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其文辞之精,思想之深,常常令人深感震撼。原文通篇回味无穷,句句字字都充满着儒家教育的深远影响力。通过读解诫子书,更让我们对华夏古代德育教育、文化熏陶有着更深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打造良好的民族精神内核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
诫子书翻译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清静寡欲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气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像黄叶一样)枯老衰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困守在自己破败的房子里,那时再悔恨难道还来得及吗?
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
⑴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⑵行:操守、品德。⑶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远:实现远大目标。⑹广才:增长才干。⑺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淫,过度⑻励精:奋勉,振奋。⑼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⑾驰:消失、逝去。⑿日:时间。⒀遂:于是,就。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⒂穷庐:破房子。⒃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⒄才须学也:才:才干⒅意与岁去:意:意志
赏析
一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统领全篇,将修身的方法表述得十分清楚:一曰“静”,二曰“俭”。
“俭”作“俭朴”解释,这种俭朴的习惯让生活回归自然,与后文的“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相对应,不致让人迷失在声色犬马和纸醉金迷之中而回归清醒自然的状态,就是“静”了。而“静”也让人更加专注,不为浮世所扰,自然俭朴。由“静”至“俭”,由“俭”至“静”,两者互为因果,都是修身养德必不可少的步骤。
当明了“静”与“俭”的意思,那么从文中抽出的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很好理解了。
俭朴的作风近乎自然,也就近乎“淡泊”,在淡泊的状态下不为红尘俗事所扰可以明确志向,所以他说:“非淡泊无以明志。”
有了志向就能静心治学,就能走得更远,所以他说“夫学须静也”,说“非宁静无以致远”。
才干在于学习,这一点不言自明,所以说“才须学也”和“非学无以广才”。至于说“非志无以成学”这一句是前文“非淡泊无以明志”的延伸,强调了若要成就学业在于明确志向,而志向的养成又依赖淡泊的心态,而淡泊的心态就需要在生活中采取俭朴的作风了,切勿...
查看更多与“诫子书翻译及原文(带赏析)”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