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是元稹的一首七言的诗《晚春》,感受到诗人的一片深情。
现在提起元稹,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他太过于多情了,认为他很花心,其实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我们无权去评论他生活中的事情,毕竟对于古人的尊重,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尊敬。而元稹对于唐诗的发展,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他与白居易所发起的”新乐府运动“,可以说是改变了唐诗的表现方式,使得唐诗不在拘泥于传统的约束,变得更加随心所欲,同时也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拉近了我们与文学的距离。
可能在过去我们读那些作品会觉得太过于深奥,这也使得我们在理解上会出现偏差,可是自从元稹与白居易经过了大力的改革之后,唐诗显然是更加接地气,写得也更为通俗易懂,使得我们在读这些作品时,往往比较容易理解,所以说这两位诗人,那都是当时的佼佼者,对于唐诗,乃至于整个后世的文学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元稹的深情其实也是令人感动,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便是能够感受到他的深情,虽然他一生与多位女子交往过,可是他的那份深情,却是又最为令人感动,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显得别具一格,处处充满了浓浓的爱意,譬如他的这首《晚春》,尽管是一首比较冷门的作品,但也不失为一首难得的佳作,整首诗描写得极为抒情,也很是伤感,读来更是令人感慨万千。
《晚春》
唐代:元稹
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
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
那这首诗虽然是在描写悲春之感,但更多的还是表达了一种悲痛的情绪,整首诗意境高远,写得也是极为抒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浓浓的感伤之怀。作为一位才子,元稹对于事物的描写,以及那份细腻的观察,则又是比别人更为深刻,这也就令他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往往可能只是那么短短的几句,却是能够写到人们的心坎里去,譬如他的两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那就是两句无比深情的诗句,而这两句也是写出了诗人对于爱情坚定的承诺。
其实这首《晚春》同样描写得极为抒情,也很是悲痛,充满了一种忧愁之感,诗人也正是通过悲春的情绪,以此来表达骨子里的那份忧愁之感。对于古人来说,也最是容易悲春伤来,只要到春天,那就要生出无限的忧愁来。正是这样的一种情绪,也使得这些作品充满了一种悲痛之感。
第一二句写得就很是有趣,也很是凄美,”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 “,白天显得异常的安静,那窗帘外面的燕子,却是在频频地在传递情话,那台阶上的麻雀又是成双成对,从而使得那台阶上的扬起了许多的尘埃。在这两句中,诗人以一种细腻的笔触来描写现实中的事物,这样的一种描写,也令此诗更为生动有趣。
第三四句也是整首诗最经典的两句,同时写得也是极为伤感,”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天黑了之后那柴门,自然会被风给掩上,那外面树枝上的花,眼看全部都要凋谢了,可是依旧不见我要等的那个人。最后这两句充满了一种悲痛的情绪,同时也写到了自己骨子里的那份思念之情,以及感伤之怀。
元稹的这首《晚春》,总体上来说看似平淡无奇,整首诗...
查看更多与“元稹的一首七言的诗《晚春》,感受到诗人的一片深情”相关的文章
唐代诗人元稹以爱情诗出名,但今天小编不讲他的爱情诗,转而讲讲他的两首禅诗,看不一样的元稹。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古代很多学子十年寒窗,只盼望一朝题名金榜。但是无数次的失败,让他们心灰意冷,于是开始重新探求新的人生,找寻新的价值。而一些热血男儿也曾拼搏沙场,不畏尘沙、金戈铁马,为了赢得身前身后名。
