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晚年写的这首词,看一次笑一次,诗词之搞笑非他莫属了。
辛弃疾,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勇冠三军,铮铮铁骨的男儿豪气;也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侠骨柔肠。
他是慷慨悲壮的英雄,也是情感炽热的词人,他空有杀贼本领,报国豪情,却一生寂寞。
稼轩先生的词,传唱度最高的想必就是那句著名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而我今天要说的确是亲戚及的另外一首词,一首十分有趣的词,诗词之搞笑非他莫属了!
卜算子·齿落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辛稼轩掉了牙,不是笑掉的,而是年纪大了,自然脱落。
朱颜不再,两鬓成霜,人生到了暮年,理想还未实现,他若感慨一句“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或是落几行浊泪,发几声太息,我们都能理解,毕竟英雄末路是最令人悲怆的。
可他呢?好像没一点儿的伤感,反而自嘲起来,还饶有兴致地填了这首幽默得近乎打油诗的词。
用语俚俗,直白干脆,有趣有味,这完全是打油诗的特色。
但打油诗几乎都是不讲格律的,而辛弃疾作为填词高手,必定要严格遵守格律。
言归正传,来说说这首词。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这两句先提出一个生活哲理:那些看起来很刚强、坚硬的东西,反而容易受到挫折和摧伤,而那些柔弱的却很难被折断。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不是掉牙了吗,所以便拿牙齿与舌头来论证这个道理。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意思很明显:看我,柔软的舌头依然很健全,而坚硬的牙齿却无端脱落。
其实,辛弃疾这种说法是有所本的。西汉史学家刘向,写有一篇散文《说苑·敬慎》,里面有这样一段对话:
常摐(chuāng),传说为老子的老师。一天,他生病了,老子便前去探望。
老子问老师,有没有教诲要告诉弟子。
常摐便问了几个问题,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 为何“舌存齿亡”。
老子回答说:舌头在,是因为他柔弱;牙齿没了,是因为他刚硬。
常摐对这个回答很满意,说了句:你已经把天下的事说明白了,我也没啥可传授的了。
后来,《道德经》中便有这样的观点: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对应到辛弃疾身上,他无疑是个刚强者,但在那个社会,刚强者处处碰壁,只能“处下”,而那些善于逢迎阿谀的柔弱者,却混得风生水起,始终“处上”。
辛弃疾用这个典故,大概是对这种不良社会现象的一种吐槽。
下阕继续写“齿落”,言语更加通俗幽默,真是看一次笑一次。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看来他不止掉了一颗,两边的牙缺了,中间的也豁了。想想这情景,也怪好笑的。
不准笑!再笑他就要反击了——“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狗窦”就是“狗洞”,两句话的意思是:你们别再笑话我的豁牙了,我是给你们开个门,让你们钻呢?
言外之意是啥,这就要大家自行体会了。
词评大家陈廷焯在陈氏《白雨斋词话》说:“辛稼轩,词中之龙也。”人们常说道德文章,其实对词的评价也是这样,词品即人品。
东坡喜咏周公瑾,因欣赏他那“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将之风;稼轩必称孙仲谋,因追慕他那“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王霸之气。有此胸襟气魄,才堪当“词中之龙”。
叶嘉莹先生说:“辛弃疾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是用生命来书写他的作品,用生活来实践他的作品。”一生奋斗向上,一生怀揣梦想。
为臣子、为人父、为英雄、为词人,无论辛弃疾有着多少的身份标签,都可以从他的词中找寻到这种标签的力量,而这力量足以点亮我们或多或少有些迷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