦、孟珙、王坚等抗金、抗元的名将。所以说在武将方面北宋是比不上南宋的。

其次是兵力间的差距。冷兵器时代,没有强大的骑兵就没有强大的军力。北宋的经济虽然强大,却一直没有建立起自己强大的骑兵。面对入侵他们只能是一再的退让: 赔款,割地。几乎是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了。而南宋呢?不会面对强敌就来割地赔款那一套,他们会奋起反抗,经常一仗就打十几年。有一段时间兵力直追甚至赶超金国了。

最后就是北宋苟且偷安的享乐思想。经济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中产阶级。国难来临时,他们依然是享乐至上。优越的物质条件常常使人们过多地强调个人利益而无视国家利益,甚至会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国家利益,直至卖国求荣。于是,宋朝就成了我国历史上巨奸佞臣最多的朝代之一。

而反观南宋呢?赵构在北宋灭亡之后,他深深吸取了北宋王朝灭亡的教训,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和整改,这个半壁江山——南宋王朝反而呈现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他们的思想并不只是享乐,他们是有抱负的,有目标的。正是因为北宋苟且偷安和不重视兵力,使他们迅速灭国。而南宋却坚持了整整152年!

查看更多
3 澶渊之盟为北宋和辽的灭亡打下基础,澶渊之盟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北宋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故事

北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它给人的印象可以说是十分的矛盾。矛盾的原因在于北宋作为一个朝代,虽繁荣富足,却武力孱弱;虽名相辈出,却将星凋零。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矛盾,导致了北宋对外异常的软弱,经常与别国签订一些不平等的条约,赔钱赔物。在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中,又以澶渊之盟对后世影响最大。

澶渊之盟签订的历史配景完全可以往前追溯到连续25年之久的宋辽战争,因为这个盟约一定水平上来说是宋辽战争的效果。在履历了太宗朝高粱河之战和雍熙北伐的惨败之后,北宋开始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并对辽国发生了畏惧心理,无论是天子还是百官,尽皆如此。所以当历史上著名的萧太后引军南侵时,宋廷上下都慌了神,都想着南逃。幸亏这时朝堂上另有以寇准为首的少少主战派存在,在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下,才让宋真宗没有望风而逃,而是选择御驾亲征。

宋真宗虽然御驾亲征了,但他却不是一个性格坚定的人,不仅在路上磨磨蹭蹭,甚至还多次想撂挑子不去了,幸亏寇准一直跟在宋真宗身边建言,才让宋真宗最终到达了澶渊郡。不外因为畏惧,宋真宗只是在前线漏了一面便躲到了后方。但纵然是这样,纯朴的士卒和黎民还是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多次挫败了辽军的进攻,而且射杀了辽军上将萧挞凛,占据相对优势;而辽军因为远道而来,久攻不下,开始泛起后方不稳,后勤不足情况,因此选择和宋朝和议。宋真宗得知后,掉臂寇准等人的阻挡,选择和议并签订澶渊之盟。

其实相识澶渊之盟的配景后,相信大家都能猜到它绝对不是一个公正的盟约,事实也简直如此。澶渊之盟的内容简朴来说主要有四条,即约兄弟、明界限、赔巨款和开互市。所谓“约兄弟”是指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两国天子根据年事来称谓;“明界限”即明确双方界限,互不侵犯;“赔巨款”则是北宋向辽国赔偿军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最后一个“开互市”指的是在疆域地域开放市场,举行商业。

单单从“赔巨款”这一条来看,就能明确澶渊之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屈辱的城下之盟了,因为这内里的每一两银子,每一匹布都出自北宋黎民的身上。可是宋真宗却不这样以为,他美其名曰制止黎民遭受战争之苦,实际上却是对辽国的恐惧。在关于赔款几多的问题上,有一个这样的故事,那就是真宗曾和卖力谈判的曹使用说,只要能够让和谈乐成,就算是泯灭百万之巨也在所不惜。幸亏这次谈话被寇准听到了,寇准立刻找到曹使用说:“皇上虽有百万之约,但要是凌驾三十万,我就砍你的脑壳。”这样才使北宋制止了更大的损失。

可是澶渊之盟仅仅只是一屈辱的城下之盟吗?其实也不尽然。相反在短期内澶渊之盟还是给北宋带来了极大的利益的,好比说三十万的赔款虽然庞大,可是由此节约的军费远远比它多,再加上北宋商业蓬勃,在举行互市时占据绝对的优势,通过互市的收益就到达岁币的2.5倍以上,在经济上牵制住辽国。固然,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澶渊之盟签订后所带来的数十年的宁静,正是有这样的宁静才给了北宋的繁荣的基础。

固然,这是...

