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词人辛弃疾

发布时间:2020-05-27
1 辛弃疾咏梅词的代表作是哪首?暗示了词人在经历仕途坎坷
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
辛弃疾的诗词

辛弃疾的一首咏梅代表词作为《念奴娇·梅》,这首词的重点在描述梅花傲骨和坚贞。这首词用拟人的手法,但在语言和情感上少了另一首词《瑞鹤仙》中梅花的纤细和柔弱,更多表露出一种刚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如“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中反问的语气,显露出词人借梅花表现出自信的一面,即梅花虽然颜色疏淡,是不屑于那些华丽的天真颜色。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中“东君”指司春之神,即管理春天日期的神,有关“东君”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东君珂佩响珊珊”(王初《立春后作》)。又见于辛弃疾的《满江红》中“可恨东君”。《念奴娇》中两句词,辛弃疾则是用嘲讽的语气,表达梅花不像众多花朵依靠司春之神而绽放,赞赏梅花独立坚韧的特点。“温柔”“明秀”和“骨清香嫩”这些词语是词人以客观的角度对梅花的外在和环境进行描述,“迥然天与奇绝”是辛弃疾发出对梅花的赞赏。这是辛弃疾眼中梅花的梅花品质,更是辛弃疾对自身高洁、纯真、坚韧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种种优秀品格的认可。词的下阙抒写中梅花的经历和抉择,也暗合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人生选择。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中“宝篽”指瑰丽的苑囿。“琐窗”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宋“玉钩隔琐窗”(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指雕刻有连琐花纹的精致窗棂。下阙首句叙述词人在午睡醒后从精致镂刻的窗户中看到梅花盛开,便轻轻摘下梅花。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描写了词人刚刚采摘的梅花形态,虽然漂泊在外,历经严寒,外貌形容有些瘦弱,但仍具有最初绽放时的高洁和傲气。这两句词既描写了梅花的神态,也是词人内心的自述,辛弃疾幼时生活于山东,随后又起义反金,于南京归附南宋,之后又被任命为江苏江阴军通判、安徽广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等,按照南宋当时不便利的交通,辛弃疾的年轻时一直在四海漂泊,但他没有就此因为频繁的职务调动而谙熟官场门路,始终保持“主张抗金”积极整编军队观点,在多次谏言未果后遭受弹劾,分别于湖南和福建闲居十年和七年。从这里可以想到作者的品格与他笔下的梅花一致,虽然在外闯荡,历经人间漂泊孤苦,身体虽不如最初入仕那般强壮,心志不似那般单纯,但自身的高洁品质和傲骨一直从未失去。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这两句也同样对应着梅花和词人自身:无论是经历世间沧桑的人生还是能够安然一世、岁月静好的人生,都未能改变他自身的品质。“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惜。”结尾两句,是作者对梅花的前途和自身前途的企盼。

“阆苑”出自王勃“稽阆苑之全模”(《梓州郪县灵瑞寺浮屠碑》),是指阆风之苑,即传说中仙人的住处。词的结尾一句是说明梅花与其在世间飘零,不如回到阆风...

查看更多
2 辛弃疾的一首词写的是“梅”,读这一首咏梅小令,思词人一生壮志难酬
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
辛弃疾的诗词

生查子·重叶梅

南宋 辛弃疾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公元1140年,日后在中国历史上刻下不朽大名的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某乡村,而此刻他的出生地早已是为金国所占领。严格来讲,他是可以算一个金国人了。然而一个人血脉里流淌的民族情感并不会因脚下的土地属于他国而改变。21岁时,年轻的辛弃疾起兵抗金回归南宋,从此开始了他一腔壮志从未磨灭,却终成幻影的悲凉一生。所谓英雄,原该战死疆场,荣耀千秋,可偷安的朝廷却只想着眼前的安乐日子,不愿再去管被金人占去的国土。辛弃疾怀着一腔热血,赤胆忠心地离故土而奔朝廷,直到六十几岁,白发苍苍,他的朝廷仍只叫他孤身北望,不见故乡水阔山长。

辛弃疾一生留下来的诗词作品是以豪放刚烈而闻名,他最广为人知的那些名篇,无不是读来让人热血奔涌,直恨不能披金甲战楼兰,一去千万里,马革裹尸还。但优秀的作者通常是全能的,譬如辛弃疾,虽以豪放见长,他的婉约清丽之作亦是不胜枚举,且精品尤多。有一首小令《生查子·重叶梅》,就是此中上乘之作。此词正是辛弃疾满怀豪情,屡次上书与朝廷求战,却都被驳回之时,于寒冬里见傲雪梅花,有感于心而作。

咏梅之作古人名篇辈出。在中国古典文化里,对于梅花不畏严寒、独傲风雪的气质,是极尽赞赏的。咏梅之作多是由此而发,此词亦然。但同为赞梅之品格,辛弃疾又自有他独特的味道。此词用语玲珑精致,布局严谨周密,用典无堆砌痕迹,风格明丽唯美。梅之形、梅之神皆备,于咏物中抒情志,显示出作者游刃有余的驾驭功底,不失为一首咏梅精品。

