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司马炎

发布时间:2020-07-02
1 永嘉之乱的前奏是什么?永嘉之乱原来是司马炎埋下祸根
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的经过及其影响
永嘉之乱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继承了父亲司马昭的遗志,建立了晋王朝。随后在羊祜、张华等人的支持下,以王濬为水军大都督,灭亡了东吴,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

三家归晋以后,天下并没有太平多久。晋武帝完成这些功业以后,觉得大事已了,自然是放松了心态,开始纵情酒色,和魏明帝曹叡有几分相似。

司马炎去世以后,把江山传给了他那个傻儿子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那个厉害的老婆贾南风掌权以后,不小心触动了八王之乱的祸患。

司马家族的八个王爷互相厮杀,结果天下再次大乱。永嘉是西晋第三位皇帝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司马炽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25个儿子,司马炎可真能生,一口气生了26个儿子。

晋惠帝司马衷在八王之乱后死了,司马炽被推上了皇位。永嘉之乱,也就是他在位期间发生的惨剧。

八王之乱是永嘉之乱的前奏

司马家族本来还是比较强大的,司马炎搞起了分封制,把自己的兄弟子孙各种分封为王爵,在地方上手握大权。

这帮人各自为政,等到贾南风掌权以后,他们便开始互相猜忌,都想着要成为西晋帝国的接班人,结果一场场为了争夺权力的厮杀,就这么开始了。

这场灾祸持续了7年之久,最终由东海王司马越取得了胜利。他将司马炽扶上了皇位,改元永嘉,自己则手握大权,成为了辅政大臣。

这7年的祸乱,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光饿死的百姓就有上百万人之多。战死的就更加不计其数了,中原地区在魏晋前期的所有积累,荡然无存。

因为这一场灾祸,使得胡人们逐渐有了南下的想法。他们知道晋王朝的宗室们内讧了,等到了内讧后期,那就是他们发力的时候了。

比如说当时匈奴人刘渊已经带兵占领了平阳,氐族人李雄占领了成都,羯族人石勒、王弥也将大军朝着中原地区开拔。

西晋王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而这一切,主要就是因为八王之乱所导致的。永嘉元年,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年份。

刘渊建国,拉开了永嘉之乱的序幕

刘渊是匈奴人,他们崇拜西汉初年的冒顿单于,希望能够像祖先一样雄壮。不过在两汉和曹魏的教训之下,匈奴人逐渐已经汉化了。

早在晋惠帝还活着的时候,刘渊就已经自称汉王,表示自己和汉高祖还是一脉相承的,其实八竿子打不着。

等到晋怀帝永嘉二年的时候,刘渊更是自立为皇帝,建立了大汉国。这一突变标志着永嘉之乱的开始。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刘渊连续三次对洛阳发起了进攻。

晋怀帝兵败被杀,洛阳城被抢掠一空

晋怀帝压根就没讨得了,就被汉军给抓了。大将刘曜将太子司马诠诛杀,纵容汉军在洛阳城中烧杀抢掠,丝毫没有任何纪律可言。这一波西晋算是亏大发了,不仅皇帝被抓了,还有若干士族大臣们,都成了汉军的刀下亡魂。当时被杀的士族百姓共有3万多人。就连西晋的那些宗庙、陵寝也都被挖掘捣毁,但凡值钱的东西,全部被汉军给夺走了。官府衙门尽数都被焚毁。皇室女眷们的日子就更加不好过了,基本上都沦为了汉军的婢女小妾。尤其是晋惠帝的皇后羊献容,这个经历过数次废立的女人,居然被大将刘曜给收编了。后来刘曜成了皇帝以后,更是将羊献容再次立为皇后,创造了六次为后的纪录。...