查看更多
4 北宋灭亡后,南宋的都城定在人间仙境杭州暗示了南宋的结局
北宋
北宋灭亡
南宋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比力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它的经济和文化都比力蓬勃,种种文人、书画家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宋朝又国势羸弱,重文轻武。北宋末年,由于靖康之变,宋徽宗被金人掳去,而徽宗第九子赵构荣幸逃脱,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位定都,史称南宋。然而不久金兵便攻打至应天,高宗赵构于是南下逃往扬州,驻跸于此。1129年,金人又袭击扬州,赵构于是继续南下逃往临安,之后临安也被金兵占领,赵构又逃往了绍兴暂时驻跸。

在南宋抗金将领们的殊死反抗之下,金兵从临安退却,不久之后,高宗也回到了临安,而此时定都于那边便成为了讨论的重点,而问题的焦点则集中在临安和建康两地。

宋高宗赵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被大家诟病的存在,身为南宋国君,嘴上喊着口号要收复失地,再起大宋朝,其实却胆小如鼠,被金人追着打,从应天到扬州再光临安、绍兴,甚至有段时间为躲避金人而在海上漂了数月不敢回都,驻跸杭州之时,亲自取名“临安”,意为暂时安居之所,甚至还将临安的国都完全根据之前的国都格式来设计,只是碍于临安阵势不合,因此接纳了“倒骑龙”格式。这一切都旨在说明自己的志向,总有一天会班师回朝,重振大宋国威,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南宋定都临安,恐怕宋高宗赵构本人的意愿更为强烈。杭州是个好地方啊,山清水秀,诗情画意,气候温和,好山好水好女人,高宗自然流连忘返,“只把杭州作汴州”。生活在这样的人间仙境,哪还管得上什么民间痛苦,那里还记得什么收复中原,况且临安靠海,若是金人打来了,直接躲到海上去即可,管他大宋朝是死是活。

然而,各个朝代都不乏爱国之人,定都建康之声也未绝于耳,只是一向忌惮战争,始终主张求和的赵构深爱杭州之美景尤物,实在是不愿去冒险反抗了。

身为一国之君,却缺乏胆识和魄力,国家陷落之时,不想措施挽回局势,反而一再退让求和,甚至是逃避,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而这样的天子,这样的情势,居然还能让南宋得以苟延残喘一百多年,也是多亏了像岳飞这样的精忠报国之士。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到死都未见到宋朝收复中原,若他看到厥后南宋的结局,怕是也会含恨而亡吧,赵构但凡再多一点点的魄力,也不至于如今被大家指责得如此强烈了。

查看更多
5 北宋联金灭辽却让自己灭亡,南宋为什么不顾前车之鉴?
北宋
北宋灭亡
南宋

宋朝作为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一个朝代,总共历时319年,同时它还是一个分为南宋、北宋的很是特此外朝代。而北宋和南宋有一个如出一辙的了局,北宋是在联金灭辽的时候灭了自己,南宋是在联蒙灭金的时候,同样也灭了自己。那么,为何南宋没有吸取北宋的教训,非要联蒙灭金呢?

北宋与辽的恩怨

北宋和辽国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是庞大。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其时的天子石敬瑭曾经将位于北部的幽云十六州割给了辽国,因此,北宋一直都想要从辽国的手中将这个幽云十六州收回来。而赵匡胤生前也多次跟辽国发生战争,可是却并没有时机能够乐成地收复幽云十六州。而之后宋真宗即位以后,在澶州与辽国签订了停战和议,今后,宋朝和辽国成为了兄弟之邦,史称“澶渊之盟”。

只不外,幽云十六州一直都是北宋天子心中一直想要收复的地域,北宋末年的时候,由于金国的崛起以及辽国的日渐式微,让宋朝的天子重新燃起了重新收回幽云十六州的希望。于是,北宋和金国一起签订了海上之盟,配合伐辽。只不外,辽朝虽然被灭,可是金国却趁势直接开始进攻北宋,由此引发了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掠走,囚禁在了金国,最终命丧于金国,北宋也就此被盟军金国死亡。