不过几番冷雨差点就浇灭了其心中的激情,于是他们也转而疑问,是否值得用毕生去追求所谓的“人上人”。唐代一位诗人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下面分享元稹的两首禅诗,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充满了浓浓的禅意。
智度师二首(其一)
唐代:元稹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禅衣。
石榴园下擒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智度年青时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后来功成身退,出家为僧。诗人元稹赞颂他,因为他把儒与佛、进身与出世完美地统一起来,达到了人格上的理想境界。
诗人首先描写高僧的人生简历,“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禅衣。”这两句大意是,他四十年前曾经是一位骁勇刚强的少年将军,如今功成身退,却穿上了禅衣,皈依了佛祖。一个“飞”字,就勾勒出他少年时的勃勃生气、以及雄武威风。
接下来两句表现高僧闲适的生活,“石榴园下擒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石榴园下,他无所用心,独来独往,悠闲自在。想当初李白意欲归隐,却难忘世俗的浮名;李商隐也曾深山访僧,依然难以摆脱红尘的牵挂。而大师早年一心报国,本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可是他尝遍了人间的悲苦,终于不再留恋故乡的山山水水。
智度师二首(其二)
唐代: 元稹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
前两句依然描写其年少时的威武,以及之后的归隐。“思明”,即史思明,是安禄山手下的大将。当时安史叛军进逼时,唐军纷纷败绩、纳地献城,而智度居然“三陷思明三突围”,简短的7个字就表现出其骁勇善战,他为国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令人极其敬佩。可为何又“铁衣抛尽衲禅衣”,诗人没有交代,其中原因虽不得而知,但读者却更喜欢他后半生恬静适意的禅意人生。
“天津桥上无人识”,这一句更加表现了高僧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状态。他早已看淡了那些你争我夺,更喜欢远离凡尘的宁静生活。夕阳西沉、斜晖璀璨,大师闲凭栏杆,任凭清风吹动禅衣,心中早已无牵无挂。当世人都在为功名而惆怅、为荣华而竞求,如拘如执地遭受煎熬时,大师却早已忘记了各种烦恼。
这两首诗简洁明了,生动传神,人物塑造也栩栩如生、充满神韵。都说功名只向马上取,元稹也充分地展现出大师少年时的英姿勃发,但诗人把作为禅师的形象刻画得更加闲淡飘逸。儒家讲求入世、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劝人出世、修身养性悟禅理,很多士大夫至死也未能如愿,人生也不能进入完美境界。
禅师不再寂寞,因为有青山斜阳,还有疏山远水;禅师不会烦恼,因为荣辱偕忘,可以诗意栖居。人生经历了凄风苦雨,尝遍了酸甜苦辣,一番话可以看出修养,一杯茶可以体现禅意。“独自闲行独自归”,光阴淡...
查看更多今天小编要说的是元稹结婚后写给初恋的诗,看元稹的爱情故事。
元稹曾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传奇《会真记》(又名《盈盈传》),这也是后面非常有名的戏曲《西厢记》的前身。而文章中的男主人公张君瑞其实就是元稹本人。据说崔莺莺是元稹的远方表妹,生的十分俊俏,在元稹尚未成名前十分爱慕莺莺,多次写情诗表达爱意,凭借自己出色的才华赢得佳人的芳心。
后来元稹进京参加科考,结识了当时的太子少保韦夏卿,在得知韦夏卿尚有一个小女儿待嫁闺中后,元稹为了仕途考虑,另攀高枝,放弃了和崔莺莺的感情。
也许是因为初恋过于美好,或者是因为得不到的更值得留恋,虽然元稹和韦丛结婚后夫妻恩爱,但却依然放不下崔莺莺,时时会想起当初和莺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这种情绪是越来越浓,后来元稹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对初恋情人的思念,便把当初两人相会的情景写成一首诗送给崔莺莺。
莺莺诗
元稹
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梳头暗淡妆。