查看更多
2 晋武帝司马炎上位之后就把东吴吞并了,吞并东吴之前司马炎做了哪些事?
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

说起中国历史,很乱的时候三国也是可以算的上的。那么,三国之后的晋国其实存在感没有那么明显。

司马炎,晋武帝,作为晋朝的开国国君,是司马懿的孙子。对于司马炎来说,结束了三国时期混乱不堪的局面,创立了晋朝,这也许是他做过最厉害的事情。那三国时期的魏国,在他爷爷司马懿时期就已经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了,而且司马懿的时候,蜀汉的实力已经差不多被消灭殆尽了。可是,东吴被消灭的时间却在建立晋朝十七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一段时间里,司马炎在干嘛呢?

在三国割据势力形成的一开始的时候,蜀魏吴三国互相制衡。在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继位。这个时候的蜀国就离灭亡不远了,蜀国也是这里面第一个灭亡的。不过在蜀国灭亡后,司马炎用了十七年才灭亡了东吴。有史料记载了,在公元二五六年,司马炎世袭司马昭的爵位,然后发动政变,逼迫当时在位的魏帝禅位自己。之后就改了魏为晋,然后把自己的国都建在了洛阳,然后西晋正式建立。

历史上,发动政变夺取来是皇位一般都是很不稳定的。司马炎当然也知道这个问题,所以即使他已经建立起了西晋王朝,但是他丝毫不能怠慢。所以,一开始的他没有想着出兵征讨吴国。对于他来说首先是平定安抚国内不安的势力才是第一要义。我们都知道,西晋王朝的建立其实是耗费了司马家族三代人的努力,是直到了司马炎这一代才去正式发动叛变。其实,朝内很多的魏国余孽对于司马家族很是不满,想要夺回政权。况且,刚刚消灭的蜀国势力也需要去管理吞并,暂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攻吴国。

其实,在翻阅相关历史后,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真正延缓西晋进攻东吴还是因为鲜卑发难。在西晋一开始建立的时候,司马炎正忙着处理国内的事情。就在这个时候,鲜卑人突如其来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来反抗西晋。要知道,很突然的战争是可以推翻一个政权的,况且西晋毫无准备。所以,晋朝节节颓败。这个时候的司马炎很是担心,吃饭吃不好,睡觉睡不好,他的首先要干的事情不是别的就是平定这场叛乱。然后在公元二七九年,司马炎终于成功搞定这个战乱。鲜卑和晋朝的战争长达十年,这十年,西晋耗费了大量的国力,兵力,粮食,甚至是牺牲了国家好几位大将,国家的实力十分空虚。在平定战乱后,整顿了几年,才准备讨伐吴国。而吴国君主面对西晋大军也没有丝毫抵抗就选择投降。所以,西晋在建立十七年吴国才真正被吞并。

查看更多
3 原来晋武帝司马炎的皇位是篡位得来的,他上位后就马上做了这些积极的事
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是司马昭儿子为什么还篡位,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但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虽然总览天下大权,却没有登基称帝。但是按照他们当时的地位,和皇帝也是差不多的。只有司马炎篡位,最后逼迫曹奂让位给自己。

不是有个成语叫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吗?就是说司马昭、司马炎父子的代魏野心昭然若揭。直到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才追封他们分别为:宣皇帝,景皇帝和文皇帝。 司马炎公元265——290年在位,一共25年。司马炎灭东吴后,由于怠政享乐,纵欲荒淫过了10年就病死了,年55岁。对于后来发生的八王之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泰始元年(265)十二月十一日,司马炎设坛南郊,燔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奂退位,自称皇帝,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长子,逼迫曹奂退位后,封其为陈留王,改魏为晋,史称西晋,改元泰始,建都洛阳。称帝后,司马炎分封宗室二十七王,把司马氏宗室都分封为王。司马炎泰始分封,基本上承后汉之旧制,君国而不君民。王国地不过一郡,王国的相由朝廷任命,与太守无异。国中长吏由诸王自选,财政不能自己擅作主张。

