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临皇帝的原名叫爱新觉罗·福临,他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在清朝入关以后,他是首位皇帝。
福临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他在1638年的时候在沈阳故宫永福宫出生,年号顺治。顺治皇帝在幼年的时候登基,那时他才六岁,所以他的身边有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在1644年的时候清朝入关,入主中原,所以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一位皇帝。
顺治七年的时候多尔衮出塞涉猎,死于滦河,福临面对这样的局面只能提前亲政,可是当时全国出现了新的抗清高潮,福临没有畏惧,他和大臣们反复筹商后采取了一定的政策,使局面开始好转,这也为之后进攻云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顺治十年的时候顺治面对被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采纳了贤臣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后来他又积极地鼓励地主和乡绅招民垦荒,除此之外顺治还实行了一些别的政策,不久这些措施让开始走向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
顺治是一个负责的皇帝,因为他不仅挽救了农业生产,还惩治了很多贪官污吏,因为顺治是一个对整顿吏治十分关注的人,就这样,在顺治和大臣们的努力下清朝发展得很快。顺治在位的时间比起清朝的很多皇帝来说并不长,但是纵观他的一生,他在位的时间还是很长的,因为顺治皇帝只活了二十岁就驾崩了,对于他的死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福临不顾孝庄和朝臣反对
福临皇帝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比起其他的皇帝,在他身上有着太多的“叛逆”,比如他曾经不想当皇帝想皈依佛门,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这种想法已经令很多人吃惊了,不仅如此,福临还曾不顾母亲孝庄和朝臣的反对废掉了自己的皇后,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福临废掉的皇后是博尔济吉特氏,她是福临在生前第一个被册封的皇后,她的父亲是蒙古亲王,不仅如此她还是福临母亲孝庄太后的侄女,她嫁给福临,可谓是亲上加亲,这在古代也很常见,可是福临并不喜欢博尔济吉特氏,即便她很漂亮也很聪明,也丝毫没有换来福临的一点点喜欢。
福临不喜欢博尔济吉特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这位皇后生活十分奢侈,并且天性妒忌,容不得他人,其实这些特点在女人的身上很常见,但是古代男权思想严重,加上福临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所以他一点也不喜欢博尔济吉特氏,两个人在一起也常常吵架。
其实夫妻间吵架是很正常的,不过福临是皇帝,每次博尔济吉特氏和他发生了矛盾都让他耿耿于怀,久而久之他就萌生了废后的念头。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太后的侄女,孝庄太后十分喜欢她,这样的偏袒让福临不仅冷落了自己的皇后,也疏远了自己的母后,他开始和自己的生母冷战。终于,在1653年,在和生母进行了三年的冷战后,福临不顾孝庄和朝臣的反对,降旨废掉了皇后,将她贬为静妃,当时福临废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皇后喜欢奢侈,二是皇后喜欢妒忌。
查看更多与“关于顺治皇帝简介你看过吗,原来他是个叛逆的皇帝”相关的文章