夜合带烟笼晓月,牡丹经雨泣残阳。
依稀似笑还非笑,仿佛闻香不是香。
频动横波娇不语,等闲教见小儿郎。
元稹希望通过往日的这些欢乐时光来打动崔莺莺,能让她放下之前的不愉快,重新接纳自己,虽然自己已经有正室夫人,但收个偏方还是可以的,但却没想到崔莺莺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孩子,拿得起放得下,并对元稹的这种做法感到非常不齿,便写了一首告绝诗送给元稹: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这首诗如果按我们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你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当时是你选择放弃这段感情,现在又何必再提起,你不如把自己这份真情用在身边的人(指元稹的妻子)身上。
崔莺莺如此理性的回答让人敬佩,她不仅委婉的批评了元稹对感情的不负责任,同时也告诫元稹要放下过去,好好珍惜自己的妻子,如此大度的胸襟实在让人佩服。
与“元稹结婚后写给初恋的诗,看元稹的爱情故事”相关的文章
今天小编要分享两首诗,元稹与白居易被贬,互写诗给对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文人相轻,古来有之;文人相交,大唐文坛莫过于元白者。白居易与元稹皆是大唐文笔妙手,他们的友谊不仅千年来为人称道,而且还很容易引起世人误会,似乎超越了兄弟之情的惺惺相惜,反而镀上了一层类似儿女情长的深情厚谊。
他们一起赏读风花雪月,一起流连烟花巷里,一起抨击过先辈同行,一起打压过出头新人,堪称形影不离,也就只有被贬可以拆散他们了。元白志气相投,都属于“孤且直”的性格,看不惯小人得道,便直言上疏论时议政,因此都被贬得很惨。
元和元年,元稹因上疏得罪权贵,由左拾遗被贬为河南县,由此踏上了颠沛流离的仕途之路。白居易得到消息后悲不自已,惋惜知己的不公遭遇,同时马上写下一首诗寄去安慰元稹。
《赠元稹》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白居易开篇就捍卫了自己与元稹深厚的友谊,七年的长安岁月,“所得惟元君”,只有元稹是他的真朋友。接着白居易开始吐槽长安朝政的乌烟瘴气,同时又借这份黑暗歌颂了元稹的高风亮节。“有节秋竹竿”,是本诗的主旨,这是白居易对元稹刚正不阿处世态度的赞美,又是元白二人一生坚持的做人原则。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骑马赏花,煮雪烧酒,春日高睡,秋夜看月,元白果然浪漫至极!最后白居易点出了他为何如此敬重元稹,那便是:“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唯有彼此交心,唯有心思契合,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这首诗流传度不广,但的确是咏叹友情的唐诗之中难得的佳作。好兄弟不仅要相互安慰,还要互相倒霉,这一次轮到白居易被贬。白居易因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的凶手而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而此时身在千里之外的通州司马元稹得到消息,顿时泪如雨下,立刻写下一首诗,寄去安慰老白。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是一首十分凄怆的千古名作。元稹身处异乡本就孤苦,外加身患重疾,更添悲意,心情糟糕到了极点。而恰恰此时,知己的不幸又传到耳朵里,他再也抵抗不住这世间万般的愁苦。
一切景语皆情语,心境不佳的元稹看什么都是灰色的,眼前的灯残了,夜晚的黑浓了,风吹出了阴暗,窗添上了寒意,心中的痛更深了。以哀景衬哀情,交融得严丝合缝,连一丝积极的气息都没有透出,简直妙合无垠,悲伤到了极点。
“垂死病中惊坐起”是整首诗的神来之笔,它既写了悲的“情”,又描绘了的悲的“状”。“惊”字写出了元稹的惊愕与巨大的悲痛,但“坐起”二字才真正赋予了“惊”灵魂:假如元稹只是“垂死病中惊”,合情合理但无惊艳;而“坐起”却更加凸显了“惊”的程度,因为他生病如此严重,几...
查看更多与“元稹与白居易被贬,互写诗给对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相关的文章
今天小编要说的是元稹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为什么有人说能抵白居易的《长恨歌》?
