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魏征,大家都知道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诤之臣,而李世民也是唐朝的一代明君,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那么作为一代皇帝,李世民为什么怕魏征呢?原因估计有三点:
1、能够犯颜直谏
李世民畏魏征是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唐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比如有次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它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还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唐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可以说魏征说话太直接,而且不留情面,甚至在公开场合也敢说皇帝的错误,有时候让李世民很郁闷,觉得很伤面子,甚至有时候气得大发脾气,回宫以后跟皇后发牢骚:“气死朕了,早晚一天宰了这小子!”
2、安抚太子、齐王余党的需要
自从玄武门之变后登上皇帝的李世民,一直以来怎样处理东宫、齐府余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他刚刚夺权,地位并不稳固,若将宫府余党赶尽杀绝,容易激起他们的殊死反抗,破坏社会安定;且唐朝刚刚建立九年,内则民生凋敝,外有突厥威胁,李建成在地方也有势力,如果再激化出一场内战,百姓、政府都承受不起,东突厥可获渔翁之利。所以用李渊的名义大赦天下,下诏:“凶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自余党与,一无所问。”,原属于太子党的魏征被重用,此举便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连魏征这样,敢当面顶撞我的太子余党都没有被处分,那其他余党呢,就更不用说了,组织定会对他们宽大处理、既往不咎。在这件事中,魏征就是唐太宗树立的典型。
3、巩固帝位
贞观十一年,马周上奏:“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世民执政十一年,户口尚且如此稀少,贞观初年的经济情况便可想而知了。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突厥铁骑就打到了渭水便桥,给新政府很大的压力。李世民全程参与了打天下的过程,懂得帝位的来之不易,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纳谏,巩固既得利益,这个时候李世民知道魏征说的话对治国有用。
总之因为巩固帝位、安抚太子、齐王余党的需要、治国需要才让李世民忍着魏征直言进谏,毫不给他面子。
与“为什么唐太宗会这么畏惧魏征呢?说说李世民怕魏征的理由”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