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可谓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大乱世,东汉末年汉室倾颓,面临着君弱臣强的局面。此时汉室的天下被分为了十几个势力,这些势力之间各自攻伐,虽然名义上隶属于汉室,但是这些势力却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和外交权,各个势力互相结盟吞并其他弱小的势力。
而这些势力中的曹操却可以由弱变强,这离不开曹操的识人之术,曹操可以做到知人善任,并且曹操颇有气量,可以容纳那些孤傲的狂士。曹操因为拥有这样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得曹操可以将北方给统一,这才当时绝对是丰功伟绩,保证了衰弱的中原不受外敌入侵。但是平定北方之后的曹操,却没能趁势一统天下。
在三国各大战役之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赤壁之战,这场战役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形成,削弱了曹魏的实力。赤壁之战促成一种新的平衡,成就了蜀汉的崛起,可以说刘备是赤壁之战最大的赢家。而这也是曹操一生之中最大的败仗,并且曹操打完赤壁之战后,出现了一个很反常的举动,那就是逃跑的路上一路发笑。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立马开始逃离荆州,曹操在逃到鸟林西时,便开始第一笑,曹操笑诸葛亮少智,周瑜缺乏谋略,并表示如果自己用兵,自己一定会在此布下一路伏兵。可以笑声还没停止,赵云就杀出来了,若非众将保护,曹操估计就回不到北方了。
而走到南彝陵的时候,曹操又笑了,原因也是一样。曹操非常自信的表示,如果自己用兵绝对不会出如此疏忽。但是话音未落,张飞便率军杀来,曹操简直是哭笑不得了,没办法曹操又只能跑,估计曹操也没料到自己今日会这么狼狈。
终于到了会许都的最后一站,曹操人马已经是疲惫不堪,此时曹操第三次大笑,这次原因还是一样,只是曹操这次多了一分自豪,因为这样的情况自己还可以逃掉。不过这时关羽不慌不忙的提着大刀就出现了,看见关羽曹操立马就跪了,把当年自己对关羽的恩惠全部说了一遍,关羽不忍便放了曹操。曹操大喜,立马快马加鞭走出华容道。
回到许都之后,曹操非常有兴致的总结了一番,宴请这些保护自己的将领。但是喝酒喝到一半,曹操便痛哭了起来,这次曹操哭的撕心裂肺,众将以为曹操因为这次失败而痛哭,便劝曹操不要过于伤感。可是这时候曹操却不断念着奉孝二字,曹操告诉众将,自己是在哭奉孝,奉孝离世太早了,如果郭奉孝尚在,何置于遭受如此大败,说罢曹操便痛哭着走了出去。
曹操一生被人说成是奸雄,但是从曹操哭郭嘉这件事情来看,曹操才是真正有真性情的人,因为一个死去的郭嘉对于曹操已经没有一点价值,但是曹操尚且还如此为其失态。这不由让人想到刘备夷陵之战后,刘备没有想到法正,反倒是诸葛亮默默的在哭法正。
查看更多与“赤壁之战之后的局势是怎么发展的?赤壁之战后曹操回城却因他而大哭”相关的文章
三国的局势在魏蜀吴成立以后便开始逐渐稳定,可是孙权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而是把全部心思都投注在自己的霸王事业里。
首先,孙权开始争夺荆州,进而控制长江。鲁肃是孙权的谋臣,在和孙权畅饮的时候,鲁肃就曾经向孙权提议这一战略,对孙权说占据长江的第一步便是剿灭黄祖。孙权也在公元208年的时候,派甘宁消灭了黄祖,控制了江夏。再来,便是开始讨伐刘表,最后是掌控益州。
孙权的第二个举动是进攻山越,平定国内的忧患。陆逊就曾经向孙权进言,山越会妨碍东吴的巩固与发展,一定要先除去。于是,孙权便展开了一连串的镇压和安抚,山越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也壮大了东吴的军事力量。