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在诗坛的名号非常多,有人称之为“诗魔”,这是因为他十分热衷于写诗;有人称之为“诗王”,这是因为他的诗写得非常好,唐宣宗曾写诗称白居易为“诗仙”。短短的三个称号,足见白居易在诗文上的影响和成就。
元和元年的时候,白居易在盩厔担任县尉。一日他与好友王质夫、陈鸿在仙游寺游玩,三人闲谈时,就说起了“马嵬坡”之变,王质夫觉得,这种事件,如果不用文学作品将其记录流传,会逐渐被后人淡忘。白居易深以为然,于是,一首千古名作《长恨歌》就此诞生,《瓯北诗话》赞其“有声有情,可歌可泣”。
但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沈德潜认为,有一首小诗,只不过短短四句,却能抵白居易《长恨歌》一整篇(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此诗便是白居易好友元稹的一首五言绝句《行宫》。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诗的文字意思很好理解:寂寥空阔的古旧行宫,宫中的花儿,寂寞地盛开、寂寞地红艳,无人驻足欣赏。只有几个已是苍苍白发的宫女,闲着无聊,聚坐在一起,说着当年唐玄宗的事。
如果熟悉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便能更充分透彻地解读这首诗。在唐朝东都洛阳皇宫中有一座上阳宫,里面有很多在天宝末年被幽禁在宫中,一关就是四十多年。元稹此诗,落笔之处就是这些宫女。
诗的一、二两句,点出环境,并以“寥落”、“寂寞”等词,渲染出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第三句引出人物,几位宫女,这些宫女并非是年轻貌美的,而是容颜衰老,白发苍苍,这般描写,令人惊异,直到最后一句才明白,原来这是玄宗时代,被禁闭在冷宫的老宫女。
看完整首诗后,便能发现,一二两句的环境描写,其中还包含了许多信息。行宫为何寥落?因为这是一座被遗弃的冷宫,千百次的日月升沉,无数的风雨吹打,宫墙殿瓦已破败不堪。这些老妇人,也是被遗弃,经历岁月的侵蚀。
宫花为何寂寞?宫女们初到行宫的时候,可能还经验于花朵的盛开,可是一日复一日的禁闭生活、长久的寂寞,让这些宫女对美好的事物丧失了欣赏的兴趣。
无论花儿如何繁盛、红艳,亦是无人观赏,自然寂寞,而这些宫女的青春年华,也在寂寞中枯萎凋零。红的花,白的发,相互映衬之下,令人对宫女的身世,产生了无限的怜悯。最后一句更是神来之笔,“闲坐说玄宗”,说他什么呢?
或许是宠信奸相李林甫、杨国忠,也可能是说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玩乐不理政务,更或者是安史之乱唐玄宗的仓皇逃窜……。元稹没有写明,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诗歌审美的“语少意足,无穷之味”在此诗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沈潜德说此诗能够抵《长恨歌》一篇,并非是文学成就,也不是流传度、影响力,而是《行宫》的最后一句,留下余韵,能够包含很多内容,似乎写尽了唐玄宗的一生,对于杨贵妃的宠幸,最后的马嵬坡自缢,也包含其中,故而,沈潜德对此诗有这般艺术性的赞扬。
与“元稹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为什么有人说能抵白居易的《长恨歌》?”相关的文章
本为介绍的诗是元稹的一首经典七言绝句诗,全文写的很有趣,很生动。
苏轼评价元稹和白居易的诗,用一句很独特的话:元轻白俗。这一评价概括得很详细,也是说到了点子上。元稹的诗自成一派,而且风格多样,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每一首都很深情,里面的诗句也是常常被后人所引用,例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等等,那都是写得无比深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坚守。
现在很多人会觉得元稹太过于多情了,其实我们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毕竟唐朝尽管很开放,但依旧还是属于封建时代,女人是没有多少社会地位,相对于那些文人士大夫来说,他们是可以三妻四妾,像元稹这种大诗人,又是宰相,他多追求几个女人,那也是很正常。而且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唐朝的文人那都是三妻四妾,了解了历史的大背景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元稹无论是追求崔莺莺,还是薛涛和韦丛等才女,那么就可以理解了。
元稹的情感丰富,也让他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那都是写得很有特点,譬如这首《古寺》,那就写得很有趣,整首诗只是那么信手拈来,但是读来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也正是诗人由于投入了情感,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身边的事物,还有自己内心的变化,这样的一种描写,也让诗歌更具有生命力。
《古寺》
元稹
古寺春余日半斜,竹风萧爽胜人家。
花时不到有花院,意在寻僧不在花。
这是一首很典型的七言绝句,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整首诗用词又是极为讲究,开篇的两句,便是写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也是与别的诗人不一样,可能对于大部分的作者来说,可能会先是由景入情,然后再铺陈开来,进一步描写心理的变化,可是元稹不一样,在这首诗中,他先是描写了心里的感受;在这么一个幽静的古寺,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太阳也已经快要落山,竹林里的风很凉爽,在这里胜过了无数的人家,让人心旷神怡。
那么到了最后两句结尾时,他又是笔锋一转,从而描写了内心的感受,这也正是此诗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花时不到有花院,意在寻僧不在花。”,花原本还没有完全凋谢,可是这里的花早已没有了,只好是来到这里寻找僧人,不去寻找花儿了。这两句写得也是最为有趣,从而让这首诗显得意境高远,还与前面的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读来也是令人拍案叫绝。
唐诗最独特的一点,那就是抒情,很多的作品看似一般,好像是打油诗,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满了诗意,而元稹这首诗如果从字面上来看的话,它着实是很普通,可是又无比的抒情,把周围的美景,还有内心的变化,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从而勾画出了一幅唯美的山水画。
元稹流传下来的诗作很丰富,在过去人们一直是称号他和白居易为“元白”,可见在当时他的名气是要比白居易大。只不过由于他的作品入选课少,没有白居易的多,自然而然名气就不如他。但是他很多的作品都是值得一读,无论是爱情诗,还是咏物诗,...
