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唐诗三百首

发布时间:2020-07-30
1 幼儿园唐诗必背,有哪些古诗词适合幼儿启蒙?
唐诗三百首
幼儿园唐诗必背

现在父母都会给孩子进行早教启蒙,那么有哪些古诗词是适合幼儿启蒙的呢?

古代文学家诗人有很多通俗易懂又富含道理的的作品,这种类型的古诗词很适合幼儿的启蒙。古代幼儿启蒙教育,要么选《三字经》《千字文》,要么选《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

这其中,启蒙古诗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一步。下面这十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是最适合幼儿诵读的启蒙古诗。

(1)静夜思

(唐)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简评:这首像摇篮曲一样优美而宁静的诗,既能当睡前摇篮曲,又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审美与乡情教育。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2)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简评:这首大气而励志的五言绝句,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注入不断攀登、不断追求的正能量。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此诗还不时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3)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简评:这首非常儿化的古诗,朗朗上口,又是写活泼可爱的动物,很适合幼儿诵读。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4)山村咏怀

(宋) 邵 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简评:这首意境优美的田园牧歌,短小浅白,在诵读感受乡村之美的同时,又能达到数数教育。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5)杂诗三首·其二

(唐) 王 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简评:这首清新优美的思乡诗,浑然天成,是对孩子进行故乡情怀培养的最佳诗篇之一。

(6)苔

(清) 袁 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简评:这首充满正能量的励志小诗,让孩子懂得:即使平凡如米小的苔花,也应该像牡丹那样灿烂而自信地盛开。

苔藓是植物中较低等的类群,多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

(7)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简评:这首清新唯美的咏梅诗,会在孩...

查看更多
2 李贺的诗不在《唐诗三百首》中的原因你知道吗?《唐诗三百首》选诗的标准
唐诗三百首
李贺的诗

李贺是有名的大才子,他写的诗也是千古佳作,但为何没有被选进《唐诗三百首》中呢?《唐诗三百首》选诗的标准是什么?

《唐诗三百首》之所以没有李贺的诗,主要是因为李贺的诗不符合编著者孙洙的选诗要求。

孙洙,字临西,号蘅塘,清朝乾隆十六年进士。他所编著的《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唐诗311首。

在《唐诗三百首》的序中,孙洙就提到了自己的选诗标准,即“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城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洙选诗有三个特点,一是要脍炙人口,二是要体裁完备,三是选出的诗歌要有启蒙作用,要能够成为家塾课本。

显然,李贺的诗并不符合这三点要求。

一:李贺的诗奇字异辞,荒诞诡谲

对于诗歌来说,想要做到脍炙人口便要做到“易于成诵”,而“易于成诵”就要求诗歌在音节的变化上最好要有节奏感,有规律性,读起来抑扬顿挫,其次,文字也不能过于生僻。

而这些条件,李贺的诗并不符合。

李贺,有着诗鬼之称,在他的诗中多奇字异辞,内容荒诞诡谲。明人余飏就曾评点其诗

“险仄奇诡,无一字可调俗言,无一言可入俚耳”。

李贺的诗古体多,近体少,声调古拗,不易于朗诵,并且李贺还喜欢使用代词,把许多常见之物用一些陌生之词来表达。

比如在《梦天》一诗中“玉轮轧露湿团光”,在这里团光指的是月光。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李贺的诗中,鬼、泣、血、死等凄寒字眼经常出现,如“鬼灯如漆点松花”、 “鬼雨洒空草”,这些,都增加了朗诵难度。

二:孙洙的选诗要求,择其尤要者

在孙洙的选诗要求中,要体裁完备,而更重要的是要择其尤要者,说白了,就是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很不幸,李贺落选了。

首先,我们先来聊一聊七言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凡例中曾这样评价过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开元之时,龙标、供奉,允称神品。 外此高、岑起激壮之音,右压多凄婉之调,以至‘蒲桃美酒’之词,”