词的上半片写梅,下半片写人,从正面和侧面分别来对重叶梅进行赞美。起篇两句说重叶梅傲视群芳,一枝独秀,在百花未开之前就勇敢地在风雪中绚烂绽放。两句对偶工整,将梅花的形象鲜明强烈地衬托而出,带着由衷的赞叹之情。

接下来两句进一步对梅花进行刻画和赞美。夜晚天边的那一枚朦胧月,一定也是自这一片风雪中一眼先看到了美丽的梅花,它毫不吝啬地将清辉洒向梅花枝头。这幅画面是相当的美丽了,一片静谧的天地之间,白雪皑皑,淡月照梅花。这里诗人用了昭君之美来比喻梅花之美,“春风面”用的是杜甫描写王昭君的诗中典故,用月亮都为梅花的春风面而陶醉,来赞美梅花之美,描写极其生动传神。

下半片写赏梅之人,首两句用了历史上唐明皇之宠妃,梅妃江采萍的典故。梅妃之称号,就是因她极爱梅花而来,但梅妃虽美,终究也不过是被皇帝所弃。这两句写赏梅之人,并不管梅妃之怨,只晓得赏眼前之美,将一腔深情注于梅花身上。这里是隐含了词人自身忠而被弃的悲凉之情,就像梅妃一般,主人喜爱她的美丽就深情相赏,而对她的哀怨却视而不见。

下半片最后两句承上两句,主人不管梅妃之怨,只管自己折了最美丽繁盛的枝条,插到壶中供人赏玩。梅花纵美,终究不过是被人折了来,禁锢于壶中,不得自由。就像词人一生想要纵马沙场,但朝廷偏安,他空有傲雪之志也只能似壶中之...

查看更多
3 辛弃疾经典诗词二十句名句摘抄,感受豪放派词人代表辛弃疾的文采
辛弃疾的词集
辛弃疾的诗

辛弃疾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的经典诗词名句摘抄,欢迎大家阅读!

辛弃疾的经典诗词名句摘抄

1、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 磨还缺。若 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辛弃疾 《满江红 中秋寄远》

2、 倦色风雅清兰幽,幽兰清雅风色倦。 香魂冷影舞,舞影冷魂香。 何以箫声默,默声箫以何? 多情深许几,几许深情多。 ——辛弃疾 《兰草 菩萨蛮》

3、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 江流未断, 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辛弃疾 《念奴娇·书东流村塾》

5、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 《采桑子》

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7、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 《摸鱼儿》

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 《永遇乐》

9、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

10、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 《玉楼春》

11、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辛弃疾 《沁园春》

12、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

13、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14、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 《破 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

15、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贺新郎》

16、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青玉案》

17、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18、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 《水龙吟》

19、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

20、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辛弃疾 《摸鱼儿》


查看更多
4 两位豪放派词人苏轼与辛弃疾的千年之争,你更喜欢哪一位?
苏轼的诗词
辛弃疾的诗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杰出代表。苏轼创立了豪放词,辛弃疾继而把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他们的豪放词都打破了男女柔情、绮丽婉约的传统模式,写男儿情怀,苏轼在豪放中尽显旷达,辛弃疾在豪放中倾尽悲壮。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来自二人的《西江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位宋词巅峰男人平生绝美之作。先看苏轼之作: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北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人生无常,世事就如同一场梦。春去秋来,生命只不过是经过几次秋凉罢了。这两句诗词,用来形容人生态度的旷达。

再来看看辛弃疾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上饶闲居,操劳半生的他难得有时间清闲下来,就在这样一个夏日月明之夜,伴着清风、听着鸣蝉,他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田间夜行。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多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一场绝美的山村风光之旅。

词句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描写,并以蛙声说丰年,构想奇妙,给读者以最为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并将读者引进了一片美妙的境界之中,是词人颇有创造性的名句。

两位顶级词人,两首《西江月》,两个不同的季节,两种不同的人生感悟,有人喜欢苏轼那个清冷的中秋夜,有人喜欢辛弃疾那个热闹的夏夜,千年来一直难分高下。

查看更多
5 历史上最牛的词人辛弃疾,文能妙笔生花,武能平定天下
抗金英雄辛弃疾
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时期,金国占领了大宋的北方。一些长期受金人奴役和压迫的汉人忍无可忍,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山东境内揭竿而起的一支队伍声势最为浩大,领头的是济南农民耿京。少年时的辛弃疾,就期盼有一天能亲自赶走金兵,收复失地。在他22岁那年也就是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再次兴兵南犯,辛弃疾趁敌人后方空虚,在家乡聚集了2000多名乡众起义。看到耿京的声势越来越大,辛弃疾就带着这支队伍投奔耿京。耿京看他是个文人,让他做了义军的掌书记,掌管大印、机密文件等。更重要的是,辛弃疾可以为他出谋划策,做他的智囊和高参。

