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精卫填海的故事

2020-11-03 精卫填海的故事 精卫填海概括 精卫填海故事的起因经过

小时候大家听过精卫填海的故事吗?可能大家略知一二,精卫填海这个故事从小就在我们的课外读物里面,说明它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精卫填海故事的起因经过有些小伙伴还不是很熟悉,没关系,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卫填海的故事

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女娃。女娃非常乖巧,黄帝见了她,也都忍不住夸奖她,炎帝视女娃为心肝宝贝。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单独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当地去看一看。可是因为父亲忙于公事:太阳升起时来到东海,直到太阳落下;日日如此,总是不能带她去。这一天,女娃没告诉父亲,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舟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当地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波浪把女娃的小舟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当然痛念自己的小女儿,但却不能用太阳光来照耀她,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单独神伤嗟叹了。

/uploads/image/2020/11/03/timg (3).jpg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赤色的爪子,宣布“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青的生命,她要报仇雪耻。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飞,一向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填海表达了怎样的精神

精卫填海神话中体现出了人类最本质最永久的东西:对生计的恐慌,以及在这之上体现出来的人类的永久的独有的精力气质。这些原型主题体现的都是先民缘于最基本的生计而发生的文化意识。这儿的生计仅仅是一种关于生命的爱惜。缘于这种保存生命的初始本能,后世这种危机意识逐渐推延到更深更广的程度。

后世对精卫填海的纪念

后世纪念精卫誓水人们怜惜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精卫填海雕塑古代神话《精卫填海》中说,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游东海溺死后,为了报仇,便化做精卫鸟,“常衔西山之山石,以堙于东海”,这儿所说的“西山”即指发鸠山。发鸠山由三座主峰组成,奇峭的山峰逐次摆放,像三尊傲立苍穹的伟人。方山峰是发鸠山的主峰,它比海拔1524米的泰山最高峰还高出120米。峰恋叠起,怪石峥嵘,云涛雾海,风光独特。峰顶是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地,古人曾在这儿构筑古刹。主峰稍南有一无风台,这儿任何时候都无一丝一缕的风息。偏南依岩筑室,为寺僧禅室,称“起云洞”,洞口有石山,云气冉冉。发鸠山东山脚下有清泉,是浊漳河主要源头。古时源头建有“泉神庙”,后改为灵湫庙,传说是太阳神炎帝为纪念其女儿女娃所建。古刹宏大,造型别致,庙的周围有摩天塔、上天梯、通天桥、南天门、八角琉璃景、四星池等修建。当地年长者都有印象,讲庙中原来确曾供奉着炎帝小女儿女娃与她母亲、姐姐三人的金身塑像,然而今日均荡然无存。 

《山海经》发鸠山脚下有一景象称“浊源泻碧”,河水从山脚下流出,一片碧绿,湍流直泻,西流东往。当游人夜宿灵湫庙,静夜时能听到山下汩汩泉水的响声,妙不可言。发鸠山的古刹大多与精卫鸟有关。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把精卫小鸟与顶天立地的伟人刑天相提并论,一种悲凉之美,千百年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沧海当然大,而精卫鸟坚定不移的精力更为巨大,这正是精力的一种象征。

以上就是精卫填海的故事的全部介绍,大家了解了吗?

上一篇 : 民国四大家族是哪四个姓氏
下一篇 : 八仙过海的故事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