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杜甫一首最经典的诗《望岳》,最后一句传唱千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020-07-21 杜甫的诗句 杜甫写的诗 杜甫最经典的诗

杜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李白合称为“李杜”,他也被世人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所以他的诗歌多描述社会动荡和人民的疾苦生活,因而他的诗也被称为“史诗”。但是在杜甫早年的游历生活中,杜甫看到了许多的壮丽景色,这些壮丽的景色在杜甫的诗作中充满了浪漫注意和哲学思想。

而在在我国众多的古典诗歌中,有许多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例如王维笔下的边塞大漠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杜牧笔下的江南春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还有苏轼笔下的庐山美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都表现了古代诗人们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今天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望岳》,是杜甫因看到泰山的壮观而由心发出的赞叹。也成为了古代诗歌历史中著名的五言律诗之一。在此作中,杜甫不但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还展现出了青年时期的诗人,不怕艰难困苦、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虽然全篇没有一个“高”字,却句句显示出了泰山的巍峨,而且读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虽然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赞美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是要从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来说,杜甫这首诗恐怕常人难以企及。而且诗中流露出的豪情壮志也深深打动读者。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的开篇两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诗人别出心裁地说出了自己内心对泰山的感受,而且并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地去形容泰山之高,而是以人即便走出了齐鲁国境外还能看到泰山,也就是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我国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明代莫如忠在《登东郡望岳楼》中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赞美杜甫的这句诗古今无人能及。

如果说开篇两句,是杜甫远望中的泰山,那么接下来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则是诗人近望中的泰山。这句意思是说,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的南北更是出现了一昏一晓的奇景。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割昏晓”,即因为泰山之高,导致了山的南北面,出现了黄昏和早晨迥然不同的景象。这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两句诗把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表现的淋漓尽致。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依然无一稿高字却突出了是泰山之高,不过相较于前面的远望、近望,这里则是细望。它的意思是说,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睁大眼睛张望,投林还巢的鸟正在飞翔。除了烘托出泰山的巍峨高大之外,这两句还生动地体现了诗人为眼前的神奇秀丽景色而着迷的情态。而决眦”二字尤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为了看够这美景,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因此而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泰山绝美的风光。

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即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去俯瞰泰山之下的群山风采。很显然这两句诗再一次升华了泰山之高。更表现出了诗人不怕任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而杜甫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因未中科举而归乡的漫游途中。从这首诗中就能感受得到诗人并未因落地心生痛苦,却在“望岳”中表现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的雄心。我想这也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杜甫的这首《望岳》,全文无一“高”字和“望”字,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泰山的高雄壮丽,而且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随诗人一道在望着这座巍峨的高山。而诗人虽没能中科举,却能够具有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


上一篇 : 杜甫最经典的一首诗《江南逢李龟年》,无论处境如何,杜甫都没有放弃创作
下一篇 : 三国时期汉中之战刘备能够胜利的原因,其实在我们眼里很简单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