查看更多与“元稹的一首经典七言绝句诗,全文写的很有趣”相关的文章
今天小编不说元稹的爱情诗,说说他因收到白居易的信后所写的一首诗,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元稹是唐朝一位非常出名的诗人,大家对他也一定非常了解,毕竟他写出了太多的经典作品,就算是在现如今也依旧是被人们所熟知、所引用的。比如那两句最为出名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不知道多少次被后世之人引用,时时刻刻奉之为经典,特别是其中的那种深情,更是让内心感情丰富的人奉为名言。
熟悉元稹的朋友都知道,他比较出名的那些作品大多都是爱情诗,或许这也与他那丰富的感情经历有关吧,有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人未免过于风流多情,可是我们要知道,虽然现如今是一夫一妻制度,但是在古代时男人三妻四妾却是常态,所以我们也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他。
这样想想,无论是他与崔莺莺亦或是薛涛等才女的故事,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就算唐朝时那些普通的文人官员都可以有几个女人,何况是他身为宰相又是著名的诗人呢!或许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经历,反而使他的作品另具风味,苏轼就曾经评价过:元轻白俗,简单的4个字却将他与白居易的特点完美的点出。
元稹的诗作确实是不同于他人的,可以说是自成一派,而且风格非常多变,当然了,最受大家喜爱的也还是他的爱情诗,毕竟其中所蕴含的那种对于爱情的执着,实在是让人感动不已。不过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却是另有一番风味,虽然并不是写爱情的,但是却也非常经典。
得乐天书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诗题中的"乐天"说的就是白居易,所讲述的也是因为收到了白居易的一封来信所引发的事情。这首诗描写的非常直白,而且构思也非常奇特,并没有写与书信相关的内容,反而描写了自己与妻儿的状态,可谓是别具一格。
在这首诗的开篇两句中,诗人讲到这封信是从很远的地方邮过来的,诗人一收到这封信,眼中就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这让旁边的妻子感到非常的吃惊,而女儿也是哭了起来。她们问他为何要哭泣?信中写的是什么?整首诗文到这里给我们带来了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而且也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迫切地想要知道信中到底是在说什么。
然而在这首诗文的后两句中,诗人却并没有将答案告诉我们,反而是写到了写到了妻子女儿内心的那种心理反应。她们知道这封信一定是非同寻常的,应该是当时正在做江州司马的白居易所寄来,诗文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可是却反而将我们的心高高的吊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样的写作手法真的是非常少见的,诗人所营造的那种悬而又悬的感觉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白居易和元稹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虽然诗文描写的平平淡淡,但是从诗人在看到信时就能留下眼泪的举动来看,当时一定是发生了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担忧以及妻子和女儿的关怀与害怕。
与“元稹收到白居易的信后写下一首诗,到底发生了什么”相关的文章
看元稹的一首经典悼亡诗,他的妻子韦丛是谁?嫁给元稹后发生了什么?
元稹是诗界一位很善于写“情诗”的老手,他笔下的好多诗句很深情婉约,感人肺腑;那么对于元稹的“情诗”,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写给亡妻的作品了。《遣悲怀》是元稹极为伤感的一首诗,它以细腻、真挚的语言刻画出了亡妻的贤惠、伟大形象,不过也恰恰体现出了元稹本人无能的一面。当初读的时候只觉心生无奈与叹息,但今日再读,却有更多的心痛;当然,这不是因为作者,而是因为他的妻子和太过于枯痩的生活。想必大家读过此诗,也定有同样的感想。
遣悲怀三首·其一
唐·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韦丛是谁?