在清朝前期,清皇室与蒙古贵族联姻非常紧密。皇太极崇德宫五妃,都是蒙古贵女,姓氏都是博尔济吉特氏。
这个女人就是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名字是博尔济吉特·额尔德尼本巴。为了叙述方便,下文还是称她为博尔济吉特氏。
她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女,父亲是科尔沁亲王吴克善,可以说是草原明珠,天生尊贵。
从血缘上看,她是顺治的表姐,但是为了亲上加亲,在孝庄和摄政王多尔衮的安排下,把博尔济吉特氏指婚给了刚刚登基,而且只有六岁的顺治帝。
到顺治14岁时(1651年),与博尔济吉特氏举行了极为隆重的婚礼。结婚后,博尔济吉特氏正式被册封为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可是顺治偏偏不喜欢她。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从小受到了母亲孝庄和多尔衮的管束,很多事情都不能亲自决定,受到了别人的掣肘,这让他非常的郁闷,也让他越来越叛逆。
所以面对别人给他安排的皇后,他根本不会喜欢。
历史好像就是一个轮回,祖母或者母亲为皇帝安排的同族皇后,往往都得不到宠爱。
就比如历史上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后薄皇后,就是祖母薄太后为汉景帝指婚的。
薄皇后与汉景帝做了20年的夫妻,也没有受到宠爱,等薄太后去世4年后,就被废了,退居别宫。
顺治帝对待博尔济吉特氏也是一样,无论皇后是多么好的女子,他就是不会喜欢。
两个人的生活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别,顺治帝崇尚节俭,而博尔济吉特氏作为草原公主生活奢侈。
据历史记载,一次在用膳的时候,其中有一个餐具不是金器,皇后竟突然发怒,很不满意。
“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
这一切让顺治帝很看不惯。
而且,由于不喜欢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帝就纳了很多嫔妃。博尔吉特氏生性善妒,不能容人,对顺治帝的行为极为不满。
这两个人的性格都非常倔强,脾气也不能相容,经常争吵。久而久之,顺治就更加对皇后不满意,耿耿于怀,也动了废后的念头。
终于,在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顺治帝不顾众朝臣反对,甚至不理会宗法,以志趣不合为由,将博尔济吉特氏降为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被降为静妃后就从清室官方典籍史料中消失了。
而从隔壁朝鲜《李朝实录》中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其中记载,废后返回科尔沁并生子,“所生子亦贤”。
也就是说,博尔吉特氏被废后,没有继续留在皇宫之中。而是回到了草原,还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也很贤能。
据传后来清朝皇室还想把这个儿子接回宫中,但遭到了拒绝。
以静妃的果毅性格,她怎么肯把自己的儿子再送回那个牢笼呢?
不过,在她之后,科尔沁又选择了另外一个女子入清宫,这个女子是静妃的侄女,她也成为了顺治的第二位皇后。
查看更多与“顺治皇帝的这位皇后对顺治的行为极为不满,导致她后来就被废掉了”相关的文章
顺治十四年(1657年)皇贵妃董鄂氏所生皇四子夭折。
顺治十七年(1660年)皇贵妃董鄂氏病逝。
皇贵妃董鄂氏死后,顺治皇帝终日郁郁寡欢,万念俱灰,看破红尘,身体每况愈下。半年之后,顺治皇帝又不幸染上天花,很快也病逝了。
关于顺治皇帝之死,自清初以来一直一种像传奇小说一般的说法:大概意思是顺治皇帝因为宠妃董鄂氏突然病逝,忧伤过度,因此决定放弃九五之尊的地位到五台山出家为僧。
顺治皇帝之死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顺治皇帝的宠臣兼替顺治皇帝撰写遗诏的学士王熙,顺治皇帝死后在宫中守灵二十七天的内阁中书舍人张宸,和为顺治皇帝设道场说法的佛家国师玉林琇,分别记录了顺治皇帝从患病到病逝的整过程。
