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望月有感

发布时间:2024-03-07
1 望月有感原文及翻译(带注释)
原文及翻译带注释
望月有感
望月有感原文及翻译

《望月有感》是由白居易所创作的,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望月有感》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望月有感》原文

唐代: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望月有感》译文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战乱灾荒祖先产业荡然空,弟兄漂泊寄居他乡各西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逃亡途中骨肉同胞流落离散。

顾影自怜好象离群的旅雁,行踪不定酷似无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望月有感》注释

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

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四、五年(798—799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

世业: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羁旅:漂泊流浪。

寥落:荒芜零落。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

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

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乡心:思亲恋乡之心。

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

《望月有感》鉴赏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时难,即指题目中所说的“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到白居易和产业,经过这场战乱已荡然无存,骨肉...

查看更多
2 白居易的一首古诗《望月有感》,原标题有五十个字?
白居易古诗大全
白居易的古诗
白居易的诗歌

白居易,是中唐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代三大诗人”,其诗数量为唐人之冠,因此后人称之为“诗王”。又因为其诗语言平易通俗,形式多样,总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打动人心,因此又被称为“诗魔”,后与元稹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白居易题目最长的一首诗,太考验断句能力了,看看自己会不会断句。全诗如下: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全诗一共五十六个字,光题目就五十个字,不知有多少人诗会背了,题目却还没记住。说起这个题目,可能有的人会有疑问,咦?这首诗题目不是叫《望月有感》吗?在这里,解释一下,《望月有感》这个题目是后人为了便于记忆这首诗而添加的,事实上,白居易在写这首诗时,并没有给这首诗按上这个名字。

相信如果不是给题目加上标点,一定会有很多人题目都难顺利地读下来,毕竟古代时期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不知后来是哪位大神给它加上了标点,方便了我们诵读。

这首诗延续着白居易一贯的诗词风格,通俗易懂,用平易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抒发了人人都有但却不是人人都能说出的感情,这也就是“诗魔”的高明之处。关于这首诗,清代刘熙载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在刘熙载眼中,白居易的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而情感意味深长,堪称“化常为奇”的佳作。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这一句告诉我们经过动乱,白居易家乡惨遭践踏,产业也荡然无存,兄弟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这两句描写了战乱结束后依然凄凉的景象。战乱纷争虽然结束了,但是,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骨肉亲人仍流离失所,不能团聚。眼前所见之景,所临之境,不正是自身经历的写照吗?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而百姓,深受其害。从这两句不难看出,白居易心系百姓,也难怪他会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这两句流传千古。诗人以“雁”、“蓬”作比,赋予了它们孤苦凄凉的情态,借它们揭示了饱经战乱的漂泊、流离之苦。最后两句,诗人用“明月”这一常见的意象引人深思,寂寞的黑夜中,举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不禁想起漂泊各地的亲人,眼泪不禁在眼眶里打了转儿,也许远在天涯的亲人们此时也正望着明月,和我一样暗自垂泪呢吧!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