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李煜的评价很高。
纳兰性德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王国维说:“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柏杨说:“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词学的造诣,空前绝后,用在填词上的精力,远超过用在治国上。”
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后主。
他一心潜习于诗词歌赋,无心觊觎(jì yú)皇位,但命运却把他推上了宝座。公元975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后被宋太宗毒死,走完他凄凉悲惨的一生。
李煜接手时,南唐已摇摇欲坠,无论谁接手都注定要灭亡。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被誉为“千古词帝”的李煜,对后世影响极大。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以亡国降宋为分水岭。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还含有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后期词抒写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煜对词的发展主要有四方面贡献: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而李煜的词多数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成为抒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对后来豪放派词也有影响。
②词境优美,感情纯真。李煜被俘入宋,直悟人生无常及苦难与悲哀,通过对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③语言自然、精练而又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变为具体可感。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词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绮丽见长,而李煜的词语言直白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