顺治十七年(1660年)年底,顺治帝感到身体不适,下令免去一年一度的元旦大朝庆贺礼,本来顺治皇帝应该亲自到太庙举行的除夕祭礼,但是最后只能派遣官员代为行祭。
顺治皇帝也预感到这次得病可能和以前大不相同,对自己的病情也很紧张。
皇上,该嗑药了
因此,顺治十八年(1661年)元旦后一天,顺治皇帝强打精神把宠爱的太监吴良辅送到悯忠寺落发为僧;
第三天又多次派內侍到万善殿,传旨国师玉林琇为自己念经祈祷。
第四天早朝正式向王公勋贵,文武大臣宣布顺治皇帝患病。尽管没有宣布患病的具体情况,但大臣们很快就知道了顺治皇帝患的是烈性传染病兼不治之症天花。
顺治皇帝得天花的消息使整个清朝的内外全部变得紧张兮兮的,宫禁中撤去了因为元旦节才刚挂上的各种喜庆之物,同时向全天下传谕:毋炒豆、毋点灯、毋泼水,接着,大赦天下,释放除了十恶不赦的死罪大罪外所有的罪犯,用来祝福顺治皇帝尽早康复。
但是顺治皇帝无法欺骗自己,他知道自己命在旦夕,对后事的安排已经迫在眉睫。
第六天半夜,他紧急命令内侍传谕学士王熙和麻勒吉,速到养心殿安排自己的后事和记载自己的遗嘱。三更时分,王熙和麻勒吉二人没有耽搁,立马跟随内侍赶到宫中,顺治皇帝向他们透了自己病情的真实情况,说自己“已患痘症,势将不起”,自己身体完全不行了,必须让你们过来速度撰写遗诏。
学士王熙从命,在顺治皇帝床前匆匆写下遗诏的第一段。
此时顺治帝已疲惫不堪。王熙担心这样下去皇帝可能支持不住,便赶紧说,为了不使圣体过于劳累,待他们将诏书全部拟就再行进呈。
已经进入濒危状态的顺治皇帝微微点头同意。这样,王熙和麻勒吉二人到乾清门西朝房内起草了顺治皇帝的遗诏,然后前前后后又进行了三次改动,直到第二天日出才算真正的定稿。
经过这样一天的折磨,第七日半夜,顺治皇帝病逝于养心殿,年仅二十四岁。
第八天,清王朝正式为顺治皇帝办丧。
第九天清晨,宣诏官到紫禁城金水桥下,向守候了一昼夜的王公勋贵、文武群臣宣读哀诏,要求百官各退回自己的衙门守制。
由于这是清王朝入关后举行的第一个皇帝大丧礼,因此清王朝极其重视也格外隆重。
头九日每天早晚,所有王公勋贵、文武官员都要到乾清门外哭丧;在治丧期的二十七天内,俱不准私自回家。
顺治皇帝的灵堂就设...
查看更多与“顺治出家这一说靠谱吗?濒危状态的顺治皇帝当时竟然才二十四岁”相关的文章
顺治皇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6岁登基,在位18年,在24岁之后便隐匿于世。人们常常讨论,24岁是帝王一生中最好的年纪,顺治帝如果在世,他为什么不继续执掌威秉?如果顺治帝在这年突然离世,那又是什么导致皇帝早崩?
一、令顺治十分痛苦的“摄政时期”
顺治登基时只有6岁,在位时间仅18年,却为历史留下了太多的迷云。作为第一个入关的幼帝,年幼的他根本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执政。虽有天子之名,顺治却长期无法行皇帝之实。在他年幼的时候,朝政都由摄政王多尔衮掌管。而多尔衮统管旗人,又功高震主,当然不把顺治这个黄毛小子放在眼里。
当年皇太极猝然去世之后,多尔衮便有同豪格争夺位的想法。只不过孝庄最终出面,仰仗礼亲王代善和济亲王哈朗的支持,推举福临(顺治)即位。但多尔衮不甘心,还说“若以我为君,以今上居储位,我何以有此病症”的话,言辞间充满了抱怨与不满。
在多尔衮摄政时期,他的称号还由最初的“摄政王”变成了后来的“皇父摄政王”,有说法认为这也是源于孝庄皇太后跟多尔衮的“某种关系”。顺治帝皇帝做不成就罢了,身边竟然还平白无故地多了位专司遥控他的“父皇”,这足以令小天子龙颜大怒。可顺治年龄尚小,母亲又同“父皇”打得火热,没有人帮的小顺治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顺治七年冬(1650年),这位权倾一时的摄政王终于在北疆狩猎途中去世。关于多尔衮的死,史书是这么记载的:“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夢于喀喇城,年三十九。”官方措辞如此简单凝练,不免引旁人遐思。当时有书《北游录》对其进行了还原,大意是说,多尔衮因膝盖受伤引发感染,最终死于外境。不管多尔衮是怎么死的,顺治帝终于能初尝权力的味道了。
二、顺治亲政时期
