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中,争议最多的应该是雍正皇帝。尤其是关于他的继位之谜,一直有着丰富的谣传。于是,雍正皇帝就担上了篡改继位诏书以谋位的罪名。
可事实上,雍正皇帝的继位诏书至今可查,板上钉钉,根本不可能篡改。诏书全文是这样的: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成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而且这份诏书是由汉文和满文同时写就的,怎么可能篡改?
在继位问题上,真正值得怀疑的,其实是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旻宁,本名绵宁,是嘉庆皇帝的第二子。但因为嘉庆皇帝的长子夭折,因此,道光皇帝是事实上的皇长子。而且,他的母亲是嘉庆的第一任皇后。
从各个方面看,道光的条件貌似都符合储君的标准。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清朝皇帝一向是立贤不立长。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光皇帝并没有任何先天的优势。
所以说,如果没有继位诏书的加持,道光皇帝的继位就充满玄机。可事实上,嘉庆皇帝驾崩后,大臣们来到乾清宫,取下正大光明匾额后的匣子时,一个个都惊呆了:匣子里面是空的,并没有嘉庆皇帝留下的继位诏书。
嘉庆皇帝是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的,死得很突然。有传言说,他是被雷劈死的。
既然没有留下继位诏书,说明他还在考察诸多皇子,并没有认定让道光继位。
那么,道光是如何继位的呢?综合各种史料,这应该是出自各位大臣的意见。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先皇未留遗诏,那就只好大臣们自己做主了。
可诡异的是,据史料记载,大臣们后来在翻捡嘉庆皇帝的遗物时,竟然找到了一个金匣子,匣子里面放着的,正是让道光继位的遗诏。
这是不是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自雍正皇帝建立“秘密立储”的规矩后,这份事关重大的遗诏都是藏在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怎么可能随身携带呢?退一万步讲,如果是弥留之际急迫写就的,那也得告知大臣或者贴身的太监,怎么可能无人知道呢?
更诡异的是,嘉庆的第二任皇后——也就是当时的太后,竟然发了一道令道光继位的懿旨——这在整个清朝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为清朝的祖训是后宫不得干政。
这位太后并不是道光的亲生母亲,但她有两个亲生儿子,分别是嘉庆皇帝的第三、第四子,其中第三子绵恺当时的年纪是25岁,正值盛年。
如果是出于太后的本意,她为何不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位呢?
所以,太后的懿旨很可能是在大臣们的授意下发布的。他们这么做,正说明了他们的心虚。
综上,嘉庆皇帝根本没有留下关于储君的遗诏。道光皇帝的继位,事实上是大臣们的选择。
查看更多与“嘉庆生前并没有认定让道光继位,那道光皇帝怎么继位的呢?”相关的文章
道光帝,名旻宁,1782年生,嘉庆帝的嫡长子,1820年继位,接手的是嘉庆帝留下的烂摊子,以他的智力和魄力,根本无法振衰起弊,开创新局,但他仍决心守住祖业,看好摊子。他的为政之道,根本要义在于“守成”,企图用祖宗之法,重建祖宗昔日的盛世风光。然而,客观而言,他才华不如祖父乾隆,精明不如曾祖雍正,胆略不如高祖康熙。
问题是,道光是如何继位的?
