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攻占中原,徽.钦二帝被掳,康王赵构逃到杭州建立南宋,宣告着北宋政权的灭亡。生逢乱世,哪里可以摆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21岁的辛弃疾怀有一颗保家卫国之心,弃文从武,参加抗击金兵的义军,屡建功劳。宋宁宗嘉泰四年,辛弃疾被南宋朝廷任命为镇江知府。此时的镇江也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被金兵攻破,但南宋小朝廷却不思抗敌之策,苟延残喘,天天歌舞升平,纸醉金迷,“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梁。”
每当辛弃疾登临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无限感慨,想起南宋小朝廷不思振作,苟且偷安,就心绪难平,忧愤不已,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年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三问三答,上下呼应,意境高远,悲壮苍凉。站在北固楼上,一眼望去,风光无限,景色宜人,但大好河山一半已落入金兵之手,何时才能收回啊?古往今来,经历了多少兴盛衰败,只有这无尽的长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滔滔不绝。想当初孙权年仅十九岁时就能统帅三军,占据江东,与曹操.刘备分庭抗礼,从没有向曹操.刘备屈服过。就连曹操也对孙权赞叹不已,并说出“生子当如孙仲谋”。
本首词中,辛弃疾通过三问三答,一方面表达了对孙权这样英雄人物的歌颂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统领三军上阵杀敌,收拾旧山河的壮烈情怀,饱含着辛弃疾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一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镇江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而北固山雄踞江边,地形险要,梁武帝萧衍曾经称之为“天下第一江山”。在古代,如果控制了北固山就等于控制了整个镇江。而现在,辛弃疾站在这个号称“天下第一江山”的北固楼上,翘首北望,一半的大好河山却被金兵侵占,山河变色,风景不再,心中生出无限感慨,忧愤之情溢于言表,感天动地。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站在北固楼上,辛弃疾看着眼前的滚滚长江水,不禁生出“千古兴亡多少事”之感来,古往今来,经历了多少兴盛衰败,曾经的英雄早已不知去处,往事悠悠,只有这长江之水依旧如昔,滚滚向东流去。而辛弃疾心中无尽的忧思也如这滚滚长江之水,奔流不息。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遥想当年,孙权何等英雄,年纪轻轻就能统帅三军,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分庭抗礼,就连曹操也对孙权赞誉有加,并出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话来。反观当下的南宋小朝廷,占据江东,与孙权当时的情景何其相似,正应该像孙权一样,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收复失去的领土。但南宋小朝廷在摇摇欲坠中却选择苟却偷安,不思振作,朝廷上下懦弱无能,甚至主和派占居上风,这些都让辛弃疾痛心疾首,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应如孙权一样,不畏强敌,坚决抗战的决心,倾述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对南宋小朝廷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无情的谴责。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在多次抗金战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多次向南宋朝廷上书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可惜空有一身报国之志,英雄却无用武之地。由于报国无门,在郁郁不平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