1651年,顺治终于迎来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亲政”。顺治不同于传统满人,他自由熟读四书五经,满脑子都是“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儒家义理。他本人曾在宫里大穿汉式服装,也曾穿戴明式皇冠皇袍,颇有些离经叛道的意思。
多尔衮等老皇族代表的是满族的利益,这些人生长在满洲,对汉人和中原文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而顺治帝不一样,他曾靠清算多尔衮和审理满洲贵族圈地案来树立自己的权威。顺治从小就跟着传教士汤若望学习算学、天文学,并对西方的数理知识特别感兴趣。在一众朝臣的帮助下,顺治帝终于坐稳了皇位。
孝庄太后为顺治安排了两任皇后,但这些满蒙族的大小姐都没有讨得皇帝的欢心。顺治帝后来喜欢上了鄂硕的女儿董鄂妃(但此时董鄂妃已是别人的妻子了),因董氏青年时曾跟随父亲南征,熟悉正统的士人文化,比起那些在深宫里呆久了的北方女人来说,董鄂妃一定是温润贤淑些的。
董鄂妃与皇帝的关系打得火热。皇帝迷董鄂妃几乎忘我,据说皇帝曾多次向孝庄提出废后,要将董氏立为正室。顺治还曾为董氏举行了一次大典,以示对她的敬重和珍爱。按照清朝惯例,只有皇帝册封皇后才能昭告天下。顺治皇帝这几番折腾,弄得孝庄相当不痛快。
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少年,董妃因丧子过度悲痛而去世。顺治帝...
查看更多与“顺治皇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为何后面萌生出家到五台山的念头?”相关的文章
顺治帝为情所困是出家的诱因,真正的原因在于他戏剧化的一生,他想要做些什么却是现实与想象中格格不入,种种的无奈积压之下,不说崩溃边缘,也差不多了。好不容易碰上红颜知己董鄂妃,还是红颜薄命早早死去,失去爱情寄托的顺治帝自然选择了出家这个信仰寄托了。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以后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清朝由关外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全国性政权。因此他虽然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庙号却是世祖。
在世人的眼里,顺治帝无疑是幸运的,清朝在入关前后最艰苦的几年是在摄政王多尔衮指挥下突飞猛进的。等顺治帝稍微大点以后,手握大权的多尔衮又突然猝死,顺治帝得以顺利亲政,可以说是白捡了一个偌大的天下。
但顺治帝所谓的幸运人生对他而言无疑是痛苦的。
顺治帝的皇位是大哥豪格与叔叔多尔衮争夺皇位时妥协而来的。(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当时两方各有优势,因此选择了年幼的顺治帝福临继承皇位。
六岁的顺治帝登基以后不久明朝被李自成所灭,摄政王多尔衮因此趁机入关。入关以后多尔衮指挥下的清庭越来越强,先后灭了李自成之大顺和张献忠之大西还有南明的弘光与隆武政权。
多尔衮有了这些不世之功以后,越发肆无忌惮。当时身为傀儡的顺治帝的废立也就是在他的一念之间,为了稳住多尔衮,他的称号是一加再加,称之为皇父摄政王。甚至都传出顺治帝母亲孝庄太后下嫁于多尔衮之事。
这时期顺治帝的傀儡生涯可以说是既是提心吊胆又是耻辱的。
顺治七年,多尔衮猝死顺治帝得以顺利亲政。
大权在握以后,顺治帝以为可以打造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国度,结果是屡屡碰钉子。不得不说顺治帝可以说是清朝最有远见的皇帝,面对当时复杂的局势,他是大力重用汉人,颇有成效。却使当时的满洲贵族集团大为不满,因此引发了满汉矛盾,同时满洲贵族入关以后的迅速腐化,还有汉人之间的党争,也使顺治帝是一团糟。
而且南方因为剃发易服抵抗的是此起彼伏。
绕了一圈以后,顺治帝发现理想中的国度似乎渐行渐远,而自己也似乎永远摆脱不了多尔衮的阴影,只能活在雄才大略的多尔衮影子之下。