可见,在唐朝诗人中,七言绝句要首推王昌龄和李白,接着就是高适、岑参、 王维、王翰、王之涣等等,在沈德潜的话中,并没有提到李贺。

接着便是五言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也提到

“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纯是化机,不关人力。”

在五言绝句方面的代表人物有王维、李白、韦应物、崔颢等等,同样也没有李贺的存在。

可见,在当时,李贺在绝句方面并不能成为唐朝诗人中的代表人物。

而在古体诗中,根据沈德潜的评价,李贺也不能在唐朝诗人中排入前列。

再加上,《唐诗三百首》选诗侧重近体,而李贺又不喜近体,因而,能够入选的佳作就更少了。

因此,孙洙并未选录李贺的诗歌。

三:李贺的诗风诡秘奇幻、凄苦悲凉

孙洙选诗的最后一个条件便是要启蒙儿童,作为家塾课本。

显然,李贺的诗非常不适合作为启蒙儿童之用。其原因,一是因为李贺的诗风诡秘奇幻,一是因为李贺的诗所抒发的感情多是悲苦凄凉之情。

在前文中,我们就已提...

查看更多
3 高适被收录《唐诗三百首》的诗有哪些,你读过几首?
高适的诗
高适的诗有哪些
高适著名的诗

高适(702?-765),字达夫,沧州蓨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早年仕途失意,长期在梁、宋一带漫游,后又北上燕、赵,最后客居淇上。代宗时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所以《旧唐书》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被收录《唐诗三百首》的诗有哪些,你读过几首?

一、《塞上》

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开元二十四年(736),幽州长史张守珪命安禄山讨奚和契丹,结果大败。这年冬天,高适从封丘送兵到幽州,这首诗就是在幽州时所作。在诗中,诗人陈述了自己对安定边境的看法,认为对奚和契丹的叛乱,不能消极防御,也不能老是用和亲的办法求得暂时安宁,应该象李祎那样坚决反击,以绝后患,方为上策。诗的情调是激昂中有忧郁,表现了诗人要为国效力而又不能施展抱负的郁闷情绪。

二、《营州歌》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这首描写东北地区兄弟民族民情风俗的诗,语言流畅,色彩鲜明。营州,在今辽宁省辽西地区,唐设营州都护府。

三、《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这首诗赞美一个女子的歌唱,写出来的大都是诗人的视觉形象,但读者读后就好象听到歌声一样。

四、《封丘作》

高适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这首诗是高适任封丘尉时所作。县尉是主管一县治安“缉捕盗贼”的官吏,是直接执行统治阶级压迫人民政策的爪牙,高适对这一微官及其职守是很不满意的。诗中既表达了作者对官场事务的厌恶和对闲适生活的留恋,也较强烈地反映了诗人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就全诗的主导思想看,仍然是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的抑郁情绪。


查看更多
4 白居易最有名的七律诗,它为什么能被选进《唐诗三百首》里?
白居易最有名的诗
白居易的古诗
白居易的名诗

白居易有很多成名作,其中一些句子我们是耳熟能详,比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还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还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都非常经典,朗朗上口。

白居易还留下了很多七言律诗,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钱塘湖春行》,但是白居易的七言律诗中,只有一首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作为经典流传,这首诗的题目很长,既是题目,又是诗前小序,这首诗叫作: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在此先交代一下当时的社会环境。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公元846年,这一段时间是唐代比较混乱的时期。“安史之乱”之后,社会早已千疮百孔,动荡不安,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适即位,李适曾经饱尝了战乱,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因此,他在位前期,政治清明,体恤民生,严禁宦官干政,提拔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

因“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势力日益壮大,严重威胁着朝廷的安全,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李适发动削藩战争,但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削藩失败,从此开启四镇之乱,两年后爆发"泾原兵变",李适相继出逃奉天、梁州,依靠宰相李泌及大将李晟等平乱。李适执政后期却任用幸臣卢杞等,并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致使民怨日深、政局转坏;他又大肆敛财,崇信奸臣,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对藩镇由武力转为姑息,导致淮西势力增强。

