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张耒

发布时间:2020-07-07
1 杜甫写的一首诗,张耒用一生去模仿,只有一篇略微与它相似
杜甫写的诗
杜甫最经典的诗
杜甫的诗句

宋人洪迈《容斋随笔》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晚年住在宛丘时,何大圭前去拜见他,见他老是吟哦杜甫的一首诗。大圭询问其中缘故,张耒说:“这首诗是像《诗经》的《风》诗、《雅》诗那样的妙欣雅致,不容易对您说清楚。”大圭说:“先生所创作的诗篇,哪儿会一定比这首差呢?”张耒说:“我一辈子极力地模仿这首诗,只有一篇略微与它相似,可是优劣未可同日而语。”这里张耒一生都在模仿的诗,就是杜甫的《玉华宫》。

玉华宫

唐:杜甫

贞观二十一年,作玉华宫,后改为寺,在宜君县北凤凰谷。

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

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

万籁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美人为黄土,况乃粉黛假。

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

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冉冉征途间,谁是长年者?

这首诗大意是:溪路回转松林里的风很大,有老鼠在古老的瓦檐上窜跳。这里不知道是给哪个王修的殿宇,建构在绝壁之下。阴冷的房屋里有青色的鬼火,毁坏了的道路上有湍急的流水。大自然的声音是真正的音乐,秋天里的景物正是最美的时候。当时的美人都已成了黄土,何况是泥塑的木偶呢。当时能侍奉在皇帝左右的,也唯独剩下石马了。心里感到忧愁,坐在草上,大唱一首歌,眼泪落了一大把。漫漫的征途中,谁又能活到一大把岁数。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闰八月,正值安史之乱,国家破败不堪,人民灾难深重。杜甫自长安回陕北鄜州探视妻子,路过残破的玉华宫,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当时,玉华宫已废为玉华寺,但诗题不作“玉华寺”,而写作“玉华宫”,体现了诗人在兵连祸结,国家衰微之时,对贞观之治的无限缅怀和对荣华难驻人世沧桑的感叹,抚今追昔,不禁伤怀无尽。

诗中前八句描写旧宫的凄凉景象。宫外溪水回流,松风长啸,老鼠自由穿行,宫殿不知何代帝王所建?宫内阴森湿暗,道路毁坏,水流声咽。与之相反的是,秋声如笙竽,悦耳动听,风光正好,秋色正浓。后八句抒写对宫殿荒凉的感慨,感叹世事无常,昔日宫中美女,已化为黄土,金舆玉辇,已成烟云,留存下来的,只有荒殿门前那冰冷的石马了。从对人和物的感慨中,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后四句的忧叹。诗人难以承受这所见所感的忧伤,瘫坐在草地上,时而高歌,时而痛哭,泪如雨下。他想: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谁能够长存永驻呢?

杜甫曾经困守长安十年之久,又经历了三年战乱,苦难的经历,战乱的摧残,令诗人更加深切感受到人的生命短暂、易于衰老、人生无常。也更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艰辛、战争给人带来的深重灾难。目睹残破荒凉的宫殿,因景及人,因人而国,将个人的忧伤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使得全诗的意义更为深广,从而产生出更加沉郁的思想力量。

诗中写景使用了穿插手法,写景未尽,忽入抒情,把景与情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景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同时,在描写上采用了反衬法,即以乐衬哀。当此海内烽烟四起之际,自然声音、自然景物不因人事而变化,在秋色中显得这般美好,而眼前的古...

查看更多
2 李清照的词与张耒的词有何相像之处?她们是什么关系
张耒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张耒和李清照的相识,两人亦师亦友

在汴梁期间,张耒经常到李格非的家中,研讨诗词文学,谈论家国天下事,李清照总是在一边认真的聆听大人们的谈论。李清照最感兴趣的就是他们谈论的诗词文学,因为她的聪颖和对文学的喜爱,以及这方面表现出的天赋,加之活泼开朗的性格,引起了张耒的注意。张耒很是喜欢这个小女孩,并对她的写作加以指点。

张耒年长李清照30岁,如果说父亲李格非是李清照的家庭教师的话,张耒就是李清照的启蒙老师、授业老师。

在张耒的指导下,还不到十岁的李清照就已经在诗词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样极富人文气息的环境是一块沃土,对李清照的词艺提升很快。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李清照的诗词技艺更上一层楼。

每当李清照有新的词作完成,她总是先拿给张耒看,经过张耒的精心指导,李清照的词艺精进。在长时间的教导之下,这种师生关系也变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以至于后来两人还有诗文的往来和诗词的唱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清照最初的词作里就有张耒的写作手法。

李清照在此诗深刻分析了唐朝之所以会发生安史之乱的原因,诗中不仅痛斥了唐玄宗的昏庸和一些奸佞臣子的行为。李清照以史诗的笔法总结了历史的教训,用借古喻今的方式来表达对国事的关心。李清照的诗作要比张耒的诗作寓意更为深刻,确实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风味。

李清照有没有从张耒的作品中获取灵感?

张耒以诗名世,词写得不多,流传到今天的也仅6首。而李清照却以词出名,流传下来的词作较多。那么李清照有没有从老师张耒的作品中获取灵感?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至少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中就能看到这种影子:从两人的词作对比中,就能发现这个问题。

(一)《秋蕊香》与《醉花阴》的比较张耒曾写过一首《秋蕊香》的词作: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着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再来看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这首词无论从韵还是意境来看,都有《秋蕊香》的影子,李清照作这首词的灵感就是来自于张耒的词作。李清照的词作在时空的选取、景物的布局以及主人公情态上都与张耒的词相同,来看这首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两首词中,李清照的“帘卷西风”,“瑞脑消金兽”,“人比黄花瘦”很显然用的是赋的表现手法,这与张耒词中的“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着人瘦”三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首词曲终阕尽处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两词在收尾上,李清照的更高一筹,词作灵感虽然来源于张耒词,但是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风味:张耒的修辞平淡无奇,只是抒发了别离的滋味,“此情”二字将感情全部倾诉出来,给人的感觉很直白;反观李清照的表达则显得含蓄婉转多了,李清照的比喻工整精妙,形神兼备,词的境界也更高,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一致赞誉。

再说一点,张耒在词中描写的黄昏,没有说明具体...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