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豪放大家!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但其实人家内心也可以很柔很委婉的!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辛弃疾的委婉词吧!
祝英台近·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这是一首抒写别情的闺怨词,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与情人分手后春光流逝,春愁难止,下片写日夜盼郎归来,并化用成句抒写凄婉别愁。此词章法绵密,以春归人未还给合上下片,词面上不着一“怨”字,却笔笔含“怨”,欲图弭怨而怨仍萦绕不休,而一片怨语痴情全在转折之中,充分显示了婉约词绸缪宛转的艺术风格。
他看春带愁来,何处春归,却不解愁将去何处。
上阙用了“宝钗”、“桃叶”,用了两个典实,追忆与情人送别时的恋恋不舍和情深似海。春已晚,人未归。别离日久,思念一点更比一点深。上阙描绘了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烘托出作者凄苦怅惘的心境。
新愁旧恨何时尽。渐凋绿鬓。小雨知花信。断肠点点飞红,无人管。进一步抒发了春怨怀人之感。
无聊的时候,除了想你,还是想你!只是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下阕笔锋一转,由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转为描摹情态。写出闺中女子偷视鬓边,把插入发髻的花,取来占卜行人归家的日子。
“鬓边觑”三字,刻画少妇的心理状态细腻密致,维妙维肖。一个“觑”字,将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 。
“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两句是觑的结果,动作虽小,极富特色。飞红落尽,莺声不止,春归之势不可阻拦,怀人之情如何表达。
鬓边的花使她萌发了一丝侥幸的念头:数花瓣卜归期。明知占卜并不可信,却又“才簪又重数”。一瓣一瓣数过了,戴上去,又拔下来,再一瓣一瓣地重头数。这种单调的反复动作既令人觉得可笑又叫人觉得心酸。作者在此用白描手法,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腻的描写,充分表现出少妇的痴情。然而她的心情仍不能平静 ,接着深入一笔 ,以梦呓作结 。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或许那位闺中女子在梦里和离人相聚。诉说相思!
叹春晚,离人何时归;恨春晚,飞红点断肠;惜春晚,美景未共赏!
与“辛弃疾的词精选赏析,一向豪迈的辛弃疾突然婉约了起来”相关的文章
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
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下面欣赏三首辛弃疾不同风格的诗。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与“辛弃疾有名的三首诗是哪些?沉雄豪迈又有柔情之处”相关的文章
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出了很多的爱国将领,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爱国将领岳飞,可惜最后被秦桧所陷害!宋朝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爱国词人,也是一位将军,他就是辛弃疾!辛弃疾简直就是一个全才,他文能提笔写诗词,武能上马定乾坤!可惜的是辛弃疾生错了一个时代,生错了一个王朝。纵使他有着千般的爱国热血,万般的豪情壮志,可是不受重用却大大的限制了辛弃疾的发挥。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曾经写过一首最豪迈的诗词,诉说着家国情怀,读起来荡气回肠!
我们知道辛弃疾所在的南宋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所以相比于北宋时期的苏轼,辛弃疾的诗词总是充满着家国情怀,而且是更厚重,更肃穆。他的《破阵子》更是写出了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的这首诗被选入了中学的语文课本,相信大多数的人都读过。全诗读起来是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豪迈之情油然而生。上阕写了战场上的萧瑟和肃杀的气氛,结果下阕是笔锋一转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情。豪迈悲凉,溢于诗篇!
每每读到辛弃疾的豪放词,都如一股热血贯在心头。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辛弃疾就是如此!
武能上战场杀敌,文能写就治国方略;能对国家忠义,能对友人侠义。走到人生尽头,依然不忘初心。
如果世间有男子汉,一定是辛弃疾这样的吧!
与“辛弃疾的这首诗是他豪迈风格的代表作,一腔热血只为报国”相关的文章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很多人都能背出辛弃疾的诗词。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5月28日,是著名词人辛弃疾880周年纪念日。今天,让我们来说一说出生在880年前的这位济南老乡。
辛弃疾是山东济南人,年轻时以身为宋代民兵首领而闻名。他出生时,中国的北方已陷入金人手中,南宋偏安。山东地处南北之间,有地方武力割据自雄,宋、金都管不到。那时,耿京率领的山东忠义军,据守山东,辛弃疾虽然少年时已登科第,还是参加了忠义军。经他劝说,耿京决定率部南归。辛弃疾奉命赴行在奉表联络,没有想到,耿京被部下汉奸谋害。辛弃疾回到军中,立刻纠集同伴,袭击金人营帐,从宴席上擒奸,快马挟返行在。
这一奇袭,宛如武侠小说的情节,一时传遍南北。他率部归京时,还不过二十二岁!
在南宋,辛弃疾前后四十六年,死时六十八岁。南宋朝廷惊魂未定,稍得喘息。高宗与秦桧志在偏安,并没有恢复中原的决心。辛弃疾南归时,原来盼望参加恢复大业,哪里料到当权者根本没有这一打算!将他的兵散了,把他调到江西去做文官,所以他有满腹牢骚。
当时由北到南的军民,号为“归正人”,其实还是颇受政府小人防范。辛弃疾戏剧性的南归,更是招忌。因此,辛弃疾在南宋四十余年,几乎投闲置散,担任官职时间,均在外任。他志存匡复,不断向政府提出攻守的计划。他的全盘战略,包括守住淮上,相机袭击山东,再由山东进取中原,一步一步,由练兵、筹饷……都有详密周到的规划,显示出他卓越的才华。
他在江西、湖南、福建的地方官任上,处处有所建树。既能镇抚地方,内安百姓,也能练兵筹饷。这些成就,证明他的攻守大战略,并非空谈,如果给他机会,他对恢复大业必能有重大贡献,也许南宋还真能驱除外敌、恢复故土。可惜,他的才能不得施展,反而不断招致攻讦,一生之中,被劾七次之多!
辛弃疾满腹孤愤,转化为长短句,成为南宋词家的重要人物。辛词雄浑豪壮,慷慨激昂。在词学之中,辛弃疾运用词汇,不拘一格,经史子集,佛经道书,但句俗谚,他都能信手拈来。为此,辛词字句活泼,形象新鲜。这文学境界的成就,一部分是天生的才华,一部分是有志难伸的郁积之气,也有一部分是由于他交游广阔,受不少朋友思想的影响。他的交游圈子,大多是南宋的清流,包括陈亮、朱熹、吕祖谦诸人,都是当朝执政者排斥的人物。自古物以类聚,同气相求,利欲熏心的掌权者,本来就不能容忍理智清明的正人君子,薰获不同器,岂止南宋而已!
他晚年的诗词看上去洒脱,其实是他最痛心的作品,每一句酒脱背后都是泪,但是都流到心深处,诗越是洒脱,内心其实越悲苦。他看到一江流水,想到宋朝的王室被金兵一路追到江西,中间多少血和泪,这些都是情感深厚的地方。
八百多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再重读辛弃疾的诗词,感受他的豪迈与细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
查看更多与“豪迈与细腻并存的辛弃疾,又拥有怎样荡气回肠的故事?”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