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有这么一类诗人,他们呢的诗歌创作,具有豪爽俊丽而风骨凛然的共同风貌,创造出了清刚劲健之美,他们就是唐朝的豪侠诗人。以王翰、王昌龄和崔颢为代表。
王翰的诗,有一气流转的壮丽俊爽之美,代表作为: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以豪饮旷达写征战,连珠丽辞中蕴涵着清刚顿挫之情,极为劲健。此首诗明快的语言、鲜明的节奏透露出一种奔放的情绪,给人以激动和向往。
崔颢,他的一首《黄鹤楼》,流传千古,曾被严羽推崇为“唐人七律之首”。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这首《黄鹤楼》,是崔颢吊古怀乡的佳作。崔颢登上黄鹤楼,放眼望去,所有景色尽收眼底,即景生情,诗性大作,脱口而出。整首诗,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一开口就惊艳了士人。
民间流传,李白登上了黄鹤楼,目睹了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人。是盛唐最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性格豪爽,并且七言长于无言,思维缜密,讲究作法,又宜于短章而不宜与长篇。为补反映复杂内容是短篇文章的局限,他创造出了以相关联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身上有种豪侠之人缺乏的深沉,观察问题比较敏锐,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他作诗不是全凭情气,也很讲究立意构思,其作品除豪爽俊丽之外,还有“绪密思清”的特点。比如王昌龄的这首最经典的诗,仅开头第一句,便惊艳了世人!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王昌龄感慨边将无能,致使千百年来不得安宁和平。语言含蓄雄放而又意境高远深沉,被明人李攀龙赞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该诗主调是最末一句表现出来的保卫国家的豪情,悲壮浑成,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还隐含着对现实中“将非其人”的讽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情感,压缩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意脉细密曲折而情气豪爽畅快,堪称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