第三个举动是拓展岭南、夷州,开发江南。孙权一直想要开发江南的经济建设,常常倡导开荒屯田。于是,在孙权统辖的区域大都实行了屯田制。这种制度,不仅稳固了东吴的政权,还确保了足够的军粮,同时提高了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东吴的耕地面积也大大地扩展了。农业的推进,使得交通跟着蓬勃发展,东吴的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佳境。在东吴的百姓也能安家乐业,东吴的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孙权在此期间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最后奠定了东吴的基础,成为了三国之中和曹魏周旋最久的国家。这些都得归功于孙权的上述三个举动。虽然后世有不少人对孙权没有兴师北伐这个举动颇为争议,觉得他偏守一方。但实际上,孙权他是一个不仅懂得创业,更是懂得守业的人。他精明进取,实施的制度都对人民有利,东吴才能够有那么扎实的基础。
查看更多与“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分立的局势,孙权为了东吴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相关的文章
东汉末期赤壁之战是令曹操在其有生之年统一天下的梦想破灭,但是曹氏集团的优势仍然在,只是说给了孙权刘备一个相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扩张自己的势力,曹操再也没有赤壁之战这么好的一统南方的机会了,赤壁之战曹操虽然战败了,但是曹操却很有心计的给孙刘联盟埋下了雷,同时在战略上激化孙刘联盟的矛盾,直至孙刘双方两虎相争,曹氏集团坐收渔利,而曹操的这盘棋局离不开一个地方,也就是襄阳。
赤壁之战后,曹氏集团丢失了到手荆州的大部分,最后只是保下了南阳郡,以及荆州重镇樊城和襄阳,后来曹操和分割了南阳郡的一部分,设置了襄阳郡,所以在10年间,荆州都是三方势力交错的情况,曹操“玩弄”孙权刘备,也是围绕着襄阳计划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襄阳的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可以说曹操刘备孙权三方谁占据谁就占便宜。
《读史方舆纪要》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
曹操占据襄阳,可以南下进取江陵,进而控制长江中上游,对孙权当时的治所秣陵,也就是后来的建康,同时经襄阳过汉水,可以进取汉中,也可以威胁曹氏建团核心的统治区域,许、洛,按理说襄阳应该成为三方争夺最激烈地点,本来襄阳也可以成为曹军南下的一个重要前进基地,可是翻看历史记载,我们就会发现,在建安十四年,曹仁和周瑜在南郡对峙1年多后,不敌弃守北撤,将南郡丢给了周瑜,但是南阳郡还在曹操手里,而且重镇樊城襄阳也在,三方势力交错的荆州在此后的10年间,只有小规模军事冲突,动静最大的一次会战就是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了,险些令曹操迁都躲避关羽兵峰,这已经是建安二十四年了,本该成为军事争夺最激烈的襄樊区域,和其他战区想必的确过于安静,根本原因就是曹操的特意谋划。
简单来说就是,曹操要让荆州这块大肥肉成为孙权刘备两虎相争的动力,而且是无法化解的,曹军一直在襄樊一线保持守势,不主动进攻,因为曹操知道,一旦自己由襄阳发动进攻,那么孙刘联盟必然又会再度紧密结合在一起,自己在襄阳施压越重,双方的结盟也就越牢固,所以曹操果断在抛出荆州这块肥肉后,在另一个方向上,制造孙权和刘备难以消除的矛盾,也就是在江淮一线对孙权极度施压。
相对来说,在刘备没有取得益州之前,孙权的势力要远远强于刘备,曹操必然要给孙权施压,让孙权成为第一个撕裂孙刘联盟的人,毕竟刘备没有这个底气,也没有这个条件,而且赤壁之战后,当时的局势其实也是埋下了隐患的。
赤壁之战的事实是,孙权费力不讨好,刘备捡了便宜,就实际结果而言,孙权在赤壁之战前就夺得了江夏郡的一部分,战后,南郡还是自己费力打下来的,更主要的是,在防线上,孙权集团几乎是凭自己一方主力独自抵抗曹氏集团,刘备呢?在孙权的庇护下倒是趁机扩大,刘备成为了赤壁之战的最大的赢家,本来战前真的相当于是丧家之犬了,没想到1年的光景,就瞬间成为可以染指天下的一方势力,你让孙权怎么想,本来荆州就应该是孙氏集团的,现在却被盟友一口气吞了大半,这谁心里...
