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3年4月30日,宋仁宗驾崩,享年54岁。
和秦皇汉武这些一代雄主相比,宋仁宗似乎是一位碌碌无为、很平庸的君主。
然而,虽说秦始皇、汉武帝功绩显著,但当时百姓却打心里不喜欢他们。
原因无他,前者过于残暴,时不时就征调民夫修长城、修灵渠、修阿房宫;后者穷兵黩武,而打仗需要花钱,钱怎么来?无非就是增加各种税收明目,从百姓手里拿。
所以秦皇汉武虽功绩显著,但绝对称不上是亲民的皇帝。而宋仁宗看似平庸,在位期间似乎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甚至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并不妨碍百姓喜欢他。
1063年4月30日,宋仁宗去世,这一天,“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甚至连汴梁城中的乞丐、小孩也都“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消息传到洛阳,洛阳城中的百姓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都飘到了洛阳城上空,以至于“天光无日”。
消息传到辽国,“燕境之内无远近皆哭”。
辽道宗耶律洪基知道后,也大吃一惊,直接抓着宋朝使者的双手号啕大哭,说“四十二年不见兵革矣”,还为宋仁宗建了衣冠冢。
之所以出现这一切,盖因为宋仁宗“仁”。
历史上庙号为仁宗的皇帝有好几个,比如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嘉庆,但真正无愧于仁宗这一庙号的,唯独宋仁宗一人。
宋仁宗的“仁”,有人说他时刻以儒家的“仁”严格要求自己,也有人说宋仁宗的仁,实际上就是性格怯懦、优柔寡断的体现,这就造成,宋仁宗善于纳谏,但不善于“决断”。
若是宋仁宗是开国之君,那么,优柔寡断的性格将让他失去和天下群雄争锋的资格。但宋仁宗只是一个守成之君,他的目标并不在意如何开扩疆土,甚至连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想法都没有,因为他知道,凭借自己有限的能力,不可能做到先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这时候,优柔寡断的性格反而有利于宋仁宗听取群臣的意见,尽管这也可能导致什么事情都办不成。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宋仁宗一朝,确实是古代百姓最幸福的时候。
首先,仁宗一朝,并无大规模战争。绝大部分百姓都是讨厌战争的,因为战争需要花钱,而且要死人。宋仁宗并不好战,甚至还有些厌恶战争,所以和其他朝代相比,仁宗统治下的百姓,并没有太大的战争压力,因而当时的百姓活得也比较幸福。
第二,仁宗一朝,经济繁荣。可以说,宋朝最繁荣的时候应该是宋仁宗在位期间了,比如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出现于宋仁宗时期。而且宋仁宗还放开了访市的限制,允许私人酒家酿酒,再加上当时百姓的税收负担也比较轻,“十五税一”。
经济繁荣,税收又轻(相对而言),百姓的幸福感自然就提高了。
第三,仁宗一朝,文化繁荣。整个大宋文脉几乎都集中于宋仁宗一朝,甚至有人说,宋仁宗一朝的文人,让我们忍受了“背诵全文”的痛苦。例如,范仲淹、吕夷简、包拯、韩琦、晏殊、司马光、柳永、狄青、蔡襄、周敦颐、程颢、程颐、沈括、苏洵以及后面宋神宗朝的王安石、苏轼等人,都活跃于宋仁宗时期。还有,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也同样出自宋仁宗时期。可以说,仁宗一朝,也是宋朝乃至古代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第...
查看更多与“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成就不如汉武帝,什么样的原因使当朝人民会这么喜欢他呢?”相关的文章
宋仁宗在执政期间,多次免赋税,赈灾民,劳军士,宽刑狱。恐怕是历史上推行惠民政策最多,实施严刑峻法最少的君主。多数场合,他几乎总是,谨言慎行理智抉择,即使这样,他也有任性冲动的一面。
最明显的表现是,当遇到想做却遭到反对的事时,他就容易失去耐心,甚至彻底翻脸。也许昔日为生存,而需喜怒不形于色的苦,使他获得“自由”后,将那些曾经被阻止的,化作了志在必得的一腔执念。
于是他只成为,功过参半的芸芸众生之一。叹息与同情间,试问历史上哪位杰出之人,无需承担超越常人忍耐的苦?