266年2月4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晋武帝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以补曹魏由于过度压抑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权臣所篡的前车之鉴;泰始二年266十二月,因屯田制难以继续,晋武帝司马炎再次下诏正式废除民屯。司马炎罢农官以及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严禁私募佃客,在客观上起了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

泰始四年(268)正月,贾充主持修订的新律修成,成为后世法律形式蓝本。司马炎还屡次下诏书责成地方官必须致力于省徭务本,并力垦殖;务必使地尽其利,禁止游食商贩,泰始四年(268)十一月,司马炎下诏要求王公卿尹及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十二月,颁五条诏书于郡国:一正身;二勤百姓;三抚孤寡;四敦本息末;五去人事。至此,司马炎大致完成了称帝改制的任务。

咸宁四年司马炎命贾充、杨济、杜预、王濬等伐吴。280年三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势暂时获得统一。

查看更多
4 晋武帝司马炎一生中犯了这四个致命错误,拯救国家的机会都被他放弃了
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是曹魏时期的大将军司马懿的孙子,晋王司马炎的儿子。这孩子从小就跟着祖父和父亲行军打仗。在军营里跟着一帮大老爷们打打杀杀的司马炎,养成了沉稳内敛又善良的性子。后来,在司马炎满十一岁的时候,曹操怀疑司马懿会成为灭亡魏国的人,司马懿在得知风声之后主动请辞,最后离开了朝堂。跟着祖父的司马炎这才有时间回到了家,停下奔波的脚步,老老实实读书写字。

成年后的司马炎,一直是在祖父、祖母以及父亲的教育下长大的,除了造就了非凡的学识,还有远大的军事才能,这时候的他慢慢迷恋上了权利。不过,想要获得那至高无上的权利并不是那么容易,第一你得有声望,第二你还得有拥护者。司马炎很快就明白了这个道理。身为司马家长子的他从还没继承司马昭的职位的时候,就开始招揽名士,四处交朋友。他的政治军营里也有了很多厉害的谋士,比如羊琇、又比如荀勖。羊琇是司马炎的发小,一切以司马炎为尊,平时会帮助他处理一些政事,还常指导司马炎功课,比如一些司马昭丢给司马炎的学习任务,就是羊琇帮忙完成的。而荀勖就更厉害了,他是司马炎的文书部长,负责司马炎的文书起草以及拍司马炎的马屁,给他造反的勇气。

司马炎就是在他们的扶持下,很快的继承了司马昭的爵位,但是这时候的他还没有机会做皇帝。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可是他哪里知道怎么等待,曹魏依旧屹立不倒,这样下去哪里行?他的大业还怎么完成?不服气的司马炎决定主动出击,很快他便成功了。司马炎罢黜了曹家皇帝,然后建立新朝代,也就是晋朝。他一共在位二十多年,早期实行仁政、统一三国,可惜后期不知道是老了脑子不好使还是怎么了,做了四件大错事,导致一生英明被毁。

第一是荒淫奢靡。一个皇帝只要贪恋女色,那就是亡国的征兆,可惜晚年的司马炎不懂得这个道理。当时的他为了能挑选到更多的美女,居然下了一道圣旨:全国的适婚女孩在他未选够后宫妃子之前,不可以嫁人。当时贵族女子人人自危,谁都知道司马炎后宫妃子众多,就算被选中了也不一定能得宠,还不如选择一个老实人,所以大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穿着不合时宜的衣裳、故意打扮得很丑以躲避司马炎的选妃。如果只是贪恋女色,还可以理解,但司马炎还爱上了过奢靡的生活。晚年的司马炎吃穿用度都是用最贵最好的,当时的人民赋税重,各地官员为了讨好皇帝,也开始贪赃枉法,收受贿赂。

第二,是重用外戚。本来司马炎很看重能干的贾充,但是他后期又认为贾充很有可能会帮助司马攸造反,再加上朝廷里很多大臣对司马攸的风评很好,因而司马炎一气之下剥夺了贾充的兵权和职位。失去了能干的贾充,他就必须得再找一个人顶替上,可是应该找谁呢?在选人的问题上,他犯了难,思来想去最后选择了外戚。哪怕是有了那么多的前车之鉴,司马炎还是让外戚干政了,导致当时外戚杨家人权势滔天,这个决定间接导致了晋朝的衰落。

第三,是大封宗亲。本来重用外戚已经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了,现在还要大封宗亲,也就是说将权利土地放到亲族的手上,这不是自取灭...