北宋死亡之后,从乱战中逃脱的唯一一个王——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建设起了南宋。金国趁势继续南侵,宋高宗赵构一行人也继续向南方逃跑,渡过了长江。幽云十六州没能乐成收回,反而是一泰半的北宋山河都被金国夺去。

南宋与金的恩怨

今后以后,金国成为了南宋的宿敌,多次和南宋签订合约,也多次撕毁盟约,成为了威胁南宋政权的最大因素。

而这个时候,南宋政权所面临的情况和北宋末年多面临的情况又是很是相似。其时蒙古政权崛起,金朝逐渐式微。既然南宋已经有了北宋的前车之鉴,那就肯定不会和蒙古政权同盟。可是,历史上,南宋却不管北宋的前车之鉴,反而是联蒙抗金。

在其时的情况下,蒙古政权作为势力最为强大的政权,无疑是南宋和金朝都不敢随意侵犯的政权,对于金朝来说,南宋是越发容易敷衍的,对于南宋来说也是如此。因此,南宋和金朝同盟的可能性是险些为0的。固然,南宋的朝廷固然也知道,在和蒙古同盟灭掉金国之后,自己就会成为蒙古的目的。可是,在其时,南宋朝廷简直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只能选择了联蒙抗金。

1243年,南宋和蒙古的联军攻破了金国最后的据点,也就是蔡州城,金国的最后一任天子金哀宗自缢而亡,金国被灭。金国一被灭,南宋就成为了蒙古的目的,最后在崖山海战中,十万多南宋军民追随着陆秀夫和小天子赵昺一起投海而亡,南宋死亡。

结语

其实从这两个朝代的死亡历史来看,其实无关于和谁同盟,真正决议这两个朝代死亡的原因就是这两个朝代的军事实力基础就无法支撑这个朝代继续在历史的洪流中坚持下去,因此,北宋和南宋的死亡是注定会发生的。

查看更多
6 北宋为什么灭亡?北宋灭亡了谁的命运最为悲惨
北宋
北宋为什么灭亡
北宋灭亡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在1126年,正值宋钦宗靖康年间,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金军大举来袭,还把宋徽宗、宋钦宗俘虏而去,皇室的宝玺、衣服、法物、礼器也全部洗劫一空,北宋从此灭亡,这就是历史上的著名“靖康之耻”。而宋徽宗在历史上最有名的风流皇帝和昏君,在他的统治的北宋政治进入了一个最黑暗、最腐朽的一个时期。

如果说靖康之耻最令人悲愤的是什么,不是北宋的亡国,而是北宋亡国后,北宋女人的下场,尤其是北宋皇室的后宫宾妃以及子女,当金军的铁蹄踏进了北宋的国门,北宋的女人悲惨命运就已经被定格了。

靖康之耻中:金兵俘虏北宋女人三千余人

据金人的《宋俘记》记载,临行前的俘虏总数是为一万四千多名,分七批押至北方。其中第一批三月二十七日从青城国相寨出发,有“宗室贵戚男丁二千二百余人,妇女三千四百余人”,女性数量明显多于男性。由于“长途鞍马,风雨饥寒,死亡枕藉,妇稚不能骑者,沿途委弃”,到四月抵燕山时,活着的妇女仅一千九百与人,死亡人数超过一半了。

《青宫译语》完整地记载了被押解女性从东京出发到金国的全国程。

靖康二年三月二十八日,韦妃(高宗赵构之母)、邢妃(高宗赵构之妻)、朱妃(郓王之妻),福金、嬛嬛两位帝姬和两位皇子等一行男女,在真珠大王、千户国禄和五千名金兵的押解下开始北迁。在押解期间,邢、朱二妃和二帝姬因“坠马损胎”,徽宗妃嫔曹才人如厕时,被金兵乘机奸污。

途中 千户国禄先后猥亵朱妃、朱皇后,随后与嬛嬛帝姬同骑一马。同行的盖天大王争风吃醋,杀国禄,弃尸于河,妄图霸占嬛嬛帝姬,但被真珠大王阻止。他又把凌辱的矛头指向邢妃,“邢妃以盖天相逼,欲自尽”。

