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中唐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代三大诗人”,其诗数量为唐人之冠,因此后人称之为“诗王”。又因为其诗语言平易通俗,形式多样,总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打动人心,因此又被称为“诗魔”,后与元稹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白居易题目最长的一首诗,太考验断句能力了,看看自己会不会断句。全诗如下: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全诗一共五十六个字,光题目就五十个字,不知有多少人诗会背了,题目却还没记住。说起这个题目,可能有的人会有疑问,咦?这首诗题目不是叫《望月有感》吗?在这里,解释一下,《望月有感》这个题目是后人为了便于记忆这首诗而添加的,事实上,白居易在写这首诗时,并没有给这首诗按上这个名字。
相信如果不是给题目加上标点,一定会有很多人题目都难顺利地读下来,毕竟古代时期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不知后来是哪位大神给它加上了标点,方便了我们诵读。
这首诗延续着白居易一贯的诗词风格,通俗易懂,用平易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抒发了人人都有但却不是人人都能说出的感情,这也就是“诗魔”的高明之处。关于这首诗,清代刘熙载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在刘熙载眼中,白居易的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而情感意味深长,堪称“化常为奇”的佳作。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这一句告诉我们经过动乱,白居易家乡惨遭践踏,产业也荡然无存,兄弟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这两句描写了战乱结束后依然凄凉的景象。战乱纷争虽然结束了,但是,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骨肉亲人仍流离失所,不能团聚。眼前所见之景,所临之境,不正是自身经历的写照吗?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而百姓,深受其害。从这两句不难看出,白居易心系百姓,也难怪他会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这两句流传千古。诗人以“雁”、“蓬”作比,赋予了它们孤苦凄凉的情态,借它们揭示了饱经战乱的漂泊、流离之苦。最后两句,诗人用“明月”这一常见的意象引人深思,寂寞的黑夜中,举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不禁想起漂泊各地的亲人,眼泪不禁在眼眶里打了转儿,也许远在天涯的亲人们此时也正望着明月,和我一样暗自垂泪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