韦丛是工部尚书、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女儿,他父亲的这个职称在当时可比肩宰相。所以,如此生世已足以让人羡慕,但是韦丛的父亲又偏偏对她格外疼爱,这样的女子与元稹结为夫妻,那就是妥妥的“下嫁”。
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韦丛20岁嫁给元稹,27岁便离开人世,她与元稹在一起仅仅生活了7年。所以,这期间她究竟遭遇了什么?不究其他,单从元稹的这首诗中我们也可略知一二。
首联: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这一联中提到了“谢公”与“黔娄”两个人物;前者是指谢安,谢安与其侄女谢道韫的佳话想必大家都知道。在一个大雪纷飞之日,谢安让侄子侄女来形容一下雪花的样子,侄女谢道韫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赢得谢安的赞许。从此谢道韫不仅有了才女之名,而谢家也有了“重女”之说。元稹写谢安无非是为了说明妻子在其父亲心中不可替代的位置。黔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隐士,有“家徒四壁”之称,那元稹写他的用意又何在呢?其实主要是用来衬托他与妻子之间的身份差距。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顺便来看看元稹当时的身份与境况。元稹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以后道路的艰辛可想而知,不过好在元稹比较有才,所以在他15岁的时候就去参加应试,希望可以早些入仕以维持生活。但他的应试并不是状元之考,只不过是类似如今最低文聘(如中专)的小试,故而他与韦丛之间的身份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一个千金小姐嫁给一个穷酸小子,生活的各种不顺自然会找上她。
颔联: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首联写下嫁,颔联在其基础上便写到了婚后的生活。元稹没有衣服穿的时候,妻子就翻箱倒柜地为他找衣服,元稹没有钱买酒喝的时候,妻子就拔下自己的金钗给他换酒。这是平日生活片段的拈取描写,活生生折射出了贫贱夫妻的悲哀形象。
或许元稹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只考虑到了对妻子的悼念,而没想到真实的描写已将他的面目剥露与众人。他一心想着怎么去体现自己的深情,怎么去感动读者来为自己的诗点赞。不过确实,在这点上,他成功了,他诗真的很深情。但是深情背后的无耻与无能也是赤裸裸的,或许他自己忘了粉饰,亦或许他认为那是理所当然。
韦丛嫁给元稹后,一个家庭的重担就完全落在她这个柔弱妻子的肩...
查看更多与“元稹的一首经典悼亡诗,他的妻子韦丛是谁?嫁给元稹后发生了什么”相关的文章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元稹写给妻子的悼亡诗,元稹真的是一个渣男吗?
我们知道唐朝的宰相、大诗人元稹是一个情场浪子,或者干脆可以说是“渣男”。他流落到舅家时,曾经与表妹珠胎暗结,后来却始乱终弃,元稹却以此写下了《莺莺传》,其中不乏洋洋自得之情。另外,元稹还与薛涛,刘彩春闹出绯闻。但是,人都是有两面性的,元稹对原配妻子韦丛也应该是真心的。
这在他对妻子的《离思》五首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其中第四首就有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很多人认为,这第四首《离思》,应该是千古悼亡诗之冠。小珏认为,元稹应该是很爱妻子韦氏的,这与他坏不坏、渣不渣,甚至有没有才华关系不大。因为他写下的这些悼亡诗,流露出的感情是无法作伪的。其中,《遣悲怀三首》其一也是如此:
《遣悲怀三首》其一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这首诗与其它的悼亡诗有所不同,它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妻子的优点。特别是不慕虚荣,愿与丈夫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然而,这首诗的第一句,引经据典,却出现了问题。
韦丛出自名门,家族是京兆韦氏。父亲韦夏卿是岭南节度行军司马,母亲裴氏也是名门之后。韦丛是韦夏卿的嫡女,也是最小的女儿,深受家族的疼爱。元稹还未有官名时,就被韦夏卿看中,将女儿托付于他,这也让元稹受宠若惊。
“谢公最小偏怜女”其实就是引经据典来说这番经历。唐诗中的谢公,一般都是指东晋名臣谢安。唐人所指的谢家女,一般也是指才女谢道韫。然而,谢道韫虽然受到过谢安的照顾和指点,却并不是谢安的女儿,只是侄女。谢道韫的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如果非要将谢奕当作“谢公”,那也不妥。因为谢奕有八子四女,其中谢道韫是长女。所以,这句诗绝对出现了错误。
然而,这掩饰不了元稹的真性情。他接下来就在歌颂妻子的美德,情真意切。“自嫁黔娄百事乖”说的是韦丛以名门闺秀的身份下嫁给元稹这样的寒士之后,事实并不顺遂。不仅要为丈夫翻箱倒柜寻找合适的衣服,甚至还要拔下自己的金叉,让丈夫拿去换酒喝。
