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赵氏在晋国是名门望族,位列士大夫阶层,在晋国北方地盘势力强大,春秋后期,晋国公权衰落,赵韩魏三大氏族瓜分晋国(史称三晋分家)赵氏建立赵国,秦国春秋时期偏隅西北还很弱小,中原诸国都不认同秦国是中原文化圈,视秦国为西戎外族,秦国为表明自己是中原文化圈的,也为了巴结同姓的晋国嬴姓赵氏。
其实就是想着攀附大豪门,好获得中原诸国的认同,就跟着称赵氏了,汉朝以前古人姓和氏是分开的,秦国和赵国同为嬴姓赵氏,古代伦理规定,同氏不同姓可以通婚,同姓不同氏不能通婚,所以秦赵两国从未通婚。秦王都是赵氏,秦始皇他爹赵子楚原名叫赵异人,在赵国做人质。
当时秦国太子赵柱无子嗣,商人吕不韦就想办法把异人弄回秦国后,说服太子妃认异人为子,改名为子楚,秦王赵稷死后,太子赵柱即位才三天就死了,子楚登上王位,没几年也死了,赵政即王位,赵政就是秦始皇了,汉朝以后,姓和氏合并,为区分秦赵两国,秦国君王姓嬴,赵国君王姓赵,后世就称呼秦始皇为嬴政了!
而且秦国国王和赵国国王是一个祖先,这个人就是商代的飞廉,飞廉的两个儿子一个是秦的祖宗,但是在舜帝时期,秦赵的祖宗辅佐大禹王治水有功,被舜赐姓为赢,飞廉的二儿子的重孙子善于驾车,曾经给周穆王驾车,受封赵地,所以这一支是赵,飞廉的大儿子的重孙子混的不怎么样,就去投奔赵了。
飞廉的大儿子的重孙子的孙子养马厉害,被封到秦了,然后呢,周孝王又赐姓赢了,于是就接管了嬴姓的宗祀。秦始皇姓赢没错,是赢的本家,赵国君王是赢的支脉,但是秦的祖先跟着赵的祖先混过,你叫他赵政也没错,秦汉时期基本都开始以封地为姓了,所以叫他秦政也没错,嬴政,赵政,秦政都没错,但是没人敢这么叫,做公子时人们叫他公子政,做国王时人们叫他秦王政,皇帝时被称呼为始皇政,改汉了就称呼他为秦始皇。
其实现代中国人的姓,名体系是汉后才正式采用的,先秦时代是男称氏女才称姓的,姓是古老的体系,母系氏族就有了,是氏族的代表(最早只几个姓都带女字)具体到始皇是嬴姓赵氏(族出于赵,就是嬴部族在赵地出身的一支的意思)就是到了三国对他人也只自称名如刘备就只能是备 ……而不是我刘备……姓名联用只在文件里。
还要写此人的字故叫“表字”如刘玄德,他人对其称字,玄德才是尊重的!再说扶苏与胡亥,都是名,尤其是扶苏(胡亥是胡姬生名亥的)后人以公子来尊称他,从史书里总是出现这一个称呼!
与“秦始皇名为嬴政,那么为什么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叫扶苏一个叫胡亥?”相关的文章
中国古人一生很在意两类人:一类是自己的祖先,一类是自己的后代。
之所以很在意祖先,是因为中国是“祖先崇拜”国度。也就是说,自己一生的事业,都是祖先积累下的“阴德”带来的。没有祖先积累阴德,就没有自己现世的一切。因此,每一个中国古人只要成功了,第一件事就是回去修祖坟,或者对祖先进行大肆封赏。
之所以很在意后代,是因为自己所创造的基业,是需要后代传下去的。而且,每个人的基业,也只有交到儿子们的手里,才会传得久远。同时,才会对自己有好处。因为只有儿子们,才会把自己放在庙堂之上给予祭祀。而这些祭祀品,才是自己百年后在阴间的“庙食”。没有这个“庙食”,自己是无法在阴间“生存”下去的。
而且对于这两方面“在意”,中国古人重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他们都更重视子孙后代把基业传下去。因为虽然祖先很重要,但是给不给祖先“封赏”,实际上已经“命中注定”了。而让子孙后代把基业传下去,则直接关系到自己百年后“庙食”的问题。
当年武则天在选择究竟传位给侄儿还是儿子的时候,狄仁杰就提醒她,传给儿子,百年后可以获得“庙食”,可是传给侄儿,谁给你“庙食”呢?不是说武承嗣、武三思这些人不给,而是在“阴间”,没有侄儿给姑妈“庙食”这样的规矩啊。
咱们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表明,一个人创立基业以后,对自己的儿孙们进行封赏,有多么重要。我们看秦始皇后世的那些皇帝,从刘邦开始,害怕江山被夺,皇位不稳,都在拼命地打击开国功臣,坚决不给他们封王。但是对自己的儿子,却都在拼命地封王。
虽然这些皇帝也知道,如果给自己儿子们封王,儿子们将来可能打架,因此,总会对藩王进行抑制。但是封王这个行动,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一些皇帝,甚至忍不住就想给藩王们更多的权力。比如司马炎,比如朱元璋。而他们给藩王们更多的权力,也造成了后世“八王之乱”“靖难之役”这样的悲剧。
为什么皇帝都想给所有的孩子权力呢?毕竟孩子都是自己身上的血脉,自然都心疼他们。从“自私”一点的角度来看,只有给予更多的孩子照顾,才会获得更多的“庙食”。
但是,秦始皇却非常奇怪。他在当了皇帝以后,对自己的儿子们一个都不封。不但不封赏他的儿子们,对他们也不进行培养教育。唯一对其中有个儿子进行了教育的,也就是扶苏。但是,准确地说,秦始皇对扶苏不是教育,而是惩罚。秦始皇其他的儿子们,究竟干过什么,有什么能力,我们一概不知。现在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除了扶苏以外,其余的几个人,都是胡亥在杀他的兄弟们的时候,留在这场惨烈屠杀中的名字。
秦始皇不对他的儿子们进行分封,造成的结果也是严重的。一是这些儿子们很容易就成为胡亥的刀下鬼。在面对胡亥的残杀的时候,他们没有任何一点反抗余地。二是后来整个大秦帝国被风起云涌的起义军攻打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一个宗室成员可以站出来,带领大军与起义军们作战,保卫他们的大秦江山。
那么,秦始皇难道就没有想过这样严重的后果吗?
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秦始皇...
查看更多与“秦始皇一生功绩显著 为什么不封王他的儿子?”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