后来途中,进入沙漠,路绝人烟,日行一百五十里,壮年男子都感到疲于奔命,这些女俘们更是苦不堪言。尽管她们躺在骆驼、马匹两侧的兜袋里,衣服也全部湿透。“地狱之苦,无加于此”,直到十几天后到达乌舍时,才算死里逃生。然而,等待她们的将是更悲惨的命运。

至于民间的女俘虏,她们的处境更是惨不忍睹。金人押解三千一百八十人、各种类人为3412人从青城寨出发,四月八日她们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因避雨遭金兵轮奸,导致死亡。被掠者每日以泪洗面,而金军将领皆“拥妇女,吃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

靖康之耻中:北宋俘虏的最后归宿

金天会六年(1128)八月二十四,两位皇帝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拜祭完颜阿骨打庙,举行所谓的“牵羊礼”,亦即献俘仪式。

结束后金国士兵带宋徽宗、宋钦宗等宋朝俘虏到金国皇帝大帐,跪拜在地,等候发落。金太宗完颜晟宣布诏赦,给两位皇帝封了侮辱性的封号,分别为“昏德公”,“重昏侯”。

靖康之耻中:北宋皇室女子的侮辱

在金人统治者的众目睽睽下,民间女子、宗室妇女遭受的集体侮辱使钦宗的朱皇后感到绝望,为了捍卫自己女性尊严和民族的代表,履行母仪天下的职责,她选择了以死抗争。受降仪式...

查看更多
7 吟风舞墨的宋徽宗赵佶,为北宋灭亡打下了基础
北宋
北宋灭亡
宋徽宗

亡国竟然裸露上身,去拜谒敌国先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年纪轻轻的死后,由于没有儿子,在向的主导下,赵煦的异母弟端王登基为帝,史称。当时,很多人不看好赵佶,认为他当不好这个皇帝,宰相更是断然反对,说出了“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的狠话。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赵佶硬是被太后集团抬上了皇位。

事实证明,宰相章惇看人很准,赵佶是一个吟风弄月的浪漫文人,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但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在执政的26年间,他非但无力改变前朝遗留下来的诸多弊端,重振国事,反而是“”,重用奸人,用“轻佻”的作为将北宋王朝拖入了无底的深渊。

赵佶贵为皇子,从小养尊处优、爱好广泛,书法、绘画、骑马、射箭、蹴鞠等都很精通,尤其书画造诣堪称大师级水准,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赵佶生活奢侈,沉溺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等有着浓厚的兴趣,靡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业余爱好多了,人的精力自然受到影响。赵佶当了皇帝以后,不改“玩”心,重用、、等一批奸佞之臣,打着变法的旗号,党同伐异,卖官鬻爵,巧立名目,搜刮民财,把国事弄得越来越不可收拾。

公元1119年、1120年,北宋王朝先后爆发了北方的起义和南方的起义,这两次起义规模较大,沉重打击了北宋王朝的腐朽统治。起义被镇压以后,北廷并没有吸取教训,革新政局,济世安民,而是更为黑暗腐败,民不聊生,百弊蔓延,国力颓败,此时距离被金国灭掉只剩下5年左右的时间了。

说来奇怪,北宋960年建立后,面临的最大对手便是907年由建立的辽国,当然还有、、等相对弱一点的国家。其后150余年间,辽宋争斗、对峙、相持的局面始终未变,但最后灭亡北宋的却不是辽国,而是1115年方才建立崛起的金国。金国是所建,曾经是辽国的臣属国,备受辽国欺凌。金国忍辱负重之下不断积蓄实力,最后依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在12年间先后灭掉了辽国和北宋两大帝国。

这中间北宋和金国还有过一段短暂的结盟,双方商定南北夹攻灭掉辽国,辽国灭亡后还归宋朝,宋朝将原来给的岁币转奉给金国,史称“”。战争开始后,金国对辽国,连战连捷,迅速攻取辽国大片国土。但宋朝对辽国的进攻却屡屡受挫,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辽国南京(燕京,今北京西南),都被辽国守军打得大败,辽国南京最后还是由金军攻占。

金国在灭亡辽国的战争中,发现了宋军的羸弱不堪,豺狼野心迅速膨胀,没过多久就展开了对北宋的入侵。宋军抵挡不住女真的虎狼之师,乞和不成,终在1127年被金军攻破都城东京汴梁。已禅位成为太上皇的宋徽宗和继位皇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大量工匠、乐工、藏书和数不尽的玩物被押送北方,享国157年的北宋王朝灭亡。这桩事发生在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妃嫔、公主被金人肆意掠夺摧残,到达金国都城后,赵佶、赵桓父子一起穿着丧服、裸露上身,去拜谒的庙宇。他们先是被关押在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

