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观沧海曹操

发布时间:2020-06-11
1 观沧海曹操原文带拼音(含翻译)
原文带拼音
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原文

“观沧海”这篇文章,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熠熠生辉,它的深度和广度都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感动。这不仅是对大海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抒发。文中,诗人借海之宽广展现了他深度思考的胸襟,借海之深邃抒发了他对世界真理的探寻,借海之浩渺表达了他对生活厚度的理解。

原文带拼音

dōng lín jié shí,yǐ guān cāng hǎi。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shuǐ hé dàn dàn,shān dǎo sǒng 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shù mù cóng shēng,bǎi cǎo fēng mào。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qiū fēng xiāo sè,hóng bō yǒng qǐ。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rì yuè zhī xíng,ruò chū qí zhōng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xīng hàn càn làn,ruò chū qí lǐ。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xìng shèn zhì zāi,gē yǐ yǒng zhì。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耸立。竦 ,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查看更多
2 曹操的诗词《观沧海》原文翻译,曹公用诗歌表达了什么?
曹操的诗
曹操的诗词
曹操诗词

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曹操为了彻底消灭袁绍集团的残余势力, 一举实现统一的大业, 于当年五月誓师北征, 七月卢龙寨, 东临碣石, 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观沧海》。

碣石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名山之一, 是古代文人雅士首选的登高望海绝妙去处,秦始皇和汉武帝也都曾东巡至此并观海刻石。此时的曹操可以说是北方地区的最高统治者, “挟天子以令诸侯”, 发号施令, 谁敢不从。曹操登上碣石山, 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想到秦皇汉武的帝王霸业, 想到自己可比肩秦皇汉武,心中顿时豪情万丈, 不由诗兴大发。

二、原文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古诗翻译:

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的壮阔。看那海水宽阔浩荡,山岛高高挺立。那一丛一丛的树木和百草,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我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四、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 悲秋已经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话题。比如宋玉在《九辩》说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然而, 曹操这首《观沧海》却一反常态,在萧瑟秋风中给我们的却是他豪迈情怀 , 英雄气概。

看那浩瀚的沧海,巍峨的山岛, 苍翠的草木,形成一幅有山、有水、有草、有木的风景画。"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颇有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之气魄,于碧波万顷中看大海翻腾的波澜壮阔。“秋风瑟瑟, 洪波涌起”则将上面那幅风景画赋予动感, 生机勃勃, 好如刚才在浅墨渲染突然转为泼墨的挥舞,使整首诗的叙述基调高昂起来, 富有丰富的感染力。

似乎也正是因为有萧瑟的秋风的吹动,使海水刹那间涌起巨大的波澜, 大有吞吐一切之势。统率百万大军, 南征北战, 一生戎马倥偬的曹公看到此景后, 反倒更进一步激增了他的诗兴。诗人不再满足于眼前的情景, 开始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继续描绘大海那包纳万物的景象。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诗人把大海塑造成一个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 寥寥数语, 写尽了沧海的浩大无边, 及其吞吐日月, 含孕群星的宏大气魄。

曹公用这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怀,他恍若是大海的化身, 一统天下, 壮志豪情溢于纸间。

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查看更多
3 曹操六首经典诗词,尽显一代雄主的霸气
曹操诗词
观沧海曹操

如果说,刘备是天下英雄的话,曹操则是英雄中的英雄。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典型的反面人物,所以著者重点刻画他奸诈嗜杀的一面,至于他的不同凡响的另一面却敷衍了事。其中原因,固然是小说创作的需要,又何尝不是受历史局限性以及著者个人的精神境界所制?

曹操一生不曾向人低头乞求庇护。虽然生于官宦世家,但他的权位完全是凭自己的真本事打拼出来的。

曹操二十岁就“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任职期间执法严厉,不畏权贵,“威名颇震”。

遇着天下大乱,曹操打算结庐归隐,“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黄巾起义爆发,朝廷征用他作为校尉领兵平乱,结果立下赫赫战功。

曹操孤身刺杀国贼董卓失败以后,立即招兵买马,矫诏诸侯讨董,更出谋划策欲以一举而定天下。虽然这次壮举因为袁绍、袁术等人各怀异心而失败了,但曹操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显露无遗。

其后,曹操平定黄巾,声名威镇全山东,又求才若渴,知人善用,霸业逐渐兴旺。

曹操先后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平张鲁。最值得一提的是官渡之战,这次曹操以七万兵力战胜袁绍七十余万,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

这就是时势。时势造就了曹操,曹操也把握了时势。

曹操不只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引领一个时代的诗人、文学家。中国文学史上,曹操及其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与“建安七子”的作品刚健清新,后世称之为“建安风骨”。李白诗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盛赞。

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浑雄,慷慨悲凉。其文亦清峻通脱。

曹操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他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度关山》、《薤露行》《短歌行》《秋胡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下面这是曹操最经典的6首诗词,你感受到诗词中所透露出来的霸气吗

1.《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短歌行》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

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龟虽寿》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蒿里行》

两汉: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5.《冬十月》

魏晋:曹操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