查看更多
5 晋武帝司马炎身世显赫, 但他后期所做的一些事情有些荒唐过度
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也就是晋武帝是晋朝的开国皇帝,更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他家是非常好出身于名门之家,他的爷爷就是知名的司马懿,这样良好的出身和背景给予了他极大的自信和志向,所以想的时候他就在政治和军事方面表现出来了极大的兴趣,长大之后更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了开国皇帝,他于公元236年建立了一个新朝代,并且一统了三国,实现了伟大的梦想,他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晋武帝司马炎。

一、自幼从军,深受影响迷恋权力

1、家庭背景赋予他能力,长大后目标十分明确

从背景上来说,他的爷爷是曹魏时期的大将军司马懿,所以他自幼就跟着自己的祖父和父亲一同行军打仗,在此期间他并没有像其他小孩子一样表现出非常恐惧的状态,反而是在打打杀杀的时候养成了非常沉稳而又内敛的善良性格,这样的成本是非常难得的,毕竟十几岁的小孩哪懂得什么战场上的规矩,虽说在早年间人们成熟的比较早感,毕竟从军时期的司马炎年轻11岁能够做到在打仗的时候非常沉稳,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这是其他小孩子无法做到的事情。

司马炎在和爷爷打仗的时候明明尽心尽力,但是因为司马懿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曹操就怀疑司马懿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成果,毕竟曹操是一个疑心特别重的人,所以司马懿在察觉到对方对自己的疑心之后,便带着司马炎一同回到了老家,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司马炎才有机会在家中写写字,练练书法,不过有时在军中打仗的经历仍然在他的脑中挥之不去,再加上后天他在爷爷奶奶的教育之下学会了很多知识,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便愈加显著。

2、成长之后决定主动出击,与朋友结交共谋大计

后来的司马炎便渐渐的迷恋上了权力,并且希望能够得到更高的地位,不过话又说回来,放到现在这个时代,仍然有很多人都喜欢权力,更何况是司马炎这样有学识又有打仗经历的人了。当然了,想要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有一定的能力,其次就是一定要有一定的声望和拥护者,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他就开始招揽一些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物,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有一位朋友是他的发小,所以更是对司马炎言听计从,为他处理了很多事务,还经常帮助司马炎学习功课。

在自己能力的加持之下以及各位伙伴的支持之中,司马炎很快就成长起来,于是在几年之后就继承了父亲司马昭的爵位,不过这个时候他还是没有能够成为皇帝,所以他一直在等待自己成为皇帝的机会。当时曹魏的政权仍然屹立,司马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等到什么时候,于是他便决定主动去争夺地位和权力。当时的司马炎本来就有了一定的实权,所以他就选择把曹家的皇帝给灭了,建立了新的朝代,也就是后人所知的晋朝。

二、成为皇帝一统三国,前后期做法判若两人

1、成为新皇后对人民好,后期做出错误决定

说到这里大家对于司马炎的前半生的经历已经有了很深刻的了解了,他是由一个自幼从军的少年变成了一代伟大皇帝的人物,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三国才得以统一,在上位之后,他深刻地知道想要维护好一个国家的政权,就必须维护好民...

