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日短,又是一年阴极之时。此刻的北国,冬日溟濛,水平天远,花枝枯竭,斗柄指北。在匆匆的斜日里,可唤来友伴围炉煮茗,说一说牵绊,聊一聊怀想;也可以独自在家修身养性,懒懒写上一幅字。外面的严寒与屋内的暖气似乎给了我们恰如其分蜗居的理由。
在这样曛暖困倦的冬日,读读一千多年前的冬至诗词,隔着悠悠千年时光,去体会诗人们的冬至日,不可不谓一桩人间乐事。
读诗,偏爱杜甫。杜甫诗最明显的特点便是“沉郁顿挫”。有人偏爱李白的潇洒飘逸,认为他的诗歌有着充沛的生命力,耀眼的光彩,是极致的理想主义者;而杜工部的诗,大部分倾注着亲挚的心血,体物深切,悲天悯人的心怀让他写诗极其用力,总能给人心灵的震撼与生命的触发。他是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落地者,实践者,呐喊者。
杜甫曾在入蜀后,写下一首《冬至》,全诗如下: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年年到冬至,我依然寓居在外。时光穿梭,被命运束缚的我,又能怎么办呢?在一年年的寒风萧萧飞雪飘零中,我孤独老去;本是离家万里的风俗,现在我都已经习惯了。拄着拐杖到河边走走,想起以前在朝廷中的往事。而现在,无处归依,仕途无望,可我仍然眼望着朝廷。
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时,寓居在外,仿佛漂泊于寒风之中的落拓无依的秋草。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首联“年年”与“忽忽”点名了诗人对岁月忽忽淹去的感发。“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的这句诗点名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普遍的时光之悲。而在时光如梭的背后,如果没有功成名就,则更有千愁万绪。
在杜甫那个年代,像他这样的有抱负的读书人,几乎无不深受儒家用世之说的影响。虽然其追求之方式各有不同,结果有得失成败,其反应之态度有正反重轻,总之“学而优则仕”是每一个儒家学子的心中所想。
像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深受儒家传统影响的诗人,在匆匆消逝的年岁里,却寓居他乡,等待老去,可想而知心中有多么不甘心!
首联中还有一字用得特别传神,那就是“泥”。“泥”的意思为“粘黏、不利落、不干脆”。诗人的生活状态犹如陷在泥里,困顿、郁郁不得志、思乡心切、人老志衰……复杂的情感和遭遇使诗人的心胶着。
诗词大家叶嘉莹说杜甫的诗“常常是有一个理念在里边的,这个理念就是‘志意’。在杜甫诗中,他的物象之中所表现的理念是自然的感发,是杜甫人格与志意的自然流露,是‘有诸中然后形于外’的。”
杜甫诗重写实,不管是描写外界景物还是表述内在心境。诗人既用了一个“泥”字,就点明了他生活状态与心境的胶着。
颔联有两字刻画出诗人在外寓居的寂寞哀伤:“独”与“自”。这两字将诗人与他人隔离开来,与首联的“长作客”相对应,那种在外寓居始终不得融入的为难之前跃然纸上。
杜甫不够洒脱,他有诗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想要辅佐君王,使本朝赶得上尧舜时代,民风淳厚,一派大和。所以他写不出渊明、东坡自我归顿和派遣的诗句,他拥有的只有一腔用世济民的殷殷赤子之心。
在外寓居的他,心系长安,无日无夜的挂念使他“独老”,而即使在夔州寓居良久,入乡随俗,但依然不是此地人。
颈联虚实结合,写自己拄着拐杖临河远眺是实写,而怀想往日在朝廷做官的日子是虚写。夔州是个孤城,四面没有其他城市,诗人拄着拐杖走到山中,面对溪水,很容易生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从而想起往年时做官的场景。
一个漂泊的旅人,独自走到孤城的一座孤山上,临河怀想,这种孤独飘零的感情是很强烈的。杜甫在《秋兴八首》中有诗云:“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可想而知,在夔州的岁月,他经常独自一人登高远望,心怀故园。
美人迟暮,英雄白头,功名不立,家国破碎,芳华摇落,生命陡然落空,这是千古才人志士共同的悲哀。
尾联“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三秦”指的是长安,诗人此时将感发的重点从夔州到了长安,诗人的感情喷薄欲出,前面做的重重铺垫,都为了此时的高潮。
很多人都会赞美杜甫律诗结构精美,但这并不是杜甫理性的刻意安排。他的感情随着眼前风物的感发,一路攀升,到达他内心所想——长安,他是随着自己感情的感发来表达对长安的思念的。
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意识中深受儒家学说影响而追求着“知遇”、“致用”,但却诞生于诞生于如此蠕蠕蠢蠢的世间,注定了寥落无归的命运。
一首《冬至》,千古之下读之,仍然觉得深情弥漫,全诗由心灵感情着笔,读来苍劲有力、深切恳挚。无家之悲、故国荡析、仕途无望等种种痛苦的体验凝聚成诗人的深情健笔,道尽了飘零落拓的沉哀。
将杜甫诗集置于案边,换上鞋子去河边走走。雪未散尽,寒光凛凛,林间杨树疏朗挺拔,树枝槎桠。晴天碧落之下,有孕妈妈在悠闲地散步,有孩子戴着手套堆雪人,咯咯笑着;老大爷遛着狗,狗狗在雪地里使劲打滚撒欢,两位老奶奶坐在长椅上,说着远行人,说着春夏秋……日光稀疏地打在人们身上,这是一个安闲的冬至。
而我想到千年之外的杜甫,在冬至日这天,拄着拐杖独自一人到深山中凭河远望,寓居在外,国破家散,那种深悲隐痛,我这种肤浅之人或许只能体悟到些许。
而读诗的意义或许就在这里,我没有经历过战火厮杀的年代,没有过奔忙劳碌不知何以为家的窘迫,也没有心怀圣主却明珠蒙尘的不忿,但我读到你用心血铸就的诗歌,仍然能给我带来感动。从而让我珍惜这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照亮,珍惜这每一天的时光,珍惜岁月里的美丽与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