查看更多与“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下了这步棋,最后孙刘被曹操牵着鼻子走”相关的文章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孙权真的很忙,夷陵之战之后孙刘两家再次联盟,蜀汉彻底放弃了荆州地区的奢望,诸葛亮将蜀汉的出路放在了北方,开始了五次规模较大的北伐,而具有荆州的孙权在扩充了自己的版图之后也恪守了与蜀汉的第二次联盟对曹魏集团发动北伐作战。
大多数读者对于三国历史的了解来源于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这部以三国历史为基础的“小说”全文以“尊刘抑曹”为写作基线,正面形象蜀汉、负面形象曹魏,剩下一个被边缘化的孙吴,因此在三国时期孙权的行动被动的“默默无闻”。
实际上孙权开始的北伐作战要早于诸葛亮,但是虽然诸葛亮北伐的战绩“寥寥无几”但是与孙权北伐的战果相比依然有可圈可点之处,由此可见孙权的北伐之战是有多糟糕。
孙权亲自率军进行了四次北伐作战,不但寸土未得反而成为曹魏将军“刷经验利器”,曹魏大将满宠、张辽等等都是靠着刷孙权的经验成为名将的。
孙吴政权的北伐绕不开曹魏军事重镇合肥,因为孙权率领的四次北伐就打了四次合肥,如果说孙权的北伐之路是一个副本,那么孙权在同一个boss处被干倒四次,直到最后也没能开启第二个副本。
孙权的第一次北伐在公元208年,那个时候周瑜火烧赤壁,曹魏大败不得不放弃了刚刚到手的大部分荆州诸郡,周瑜乘胜追击与曹仁就南郡展开争夺之战。
孙权看着周瑜战功赫赫也想乘着曹魏新败士气低落的好机会给自己积累作战的资历也给自己的履历上增添些统治资本,于是亲率大军进攻合肥。
原本以为可以速生的合肥之战却打成了旷日持久的攻城战,吴军从公元208年末打到公元209年初依然是久攻不下合肥城,这个时候风闻曹操援兵快到了,孙权也就下令撤退了。
第二次北伐之战发生在公元214年也就是“湘水划界”(孙权与刘备集团就荆州划分问题达成协议)之后。
孙权与刘备集团达成协议之后孙权“闲的没事”决定乘着曹操主力与刘备集团对峙汉中的时候再次攻打合肥。这个时候合肥城里只有张辽和他的七千士兵,此战孙权是带着满满的信心直奔合肥。
但是结果这场实力悬殊的战役双方都发挥自己的“超常水平”,只是张辽军是超正常发挥而孙权军是超不正常发挥。
战役刚一开始张辽便发动突袭,以八百勇士冲击孙权前锋军(大军还未到)五千多人,孙权军竟然挡不住被张辽冲到孙权营帐之前,吓的孙权爬上小土坡用长枪防御才侥幸不败,而张辽带着自己剩余的士兵退回了城里。
此战对吴军打击极大,这场战斗结束之后虽然孙权以巨大的优势兵力围攻合肥但是依旧久攻不下。这个时候孙权军中发生疫病,孙权无奈再次撤军。撤退的时候孙权又一次遭遇张辽主动出城突击,这一次孙权距离被俘仅有一桥之隔。
这一战孙权不但打的丢人而且对整个东吴都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这也间接的导致了在公元230年,孙权率军进行的第三次北伐魏国合肥新城(魏国对于吴国的骚扰合肥的行为不胜其烦,于是废旧合肥城在北三十余里处建新合肥城)时,因为在上岸时遭到魏军的伏击遭受到轻微伤亡就再次退兵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孙权安静了许多直到公元23...
查看更多与“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和刘备都在扩张疆土,而孙权他在忙什么呢?”相关的文章
208年的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戏份,什么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蒋干盗书,一幕一幕真的很少有历史事件是如此的鲜活。虽然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没有演义中的这么戏剧化,但赤壁之战,确实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割据,一举将曹操一统天下的势头打住。
在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时候,刘备还依附在刘表之下,除了身边的铁哥们关羽、张飞、赵云,以及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势力。而此时刘表病重,刘表的两个儿子不堪重要,刘备和另一边的孙权都打着刘表地盘的主意。可刘表统治依靠的主要力量,襄阳蔡氏等却对曹操心向往之。
孙权的政权稳定已有一段时间。从195年孙策从袁术手中要回来父亲孙坚的军队,孙策就带着这帮人一直在江东打拼,先是击败扬州刺史刘繇,之后又活捉会稽太守王朗。在197年袁术称帝后,孙策和袁术彻底决裂,完完全全成了一支独立力量。之后孙策又拿下庐江、大败黄祖、取得豫章。到孙策战死的200年,已基本平定江东。孙权即位一直到赤壁之战,孙吴的政权一直很稳定,除了和刘表之间互有讨伐之外。
208年赤壁之战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曹操大败而归,刘备从此有了独立的地盘,而孙权则在江东彻底站稳,同时还觊觎着荆州。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在211年趁着刘璋邀请自己去平定汉中张鲁的时候,开始谋划夺取蜀地。从212年到214年,刘备平定蜀地用了三年的时间。
在刘备取得蜀地的同时,孙权也在210年拿下了交州。曹操赤壁战败之后也没闲着,211年,开始对关中用兵,不到两年的时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凉州基本平定。
从215年开始,刘备和曹操的重心都转向了汉中的张鲁。虽然汉中的所有者张鲁投降曹操,但汉中最后还是留在了刘备手中。在刘备刚刚拿下汉中的时候,身在荆州的关羽又乘机进攻襄阳、樊城,关羽虽然大胜。可背后被孙权下了黑手,关羽败走麦城。刘备也因此丢了荆州。
查看更多与“赤壁之战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赤壁之后延续出了三国鼎立的局势”相关的文章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统一了北方,荆州不战而降。此时的曹操,可谓是志得意满、气吞山河。在与孙权的战书中,更是口气颇大地说:“愿与将军会猎于吴”。然而,天不遂人意。赤壁之战以曹操大败结束。自此,天下三分的局面初步形成。曹操,也一辈子没能涉足南方。为什么在赤壁之战后,曹操不再为统一天下努力呢?
