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慎行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没怎么听过,但他笔下的《舟夜书所见》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如痴如醉的美丽河上夜景,河风飘荡、涟漪层层、星河笼罩、舟随心动。下面就是好工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舟夜书所见》的全文及翻译,接着往下看吧!
舟夜书所见古诗原文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清代〕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翻译
无月的黑夜里,河面只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像萤火一样闪烁。
微风拂过,水面上泛起层层波澜。灯火散落河中,好似繁星洒落在人间。
注释
1.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2.簇:拥起。
赏析
《舟夜书所见》描绘了夏夜里江边安逸宁静的景象。
首句“月黑见渔灯”写一个晚上的黑寂。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
后两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为动态描写,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
全诗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创作背景
康熙三十二年,举顺天乡试,年四十有四。张文贞、李文贞等先后奏荐。四十一年,特旨召入直南书房。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顾赋性淡泊,常怀退志。
五十二年,引病归,家居十余年,于世事亦无干预,而登临啸歌之兴未衰,复南游,访尉陀无诸遗迹。诗更豪宕感激,入化超神。夜泊河上,在舟中过夜时,查慎行感其所见而写下了这首《舟夜书所见》五言绝句。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
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
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
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查看更多与“舟夜书所见古诗原文及翻译”相关的文章
写羁旅乡思的古诗有很多,其中或表达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或抒发独栖孤馆的孤单哀伤,但好工具小编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这篇《夜书所见》,诗中却着重于客乡的夜间小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夜书所见古诗原文
夜书所见
叶绍翁 〔宋代〕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翻译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呢。
注释
1.萧萧:风声。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挑弄、引动。
4.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5.篱落:篱笆。
赏析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这一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这一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作者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祖籍浦城。原姓李,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查看更多与“夜书所见古诗原文及翻译”相关的文章
叶绍翁的这首《夜书所见》,同样是一首经典之作,也是值得一读!
叶绍翁宋朝著名的诗人,可能大家对于他的诗作,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那首《游园不值》,这首诗不仅收录在了《千家诗》,同时还频频收录进了课本,描写的非常的生动,而且意境高远,里面的那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广为流传。
其实叶绍翁写过很多非常不错的作品,他除了上面所说的《游园不值》,他的另一首诗《夜书所见》,那也同样也是一首经典之作,也是很值得我们一读。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夜书所见》也他的那一首《游园不值》,应当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在描写自身的经历,以及所见所思所思,写得极生动,也非常的优美,仅仅只用了寥寥的数语,便是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这也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开头的两句诗,便是足以令人惊艳,尤其是那第一句的叠字句,更是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无限的意境,同时也非常的忧愁,立马让人感受到了笔下那萧瑟的秋天;那这两句诗大致的意思是,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风瑟瑟吹得梧桐树,也是瑟瑟发抖,同时也送来了阵阵寒意,江上所吹来的秋风,更是使得出外在外的倍感凄凉,让我想念起了自己的故乡。
诗人在这开头的两句中,可谓是直抒胸臆,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借景抒情,以景入情,描绘的如诗如画,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诗人笔下那一份凄美的秋色,以及诗人内心的一种思乡之情。
古代很多的诗人都描写过这一类的思乡之作,很多的诗人描写的都非常的深刻,但是叶绍翁的这一首则是写出了新意,他并没有直接点明自己内心的忧愁,以及思乡之情,而是以秋风、梧桐叶、江上;这些名词来说明,从而也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显得更为深情,也更加的孤独,也更加的忧愁。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两句诗写得更为生动,从而也使得这整首诗,显得更为有趣,同时也更加的伤感,那这两句诗大致的意思是,家中的几个小孩此刻正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玩得很开心,已经是深夜了,可是还点着灯,不愿望去睡觉。诗人在这里以孩子来衬托,从而使得这首诗,显得更为忧愁,我们都知道对于小孩来说,他们是不懂得什么忧愁,但是诗人在这里,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呈现,从而也更加深了这首诗的孤独和忧愁成分。
叶绍翁的这首《夜书所见》,完全可以媲美于他的那首《游园不值》,两都都是借景抒情,以景入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一种真切的感受,描写的极为自然,也非常的忧愁,这也正是诗人独特的一个地方,而且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使用一个典故,更没有使用生僻的字,但是同样的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显得无比的忧愁,读来更是让人感伤不已。
与“品叶绍翁《夜书所见》古诗,别具一格,显得更为深情孤独”相关的文章
《舟夜书所见》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致的观察,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河上夜景,抒发了作者查慎行对自然之美的兴奋之情。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舟夜书所见》古诗的简介,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简介
这首五言绝句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
原文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
1、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2、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3、萤∶萤火虫。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4、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拥。
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面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诗的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影。“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在第二句中の“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面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其中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风从河面阵阵吹来,河水哗哗作响,轻轻的掀起浪花。这句写听觉为下句张目。“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作者简介
查(zhā)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其族叔查继佐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为"清初六家&q...
查看更多与“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古诗孤灯散作满河星,使诗人流连其中”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