查看更多
8 北宋灭亡后,北宋文武官把锅甩给了他
北宋
北宋灭亡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中有很多通过改革变法的运动而使国家变强,但是北宋期间有一场变法改革被受世人争议,堪称被千万人踩万人骂,那就是王安石变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人说王安石变法使社会变乱、朝纲败坏,还有人甚至说王安石是小人,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的进行改革。

在北宋末年汴京被金军包围,金军大军压境,国家社稷岌岌可危时,北宋朝堂上的一群文臣不去想怎么破敌良策,而是忙着骂王安石变法,闹出了“不管炮石却管安石”的荒唐说法。这种说法就是一种严重的本末倒置,套用老百姓的一句俗话:变不出戏法怨观众眼神好。

等到靖康之耻事件,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南宋文臣开始“甩锅”,痛骂王安石变法的浪潮达到顶峰。诸如“流毒四海”,“祸国殃民”之类的恶评,一番史书就数不胜数,偏安南方的南宋君臣,将半壁江河沦陷的过错,一股脑的往王安石的脑袋上扣,甚至南宋的学者罗大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

在这群南宋文臣以及学者眼中,强大的北宋之所以只能在南方偏安,建立南宋朝廷,主要是王安石的变法导致。但是既然是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灭亡,那么为什么认真吸取王安石变法教训的南宋,不但不能收复河山,反而国家腐败丛生,最后被强大的蒙古,即后来的元朝所灭掉呢?

如果我们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我们就能得知,或许王安石的变法并不完美,也许在实施过程中有过很多的错误和偏差,但是它的结果却是奠定了国富强兵的大宋王朝。虽然北宋出现过一代仁君宋仁宗执政时期的北宋盛世,但是这其中还是出现了土地兼并加剧,农民赋役愈发沉重,差役更是繁多。照着北宋名臣韩琦的哀叹,为了躲避差役,北宋农民“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弃田与人。”

北宋如果还这么发展下去,亡国只是分分钟的事,只有变法才能自救。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的。而它的宗旨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触及到的正是朝廷上那些利益集团,即大地主官僚阶层的蛋糕。所以当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曾质问文彦博时,他大言不惭的说“大宋王朝是和我们士大夫一起治天下,不是和老百姓一起治天下。”旧党的丑陋嘴脸暴露无遗。

就是在顶着这样的无耻论调中,王安石这位倔强的名臣,不顾朝堂中所谓的文臣名士的反对,去推广变法。从而在变法的十五年后,北宋王朝一度幡然振兴,国富兵强,有了国泰民安的新气象。

而至于后来北宋的灭亡,南宋的悲剧,并不是王安石变法造成,其实是他背后的宋朝君臣的昏庸和腐败,白白葬送了王安石的心血,样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查看更多
9 他是北宋灭亡的最大赢家,“靖康之变”有利有弊
北宋
北宋灭亡

1127年初,春回大地。然而,北宋都城的军民还来不及享受春天的喜悦,就被汹涌而至的一群虎狼之徒打破了宁静的生活。

金国军队攻陷了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随后,在东京进行长达一个多月的烧杀抢掠。最终,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3000余皇族成员、后宫嫔妃、文武百官作为战利品,连带着他们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扬长而去,北上金国。

享国167年、传了九位皇帝的北宋王朝,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从表面上看,金国是北宋覆灭的最大赢家。因为,金国从北宋掠夺了大量金银财宝,并以囚禁北宋两个皇帝的方式,极大地羞辱了北宋,堪称物质、精神方面的大丰收。但是,金国灭掉了北宋,却逼出了一个南宋,激起了全体南宋军民的同仇敌忾。在那之前,北宋与金国不是敌人,而是盟友;在那以后的百年间,南宋与金国展开了不绝如缕的战争,战线从关陕黄土、秦岭蜀山,一直到河洛中原和江淮沿岸。金国在长期的战争中受到严重消耗,导致在108年后,被南宋、蒙古联合灭掉。

