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崔颢的《黄鹤楼》赏析,谈李白和黄鹤楼古诗的绝妙缘分

2020-06-29 黄鹤楼古诗 崔颢 李白

武汉的景观当中,最招诗人待见的自然是黄鹤楼,写黄鹤楼的诗里面,公认最佳的当然是崔颢的那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过去对崔颢这个人的评价一直不高,说他是“有文无行”,就是诗文写得好,为人差点儿。差在哪儿呢?说他 "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再曰"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就是诗作当中主要写艳情诗,就是专门照着少儿不宜的东西招呼。还有就是娶妻子就看长相,专找好看的。这条倒是不算什么大毛病,几乎是个男人就希望自己有个漂亮老婆。但是后面说他娶了漂亮老婆之后,很快就厌弃了,就换一个,娶了四五个老婆。其实我感觉崔颢也是自己不聪明,他那会儿是可以纳妾的,都留着呗,大伙在一起,阖家欢乐,多热闹啊,也没人说三道四的。您看白居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同时有十好几个。不过崔颢一生官职都不高,挣的工资有限,太多了可能养不起,只能是学包子铺卖包子,一屉顶一屉。

当然,这个事情搁在现在也没什么了,现在结四五次婚都是正常现象。虽然唐宋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相对高一些,但还是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被休弃的女子日子不会太好过,所以崔颢的做法有些个不地道。

但是这首《黄鹤楼》,这可看不是浮艳的风格,说明后期崔颢的诗风是有所转变的,他还写过边塞诗。边塞诗的水平今天咱们不说,就这首“黄鹤楼”。后来李白登黄鹤楼,也想要写一首诗,看见崔颢这首诗之后,直接放弃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在中国诗人当中的江湖地位不用多说,他都对这首诗服气,觉得自己再写也写不出更好的,足见功底。现在您去黄鹤楼景区,还附会出了一个李白的“搁笔亭”,就是用的这个典故。

还是那句话,人的道德和才华真是没有办法完全统一的,德艺双馨的凤毛麟角。一定要分开来看,不要因为人的品行否认他的才华;也不要因为他的才华,就想当然地认为他的道德一定高尚,或者要求他一定要高尚。这东西真得分开来看,德是德,才是才,该肯定的就要肯定,该否定的就要否定。

由崔颢引出李白。李白虽然不敢再写“黄鹤楼”。但是作为一代诗仙,你让他就这么甘拜下风,那不是他的风格。写不了黄鹤楼,我还可以写鹦鹉洲啊。就是崔颢诗里那个“芳草萋萋鹦鹉洲”。李白写下了一首《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草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江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必须得说,这首诗并没有给李白找回场子,在李白的诗作里面实在是一般得很。毕竟诗仙也需要灵感,命题作文他也写不好。而且这首诗或多或少地有点儿模仿崔颢的《黄鹤楼》,可能李白自己都没注意到,但是那首诗已经深深地印在他脑子里了。

大概是李白觉得就黄鹤楼以及周边景物写诗,再写律诗的话也真的写不过崔颢,干脆我改绝句的了,这下总能摆脱崔颢的影响了。于是在李白的晚年,终于有了一首跟黄鹤楼有关的,也能让他满意的作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要说这首诗的水平,确实不在崔颢那首诗作之下了。另外,李白跟黄鹤楼的缘分还不仅于此。他曾经在这里摆下送行酒,送自己的好朋友孟浩然去扬州。又留下了一首公认的佳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在黄鹤楼写的诗,还成了扬州旅游的广告,特别是说明了去扬州旅游最好的时间。

除了黄鹤楼之外,其它跟武汉有关的诗作,有名的不太多,或者说我知道的太少。还有一首就是元稹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到武昌上任。元稹其实是被贬官到了这里,他的第二任妻子裴氏很难过,不过贬官这种事情对于元稹来说也算是家常便饭,他写了一首《赠柔之》劝慰自己的妻子:

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

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

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

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不过遗憾的是,元稹这次贬官就算是一去不复返了,第二年他就死在了任上。

前面说的都是唐诗,再说一首别的朝代的。清朝邓汉仪的《题息夫人庙》: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这诗是清朝人写的春秋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妻子,人称息夫人,又称桃花夫人,大美女。息夫人去蔡国看望自己的同胞姐妹,被蔡国国君调戏,回来以后让自己老公给自己报仇出气。但是息国还没蔡国强大呢,她老公估摸着自己打不过蔡国,就去找巨无霸邻居楚国帮忙。楚国出兵,灭蔡国没悬念。灭完了蔡国,息国国君摆宴款待楚王,说要给楚国赠送厚礼,感谢楚国出兵帮忙。楚王说礼物就不必了,咱们是好邻居,帮忙是应该的,你要觉得过意不去呢,就把你老婆给我就完了。

息国国君自然是不能答应,但是答不答应已经不是他说了算了,楚国一看息国国君有点儿小情绪,不想把自己老婆贡献出来,那就把息国也灭了吧,息国也完蛋了。

息国亡国之后,息夫人本来想要跳井自杀,但是被侍女拉住了,侍女告诉息夫人,您要是跳井,国君也得完,要想保住国君性命,您就得答应楚王。这样您也不用死,国君也不用死,楚王也高兴,您还换了一个强国作为依靠,四赢,多好啊。您就是换个男人而已,不要有太多心理障碍。

不知道息夫人怎么想的,最后她是答应了,进了楚国的后宫,还给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息夫人死了以后,楚王(不是他在楚国的老公)把她葬在汉阳桃花山上,还立了一座息夫人庙。这个庙至少到清朝还存在,现在不知道在不在,当年去武汉也没看到这个景点,现在搜武汉旅游攻略也找不到这个景点。

给息夫人庙题诗的有好几位诗坛大腕,包括杜牧、罗隐等等,但是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我还是更喜欢这位名气小很多的邓汉仪这首。


上一篇 : 雍正看重年羹尧为什么还要杀害他?年羹尧的死因完全是他自取灭亡
下一篇 : 风流天子也有真爱,看乾隆和富察氏的伉俪情深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