面对这种失败,年轻的顺治帝一方面继续不妥协的治国。(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一方面顺治十三年顺治帝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董鄂妃入宫,顺治十四年顺治帝又开始信仰佛教。
顺治帝对于董鄂妃的宠爱可以说是无与伦比,当时能与顺治帝谈心的人不多,董鄂妃也是个才女,顺治帝与其聊的很是开心,顺治帝感觉到自己的爱情来了,对于董鄂妃也是宠爱至极,甚至董鄂妃生下一个儿子以后,顺治帝高兴之余向天下宣告“此乃朕之第一子”,忽略了前面几个包括以后的康熙在内的皇子。
董鄂妃可以说是顺治帝的爱情寄托,无奈生活中的最后寄托了。
顺治十七年董鄂妃病逝,失去了爱情寄托的顺治帝彻底崩溃,因此转而开始大力信仰佛教,以信仰为寄托,几次大闹着出家。
甚至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得天花病死以后,到了今天都有很多人都怀疑顺治帝是借假死出家了。
结合顺治帝这“幸运”的一生来看,当了七年傀儡,母亲有着下嫁的耻辱风波。亲政十年治国却是...
查看更多与“顺治皇帝是借假死出家了吗?她死后顺治彻底崩溃”相关的文章
民国初年,一些清朝野史秽史在坊间盛为流传,其中就包括“太后出嫁、顺治出家”等传闻。
对于“顺治出家”一说,清史专家孟森曾专门撰文反驳,而其主要依据是顺治朝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也是顺治遗诏的草拟人王熙的自撰《年谱》。
王熙(1628-1703),字子雍,顺天宛平人,明礼部尚书王崇简之子,顺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曾任日讲官、弘文院学士、礼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
在其《年谱》中,王熙详细记载了顺治病死前的基本情况:
“初六日,三鼓,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随勉强拭泪吞声,就御榻前书就诏书首段。
随奏明恐过劳圣体,容臣奉过面谕,详细拟就进呈,遂出至乾清门下西园屏内撰拟,凡三次进览,三蒙钦定,日入时始完。至夜,圣驾宾天,血泣哀恸。
初八日,又同内阁拟上章皇帝尊谥,又同内阁拟今上皇帝即位年号,又为辅政大臣撰誓文。”
作为王熙年谱的辅证,时在宫中担任词臣的张宸也记载说:
“辛丑正月,世祖章皇帝宾天,予守制禁中二十七日。
先是初二日,上幸悯忠寺,观内吴良庸祝发。初四日,九卿大臣问安,始知上不豫。
初五日,又问安,见宫殿各门所悬神对联尽去。一中贵向各大臣耳语,甚仓惶。
初七日,释刑狱诸囚狱一空。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
之后,张宸又详细记述了顺治的整个治丧过程。
作为顺治病逝前后的亲身经历者和亲眼目睹者,王熙与张宸均记载顺治死于天花而绝非出家,这无疑是极有说服力的。
当然,“顺治出家”的传说也确实是事出有因,如民国史学家陈垣即认为,“顺治出家之说,不尽无稽,不过出家未遂而已。”
据其研究,如《憨璞语录》、《续指月录·玉林传》及《玉林年谱》、《北游集》等佛教典籍均记载:
从顺治十四年起,顺治与南北名僧木陈、玉林、憨璞聪、溪森等都有密切交往,顺治曾封玉林为“国师”,并请玉林为自己取法名“行痴”,号“痴道人”,且执弟子礼。
此外,顺治还请茆溪森为自己剃度,如《续指月录》中记载:“玉林到京,闻森首座为上净发,即命众聚薪烧森。上闻,遂许蓄发乃此”。
如此看来,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关于顺治出家及火烧行森的情节由此演绎而出,只是真实的历史是,顺治虽然想剃度但最终未能实现,而行森也并未被烧死。
据说,顺治当时之所以想出家,一方面是想亲自为董鄂妃和爱子超度亡魂,另一方面,是厌倦了宫中的生活,即所谓的看破红尘。
但是,顺治的举动很快惊动了孝庄太后,后者一再对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都没有动摇顺治的念头。于是,孝庄皇帝请来了高僧玉林琇。
据载,玉林琇曾与顺治有一番交谈,后者问他:“佛祖释迦牟尼和禅祖达摩,不都是舍弃王位出家了吗?”