对于丈夫如此体贴,对自己却近乎刻薄。韦丛用野蔬充饥,却还要强装笑颜说味道十分献媚。她用落叶和枯枝来做柴火,亲自烧火煮饭。作为一个千金小姐,能够如此可见德行多好。人们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韦丛却以自己的行动,举出了反例。
可惜的是,韦丛死得太早。她为元稹生下五子一女后就去世了,年仅27岁。她过门后,没有享受一天福,更没有看到自己的丈夫节节高升。后来,元稹官至宰相,待遇大大改善,再也不是当年的穷书生,这也证明了韦夏卿独到的眼光。然而,即便如此,韦丛却不能享受丈夫的福气。所以,元稹内心十分愧疚和遗憾。
以元稹后来的地位,完全没有惺惺作态的必要。他写下那么多悼亡诗,应该都是发自真心的。不管他做过什么,元稹对妻子的感情还是真挚的,也就是这份真情,才让我们见到了一篇又一篇千古流芳之作。
与“元稹写给妻子的悼亡诗,元稹真的是一个渣男吗?”相关的文章
今天小编要分享元稹的一首经典咏菊诗,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菊花,可见元稹也是极为喜爱菊花。
菊花与别的花不一样,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还有独特的气质,别的花都是在春天绽放,可是菊花不一样,则是选择在秋天开花,这个时节大地一片肃杀,菊花则是与众不同。古代无数的文人喜欢写诗赞美菊花,其中最经典的要数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一诗,里面就有这样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一种豁达的心境,还有对于菊花的赞美。
文人之所以会喜爱菊花,无非是欣赏菊花身上独特的品格,所以菊花与梅花,还有竹子和兰花齐名,被后人称为“四君子花”,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无数的文人喜欢赞美菊花,从而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咏菊名篇,除了陶渊明的咏菊诗之外,还有唐朝诗人元稹的《菊花》,那也是难得的佳作。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字微之,中唐著名的诗人,也是与白居易齐名,两人一起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从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被称为“元白”。尽管现在白居易的名气要大一些,其实在过去元稹的名气要比白居易大,他一些经典的作品,那也是脍炙人口,尤其是他的爱情诗,写得无比深情,譬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谓是感动了后世无数的读者。
那么元稹在这首《菊花》一诗中,也是用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菊花,从而也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独特的才情,可见元稹也是极为喜爱菊花,才能够写得如此深情,也如此有韵味,所以这样的作品,那也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开篇的两句写得很巧妙,看似很简练,但是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意,也让这整首诗更具有感染力,“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每当到了秋天,那菊花就在秋风中绽放,一丛一丛的菊花围绕着陶渊明的家,在那秋天中开得很艳丽,我一个人站在篱笆边静静地欣赏着菊花,不知不觉之间,太阳早已是快要落山了。这两句是写当时的感受,还有所见所闻,写得也是生动有趣。
最后两句则是进一步地赞美了菊花,也是为了突出这首诗的主题,“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虽然并不是偏爱这秋天的菊花,只是到了这深秋,再也没有了其它的花可以欣赏,所以只好欣赏这菊花,而且这菊花,开出来的花那也是很独特,让人见之后难以忘怀。这两句与前面的两句,那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让这首诗更加的有诗意,读来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菊花作为一种普通的植物,一种极为寻常的花,由于文人的赞美,孜孜不倦地写诗称赞,也让菊花显得与众不同,身上有了一种独特的气质,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诗人对于菊花的喜爱,还有就是菊花身上独特的气质,这也使得此诗更加有韵味。
元稹很多的诗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在这首经典的咏菊诗中,他只是那么信手拈来,并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可是每一句又是写得很有趣,读来也是朗朗上口,从而让这首诗...
查看更多与“元稹的一首经典咏菊诗,可见元稹也是极为喜爱菊花”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