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说欧阳修写的一首诗,老师晏殊看了后渐渐疏远,怀恨在心?这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在北宋文学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作为文人,他文采斐然,著名的《醉翁亭记》是他散文史上的一绝,直到现在还被编入了中小学教材之中,成为了百世流芳的佳作;作为史学家,欧阳修负责编撰了《新五代史》以及《新唐书》,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于后代史学家们研究唐代以及五代十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过纵观欧阳修的一生,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人在他的人生轨迹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那就是他的主考官兼老师晏殊。说起晏殊,在北宋几乎无人不知,他可是著名的“神童”,5岁能学会了诗词歌赋,人们对此都很惊奇。而当时的江南巡抚听说晏殊的事迹之后,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破格推荐其参加科举考试。公元1004年,年仅14岁的晏殊参加殿试,就受到了当时宋真宗的青睐,被破格录用为进士。
由于年龄很小又聪明好学,晏殊在仕途上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坎坷。到了宋仁宗时期,晏殊更是在明君的赏识之下升官速度飞快,很快成为宋仁宗手下的重臣之一。公元1030年,24岁的欧阳修怀着夺得状元的梦想,前往京城参见殿试,当时的主考官恰好就是晏殊。殿试结束之后,晏殊就被欧阳修的文采深深地折服了,但是晏殊深知,对于这样的年轻人,要适当地压制一下他的锐气,因为自己是过来人,他不想让欧阳修重蹈自己的覆辙。
因此在殿试结束张榜公布名次的时候,欧阳修惊讶地发现自己位列二甲第14名,这让他很是沮丧。不久之后,欧阳修得知了晏殊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顿时感激涕零前往拜见晏殊,随后成为了晏殊的门生之一。按理来说,这算是北宋文坛上的一大幸事,因为他们都是当时文坛上的重要人物,相互之间必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然而事与愿违,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两人彻底反目成仇,从此几乎老死不相往来。
事情还要从欧阳修的一首诗说起。公元1038年,李元昊宣布称帝建立西夏,得知此事之后,北宋内外十分愤慨,死活不愿意承认西夏的独立地位。作为“回报”,李元昊不断派遣部队骚扰北宋边境,并且还让大批奸细潜入周边城镇,煽动北宋边境居民造反,很显然北宋和西夏已经到了不得不开战的地步了。
公元1040年,李元昊发动了著名的“三川口之战”,此时的晏殊实际上已经在北宋获得了宰相的实权,此时的他应该全权负责对西夏的战事,为皇帝进献良策才是。事实上,晏殊也确实为宋仁宗进献了三条妙计:首先,应该撤销监军职位,这样边关大将才有自己的权力控制军队进行作战;其次,针对西夏骑兵移动迅速的特点,晏殊建议国家应该多多训练弓弩手,用来压制骑兵的锐气;第三,严惩贪污腐败,严肃追查军饷贪污事件,让边关将士们不再为军饷的事情寒心。
虽然晏殊总结得很好,但是很遗憾的是,这些要点都是在宋军在“三川口之战”失败之后才总结出来的,相当于是马后炮,说了和没说其实没啥区别。写完战役总结之后,晏殊觉得自己已经尽到了一个臣子应有的责任,因此对于随后宋军传来的边关战报也是爱理不理,甚至为了放松一下自己,他开始召集自己的亲朋好友在家中喝酒作乐,而欧阳修也受邀参加了晏殊的酒会。
这一天,晏殊家的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本来欧阳修的心中就对晏殊的行为很不满,但是细想之下又不能得罪老师,只能乖乖赴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晏殊带着几位亲朋好友一起来到了花园之中,看着美丽的雪景,晏殊灵感乍现,于是让在场的每一位亲友现场作诗以助酒兴。
眼看西夏的骑兵不停侵犯边境,而当朝宰相兼自己的老师晏殊还在这里饮酒作乐,欧阳修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火气。于是轮到自己作诗的时候,欧阳修就写了一首《晏太尉西园贺雪歌》的七言古诗讽刺晏殊,其中有几句千古名句:“清晨拜表东上合,郁郁瑞气盈宫廷。退朝骑马下银阙,马滑不惯行瑶琼……小轩却坐对山石,拂拂酒面红烟生。主人与国共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很显然,欧阳修在这首诗之中讽刺晏殊的个人生活腐化的同时,还暗示晏殊不关注边疆大事,只顾自己玩乐。本来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晏殊为官几十年,气量却越来越小,听到欧阳修的这首诗之后,晏殊表面上虽然不动声色,但是实际上内心早已经火冒三丈:“好小子,我当初在朝廷里混的时候,你还在穿开裆裤呢!如今你翅膀硬了,飞得高了,竟然敢教训起老师来了!”
于是怀恨在心的晏殊从此以后和欧阳修的关系日益疏远,对此《东轩笔录》写道:“自从欧阳修为晏殊写了《晏太尉西园贺雪歌》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逐渐恶化。有一次,晏殊当着众人的面指着自己朝堂之中的韩愈画像说:‘韩愈的画像很像是欧阳修,谁知道欧阳修是不是韩愈的后代呢?我只欣赏他的文字,而对于他的为人,我不屑一顾。’”
后来,由于晏殊主张对西夏一味妥协和退兵,而欧阳修主张对西夏大举用兵,这使得谏官孙甫、蔡襄有机可趁。宋仁宗看到欧阳修主张与西夏作战,于是准备调任欧阳修为河北都转运使,而晏殊为了排挤欧阳修也同意这个任命。此时,孙甫、蔡襄认为将欧阳修外放是晏殊的主意,于是联合上书弹劾晏殊任人唯亲,最终导致晏殊被罢相。气愤之下的晏殊认为这一次又是欧阳修和孙甫、蔡襄暗中串通一气的结果,从此两人之间彻底决裂。此后两人之间虽然也有书信往来,但即使在书信之中,晏殊对欧阳修也不乏鄙夷之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晏殊去世。