玉林琇冷静答道:“佛祖和禅宗是悟立佛道,而当今世间需要您护持佛法正义。所以,您应该继续做皇帝。”
玉林琇的一番规劝,终于让顺治皇帝回心转意,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不过他虽然不能出家,但仍心有不甘,于是让身边太监吴良辅作为替...
查看更多与“是谁让顺治皇帝回心转意,让他打消了出家的念头?”相关的文章
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也是清末朝廷中为数不多的清流之一,而他的日记中曾记载着这么一首诗“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十八年来不自由,江山坐到我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他千秋与万秋”这首诗是他在北京西山所见,后人觉得,其诗风格实在如同顺治的口吻,因此有人断定,顺治当年因董鄂妃去世后,不再贪恋红尘,选择了出家,可是这事是真的吗?
顺治有出家的嫌弃,但是嫌疑并不是确定,皇太极病死后,多尔衮成为了当时最为有权力的一个人,后来基于多种原因,多尔衮没有登基为帝,而是立年仅6岁的爱新觉罗·福临为帝,史称“顺治”不过,虽然顺治登基为帝了,但是当时的朝廷大权都还在多尔衮的手里,可以说,那个时候的顺治完全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多尔衮死后,顺治将多尔衮的尸体扒出来鞭尸,由此我们可见他对多尔衮的恨意有多深,年少时多尔衮对他产了多大的心理阴影,亲政以后,顺治应该是疲惫的,他提倡满汉合流,但是这一举动受到了很多满清贵族的反对,为此,顺治不得不降下身份和他们讲道理,不过最后往往以失败告终,事业上不顺,顺治的感情之路也非常坎坷,他有2个皇后,但是顺治与她们都感情不和。
后来,出现了一个改变顺治一生的人,董鄂妃,有史学家考证,董鄂妃当时是顺治的异母弟襄亲王的媳妇,因为时常出入皇宫,被顺治看见,后来与顺治产生了感情,虽然这些事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一件超出人伦的事,不过对于当时的清人来说,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并不为过。
襄亲王死后,顺治将董鄂妃封为贤妃,随后,三千宠爱集一身,可以想象的是,当时的董鄂妃完全就是顺治的精神支柱,无论在朝廷中受到多少委屈,等他回到董鄂妃身边,一切都迎刃而解,后来,董鄂妃为顺治生下了一个儿子,顺治开心的大赦天下,要知道这可是长子才能享受的荣誉,而顺治更是在诏书中称此子为“第一子”可见顺治有多宠爱董鄂妃了。
董鄂妃去世后,顺治悲痛欲绝,他不仅追封董鄂妃为皇后,而且还为她写下感人至深的《端敬皇后行状》足见顺治的一片真情,有人猜测,在董鄂妃死后,顺治哀大心死,由此遁入空门。
在董鄂妃死后,顺治确实有出家的念头,还让当时的茆溪森禅为他举行削发仪式,不过在孝庄太后的阻止下,顺治并没有出家成功,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在自传里写到了顺治最后的情况,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子夜,顺治将一干大臣召到宫里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此后三次进览,三蒙钦定,在初七晚上,顺治就归天了。
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曾也写过“顺治病倒三日之后,于一六六一年二月五日到六日之夜间崩驾。”而当时孝庄为何要立年仅8岁的玄烨为皇帝?因为他已经得过天花,并且挺了过来,这也是其中一条原因,由此我们可见,最终顺治是因为天花而死,并非出家为僧。
查看更多与“顺治出家到底是真是假?顺治皇帝当时确实有出家的念头”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