自雍正起,清朝实行秘密建储制度,在皇帝在世的时候,先把继承者的名字写下来,放进一个密封的密匣里,然后搁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待老皇帝驾崩,取下来当众启封宣读。然而,旻宁的父亲嘉庆皇帝,并没有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放任何东西,突然之间,在热河避暑的时候,就驾崩了。
道光的继位,是臣子们在嘉庆的近侍身上,找到了一个小金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有嘉庆四年嘉庆的亲笔字条,立旻宁为太子。于是,旻宁就这样继位了。当然,如果有这样的字条,而且旻宁又是皇后所生,标准的嫡长子;在继位前,就因为林清之变,鸟枪击贼之功,得封亲王,让他继位,从道理上,倒也应该。但是,毕竟没走秘密建储制度的程序。也可以说,老皇帝嘉庆,其实并没有最后下决心选择哪个。嘉庆四年的字条,没有正式放进制度规定的密匣里,搁到嘉庆二十五年,还是不是能算数,其实不好说的。
《清史稿》中的旻宁,在做皇帝之前,除了枪法不错,打猎时猎获物比较多,碰巧击毙了几个造反的狂徒之外,还真看不出有什么本事。唯一的政绩,就是提倡节俭,自己带头穿补丁衣服。不补还好,皇帝的衣服,得专门送给江宁织造,由专门的苏州织工来补,一个补丁,比新衣服花费还多。
旻宁的老子接的是一副烂摊子,轮到他了,还是一副烂摊子,而且更烂。漕运一塌糊涂,盐政一塌糊涂,鸦片走私,比嘉庆时还要疯狂,直接导致了银本位的清朝货币体制的动荡。面对这样一些每个都可以动摇国本的大问题,道光当然不能无动于衷。但是,他信赖的大臣,都是曹振镛这样的提倡多磕头少说话之辈,前有曹振镛,后有穆彰阿,都是这样一副稳重、持重却平庸的衮衮诸公。跟他们的皇帝一样,人不坏,也不大整人,但是什么大事不想干,也干不了。
道光曾向一名即将上任的官员推心置腹地谈到他的治国理政之道,堪称“裱糊理论”的完整表述:国政就像一所大房子,住房的人随时粘补修理,自然一律整齐,若听任破坏,必致动大工。在“裱糊理论”的指导下,面对扑面而来的问题,道光给臣下的一道道圣旨,就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目光短浅的“法术”,从来没有一种远距离、宽视野的“治道”。
道光目光短浅毫无卓识,但若有明智远识的大臣辅佐,也不失为宽猛相济。但要命的是,资质平常缺乏胆略的道光帝,又绝不缺乏自信,总以为自己的每一次决策,都是最佳方案。因此,他在辅臣的选择上,又采用了最可怕的“老实听话”标准,他所信赖的中枢重臣如曹振镛、穆彰阿等,均以“多磕头,少说话”为主旨,战战兢兢,每逢建言,先竭力揣摩帝意,只讨欢心而不究事理。这就使得道光循用...
查看更多与“道光皇帝是以什么身份继位的?他继位后只能接手嘉庆帝留下的烂摊子”相关的文章
要说清朝有名的官员,你们第一个会想起谁?小编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铁齿铜牙的纪晓岚,那么与纪晓岚同时占据了小编的脑海的,就是他的死对头和珅了,不过跟纪晓岚不一样的是,纪晓岚是人人称赞的好官,虽然说在女色的方面过于开放了,但是他也是有很多的实绩的,但是和珅就不一样了,他可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最后在乾隆去世之后没有多久,就被嘉庆下令赐死了。
但是为什么这么大的一个贪官,在乾隆在世的时候不仅没有杀他,反而还百般的宠爱呢?甚至乾隆晚年的很多的重要的事情也都是交由和珅去做的,不过嘉庆在自己的父亲去世之后就直接的把他杀了。为什么和珅把乾隆哄得服服帖帖的,但是为什么嘉庆上位之后就直接把他赐死了呢?其实这一切都是要从和珅的事业起点说起来的。和珅早期其实只是一个御前侍卫,在偶然的机会下得到了乾隆的赏识,因为和珅从小就是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他其实学习一直特别的好,学习能力也是非常强的。首先就是因为和珅其实事业起步的时候乾隆已经不年轻了,所以乾隆到了这个年纪,越发的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溜须拍马,那么和珅在这个方面简直是无人能及,所以乾隆也就在和珅的花言巧语下,对和珅这个人是十分的满意和看重的。