查看更多
6 晋武帝司马炎竟然是一位由于纵欲过度导致因病逝世的君主
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昭长子,西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结束了动乱的三国争雄时代,使中国再次统一。

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与民休息,繁荣了西晋经济;但到了后期就耽于淫乐,纵欲无度,在他的影响下,西晋淫靡之风盛行。

长子得立 以柔治国

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政权是经过几代人努力的。

司马懿曾是曹操手下名将,后来又为曹丕征战多年。

他足智多谋,多次打败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在曹魏政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曹芳称帝时,司马懿已经独揽大权。

后来司马懿病死,长子司马师继续专政。到了曹髦即位,司马师病死,弟弟司马昭承袭兄长的职位,继续专权。有了父兄多年积累的基业,司马昭就等着时机成熟,篡位自立了。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他雄才大略,又跟随在祖父、伯父和父亲身边多年,积累了不少征战和从政的经验,是个很能干的人。按照封建时代以嫡长子为嗣的规矩,他本应是毫无疑问的继承人。

可父亲司马昭却更喜欢另外一个儿子司马攸。司马攸为人亲和平易,重贤好儒,是位很有才华的儒雅之士。

司马昭把他过继给自己的哥哥司马师为子,打算立为世子。

后来司马师死了,司马昭仍然想将司马攸立为世子。但是许多朝臣都反对这种做法,他们的理由是历史上废长立幼引起的祸端实在太多。

司马昭最终同意了群臣的意见,司马炎这才有惊无险地坐上太子之位。

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中风不治病逝,司马炎继位。

十二月,司马炎取代曹魏,自立为帝,国号为晋,定都洛阳。他就是晋朝的开国皇帝晋武帝。

司马炎当上皇帝后,并没有放松,因为朝中的局势他心里十分清楚。司马家两代三人的努力换来天的大业,不过都是建立在对曹魏皇室及附属势力的残酷杀戮之上的,所以司马政权并不得人心。

另外,蜀汉虽然灭亡了,但东吴还存在,虽然实力不比西晋,但经过三代帝王的积淀,根基还是很雄厚的。

内忧外患并存,司马炎决定先治理好内政。

首先,他善待魏蜀亡国之君。他封魏元帝曹奂为陈留王,并允许他保留天子仪仗,上书不用称臣;他又封蜀后主刘禅为安乐公,并加封为驸马都尉,还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

这一举措缓和了内部矛盾,也稳定了原曹魏和蜀汉的人心。

而此时东吴的皇帝孙皓贪婪残暴,倒行逆施,司马炎的措施也赢得了东吴的人心,为日后灭吴打下了基础。

第二,司马炎对百姓实行怀柔政策。经过多年战乱,社会动荡,民生凋敝。晋朝政权要想稳固,就必须宽仁行政,而皇帝司马炎也的确是以无为与宽松政策作为立国精神。

公元268年,司马炎在诏书中明确指出,要用无为之法统领全国,以保大晋江山。他要求群臣考证法典,减轻刑罚。又给郡国下了五道诏书,要求他们端正自身,勤于民事,抚恤孤寡,发展农业,并削减官吏,减轻百姓负担。

司马炎的举措很得人心,西晋的经济也开始迅速复苏。

司马炎不仅优抚百姓,而且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司马昭病逝,在后事安排上,司马炎要求不扰民,俭葬,并且陵墓十里之内让百姓居住。

一次,司马炎生病,朝中官员纷纷携礼探望,他一律拒收。在众多礼物中,有一件名贵的...

查看更多
7 司马炎简介:从这些事就能看出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开国皇帝
司马炎
司马炎简介

公元265年,曹魏大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魏末代皇帝曹奂退位,导致魏朝灭亡。经过司马家族三代人的努力,司马家族终于可以称霸天下。说到西晋皇帝司马炎,在中国开国皇帝的历史上,可以说他风度很大,是一位皇帝。

当时除晋国外,长江以南还有吴国。他们在长江天然护城河的基础上,在长江以东建立自己的地位,已有几十年。吴国的马军和步兵虽然战斗力不强,但他们的长江水军堪称世界之最。但如果不能彻底消灭东吴,司马炎就不能一统天下。所以从公元269年起,他就开始消灭东吴。

