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旅夜书怀

发布时间:2024-02-27
1 旅夜书怀原文及翻译(加注释)
原文及翻译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原文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诗词《旅夜书怀》原文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

岸:指江岸边。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

查看更多
2 ​杜甫的经典名诗《旅夜书怀》赏析,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你更喜欢哪首?
李白的诗
杜甫的古诗
杜甫的诗歌

杜甫的《旅夜书怀》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你更喜欢哪首?

公元765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小船而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荡。这一年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的职务。同年4月,他的好友严武在成都病逝。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他觉得孤凄无依,以至于他决定离开四川,沿江东下。在他乘船东下的这一期间,他写了著名的5律《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一联写的是,在江船上的所见。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这正是小船旁边的夜晚环境。岸上细弱的小草,倾斜的樯杆,给人什么感觉呢?孤弱无助。

然后第二联写道: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写的是晚上江上的夜空,气象宏大,雄浑壮丽,为历代人们所称颂。

这4句写景诗,寄寓了诗人什么感情呢?小编认同前人的评论,这是以乐景写哀伤。开阔的平原,浩浩长江,星辉灿烂,月华满江。正所谓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

接下来,颈联转折。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出句写的是反话,其实 ,老杜的名声还真的是以诗文著称四海,虽然有宏大的政治抱负,但却没有机遇,也没有见他做出什么特殊的或者是杰出的贡献。以前,小编认为,我就只是想当个官,也就是说他是个爱当官的人。后来渐渐明白,都不是这样的人。还是有士子情怀的,他具有传统的儒家思想:思困济危,忠君报国,关注民生。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在这里老杜把野草换成了沙鸥。真正体现了杜子美,暮年孤独无依,凄凄惨惨的生活境况。

王夫之《姜斋诗话》里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意思就是说,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是相互掺合的。这首《旅夜抒怀》就是一个范例。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写的。当时太白刚从家乡四川东下,想去楚国故地游览,途经荊门山。荆门山在湖北宜都县的长江南岸,与北岸的虎牙山相对,地势险要,自古是楚蜀咽喉。李太白第一次离开故乡,出巴渝,下三峡,出峡见到广袤的大平原时,心情感到极为新鲜兴奋。之前李白在四川的戴天山道教学校学习。后来隐沦青城山。对家乡蜀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初次离开故乡,自然是恋恋不舍,1十分的想念故乡。面对滚滚长江流水,坐着也能强烈的感受到,从家乡流过来的水,仿佛是在为他送行。如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那么诗的第一联,点明了地点,已经到达荆门山附近。第2联,山水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属对自然,流畅。描绘荆门山,江汉平原,和长江水 ,具有强烈的流动感和空间感。那时候防护,读者就可以置身于是顺水而下的船上。因为长江水到荆门的时候,水势比较缓慢,视野也逐步的拉开。荒漠辽远的平原,现在辽阔高远。这个入字用得十分的贴切。饱含了诗人,兴奋开朗的心情,和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这一年可以和杜甫的星垂平野阔,...

查看更多
3 杜甫的经典诗歌《旅夜书怀》,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零天地间的沙鸥表达了什么?
杜甫的作品
杜甫的古诗
杜甫的诗歌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大家所熟悉的,他在成都建的草堂被八月的大风掀了房顶,一家人住在雨脚如麻的茅屋里,挨冻受饿,那日子确实不好受。

后来更为悲惨的是,他因为与同僚意见不合等原因,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自称老病退出了严武幕府。接着赖以生存的好朋友严武去世,所以他在成都就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可能。

于是杜甫就变卖了家产,在友人的帮助下置办了一条小船,离开成都,准备沿长江东下,到湖北湖南一带去谋生。当船经过嘉州,到达渝州、忠州一带的时候,杜甫想到自己的处境,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前四句是“旅夜”的景色。“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是江边近景。一段细草茸茸的江岸,微风吹拂着,一只桅杆耸立在夜色茫茫中。一个“独”字道尽穷途潦倒。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细草,春天的小草,这里是指从船上所能见到的江岸上的小草,不一定指春天。因为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应该最早是在春夏之交离开成都。

危樯,指小船上高高的桅杆。船行到此,应该是夜晚了。又因为像他这样全家坐船行走于长江的人,确实是不太多,故说是独夜舟。这和渔船是有区别的。

诗的一开头交代背景,小草微风,危樯孤舟,主要是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颠沛流离、孤苦无依的寂寞。况且后面要往哪里去,结果怎么样,还未可知。

三四句承接上文,转而远望,展示长江夜晚非常雄壮的景色。“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岸上,两岸都是广阔的平野,这时天幕低垂,群星闪烁,平原的边际,已经见不到苍茫云树,而只见贴近地面的星光。这里一个“垂”字用得好,只有“星垂”才只“野阔”。而江中,月影在翻腾,夜幕下的江水波涛汹涌。这两句不仅气势雄壮,形象鲜明,而且描物细致。十字中有星垂、野阔,月涌、江流,串连起来组成一幅夜江图景,动静互见。

和首联相比,这里境界突然扩大,气势雄浑,是写夜晚江天景色的绝妙佳句,这句和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起,历来被后人评析和传诵。

针对这种开阔地带的描写,有人说此诗应该是写于768年或更晚的770年,杜甫离开夔州到达湖北江陵的江汉平原一带,或者是到达湖南的平野。这种句子和忠州的峡谷地貌是不合的。

后四句是“书怀”的内容。“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概况了自己毕生遭遇,抑郁潦倒。虽然杜甫用毕生精力写下众多不朽的诗篇,但依然只是个诗人,暮年漂泊,回首平生,不禁感叹,声名只靠文章得来,年老病衰也应该退休了。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名,指名声、名气。文章著,因为文章而显著、显赫。休,罢退、休止。名声怎么能够因为文章来流传,官职确实是老病缠身而被罢免的。

杜甫的诗歌创作已为人所熟知,他曾经和李白、贺知章、高适等大诗人一起写诗或漫游。他也曾经向唐玄宗献过三大礼赋,做过唐玄宗时期的左拾遗,后来因为上疏救房琯被罢免。

这里是杜甫的愤激和自嘲之词。杜甫本...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