和珅甚至自己偷偷的模仿乾隆的字迹,做到了有三分像,同时乾隆的那些诗句和珅也是记得滚瓜烂熟,那么这样的情况下,乾隆当然是把这个人看做自己的知心人了,毕竟乾隆的那些诗其实很少有人能够欣赏的来的。而且和珅在乾隆面前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一直都是自称奴才,那么乾隆就算知道他贪财,但是这些都进了自己的奴才的口袋,奴才也是自己的,所以乾隆并不跟他计较。
反观嘉庆,为什么和珅不会提前讨好呢?因为清朝的制度都是立太子的话是秘而不宣的,这些都是悄悄的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然后皇帝也会随身带一份,然后皇帝驾崩由大臣把牌匾后的跟皇帝身边的作对照,因此旁人根本不知道到底是谁能当皇帝,他没办法勾结,可能有人会问,那为啥不能所有人都讨好巴结呢?因为清朝是不允许群臣跟皇子走得近的,皇帝害怕他们结党营私。
不过和珅后来在乾隆提前禅位的时候,提早知道了皇位的继承人,所以他冒着风险提前告知了嘉庆,不过没有想到的是,嘉庆其实对于这些溜须拍马的行为是非常的讨厌的,和珅刚好撞了枪口,所以才会有“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大罪一。”这个罪名,这估计是和珅怎么也想不到的。其实一个皇帝一个想法,和珅错就错在他不该那么贪心,也不该擅自猜测皇帝的想法,让自己丢了性命。
古代皇帝的更替大多伴随着兄弟反目,手足相残,为了能够当上皇帝,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去争取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可谓是在登帝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也有的皇帝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再度重演,煞费心机,先是物色理想的接班人,在用一些方法把他给保护起来,让这个接班人远离其他皇子的视线,待到时机成熟,再把皇位传给这个人。由于皇帝的一系类措施,使其他皇子忽略了这个接班人的存在,这也是皇帝的苦心,从而接班人顺利登基,也并没有出现手足相残的局面。
乾隆皇帝在位时,国家可以说是繁荣昌盛,一片祥和。可是他的皇位是他亲身经历了惨烈的争储斗争才辛苦得来的,他不想他的皇子们为了皇位再出现这样的斗争,他不想自己的儿子们再步自己的后尘。于是他为了自己的接班人是煞费苦心,本来他是想立自己最爱的女人富察皇后的儿子为太子,可是富察皇后的两个儿子不幸早亡,是他的计划被彻底打乱,不得不再从其他的皇子中选择合适的接班人。
在富察皇后的儿子相继去世后,皇十五子永琰进入了乾隆的视线,虽然在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但乾隆皇帝不敢把这个消息公之于众,也是怕永琰成为其他皇子的众矢之的。所以乾隆皇帝为了可以保护永琰,故意给他选了一个出身卑微的女子作媳妇,这个女人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乾隆的此种做法就是向众人说,永琰是不会被立为太子的,赐他一个出身低微的福晋,就是让他好好过日子,他是没有实力去争夺太子之位的。
永琰的这位福晋喜塔腊氏虽然出身低微,但是长相还是很出众的,毕竟是皇子的媳妇,出身虽不高贵,但相貌也要对得起皇子的身份。正是由于乾隆刻意的保护,乾隆退位之后,把皇位传给了谁也想不到的永琰,就是嘉庆帝了。而喜塔腊氏顺理成章成为了皇后。可是她当上皇后没有几年,身体健康大不如前,嘉庆帝还没有真正地掌权,她就离开了人世,年仅39岁。
在后来嘉庆帝选择接班人时,就选了喜塔腊氏的儿子,就是后来的道光帝。她嫁给了一位皇帝,又生了一位皇帝,作为皇后或者作为女人,从低微的出身到逆袭成为皇后,可以说是荣耀至极,非常的幸运。但自又非常的佩服乾隆帝的远见卓识,为了皇位的顺利交接,不至于手足相残,使用有效的保护了自己理想的接班人,也间接成就了一个女人的逆袭,也不枉他废的这般苦心。