此诗正是写于唐德宗时期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前后,当年二月,宣武(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三月,彰义(今河南省汝南县)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因各地叛乱频发,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都发生在河南境内,而白居易居住在河南地域,因而一再沦为战乱的中心,战火烧得民不聊生。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再加上贞元十四、十五年长安周围严重旱灾,所以出现了“河南经乱”“关同阴饥”的场景。

就在这一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在长安考中进士,后东归省亲。当时,白居易在洛阳待奉母亲,而兄弟姐妹分散在五处,又屡经战乱和灾荒,诗人因战乱而远走他乡、吃尽了骨肉分离而漂泊无定的苦楚而身怀感伤,于是写下了此诗。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又遭遇灾荒,祖上留下的家业没了,兄弟手足都东西四散地漂泊在他乡。“时难年饥”指战争和饥荒,这是国家的灾难,“世业空”“羁旅”则又是家人的灾难。国难、家难种种不幸都集中在一起,真是难上加难。

“田...

查看更多
5 孟浩然著名的古诗有哪些?被选进《唐诗三百首》中的这几首你都知道吗
孟浩然代表作
孟浩然的诗
孟浩然的诗有哪些

《唐诗三百首》中孟浩然最著名的八首诗词,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孟浩然(689—740),唐代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善于用五言诗描绘山水和田园的景色,他是唐代第一个以山水诗见长的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王孟”。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我来到洛阳拜访袁拾遗,谁知他已被贬官且流放江岭。听说那里梅花开得早,可那又怎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呢?

诗前两句是对偶句,这两句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显出作者心中的愤懑和不平。后两句的“梅花早”极言岭上早梅之好,也反衬出“北地春”的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这种写法,更见感情的深挚。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田园诗以质朴平淡的文字描写了农家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了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做客。浓密的绿树环绕着村庄,村外是苍翠横斜的青山。我们面对着窗外的打谷场和菜园,把酒对饮,闲聊着农事。相约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再来饮酒,欣赏菊花。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的洞庭湖水与两岸平齐,天空倒映在水中,水面与天空混为一体。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城。

想渡过湖却找不到船与桨,闲居在家有负朝廷恩德。旁观别人垂钓,空有羡慕之情。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的夜晚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时,到处都能听到小鸟的啼叫声。昨夜风声雨声四起,也不知花被吹落了多少。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在鱼梁渡口人们在抢渡,显得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知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德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面对北山岭上白云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品味欢欣。我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张五,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稍事歇息。远远看去,天边的树林活像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犹如一弯新月。什么时候你能带着酒到这里来?重阳...

查看更多
6 王昌龄最出名的五言古诗,被唐诗三百首所收录
王昌龄最出名的诗
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诗集大全

王昌龄是唐代大诗人,与李白、高适、岑参等人交往深厚。他的诗语言精炼、意味浑厚,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七绝圣手”之称。其实,他的五言古诗也不乏精品之作。《唐诗三百首》收录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就非常有名,值得一读。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这首由赏月而思念起故人的诗,通过月有盈亏而联想到世间聚散离别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与敬仰之情。

诗题“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有两层意思,一是赏月,一是怀人。开篇六句写赏月,为第一层。最后四句写怀人,为第二层。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悠闲地躺卧在南面书房,拉开帷帘看见明月初上。这两句交代了与从弟南斋之上登高“玩月”的事由。“玩月”是全篇主旨。一个“高”字,写出了诗人为赏月所作的精心准备,特意挑选了“南斋”高楼。一个“吐”字,写出明月从云层中升起的动态。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淡淡月光倾泻在水面和树木上,它们的光影如水波掩映在窗前。这两句实写“髙卧”时“玩月”所见之景。“澹”:水缓缓地流。“演漾”:水流摇荡。月光如水,这两个词逼真地写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感觉。正是这种梦幻般的感觉,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古今世事迥然不同。诗人没有停留在对月色的描摹上,而是宕开一笔,写对月亮的思考,对世事的思考,对生命的思考:亘古以来,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人呢?人也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人都看月亮。但是,月光依旧明,而人生不常在啊!

