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声音入诗,蝉是诗人最偏爱的意象之一。这位“夏之歌者”,在诗人的笔下,总是“只见声音,不见身影”。那宏阔嘹亮的歌声,无论你爱或者不爱,它都占据着整个夏天的天空。或许是因为怕寂静,你爱上这不知疲倦的歌唱者。或许是因为怕“蝉噪”,你不爱这此起彼伏的大合唱。但是,诗人都是爱蝉的。
无论是早蝉、夏蝉、秋蝉、风蝉或是寒蝉,诗人都爱。他们或在这高远悠长的声音中寄托人生抱负,或在这寒蝉凄切中寄托生离死别,或在这田园牧歌中寄托生活闲趣,或在捕蝉玩耍中寄托童真野趣。总之,在诗人的笔下,是“一蝉一世界,一唱一菩提”。不单是古代,就是现代的流行歌曲,也蝉声洪亮。这其中,既有夏之合唱,又有秋之悲鸣,也有童年记忆。如罗大佑的经典歌曲《童年》,那“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如梁静茹演唱的《宁夏》中,那安详的声音“知了也睡了,安静地睡了……”
(1)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简评:这歌声嘹亮的蝉鸣,寄托了诗人高洁远大的人生抱负。
(2)在狱咏蝉
(唐)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简评:这境况困顿但飞行不息的鸣蝉,就是狱中境况同样困顿但内心高洁的诗人的象征。
(3)蝉
(唐)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简评:这日夜发声却总是徒劳的蝉,不就是李商隐自己吗?
(4)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简评:所谓的诗意生活,大概就是这“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闲适生活吧。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简评:这蝉蛙合唱的夜晚,生动地阐释了什么叫“田园牧歌”。
(6)早蝉
(唐)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简评:这三两声的暮蝉之音在悄悄地告诉你:时光在流失,岁月在飞跑,白发在疯长,亲人在思念。
(7)游再兴院
(宋)邓深
山远平田阔,村深古寺幽。
屋头支老树,门面闯双流。
归翼碧天暮,寒蝉红叶秋。
瘦藤聊倚壁,胜处欲迟留。
简评:一叶能知秋,一蝉也能知秋。
(8)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唐)阴行先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简评:菊花残,满地伤,寂寞风蝉来。
(9)入若耶溪
(南北朝)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简评:“静”与“噪”的辩证法,在这首诗中得到完美论证。
(10)鹧鸪天
(宋)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简评:“浮生一日凉”也好,“浮生一日闲”也好,蝉声都是必备的生活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