与“乾隆为什么要给儿子选一个奴婢做老婆?乾隆到底有什么样的心思”相关的文章
爱新觉罗·颙琰,清朝第七位天子,年号嘉庆,庙号仁宗,1796继位,1820去世,执政25年,上承“康乾盛世”,下启“嘉道中衰”,被许多人认为是清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罪魁之一。嘉庆天子的皇位来的有点“幸运”,因为乾隆天子最开始是以“智慧珍贵,气宇非凡”立永琏为皇太子,效果此人9岁便去世了;尔后又立永琮为太子,然而此人寿命更短,年仅2岁便夭折了;最后没措施了,才在众多庶子中立颙琰为太子。所以嘉庆天子的上位颇有点“瘸子内里拔将军”的感受。
乾隆三十八年,13岁的颙琰被秘密立为皇太子,并于22年后正式宣告天下,又过了1年,乾隆举行禅位大典,颙琰正式登位,这一年,他已经36岁。然而,乾隆皇位虽然举行了禅位大典,但仍然以训政的名义独霸朝政近4年时间。嘉庆天子在这不到4年的时间内,开端见识到当天子的艰辛与不易,在小我私家情感上,他的第一个皇后喜塔腊氏,在被封爵的第二年就去世了,直到四年后才另立皇贵妃钮祜禄氏为皇后;在政务上,接连发生了白莲教教徒暴乱、贵州苗夷王囊仙作乱、江西西宁州有教匪作乱,幸亏康乾盛世余温犹在,这些起义很快就被镇压。
嘉庆四年,乾隆天子驾崩,嘉庆天子正式开始亲政。而亲政的第一件事,就是处决了乾隆天子的宠臣和珅,完成这件大事之后,嘉庆天子开始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治理大清王国,详细可以用五个词语来形容,即:“勤于政事”、“整顿仕宦”、“镇压叛乱”、“闭关锁国”、“轻徭薄税”。关于“勤于政事”:嘉庆天子自亲政的那一天起,就似乎是一个上满了发条的机械,险些是投入了全部精神来处置惩罚国是,就连自己最爱的戏曲也放下了。好比说,嘉庆十三年,一个新皇孙出世,大臣思量他正处于喜悦之中,呈送奏折的时间就慢了一点,效果遭到他的严厉训斥。要知道此时嘉庆天子已经亲政十年,对处置惩罚政事还能保持如此高的要求,着实不容易。关于“整顿仕宦”:自处分了和珅开始,嘉庆天子就始终没有放弃对仕宦的整顿,其中对贪官的攻击力度尤其大,嘉庆五年他就明确的指出,“整饬吏治,以清廉为本”,“贪墨之风,首当严惩”,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于嘉庆五年正法了漕运总督富纲、于嘉庆十一年免职了河东河流总督,同年查处直隶司书王丽南侵吞帑银大案,贪污万两以上的皆被斩首。
不仅如此,为了能够改变乾隆时期形成的奢靡之风,他“身先节俭,崇奖清廉”,“诏罢孝敬,黜奢崇俭”,甚至在龙袍上打了补丁。五十大寿克制民间演戏庆贺,六十大寿又克制给他送金珠玉器,这点与乾隆天子有着鲜明的对比。关于“镇压叛乱”:嘉庆天子对外战争不多,主要的军事运动都是镇压叛乱,为了镇压白莲教起义,清政府泯灭军费到达2万两;东南匪乱也连续了凌驾十五年,才算是委曲镇压;天理教起义更是在太监的接应下,直接杀入了皇宫,嘉庆天子自感颜面大失,不得不下罪己诏。除此之外,大巨细小的起义基本就没有断过,绝不夸张的说,嘉庆执政25年,始终就没有挣脱过起义暴乱的滋扰。
关于“闭关锁国”:虽然不...
查看更多与“清朝嘉庆皇帝:历史的受害者,清朝由盛转衰的罪人之一”相关的文章
雍正是一个很是努力的天子,在他在位期间,有人称他为事情狂,经常事情到深夜,废寝忘食,将自己的山河做得很好,在雍正之后,乾隆继位了,乾隆也是很是热爱事情的,而且,乾隆很是得智慧,在政治治理方面颇有心得,所以治理起国家来也是驾轻就熟的。有着这样的祖父和父亲,为什么嘉庆天子却不能够继续雍正和乾隆的盛世王朝呢?岂非真的是因为嘉庆天子本人在政治方面不是那么的优秀吗?
嘉庆在位期间的清朝面目
历史上,有人说嘉庆天子是清朝时候最倒霉的一位天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他的祖父雍正和父亲乾隆在位期间,清朝出现出了一派祥和盛世的情形,可是在嘉庆继位之后,清朝却不像以前了,反而是日益衰落,社会动荡不安,仕宦中饱私囊、贪污糜烂之气日益剧增,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导致海内的战乱和来自外洋的滋扰层出不穷,致使嘉庆天子在位的每一日都是不安生的。
为什么嘉庆帝在位期间,清朝会如此得败落?