司马炎任命著名将领羊祜督军荆州,管理荆州军政,着手歼灭吴的计划。但吴国著名将领陆抗仍在那里。羊祜和陆抗打了几仗,一点优势也没有。司马炎还意识到,当时的吴国领袖虽然无知,但像陆抗这样的将军,短时间内是杀不了的。

羊祜和陆抗都是谦虚的武将。虽然他们互相负责,但他们“英雄相惜”。因此,他们对峙已久。公元278年,羊祜去世。临死前,他推荐著名将领杜预接替他,继续执行灭吴政策。公元279年,晋朝皇帝司马炎派遣六支军队进攻吴国。三个月内,他到达了吴国的首都建邺。吴王孙浩请他投降。东汉末年一百多年的混乱终于结束了。

但司马炎没想到的是,他的西晋只延续了30多年,然后就崩溃了,然后整个世界又陷入了混乱。后人将西晋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八王之乱。是的,正是因为“八大之乱”,国家内部纷争不断,牵涉到广大老百姓。无休止的内部斗争最终失去了国家的根基。

最后,匈奴刘渊在西晋元朝元气大伤之际,在离石堡开军。此后,百年多来的“五胡乱华”应运而生,神舟大地一片狼藉。造成西晋王朝灭亡的原因是“八王之乱”,可是造成“八王之乱”的恰恰正是晋武帝司马炎本人,司马炎虽然是开国君主,但他在灭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灭吴后的行为不能称之为明智。

相反,他的荒谬使局势更加动荡。大多数开国君主在登基后都能同情老百姓的苦难。当他们登上王位后,他们将树立一个提倡节俭的榜样。但司马炎与其他开国国王不同。他年轻时出生在一个官家。在他当官的那个时代,他的出身决定了他的命运。

司马家族从曹氏家族手中接管了权力。高平陵之变时,由于曹魏没有宗族的支持,司马家族得以成功。针对这种情况,司马炎像历代开国君主一样,肆意瓜分自己所有的宗族。为了使这些宗族起到护送的作用,他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诸侯就国,其二:宗王都督地方。

晋朝皇帝司马炎也曾考虑过汉朝七国的混乱,所以他对这些兵力雄厚的地方诸侯并不太放心。所以他也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司马炎在京都洛阳附近驻军10万多人;二是地方长官虽然有军事任免权,但他的财政和行政都不在他的控制之下。司马炎死后,即位传给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众所周知,晋惠帝本人就是个白痴。当时,晋武帝封他为太子,许多人反对他。但晋武帝最终将王位传给了白痴皇帝,导致了300多年的混乱。

查看更多
8 为什么说他为晋朝的混乱埋下祸根?从司马炎简介里就能得知
司马炎
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236年-290年),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庙号世祖。司马懿之孙,司马师之侄,司马昭嫡长子。晋朝的开国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一一叙说。

司马炎继位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不是合法

称为继承人

司马炎是嫡长子,这个在古代是至关重要的,成为世子,继承人貌似无可厚非。其实,司马炎的竞争者是自己的弟弟司马攸。因为这个弟弟过继给了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嫡长子,正宗继承人,而且司马师对司马家族的贡献大于司马昭。司马昭在这个事情上,还有点脸面:“此景王之天下也”。司马昭是肯定了他哥哥的贡献的。这种客套话得说,心里估计肯定不舒服。但是得需要个理由啊。司马师死了之后,没对手了,找了一个很简单的理由: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司马炎当时是抚军大将军,副丞相。这个奏章是何曾上的。理由就是这么简单:司马炎聪明,有天子命,非人臣之相。人家司马攸也不赖啊,这理由实在是骗骗小孩子。司马炎就这样被立为晋太子。关于司马攸会在下面几篇单说,司马攸是一个谦谦君子。