首先,曹操并没有因为赤壁的失败一蹶不振。
事实上,在赤壁之战失败以后,曹操仍然有许多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比方说,击败马超韩遂,稳定了雍凉地区。比方说,逼降张鲁,并与刘备进行了汉中争夺战。此外,曹仁、张辽、于禁、李典、徐晃、乐进等将领也都或多或少地与孙刘进行着战斗。也就是说,如果说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完全没有做过任何统一天下的尝试,这显然是不有违事实的。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兵锋锐气,远不如前。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是纵横天下的英雄。收黄巾、灭吕布,降张绣、败袁术,击袁绍、征乌桓。可以说,天下一大半的诸侯都是曹操给干掉的。而在赤壁之战后,曹魏集团的军事成果可谓是乏善可陈。除了战胜马超韩遂拿下雍凉地区以外,几乎全是败战。
其次从军事主帅的角度观察,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基本是曹魏集团每场战争的军事统帅。吕布、张绣、袁术、袁绍……甚至包括曹操大败的赤壁,每一场战争,都是由曹操亲自指挥的。而从结果上看,曹操的战绩相当不错。虽然有赤壁这样的大败,可总的胜率相当可观。应当这么说,曹操本人,就是曹魏集团前期最好的军事统帅。
然而,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仅仅指挥了与马超韩遂的战争。在汉中之战,曹操明明本来身在前线,却最后交由夏侯渊指挥。在襄阳之战中,曹操先是派于禁率军支援。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曹操又改派徐晃支援。可以想象,如果在十年之前,曹操早就亲上前线与关羽一争夺雌雄了。
而曹操在军事上退居二线的原因也很简单:曹操老了,同时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要做。与大家传统的曹操、刘备、孙权是同辈人的印象不同,曹操,是这三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那是直接把自己视作是孙权的长辈了。
在赤壁之战之时,曹操已然54岁。做个对比,那年,刘备48岁,诸葛亮28岁,孙权更是只有26岁。我们知道,曹操一共活了66年。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也算得上是长寿了。即便如此,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也只剩12年的人生了。
曹操写过一句诗,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诗当然颇为慷慨激昂。然而,这首诗是曹操在远征乌桓归来之时所写的。在曹操真正的“暮年”,他远不如曾经那么志向高远。他写了不少与养生、与修仙相关的诗歌。曹操,毕竟也是会老的。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汉中之战。在张鲁投降后,曹操曾考虑过是否进攻益州。最后,曹操决定放弃益州,说出了“既得陇复望蜀耶?”的名言。从最后的结果上看,在曹操占据汉中后,益州一日数十惊。如若出兵,一切皆有可能。可以说...