辛弃疾有个朋友叫义端,是一个和尚,喜欢谈兵论战,辛弃疾因此跟他交往颇深。辛弃疾在加入耿京的义军后,就劝说义端也投奔了耿京。不料,这义端和尚意志不坚定,觉着义军比较苦,竟然偷了辛弃疾保管的义军大印投奔了金军。象征着统帅权威的帅印丢了,耿京火冒三丈,把辛弃疾给痛斥了一顿,并下令拿不回帅印军法处置。被自己的朋友出卖,辛弃疾更是火冒三丈,于是立下军令状,三天时间拿回帅印。辛弃疾单人独剑,纵马往金军驻地方向飞奔,果然在路上截住了义端。

义端一见杀气腾腾的辛弃疾,自知不是他的对手,吓得滚下马来,说道:“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义端所说的“青兕”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青色犀牛,体型很大,重量在千斤以上。辛弃疾成年后的身材长相,据他的朋友陈亮描述,是“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显然,从小就习武练兵的辛弃疾,身材体格确实是相当雄壮英伟的。义端自然吓得魂飞魄散,软作一堆,只能跪下来求饶。此时,辛弃疾哪里还管他这些鬼话?宝剑一挥,便结束了叛徒义端的狗命,搜出大印,往义军的大营飞奔,向耿京复命去了。这次事件,使辛弃疾在义军中声名大振。

辛弃疾曾作另一首词,同样描述了他在北方抗金的峥嵘岁月,表达他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心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这就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后来,辛弃疾看到北方的抗金形势发展很快,义军的势力不断壮大,于是他就劝说耿京奉表归宋。绍兴三十二年正月,耿京派辛弃疾和义军另一个首领贾瑞一行到建康(今南京),觐见宋高宗。此时还是主战的宋高宗非常高兴,马上召见了辛弃疾等人,封官行赏: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贾瑞为敦武郎合门祗侯,赐金腰带各一根;辛弃疾被封为右承务郎,另外还封赏了义军大小头目二百多人。但在辛弃疾他们返回途中,到达楚州(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地界时,传来了义军中的惊天事变:耿京被杀了!原来,在义军中有一个叫张安国的将领,是耿京的老部下,耿京对他非常信任,但这个张安国为了得到金人的赏金,趁贾瑞和辛弃疾都不在的时候,串通了几个叛乱分子,...

查看更多
6 宋朝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为什么要盖100间房子?
宋朝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

咱们的文学史把宋朝词人分两派,一派叫豪放派,一派叫婉约派。婉约派的代表是李清照,豪放派的代表是辛弃疾,这一男一女在词风上背道而驰,在生活上也是天差地远。

李清照出身高贵,亲爹是官,公爹是官,姥爷是官,舅舅是官,前半辈子锦衣玉食,后半辈子却颠沛流离:又是守寡又是改嫁,又是被骗又是被盗,不是她弟弟李迒罩着,下场不堪设想。辛弃疾刚好相反,前半生揭竿起义,造金国的反(他原本是金国人),在游击战中度过;后半生做大官,住别墅,动用军队走私货物,赚了很多很多钱。

咱们都知道,辛弃疾又叫辛稼轩,稼轩是他的号。按字面意思理解,“稼”指庄稼,“轩”指房子,“稼轩”就是为了看庄稼而盖的房子。我一看见“稼轩”这个词儿,就想起少年时在农村老家菜地里搭建的小窝棚:三根棍儿支成一个空心圆锥体,外面用玉米杆围起来,向阳那面留出小门,人在里面非常局促,要是再扎上发髻,裹上草裙,立马回到新石器时代。想想文武双全的辛弃疾老师只能坐在如此简陋如此原始的窝棚里豪吟“大江东去”,令人忍不住怒发冲冠。然而这只是我的片面想象,人家辛弃疾老师的“稼轩”绝对不是小窝棚,而是大别墅。

据南宋作家洪迈爆料,辛弃疾的“稼轩”盖在江西上饶,离上饶县城大约一里,紧靠着一片湖水,占地极宽广,“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南北长达1230尺,东西长达830尺。这里的尺指的是南宋量地尺,一尺有0.32米,所以“稼轩”南北长约394米,东西长约266米,总面积超过10万平米,折合市亩150多亩!遥想当年,大名鼎鼎的理学家朱熹听说“稼轩”落成,前去观摩,一进去就吓坏了,“以为耳目所未曾睹”,不光没见过这么宽广的大别墅,连听都没听说过。

我是土鳖,想不通辛弃疾干嘛要盖100间房子,虽有广厦千万间,睡眠只需三尺三,他又不是开发商,那么多房子完全自用,住得完吗?后来才知道辛弃疾家里人口众多,九个儿子,两个女儿,光小老婆就有六个,男女仆人不下百名,100间房子还不够人手一间呢!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