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影视剧的传播,明代才子唐伯虎之名可谓家喻户晓。其艺术形象,被塑造成了一个博学多才、风流倜傥的富家公子。影视剧固然有加工夸张的成分,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样形象的唐伯虎,也并非无的放矢。
唐伯虎名唐寅,本是官宦之后,不过他那位做官的祖辈,兵部车驾主事唐泰,在土木堡之变中不幸丧生,所以,唐家也慢慢没落,到了其父亲唐广德这一辈,开了一家酒馆,赖以为生,唐伯虎少年时期,经常在酒馆帮忙打杂。
以现在标准来讲,唐伯虎只能算个小康之家,并非大富大贵。苏州地区,自古是人文胜地,正如徐祯卿诗言“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长大后的唐伯虎,在祝允明、文徵明等人的影响下,开始习文作画,并积极准备科举。
江南地区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吴中习气、江左风流,也延续了六朝时期的绮縻和狂诞,唐伯虎和祝枝山等人,每每携酒狎妓,宿醉不归,也的确是风流不羁。因此,他被提学御史方志厌恶,差点无法参加乡试。
弘治十一年,唐伯虎高中解元,也就是应天府乡试的第一名。江南地区,文化氛围浓厚,读书人的比例也非常大,唐伯虎能够脱颖而出,也足见他的才学。所以,他的艺术形象都有是一定依据的。
对于唐伯虎的诗文,各位朋友最先想到的,或许是那首《桃花庵歌》,“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已然成了流行语,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比较消极,透露出了一种不求功名利禄,只愿花下醉眠的追求。其实,这也不过是无奈之举,因为涉及科举作弊案,他被取消成绩,并贬黜为吏。
在年轻的时候,他虽行为放浪,但对于功名还是十分渴望的,一度希望能够金榜题名,荣归故里,得到大家的认可。弘治八年时,唐寅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妹妹都相继离世,这令他悲痛欲绝。
因此,他将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寄托在了科举上,并写下一首《夜读》明志: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转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唐伯虎夜晚挑灯读书,略感疲惫,于是躺在床上,靠着枕头,看着房间的灯火,仔细思考科举这件事。上文已说,此时的唐伯虎,家人多已去世,所以支撑他努力奋进的,便是科举了。他的父亲唐广德一心想他能够考个进士回来,光宗耀祖。
所以颔联唐伯虎感叹,头发已经因为世道际遇而变白了,时不待我,但什么时候,腰带能够以黄金装饰呢?这一年的唐伯虎不过26岁,但是头发已经白了很多,他还曾写《白发诗》自嘲,腰带黄,则是指做官。
古人很多迷信,死后家人会请道士、和尚等来作法事,但是唐伯虎对那一套是不相信,子不语怪力乱神,人应该把握当下,在活着的时候,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这是唐伯虎的理想,通过科举踏上官场。
想到这里,唐伯虎又有了力量,他觉得,在声名不显时,不能松懈放弃,一定要加倍努力,再点起灯火,夜读文章。
唐伯虎这首明志诗,读来激励人心,备受鼓舞,同时从这首诗也能看出。对于功名富贵,唐伯虎并非表现的那么淡泊,而是十分渴望,以他的才学来看,金榜题名也并非难事,但最终他还是失败了。如果说,仅仅是名落孙山,唐伯虎还能振作起来,可是贬黜为吏、不能为官,彻底断送了他的入仕之途。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唐伯虎余生说得有多潇洒,他的心中便有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