一、爱惜人才
执政期间有位屡试不第的生员,竟然在自荐诗里写下:“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宋仁宗知道了,还吩咐手下人,“老秀才求官心切,别治罪了,给个历练的机会吧”,这是何等的胸怀。
但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却没有这样的好运。“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这样令人拍案惊奇的句子,换来的是一句冰冷的,“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柳永也算官宦子弟,祖父、父亲、叔叔、哥哥、儿子、侄儿都是进士,柳永25岁开始,参加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连续三届都落榜了,于是在仁宗8岁那年,写下了这首《鹤冲天》。
本来只是读书人的牢骚话,只是柳永的名气太大了,他填的词,教坊中人竞相传唱,俨然一副北宋乐坛流行教主的模样。此时在北宋疆域内,另一个神圣殿堂里,名不传世的教主,记住了他的名字。
这位教主一生也填过许多词,摘选其中最满意的五十四篇,让教坊编曲传唱,并收录在《玉海》中,是的,他是宋仁宗。柳永应该没想到,这位年仅14岁,甚至尚未亲政的皇帝,提笔勾去了他的功名。
又过了十年,五十岁的柳永终于成了进士。有生之年,他也曾做得屯田员外郎,只是未受重用。《后山词话》记载,这位奇才作的新乐府,总会流传到禁中,仁宗是喜欢他的词的。
每次饮酒赏乐,仁宗总是反复听由他填词的小曲。也许是仕途前行得过于艰难,柳永听说这位知音的雅好,写了首“醉蓬莱”献上。可惜心细如发的仁宗,介意此等抄近道的方式,从此不再唱他的词。
也许是年少,争为绝妙好词呢。否则十年后,为何会又给机会呢。只不过,仁宗只知道,喜爱烧羊,会让民间破费。却不知,被君王厌弃后,仕途将多坎坷。柳永死后,竟由教坊集资安葬。
二、虚心纳谏
《宋史·宋祁列传》记载,宋祁曾经上疏,陈述三冗三费的弊端。三费指三项用度耗资数额庞大:1.用于祭祀的僧道法事;2.公立寺庙道观改建扩编;3.虚设职衔及已罢免官员,依然坐享丰厚经济待遇。
三冗指三类人员超过计划数量:1.官员数量无上限;2.养兵不战徒耗军饷;3.伪僧人道士等免赋税徭役的人数日益增多。建议:1.官职定额劝退贪腐;2.解散无军籍的临时雇佣兵;3.遣散未受戒的伪僧道。
宋祁同时提出,希望君主也可以,在吃穿用度方面力行节俭,以身作则成为天下人的表率。顺便畅想了一番美好前景。宋仁宗什么表现呢,面对最尖锐的矛盾,干脆来了个选择性失明。
他就做些表面...
查看更多与“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带你了解这位仁德的君主”相关的文章
宋仁宗是一代明君,在历史上拥有很高的评价。就连现在在网络热播的《清平乐》,也把他塑造了成一个有情有义的帝王,博得了好多粉丝追捧。
据说,宋仁宗驾崩的消息刚一传出,大宋朝野莫不号哭,举国哀痛。甚至,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如同五雷轰顶,抓住前来送讣告的使者的手,失声痛哭,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从此,辽国历代皇帝供奉宋仁宗的御容一如供奉祖宗。
明文学家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直称宋仁宗之德堪为北宋诸帝之冠。
就连一向眼高过顶的清乾隆皇帝也说:朕平生最敬服三个帝王,爷爷康熙、唐太宗和宋仁宗。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深得人们崇敬的圣主,也常做一些不厚道的事儿。
比如说,大词人柳永好不容易才通过了考试,但宋仁宗心眼儿忒小,恨他才名太高,并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传颂于市井坊间,便划掉了他的名字,讥讽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相比之下,柳永就大气得多了,虽然就此与功名绝缘,却还说:“愿岁,天仗里常瞻凤辇”。意思是,没有关系,我还希望年都能看到陛下的仪仗,希望能瞻仰陛下的风采。
因为一句词,就掐断了一个人的前程,宋仁宗实在太霸道了点儿。对文人是这样,对武将,宋仁宗的心肠也够狠够黑。宋仁宗朝的武将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狄青,但狄青就死于宋仁宗的软刀子下。
与柳永的功名被毁相比,狄青的冤死过程,就要复杂得多了。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省)人,出身贫寒。十六岁时,因为兄长与乡人斗殴,将人打残,跑路了,就代兄顶罪,被判罪劳改,如《水浒传》里的林冲一样,双颊刺上文字。
劳改结束,狄青投身行伍。他从一个小兵做起,在与西夏作战的岁月里,冲锋陷阵,奋勇当先,一直做到了边疆大将,任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
因为面颊上有刺字,军中咸呼“面涅将军”。得到这样的称呼,狄青以后每临阵作战,都戴上一只青铜面具,出没敌阵,敌人无不望风披靡,不敢抵挡。范仲淹深喜狄青的将略之才,教他读《左氏春秋》,鼓励他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虚心受教,认真读书,融会贯通秦汉以来将帅的兵法,在战场上更加如虎添翼,一直打到西夏李元昊称臣降服,积功升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宋仁宗看到狄青脸上还留有刺配的黥文,就假惺惺地劝他敷药清除。
狄青朗声回答说:“狄青若无此两行字,何由致身于此?断不敢去,要使天下健儿知国家有此名位待之也。”
在宋代重文轻武的积习之下,很多文臣都对狄青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打压。
当时,宰相庞籍就以祖宗旧例极力阻挠,说宋朝开国以来,还没有武将担任枢密使重位的,狄青何德何能,敢篡取国家重器?
而在狄青做定州的副总管时,知州兼安抚使和都总管韩琦就经常给狄青甩脸色,使得韩琦的歌伎都敢狗仗人势,向狄青劝酒时,毫不客气地说“斑儿请你喝一杯”。
狄青的旧部焦用是个骁勇善战的悍将,偶有小过,韩琦要将之斩首。狄青立在阶下求情,说:“焦用有军功,是难得的好儿郎。”韩琦反唇相讥,说:“东华门外以状元身份骑马...
查看更多与“电视剧《清平乐》中的宋仁宗和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有什么区别吗?”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