1.清朝的败落
其责任不仅仅在嘉庆小我私家身上。从经济方面来讲,嘉庆天子在位期间,清王朝正处于外洋的工业革命时期,入口和出口的口岸日益增多,这就推动了海内外的经济流动,从某种水平上说,这种流动有益的,可以推动海内经济和文化的生长,可是要知道,对于清朝的政治人士来说,他们一直把自己的王朝看成上天的代表,他们的闭关锁国思想是绝对不允许让太多的外洋思想和技术流入中国的,所以这就在某种水平上限制了海内经济和文化的生长。
凡事都有两面性,工业革命虽然为中国带来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文化,可是,工业革命也为中国带来了鸦片。在其时,英国发现中国的市场有一个缺口,那即是中国人并不认识鸦片。于是他们便将自己海内的鸦片贩卖到中国来,一开始是明目张胆地卖,可是其时中国人并不接受鸦片这种工具,认为鸦片黑黑的,是邪教类的工具。
可别以为英国人就会因此而放弃这个市场,在他们相识了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之后,便开始将鸦片的利益放大,而且还和王公贵族相勾通,为鸦片争取了正当的入口途径,乐成在中国拿得了正当的买卖理由。
他们以王公贵族的权力来做担保,鼎力大举宣传鸦片的利益,在看到这些宣传单之后,许多的老黎民便相继地抽起了鸦片,这一抽便抽上了瘾,使得中国人的精神开始颓靡不振。有些官员已经意识到了鸦片带来的种种问题,便开始对鸦片的入口和买卖做了相应的限令,可是英国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个市场,他们以高额利润和政府官员相互勾通,虽然不能再有正当途径卖鸦片,但却能在官员的维护下走私贩卖鸦片。
英国商人因为鸦片在中国赚足了钱财。由此可见,其时嘉庆王朝有许多的糜烂官员,他们为了钱财并不会想着国家未来的运气,这样相互勾通谋利就让中国社会和经济越来越败落。曾给出数据:
据统计, 历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箱数是:1821—1822年为5, 959箱, 1830—1831年为19, 956箱, 1835—1836年为30, 202箱, 1838—1839年为40, 200箱。
由此可见,嘉庆时期...
查看更多与“嘉庆在位期间,清朝为何如此衰弱?”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皇帝声名的大小,丰功伟绩自是主要方面,可另一方面,这野史笔记,戏剧小说,乃至文学艺术,花边逸事也占有很大的成分,比如我们成都的孟昶,不是他那花蕊夫人,能有几人知道这后蜀末帝?再如那李煜,如没有那“千古词帝”傍身,有谁能晓得还有个南唐小国?
在有清一朝的12位皇帝中,这嘉庆可谓是名气最小之人,前面开国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就不说了,康雍乾三朝盛世,顺治出家,道光禁烟,咸丰跑路,同治花柳,光绪珍妃,溥仪附敌,哪个不为国人所知,唯独这嘉庆,似乎除了一个“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就啥都木有了。
嘉庆是继所谓“康乾盛世”后接手的第一位皇帝,而从此之后,这也一直是被认为是大清王朝走下坡路的起点,作为王朝的皇帝,这个雷肯定是要由他来顶了,何况,他老爸乾隆给他留了个和珅,存下了万贯家财来让他处理,这么好的一手牌,竟让他打成了这付模样,必定不是昏君就是庸才。
昏君肯定不是,不然乾隆也不会从众多的儿子中,独独选中他来嗣统;庸才嘛,沾一点边,毕竟在他执政时期,整个国家毫无起色,旧的毛病没去,新的灾难频出,不是庸才又是啥?
但是,我解读了嘉庆后感到,虽然嘉庆与明君的标准差得十万八千里,一生也无甚作为,但还算是个好皇帝,对他的感觉就两个字,同情。
嘉庆帝,名爱新觉罗·颙琰,乾隆第十五子,登基后改元嘉庆故名,36岁登基,在位25年,终年61岁,庙号“仁宗”。
清皇室在历朝对子弟的培养中,相比较还算是很严格的,青少年时期嘉庆帝是一个“学霸”级的存在,又有幸遇到了诸多名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朱珪,朱珪后来在离京时,上五箴于他,“曰养心、曰敬身、曰勤业、曰虚己、曰致诚”,史载其为“力行之”,并且影响了一辈子。
在乾隆众多的儿子中,这皇位原本与嘉庆没半毛钱的关系,他非嫡非长,但谁让他那老爸太能活,活了89岁,是清代寿命最长的皇帝,一直熬死了原先立的两任太子,这才让他有了机会,继位时年37岁,乾隆退位,不过,以太上皇的名义仍然操控着朝政。
他面相忠厚,面目清秀,五官端正;才学优秀,熟读经史;人品仁厚,在朝野中有很好的口碑,尤其和汉臣关系融洽,如刘墉和王杰等等。
嘉庆绝对是一位勤政的皇帝,在清朝所有的皇帝中,怕只有他爷爷雍正可以与之相比,他每天早起,除了接见大臣就是批阅奏章,甚至木兰秋闱时还边打猎边看奏折。
他结束了肆行多年的文字狱,让社会能听见更多主流意识之外的声音;他崇尚儒学,使众多士子人心稳定,为朝廷所用;
他一生未下江南,不喜女色,见到小姐姐声色不动,完全地没感觉;他不打牌不泡吧,不抽烟不喝酒,不追剧不k歌,不做木匠活不玩太湖石;龙袍破了加补丁,龙輦坏了修了又修。
他躬行节俭,生活简朴到极致,一份回锅肉便是过节;连过60大寿也不请戏班,有人想为他张罗得热闹些,也被“申饬靡费”,不仅如此,还蠲免了全国历年积欠的钱粮。
他全无不良嗜好,可以说到了百姓所言的“抠门儿 ”的地步,节简了一生,也吝啬了一辈子;不喜杀戮,即使处死...