这深沉的感慨让人想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追问和感叹和这两句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么?

“苒苒”和“澄澄”互文见义。“冉冉”写出了明月东升的动态,呼应上文“开帷月初吐”。“澄澄”,写出了明月澄净如洗的清辉,打开了诗的视野,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层的望月怀远。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我思念的人你在清江河畔,今晚一定也在吟诵思乡之曲。这是对月怀人的悬想。“美人”:自己思慕的人,这里指崔少府。“越吟”:楚国庄舄(xì)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这两句依然是思念友人的悬想之语。

“千里其如何”的意境同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境,给人心旷神怡之感。“微风吹兰杜”是对“千里其如何”的回答,不直说对朋友思念,而写微风吹去兰杜芬芳,这样,既写出了对友人的祝福,同时,也巧妙地运用“兰杜”:散发香气的兰花和杜若来歌颂了友人的文章道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查看更多
7 王昌龄这首《感遇》凭什么能称为《唐诗三百首》的开卷之作
感遇王昌龄
王昌龄的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第五季诗词大会选手郑坤健的离场感言。

他曾是四期擂主,却在总决赛的飞花令中不敌彭敏和韩亚轩,黯然离场。

很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但我觉得他站在那个舞台上便已经是胜利了。

就像第二季选手姜闻页在飞花令中落败时所言: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既然已有着一颗热爱诗词的初心,又何须输赢以及胜负来鉴定我对诗词的热爱。”

这段话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无论是诗词还是其他什么东西,我们热爱并不是为了向他人炫耀,而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本心。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两句出自张九龄的《感遇》,富有哲理,值得一读再读。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首诗写于张九龄被贬之后,清代的蘅塘退士在编辑《唐诗三百首》的时候,选择了这首诗作为开卷之作。

我们都知道一本书的开卷和压轴都是极其重要的,那么问题来了,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经典诗作比比皆是,张九龄的这首诗凭什么能称为“开卷之作”?

首先读过《唐诗三百首》的应该都知道,这本书是有一定的编排规律的。

它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杂诗等等篇目,而在每个篇目中又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而张九龄算是初唐到盛唐的诗人,而他的这首诗是五言古诗,所以放在篇首算是合理。

当然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毕竟初唐盛唐的五言古诗并不少。

最重要的是这首诗他表达出了当时很多文人的心声。

古代的文人大多是抑郁不得志的,但是他们又有着一种清高纯洁的精神。

在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之后,历朝历代以花草来明志的诗人不在少数。

例如东晋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后来菊花就成了隐逸的象征。

还有宋朝的周敦颐独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也就象征着文人的纯洁。

现在再来看看这首诗。

这首诗是他晚年所作,当时的他因为奸臣的陷害和毁谤,被贬为荆州长史。

内心孤愤的他一口气写了十二首感遇,以比兴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坚贞的品德,而这首就是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诗歌一开头就写了两种高雅的植物——兰花和桂花。

我们前面就说过,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曾言“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而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此地盛产桂花,所以他将菊花改成了桂花,这是地域因素,无伤大雅。

“葳蕤”写出了幽兰的繁茂,而“皎洁”则道出了桂花的清雅。

兰花在春风的吹拂下竞相绽放,而盛开的桂花在秋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皎明洁净。

它们在各自的季节里勃发生意,欣欣向荣。

他洁身自好,不是为了求取富贵功名,只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罢了。

他不求闻名于诸侯,但求问心无愧,而这也是古代很多读书人的心声。

全诗看似写兰桂,实际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富有哲理,值得一读。

是的,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