称帝最简单的开国之君,大肆封王留下祸根

从秦朝开始,到大清结束,历史上的封建王朝,貌似司马炎这个开国皇帝是最简单。他的爷爷,他的伯父,父亲把开国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做了,司马炎没费什么劲,捡了个现成的。

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去世,同年十二月(阴历,阳历到了公元266年),司马炎没费什么周折就当皇帝了,魏帝禅位。这段历史没啥好说的,没什么波澜,就是弄了一个仪式,说了一堆的客套话,皇帝就到司马家了。

司马炎称帝之后,对曹魏的后人还是不错的,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魏氏诸王皆为县侯。司马炎善待了曹魏的皇帝,司马家的后人可没这个福气,关于刘裕怎样对待司马后人,在后面介绍。很惨,很惨的。

善待了曹魏,怎会忘记自家。迫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都是皇帝了。另外,还封了司马懿的兄弟、司马昭的兄弟,司马炎的兄弟等27人为王。没错,司马炎一口气封了27个王。要知道这个时候天下还没统一啊,东吴还姓孙。这27个王就把北方给分了。可能司马炎当时觉得自家人好办事吧,江山稳固。但是,司马炎没想到,自己死了之后,他的儿子是控制不住这么多王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啊,司马炎这个公子哥,就没看看历史,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汉武帝的推恩令都是为了什么?

初期的司马炎还是不错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一个皇帝。司马炎称帝之后,针对曹魏的失败,推出了一些列的举措:

1、改三公为八公,限制权力过于集中。这八公为: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说一下,这里面的太宰吧,这个太宰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只不过后来停用,大概分成了太师,太傅,太保,不过为了避司马师的讳,改太师为太宰)。这八公名誉上很高,但是实权并没以前大。司马炎同时抬高了尚书令的职权,尚书在汉朝是官府里面做文...

查看更多
9 关于司马炎的简介你看过吗?原来他也是一位昏庸之人
司马炎
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265-290年在位,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

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咸宁五年(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 ,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葬峻阳陵。

司马炎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

司马炎为曹魏权臣司马昭的长子,曾出任中抚军 ;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咸熙二年(265年)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 。

登基为帝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 ,定国号晋,改元泰始。

泰始二年(266年),立妃杨艳为皇后 。泰始三年(267年),立次子司马衷为皇太子 。泰始四年(268年),司马炎的母亲皇太后王元姬去世 ,葬于崇阳陵 ;九月,青、徐、兖、豫四州发生大水,伊洛满出河面,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泰始六年(270年),立寿安亭侯为南宫王;立皇子司马柬为汝南王;吴夏口督、前将军孙秀带领他的部队投降,担任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会稽公 。泰始九年(273年),立皇子司马祗为东海王 。泰始十年(274年),吴国威北将军严聪、扬威将军严整、偏将军朱买投降 ;同年,凿开陕南山,决了黄河,使黄河往东注入洛水,以使漕运通畅 。

咸宁元年(275年),追尊宣帝司马懿 庙号为高祖,景帝司马师为世宗,文帝司马昭 为太祖 ;发生瘟疫,洛阳人口死亡大半 。咸宁二年(276年),立杨芷(杨艳堂妹)为皇后 ;吴将邵凯、夏祥带领七千余人投降 。咸宁三年(277年),将扶风王司马亮改封为汝南王,东莞王司马伷改封为琅邪王,汝阴王司马骏改封为扶风王,琅邪王司马伦改封为赵王,渤海王司马辅改封为太原王,太原王司马颙改封为河间王,北海王司马陵改封为任城王,陈王司马斌改封为西河王,汝南王司马柬改封为南阳王,济南王司马耽改封为中山王,河间王威改封为章武王 ;立皇子司马玮为始平王,司马允为濮阳王,司马该为新都王,司马遐为清河王,钜平侯羊祜为南城侯 ;发生大风将树拔起的事件,天气突然变得寒冷,五个郡国降霜,伤害到了谷物 。

咸宁四年(278年),阴平、广武连续发生多次地震 ;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为由禁止雉头裘传播,并在殿前烧毁了它 ;吴国昭武将军刘翻、厉武将军祖始投降 。

咸宁五年(279年)与太康元年(280年),...