查看更多与“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发生了什么?他后来有接着为统一天下做努力吗”相关的文章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另外两场战役为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众所周知,赤壁之战的赢家是孙权和刘备。不过,在很多人看来,孙权通过赤壁之战获得的好处更多,比如稳固了江东,将势力扩张到荆州地区等。赤壁之战后,刘备获得的好处也不少。除了从荆州之地获得数万兵马,刘备还得到了三位虎将和五郡之地,同样是收获颇丰。
一
首先,就三员大将来说,分别是黄忠、魏延、霍峻。就黄忠来说,黄忠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在赤壁之战后,黄忠成为刘备的手下,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除了在益州之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汉中之战中,黄忠这位虎将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对此,在笔者看来,黄忠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成为曹操最终从汉中撤军的原因之一。刘备称汉中王后,黄忠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刚侯。
二
在赤壁之战前后,魏延也跟随了刘备。等到刘备进入巴蜀之地,和益州牧刘璋展开较量的时候,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公元219年,刘备经过数年的较量,终于在汉中之战中正面击败了曹操,从而夺取了汉中之地。等到刘备要回到成都的时候,提升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由此,在蜀汉将领中,魏延完全可以和黄忠等五虎上将相媲美。等到刘备白帝城托孤后,魏延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
三
至于霍峻这位将领,因为去世的相对较早,所以知名度不如魏延和黄忠。但是,对于蜀汉的建立,霍峻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赤壁之战后,霍峻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和魏延、黄忠一样,霍峻也参与到了益州之战中。不过,不同的是,霍峻没有去攻城略地,而是为刘备镇守后方的葭萌城。在只有800人的基础上,霍峻居然坚守了一年多,甚至击溃了刘璋的一万大军,为刘备顺利攻占益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等到刘备平定巴蜀之地后,嘉霍峻之功,于是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霍峻病逝后,刘备又收养他的儿子霍弋为养子。
四
最后,除了获得荆州之地的数万兵马和三员虎将,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更是夺取了荆州五郡。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在荆州四郡的基础上,刘备又向东吴孙权索要荆州的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于是刘备便有了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由此,对于刘备来说,因为占据了五郡之地,所以成为荆州地区的最大势力了。在刘备进攻益州的时候,...
查看更多与“赤壁之战之后的局势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其中刘备受益最多”相关的文章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大军,粉碎了曹操南下迅速平定荆州、扬州的计划。在"赤壁之战"之后,孙刘联军开始反攻荆州,孙权取得南郡,刘备取得武陵、零陵、长沙、桂阳。"荆南四郡"虽然地盘大、人口多,但是战略价值远不如南郡。有了南郡之后,孙刘联军才有屏障荆南以及西进入川的能力;后来双方更是因为南郡的归属爆发了战争。"南郡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力,并不比"赤壁之战"小。
"南郡之战"的历史背景
"南郡之战"是紧随"赤壁之战"之后的,"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冬十二月,"南郡之战"是在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年),打了很长时间。"赤壁之战"之后,曹仁留守江陵,徐晃大概也在江陵,满宠在江陵以北的当阳,李通大概是在汝南郡西部,靠近南襄盆地的地方。而曹操本人并没有在南郡,而是拐了一个弯,跑到了淮南地区。
周瑜和曹仁在南郡打了差不多快一年时间,这段时间曹操都没有到南郡去,而是跑到淮南平定雷绪、梅成、陈兰等势力。在南郡战场上,除了满宠、李通等人的支援,几乎没有见到其他支援(文聘、乐进与关羽的战斗有争议,小编更倾向于发生在建安十七年的"青泥之战"中)。这说明曹操对孙刘联军(准确来说应该是孙权)的态度,或者说进攻的战略,变成从淮南地区入手。所以他会在建安十四年做了很多加强控制淮南地区的举措,又消灭陈兰、梅成等反抗自己的势力。
至于荆州的态度,曹操应该是一种防御为主的态度,南郡已经深入到江汉盆地腹地,利于进攻,不利于防守。我们看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和"南郡之战"有些类似。一个是樊城被围,一个江陵被围。"襄樊之战"中曹操不断向樊城输送援军,"南郡之战"却没有。可以看出曹操的底线是保证对南襄盆地的控制。江陵对于孙权和刘备是必争之地,没有江陵,荆南地区得不到保护,更不要说刘备集团和江东集团都想要的益州。但对于曹操来说,重要性相对弱一些。所以周瑜等人坚定不移地进攻江陵,曹操却没有花费太多的资源保卫江陵,这是"南郡之战"的一个历史背景。
周瑜、曹仁争夺夷陵
"赤壁之战"后,周瑜、程普、刘备等人离开向西追击,对南郡发起反攻。江陵是一个军事重镇,当初曹操之所以派遣"虎豹骑"急行军追杀南撤的刘备,就是担心刘备先一步赶到江陵。而且益州...
查看更多与“赤壁之战后又发生了南郡之战,那这场战役有什么样的影响呢?”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