查看更多与“是什么让嘉庆帝从一个英明伟大的皇帝到一个一事无成的皇帝?”相关的文章
在清朝众多皇帝中,看似岌岌无名的嘉庆,却因为数次被刺杀称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同时也暴露出当时的一个问题:不提官员,就是侍卫大多数都是尸位素餐。
嘉庆在经历了三年多的实习期后,在处理政事方面也算是颇有经验,乾隆死后,他开始正儿八经的决定国家大事,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努力治理国家时,竟然会蹦出不少起义不说,竟然自己还遭遇刺杀事件。
嘉庆八年二月似乎这一月刚开始日子就显得不是那么的平常,紫禁城在月初就失火了,好在及时扑灭,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失,“紫禁城内炭库失火、即带领护军等协同火班兵丁扑灭、未经开启禁门等语,昏夜失火,即时扑灭”。
没过多久,嘉庆竟然遭遇了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刺杀事件(估计他也没有想到,在以后的人生中还会遭遇多次刺杀事件)。
根据《嘉庆实录》的记载:丁丑日,嘉庆前往围场打猎,随后派遣官员去祭祀历代帝王庙,晚上住在新衙门行宫(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新宫村,南苑的四大行宫之一)。戊寅日,嘉庆回圆明园,此后数日嘉庆都住在圆明园。乙酉日,嘉庆在大高殿行礼、时应宫上香后返回紫禁城。可是,就在回宫路过御花园北门的时候,直接冲出一人刺杀嘉庆。御花园北门又叫做顺贞门,是内廷通往神武门之重要通道,按理说应该是守卫森严,但是偏偏就冲出一个不是内廷的人,“戊寅,上还驻圆明园。乙酉,还宫,入顺贞门,奸人陈德突出犯驾”。
嘉庆皇帝吃了一惊,周围的大臣和侍卫也是一时间没有闹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只有六个人上前救驾,分别是:亲王绵恩、固伦额驸喀尔喀亲王拉旺多尔济、乾清门侍卫喀喇沁公丹巴多尔济、御前侍卫扎克塔尔、珠尔杭阿、桑吉斯塔尔,陈德被当场抓住。
这一件事说来也是奇怪,官员们竟然没有查出行刺背后到底有没有其他势力参与,嘉庆对调查结果很不满意,于是派出大学士等人参与调查,“命大学士、军机大臣、会同九卿科道等严鞫”,最后也没有查出啥,嘉庆估计也只能安慰自己,没有查出更多人,证明大家对自己这个皇帝也是很满意的,于是“陈德及其二子伏诛”。
事件发生之后,嘉庆其实也有反思百姓刺杀皇帝,首先,嘉庆批评,“所惭惧者,德化未昭,始有此警予之事耳”;其次,皇宫竟然能让普通人随意进出,门禁也太送了吧,“严申门禁”;最后,皇帝遭遇意外,护驾只有六人,嘉庆一点都不吝啬的嘉奖了这六个人,同时追责其他人,“革阿哈保护军统领副都统、革苏冲阿副都统衔”。
出了这么一件事,嘉庆也想借题发挥,敲打敲打一下自己的臣下:你们关心过皇帝的安危了吗?你们为朝廷办事都尽心了吗?好好摸着你们的良心问一问自己,是不是无愧。
百余袖手旁观者,岂无朕之至亲,岂非世受国恩之臣仆乎?见此等事,尚如此漠不关心,安望其平日尽心国事耶?朕之所深惧者,在此而不在彼。诸臣具有天良,自问于心,能无愧乎?
与“嘉庆皇帝怎么去世的,嘉庆皇帝死亡之谜”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