查看更多
10 他是魏晋时期出名的军事家,立下不少奇功,他在世时做了哪些让人惊奇的事情呢?
司马炎
羊祜

羊祜,字叔子,祖籍泰山南城(今属山东新泰),魏晋时期著名军事家、文学家。

生于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出身官宦世家,祖父羊续曾任东汉南阳太守,父亲羊衜[dào]曾任曹魏上党太守,生母蔡氏是名儒蔡邕之女,姨母为四大才女之一的蔡文姬。

羊祜十二岁时,父亲病逝,“孝行哀思超过常礼”,事奉叔父羊耽极为恭谨。

有一次,羊祜在汶水岸边玩耍,偶遇一老人,老人看过他的相貌说:“这孩子不到六十岁的时候,就能建立不世之功!”

羊祜少年时期博学多识,为人正直,生得须眉秀美,身高七尺三寸,气度不凡,成年后迎娶夏侯霸的女儿为妻。

曹魏末年,权臣曹爽和司马懿争夺军政大权,羊祜头脑清醒,意识到曹爽集团必败,于是远离这两大派系的明争暗斗,保持中立。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及其党羽。

羊祜的岳父夏侯霸也是曹爽党羽,为逃避迫害,投降了蜀汉,很多亲戚怕受牵连,纷纷避而远之,表示与夏侯霸家属脱离关系。

羊祜却主动安慰、照顾岳父一家人,甚至超过了以往,赢得了朝野官民的称赞。

羊祜曾多次拒绝权臣司马昭的征召,后朝廷以公车征拜为官员,与荀勖共同掌控朝廷机要文件。

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后,打算吞并吴国,派羊祜镇守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

十余年间,羊祜在任内屯田兴学,广储军粮,采取怀柔政策,赢得了当地军民的拥戴。

和东吴守将陆抗对峙时期,讲信修德,感化东吴军民,曾归还捕获的越境猎物给吴国人,陆抗生病,羊祜还派人送药探视。

羊祜晚年病重期间,向朝廷推荐杜预取代自己的官职,杜预果然不负众望,建造楼船,做足了伐吴的军事准备,参与灭掉了吴国。

咸宁四年(278年)十一月,羊祜病逝于洛阳,享年五十八岁,晋武帝亲自素服悼念,眼泪流在胡须上,竟结成了冰坨。

百姓“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

连吴国的戍边将士都为之垂泪,人们在羊祜生前经常登临的岗山建庙竖碑,望碑者无不落泪,故将此碑称为“堕泪碑”,又称“羊碑”。

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晋武帝司马炎采取羊祜生前制定的计划,派琅邪王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浚等率二十万大军,兵分六路,水陆并进,一举灭掉孙吴,统一了天下。

晋灭吴而一统天下,羊祜功不可没,被称为“奇功”。

晋武帝召集文武百官庆贺的时候,举起酒杯,泪流满面地说:“此羊太傅之功也!”

羊祜不仅立下奇功,还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奇人。

《晋书》记载:羊祜五岁的时候,一日,忽然让乳母给他拿金环玩耍。乳母觉得很奇怪,对他说:“汝先无此物。”你啥时候有金环玩具啊?

羊祜随后跑到邻居家宅院东面矮墙附近的桑树下,找到了一枚金环。

邻居李老汉吃惊地说:“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这是我死去多年的儿子丢失的东西,你为何拿走了?

乳母如实相告,李老汉不胜“悲惋”,此事传开,人们非常惊讶,认为李家的儿子就是羊祜的前身。

有个善于看阴宅的相墓者,曾给羊祜的祖坟看风水,他认为羊家祖坟...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