可以说,“靖康之变”埋下了金国灭亡的伏笔。

其实,北宋灭亡最大的赢家正是南宋王朝的创建人:宋高宗赵构。

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的弟弟。他虽然在14岁时就被封为康王,可由于他母亲韦贤妃出身卑微,仅仅是宋徽宗后宫一名普通侍女,因为阴差阳错,得到宋徽宗宠幸,这才生下赵构。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赵构并没有得到宋徽宗的喜爱。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宋徽宗有点讨厌他。

对于自己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赵构心知肚明。他为了改变这一点,勤奋读书,拼命习武。可是,宋徽宗似乎完全没有看到。相反,还在赵构15岁时,就为他匆忙举行成人礼,让他搬到皇宫外去居住。

于是,赵构就度过了4年孤独的生活。

直到1126年春天,宋徽宗才又想起赵构。是因为父亲情深吗?当然不是。这时候金国大兵压境,将东京包围得水泄不通。宋徽宗想与金国议和,对方要求这边派一名亲王前去金营,作为人质。宋徽宗便把赵构招进宫来,相当不厚道地安排他去金营做人质。

第二年,金国大军再次兵临城下。这时候宋徽宗已经将皇位禅让给长子赵桓。是为宋钦宗。上次宋徽宗坑儿子,这次宋钦宗坑兄弟,竟然又将赵构推向火坑,再次命他去金营做人质。

然而,正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赵构第二次金营之行,反而救了他一命。就在他出使金营的留路上,被老将宗泽劝阻留在河北磁州,成了“靖康之变”的漏网之鱼。其余留在东京的两个皇帝以及皇族成员,被金国军队一网打尽。

赵构,一个平日里根本不被宋徽宗看在眼里的皇子,到了这时候,居然成了整个北宋皇族中硕果仅存的一道龙脉,顺理成章地登基为帝,建立了南宋王朝。

很多人指责,赵构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后,不思进取,没有积极谋划恢复中原,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而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就如前面所言,既然宋徽宗和宋钦宗都没把他当亲儿子和亲兄弟,赵构心中又残留多少父子和兄弟的感情?

更何况,已经尝到权力滋味的赵构,怎么会...

查看更多
10 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北宋灭亡时去哪了?难道他们人间蒸发了
北宋
北宋灭亡

提起水浒传之中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那可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上过梁山、打过方腊、平过辽邦,一身武艺几乎就是为战场而生的,那想来他那80万禁军徒弟们也应该很能打吧?可是北宋灭亡的时候,这些高手们却似乎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难道他们人间蒸发了吗?

原来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们特别关心,就连第一次南下攻宋的金国将帅,听说宋朝有80万禁军,都闹到要向宋朝官员求证的地步。根据史学名著《三朝北盟会编》记载:金国留守受命询问被抓住的宋朝官员沈琯:“听说你们有禁军八十万,现在又在啥地方,怎么不来和我们打?”结果沈琯吹牛道:“我们汴京左右就有四、五十万禁军,黄河两岸还有三十万禁军守着,你们就是插翅也飞不过去!”

孰料想,这支金国军队总数才不过6万人,他们自燕山南下,长驱直入,结果到了黄河北岸,才碰到传说中的“80万禁军”。宋朝皇帝派步军指挥使何灌率禁军2万驻守黄河浮桥,又派宦官梁方平带7000骑兵驻守浚州,看起来似乎戒备森严。不料,仅仅是投降金军的伪军“常胜军”2000人杀来,梁方平就夺路而逃,7000骑兵争相渡河逃窜,常胜军在桥头稍稍劫杀一下,宋兵就自相践踏,挤下黄河淹死了数千人。

骑兵崩溃后,何灌的2万禁军立刻撤退,不想“常胜军”一直追击到了汜水,两军刚一接火,林冲的“好徒弟”们竟然被敌军的威猛气势给吓尿了,迅速化身2万头猪,狼奔豕突,一溃千里。另一方面,沈琯寄予厚望的“两岸三十万大军”更是人影都没见到一个,金军渡河时只找到10多只能坐6、7个人的小船,花了6天,才把骑兵运过去,事后金人军官感慨:“如果对岸有两千宋兵,恐怕都难以渡岸呀!”

接下来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了,靖康二年(1127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军破东京,携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妃嫔、宗室等3000多人北还,北宋灭亡,是为“靖康之耻”。这个场景正如后蜀的花蕊夫人《述国亡诗》所写:“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